在西方国家,分级诊疗大概做了不止100年,尤其是在以单一国学为主的国家,几乎每个国家都在做分级诊疗。分级诊疗这个概念传到国内,就变成很奇怪的一个概念,所以我想谈一谈分级诊疗的引起的误会。
作者:钱庆文
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建立符合国情的“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
“分级诊疗”制度是我们从“十三五”跨越到“十四五”期间,在医疗改革领域最重要的政策之一。这个政策希望通过分级诊疗做到四件事情:
降低我们庞大的医疗支出;
建立正确的就医观念;
落户分级诊疗,提高医疗效率;
最后是通过分级诊疗,让大家在就医的时候减少不必要的伤害。
▲分级诊疗存在误区
分级诊疗这个概念传到国内,就变成很奇怪的一个概念。分级诊疗其实是一个被我们误会的概念,因为大家觉得分级诊疗就是要让消费者或者是病人,自己觉得他自己的病是轻还是重,然后跑到不同层级的医院去就医。如果他走错的话,他还需要接受处罚。
什么是处罚?就是他就医时可能要付的治疗费用会变高,或是说他就医时可能碰到很多不一样的刁难。
如果要讲分级诊疗最成功的,根据我们以前在研究的,大概是美国。美国的分级诊疗成功和他医疗制度的关系密不可分。其实我们国内要把分级诊疗推成功也不是这么的难,所以我想谈一谈分级诊疗的引起的误会。
01.分级诊疗有两种
分级诊疗的概念,是指我们在治疗的过程中,根据病情的轻、重、疾、缓、疑、难等因素,将病人转诊至治疗最有效的医疗机构去治疗。
这要求我们首先要能够把病分成轻、重、急、缓、疑、难,其实这是一个非常难的事情。因为在分级诊疗里面,它本身隐含着一些风险。比如这个病看起来好像是轻病,可是实际上他可能是重病的先兆,如果你不处理的话,轻病就可能变成重病,实践上最明显的是肺炎。肺炎重的可以去取人性命,可是轻的,跟支气管炎、气管炎或者一般的上呼吸道感染,并没有差太多。
我们现在还有更大的问题,很多现代人都有慢性病,而且不是单个病,是多重慢性病。很多病种最先只是一个征兆,比如在肾脏病上,有一种叫法叫(freak)“虚弱”。虚弱到底是一种诊断?还是一种症状?像老年人走路的时候越来越没力量,因为他们的蛋白质在流失,会产生肌少症。肌少症基本上没有诊断,可是在流失的过程中,即便通过检查,也很难发现这个有什么特别的问题,我们只能看到症状。
所以如果今天可以让我们的疾病,跟疾病的治疗的方式把它分离的很清楚的话,其实分级诊疗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可是人不是那么简单,我们在做很多治疗的过程中,有某些疾病实际上是搞不清楚的。所以我们在分级诊疗的时候就产生了一个很大的问题,究竟把疾病要怎么分?
