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实施!《眉山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管理办法》出炉

眉山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促进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健康发展,维护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基本医疗保险参保长效机制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医疗保障基金使用常态化监管的实施意见》《国家医保局财政部关于建立医疗保障待遇清单制度的意见》《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基本医疗保险省级统筹的意见》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具有我市户籍的城乡居民、长期居住我市的外地户籍人员、外地来眉就读学生、取得合法居住权的未就业境外人员和港澳台人员按规定参加我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城乡居民医保),适用本办法。凡依法应当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不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城乡居民医保遵循以下原则:

(一)应保尽保、保障基本、依法覆盖全民的原则;

(二)筹资标准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

入挂钩的原则;

(三)个人缴费与政府补助相结合的原则;

(四)保当年与保当期相结合的原则;

(五)方便群众、公开透明的原则。

第四条城乡居民医保实行调剂金模式省级统筹,按照全省安排部署,逐步实现预算管理、基金调剂、参保筹资、待遇保障、支付机制、经办管理“六统一”。

第五条市医疗保障局负责全市城乡居民医保管理工作,眉山天府新区社会事务局、各县(区)医疗保障局在市医疗保障局指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城乡居民医保管理工作。各级医疗保障行政部门负责贯彻执行国、省城乡居民医保政策法规,领导、监督本级城乡居民医保业务经办工作。各级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负责本级行政区域内城乡居民医保业务经办服务工作。

天府新区眉山管委会、各县(区)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加强对医疗保障工作的领导,承担本辖区内城乡居民医保的主体责任,负责辖区内城乡居民医保的组织参保和管理工作,强化医保基金使用常态化监管,统筹区域内各部门资源,形成监管合力。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本辖区内城乡居民医保的参保登记、信息变更、政策宣传等工作,加强基层医保基金监管能力建设,把医保基金监管纳入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综合监管体系。

财政部门负责城乡居民医保政府补助资金的筹集、划拨和基金专户的监督管理等工作;税务部门负责全市城乡居民医保费征收工作和缴费服务,及时回传缴费信息,加强与医保部门数据比对,协助做好参保动员工作;卫生健康部门负责定点医疗机构的日常管理和监督工作,协助开展新生儿参保工作;教体部门负责协调督促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幼儿园、中小学校(含中职学校)、高等院校,以学校为单位办理在校学生城乡居民医保的参保登记,协助开展政策宣传工作;民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农业农村、审计、市场监管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能职责协同实施好本办法。

第二章基金筹集

第六条基金构成

(一)个人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

(二)政府补助资金;

(三)基金利息收入;

(四)其他合法收入。

第七条个人缴费

城乡居民医保个人缴费按照国家要求确定。具体缴费标准每年由市医疗保障局会同市财政局等有关部门在集中缴费期前向社会公布。

第八条政府补助

(一)政府补助标准按国家规定执行。

(二)政府补助由中央、省、市、县(区)财政补助构成。除中央财政、省财政补助外,应由我市地方政府补助部分,非扩权县按现行财政体制明确的比例分担,扩权县市财政不再补助。各县(区)应将补助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及时拨付到位。

第九条缴费方式

(一)城乡居民可根据自身医疗保障需求,在户籍所在地(外地户籍人员在居住地)参保缴费。其中高等院校和中小学校(含中职学校)学生由所在学校代收保费;其他城乡居民和儿童在户籍(居住地)所在乡(镇、街道)、村(社区)办理参保缴费手续。

(二)特殊群体参保缴费。符合资助参保条件的医疗救助对象的个人缴费部分,由医疗救助资金按规定分类资助参保;计划生育特别扶助对象、重度残疾人、享受国家定期抚恤和生活补助优抚对象、被征地农民超龄人员的个人缴费部分,由对应主管部门申请财政专项资金全额资助参保;低收入家庭60周岁以上老年人、未成年人和三、四级残疾人的个人缴费部分,由民政部门申请财政专项资金定额资助75%。

(三)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缴费,实行年度一次性缴费,一年一缴。在国、省的统一安排部署下,健全参保长效机制,建立城乡居民医保连续参保人员和零报销人员的大病保险激励机制,持续巩固拓展全民参保成果。