目前分级诊疗成功的大概有两种系统。第一种系统是以国家力量强制执行的系统,以英国的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为代表。英国没有全民健康保险或医保,只有国家医疗健康系统NHS。另外一种是以医疗保险(Insurance)为主的分级诊疗,以美国、加拿大为代表。
分级诊疗,我们国家现在采取的是第二个方法,我们要用保险的方式去做,所以看英国、美国、加拿大,实际上对我们在做的分级诊疗制度有相当的借鉴。
我们国家是以保险为主,如果以保险为主,想做好分级诊疗,就受制于医保。
▲以医疗系统的分级诊疗:英国
英国的分级诊疗以国家系统去做的,所以它就像户口一样,居民住在一个地方,一住进去,会收到一个通知,被指定给哪位医师作为你的家庭科医生。不管你要去做什么治疗,除非是特别紧急的急诊,都一定要先经过家庭医师的转诊单,没有经过他,可能连住院都住不了。
英国为了要让家庭医生制度能够顺利的推行,甚至没有私立医院,连王室也需要去找医生转诊,当然这两年英国正在讨论逐步开放私立医院。英国的医疗体系,以诊所或社区的医疗中心为主,医院为辅。他们有一定的转诊途径,如果没有经过这个途径,你是进不了医院去的,所以它的医师都是公务员,英国人也不大喜欢念医科。
▲以商业保险的分级诊疗:美国
美国的分级诊疗,美国系统基本上以商业保险为主,它和加拿大以全民健康保险为主的系统不太一样。
2013年时任美国总统的奥巴马曾推出了一个类似全民健康保险的制度,可是特朗普上台以后就被推翻了,所以美国已经谈全民健康保险谈了接近100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所以美国的老百姓非常羡慕中国老百姓的医保。
美国的商业保险种类非常多,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保险。有的保险是你因为有工作所以才有保,有的保险是可以自己去买;有的保险只能在当地社区有用,在社区医院以外就诊就没有用了;有的保险需要指定家庭医师,有的不需要指定也可以购买。
家庭医师跟专科医师之间的比例非常清楚。美国家庭医师约占60%,专科医师约占40%。因为历史关系,大部分美国人都喜欢做专科医师,这让美国政府逼不得已就把内、外、妇、儿、急诊这五科的医生全部改成叫家庭科医师。所以连同原来的家庭医师,即一般科医师,在国内叫做全科医师,这总共算有六个专科。
未经转诊要有极高的自付额。如果想没有经过家庭科医师许可,自己去找专科医生转诊也可以,但会收取很高的费用。因为有的保险要求转诊许可才能报销,没有转诊许可,保险可能一毛钱都不出。另外美国转诊做的好的原因之一,是因为美国的医疗费用非常贵,居民为了降低自付费用,只能选择转诊。
美国医师执业的特权制度,这个造成我们今天对分级诊疗存在误解。
▲以公有医保系统的分级诊疗:加拿大
以加拿大为代表的保险系统,以公有医保为主,是很多国家参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依据,它可以不指定家庭医生,但被保险人需要告诉保险公司自己的家庭医师是谁。这点类似我们国内现在要做的,至少在指定一个家庭医生上是一模一样的。
加拿大的保险服务以公务预算为依据,这意味着保险总会有用完的时候。加拿大的各个区域按照预算分配,如果有些特殊的,被官方认定是很重要的医疗需求,会优先投放使用。比方说在加拿大,如果你得了白内障,确定是需要动手术的,他会要求你在40天之内一定要动手术,为什么一定要动手术?因为根据加拿大的研究发现,如果有白内障且在40天没有做手术的话,很有可能得到忧郁症,所以会提前安排预算和手术。
某些疾病必须转诊。他们对保险上有些特殊的规定,当加拿大的家庭医生碰到某些疾病,不管专业是否对口,都一定要进行转诊。比方说像神经内科,一定要转出去,因为加拿大对老人的照顾特别重视。
医师是公务员,转诊的保障医疗费用基本上是以医院等机构进行核算。美国人核算机构是医师跟医院都有,可是在加拿大基本上只有医院为主的这种核算的方式,他们用种方式叫整合预算。意思是明年的预算,是通过对整个区域,包括人口、物价指数、医疗、科技、老龄化等等,根据不同程度评估整合,给予不同的增长的额度,有些地方增长的额度可能2%~3%,有些地方可以增长到10%,就是看你这个区域到底有怎样特色。
加拿大不许可有私人医院。加拿大不可以有私人医院,所以加拿大老百姓他们如果去看病的时候就很危险,万一要看的并不是程度很重的病,并且也需要住院,那你到医院去的时候,院方会告诉你,对不起,今年的预算用完了,明年请早来。
所以加拿大很多人被迫必须要到美国,去买美国的商业保险,当他们有病的时候,预算要用完的时候,赶快跑到美国去住院。所以在美加边界这边有很多人,身上都有购买某种程度的美国商业保险。
加拿大的医保管理局里有一些临床医疗专家,负责看病人需不需要住院。如果需要住院的话,他就把你送到医院去。如果说发现这个人需要住院但又不是急诊,他就会告诉你,“你再等一下好不好?因为我们今年预算又完了,明年住院先轮到你。”
02.分级诊疗成功的关键
分级诊疗制度成功的关键是由四个部分组成,就是我们的承保人、医师、医保人以及医院四个之间的关系一定要好。如果四个之间关系不好,转诊要成功其实是有点困难的,因为只要中间有一个不配合,就会很麻烦。
所以分级诊疗中间只要这四个有一个不答应的话,分级诊疗很难往下推。像现在我们政府要强力去推,其实是在模仿英国的制度,就是说,每个人你都要先去看家庭科医师,如果家庭科医师不开转诊单,你到医院去医院都不收,除非你是急诊。
美国的分级诊疗,基本上需要这些复杂的东西去组成它的分级诊疗。比如,首先进行医院等级评审,完成医院分级;第二个保障全科医师跟专科医师的比例;第三个专科医师执业的特权。
什么叫专科医师的特权?在每年10月左右,专科医师要整理过去一年,大概做了什么事情,然后去跟医院申请说,我可不可以把病人转到这个地方来住院?那个叫特权,医院会根据我的资格来决定我可不可以转。
所以在美国的为什么分级诊疗成功?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个病人从头到尾都是我的病人。假如说今天这个病人在我的诊所看病,我发现他要动手术,我把它转到大医院去动手术,而且医院的医院可能就在病人家里附近。所以等这个病人去了个大医院以后,我去大医院帮他开刀。不是别的医生帮他开刀,是我去大医院帮他开刀。所以这个病人从头刀尾没有脱离我的医疗服务,只是因为它这个是大病,它必须要医院去做出,不是在诊所。
在我们国家现在是这样,当我把病人转到大医院去的时候,我的人民币就长翅膀飞出去了,所以老美靠着这一招和专科医师的职业特权,这样将分级诊疗建立在他的基础医疗系统里面。
03.医保如何配合分级诊疗?
信息对称。美国推动分级诊疗比较容易,主要因为保险制度和医疗制度是互相配合的。我们医疗保险基本上这几个东西,我们必须要有保险配合的,他会去惩罚患者。所以在美国现在开始,如果大家兴趣可以上美国消费者网站,信息是透明公布的。
其次是,他们的转诊,可以满足一些医生工作的诱因。
高质量的医师和医院团队。美国医院需要有不错的团队可以承接转过去的账户,还有甚至他们了解的被保险人的过去情况,要知道你是怎么一回事,才指定家庭科医生给你。
家庭医师培训和指派。我认为美国最成功的就是这两个。家庭医师培训得非常的好,非常完整。在国内父母经常教育孩子,不要去念医科,然而在美国父母是很鼓励学医的,因为如果没有最好的成绩,没有最好的德智体美,美国有138个医学院,可能一个也进不去。
自付额的决定。美国的自付额成本、医疗费用非常高,高到什么程度?救护车出动,1英里,就是1.6公里/500美金。你想出租车1.6公里要多少钱?在这么贵的费用之下,你会有诱因要分级诊疗,病人也愿意去分级诊疗。如果没有的话,应该是不会实施的。
04.还需要搭配哪些制度?
国外搭配的制度比较多,我着重讲一个医疗审查制度(medicalaudit),它是指,我用过了医疗后,有没有第三者来帮我监督,医疗使用是不是适当?
如果有第三者帮你监督的时候,你就会知道哪些是医疗行为是适当的,哪些是不适当的,就会知道哪些转诊是应该转,哪些是不应该转诊的
美国的MedicalAudit有两种,一种是用电脑了解,就知道从数据信息上知道有没有违反规定。另外一种是专业审查,由专家组成的团体来看有没有违反规定。这些制度实际上都是我们要增加的制度,目前我们并没有把这段做上去。
▲总结:
目前的制度医改只要支付:“小病大医院给的少,小医院给的多,反之亦然”。
制度上配合医疗审查制度,大医院医师支援社康比率,基本上就可以完成目前医改要求的分级诊疗。
▲作者信息:
钱庆文教授,美国爱德华大学医务管理学博士,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兼职教授,曾担任辽宁大学医务管理研究所所长,台湾医疗产业管理发展学会理事长,现任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教授,有丰富的医院管理实践和研究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