每年9月1日至12月31日为下一年度城乡居民医保集中缴费期。新生儿、动态新增特殊身份人员、户籍新迁入人员、刑满释放人员等当年可随时参保缴费。

第十一条有效期限

参保人员保险有效期为次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未在居民医保集中缴费期内参保缴费的普通居民,设置参保后待遇等待期3个月。集中缴费期结束后参保缴费的动态新增特殊身份人员、户籍新迁入人员、刑满释放人员等从缴费之日起享受医保待遇。新生儿出生当年可随时办理参保缴费,出生90天(含)内参保的从出生之日起享受医保待遇,出生90天后参保的从缴费之日起享受医保待遇。高等院校新生和成建制跨市(州)到我市参加城乡居民医保的高等院校学生,第一年保险待遇享受期为当年9月1日至次年12月31日。职工医保中断缴费3个月以内参加城乡居民医保人员,无待遇等待期,中断期间的待遇可追溯享受。

第三章基金管理

第十二条城乡居民医保基金纳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管理,单独列账,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用。

第十三条城乡居民医保基金实行年度预决算管理,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科学编制基金收支预决算。

第十四条城乡居民医保业务的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不得从城乡居民医保基金中提取。

第十五条建立健全城乡居民医保基金运行分析和风险预警制度,每季度开展1次基金运行分析监测,每年向市政府常务会议报告1次基金运行情况,科学研判基金收支和保障能力趋势,及时化解基金运行过程中的风险,保障基金安全。

第四章基本医疗保险待遇

第十六条城乡居民医保基金主要用于城乡居民住院、普通门诊、门诊慢特病等费用支付。

第十七条住院起付标准

(一)根据医疗机构级别设置住院起付标准,各级医疗机构起付标准为: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50元,一级医疗机构360元,二级医疗机构460元,三级医疗机构660元,临时异地就医起付标准1000元。

(二)转入上级定点医疗机构治疗的患者,住院起付标准执行两级医疗机构起付标准之差;转入下级定点医疗机构治疗的患者,不再设置住院起付标准。

第十八条报销比例

参保人员发生的住院医疗费在起付标准以上的符合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的部分,个人先支付应自付的费用后,根据医疗机构级别设置报销比例。

(一)分级报销比例: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0%,一级医疗机构80%,二级医疗机构75%,三级医疗机构65%。

(二)异地就医报销比例:异地转诊人员和异地急诊抢救人员在备案地住院就医结算时,支付比例在本地住院就医支付比例基础上下调10个百分点;非急诊且未转诊的其他临时外出就医人员支付比例在本地住院就医支付比例基础上下调20个百分点;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在备案地住院就医待遇政策与本地相同,符合转外就医规定的,执行转诊转院支付政策。

第十九条基金支付范围

符合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诊疗项目、医疗服务设施标准以及急诊抢救的医疗费用,按照规定从城乡居民医保基金中支付。目录内药品、诊疗项目和医疗服务设施,甲类全额纳入医保报销范围,乙类药品个人先行自付10%后纳入医保报销范围,乙类诊疗项目和医疗服务设施个人先行自付15%后纳入医保报销范围,乙类医用耗材按价格分段,个人先行按比例自付后再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分段标准为:

A段:单价低于500元的,按75%计入计算基数;

B段:单价500元及以上,低于5000元的,按65%计入计算基数;

C段:单价5000元及以上,低于5万元的,按55%计入计算基数;

D段:单价5万元及以上,低于10万元的,按45%计入计算基数;

E段:单价10万元及以上,以10万元计,按35%计入计算基数。

第二十条不予支付的范围

下列医疗费用不纳入城乡居民医保基金支付范围:

(一)应当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支付的;

(二)应当由第三人负担的;

(三)应当由公共卫生负担的;

(四)在境外就医的;

(五)体育健身、养生保健消费、健康体检;

(六)国家规定的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不予支付的其他费用。

医疗费用依法应当由第三人负担。第三人不支付或者无法确定第三人的,由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后,有权向第三人追偿。

第二十一条普通门诊

(一)城乡居民普通疾病门诊实行门诊统筹。门诊统筹包含一般诊疗费或调增的门急诊费和普通疾病门诊费。

(二)参保人员在门诊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符合基本医疗保险规定支付范围的普通疾病门诊医疗费用,在二级以下(不含二级)定点医疗机构不设起付标准,报销比例为60%,在二级及以上定点医疗机构设年度起付标准50元/人,报销比例为50%。一个保险年度内统筹基金普通疾病门诊支付限额为200元/人。

(三)参保人员到门诊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凭医保电子凭证或社会保障卡直接在门诊定点医疗机构结算,普通门诊统筹支付后剩余部分的医疗费用由参保人员个人承担。应由统筹基金支付的费用,由门诊定点医疗机构与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定期结算。

第二十二条门诊慢特病

(一)门诊慢特病

参保人员罹患慢性疾病或重特大疾病,需要在定点医疗机构长期门诊治疗发生的医疗费用纳入统筹基金支付范围。根据门诊慢特病病种特点及诊疗规范不同,病种分为门诊慢性病和门诊特殊病两类管理。门诊慢性病实行按病种限额报销,门诊特殊病费用视同住院医疗费用报销。门诊慢特病病种范围、限额标准、准入条件等具体政策由市医疗保障局另行制定。

(二)高血压、糖尿病(以下简称“两病”)门诊用药保障

第二十三条最高支付限额

城乡居民在一个保险年度内,基金累计支付最高限额不高于眉山市上上年度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倍。

第五章城乡居民大病保险

第二十四条大病保险

(一)大病保险资金从城乡居民医保基金中列支,城乡居民参保人员个人不缴费。

(二)大病保险由商业保险公司承办,市医疗保障局通过公开招标确定承办机构和人均列支费用。

(三)大病保险起付标准原则上按全市上上年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0%确定,具体由市医疗保障局会同市财政局等有关部门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大病保险资金实际支付水平等因素适时调整后公布。

(四)大病保险对参保人员年度内发生的单次或累计住院合规医疗费用,在城乡居民医保基金报销后,个人负担超过起付标准以上的部分按比例支付,总体报销比例不低于60%。

第六章商业补充医疗保险

第二十五条商业补充医疗保险

(一)积极建立完善城乡居民商业补充医疗保险制度,鼓励有资质的商业保险公司设计和承办城乡居民商业补充医疗保险,险种设计遵循保本微利、便民利民、全市统一的原则,理赔顺序先基本、再大病、后救助、末补充。

(三)城乡居民商业补充医疗保险原则上由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承保商业保险公司在大病承保范围内承保。承保商业保险公司应以多种方式参与城乡居民医保经办、监管工作。

(四)城乡居民商业补充医疗保险实行协议管理,由医保经

办机构与承保商业保险公司签订服务协议,明确保险责任(赔付标准)、双方权利义务、违约责任等。

第七章结算方式

第二十六条建立健全按疾病诊断分组(DRG)付费、病种付费、人头付费、床日付费、医共体总额付费等复合型医保付费方式,引导定点医疗机构规范服务行为,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

第二十七条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费用结算

参保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发生的应由城乡居民医保基金支付的医疗费,由定点医疗机构与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结算,应由个人负担的部分由定点医疗机构与个人结算。参保人员入院时,个人应向定点医疗机构预付一定数额的医疗费,用于支付应由个人负担的费用,预付医疗费的具体数额由定点医疗机构根据病情确定,出院时定点医疗机构直接与参保人员结算。重点人群住院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八条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结算

第八章医疗服务管理

第三十条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实行定点协议管理,由医保经办机构与医药机构签订医疗保障服务协议,明确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质量、服务价格及双方权利义务等。

第九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三条医保经办机构、定点医疗机构和参保人员以欺诈、伪造证明材料或者其他手段骗取城乡居民医保基金的,由医疗保障行政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进行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四条医疗保障行政部门以及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造成城乡居民医保基金损失的,依法依规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章附则

第三十六条城乡居民医保筹资标准、待遇保障等政策由市医疗保障局会同有关部门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基金收支结余情况等因素适时制定调整方案,报市政府同意后实施。国、省出台新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七条本办法自2024年10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3年。《眉山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管理办法(修订版)》(眉府办发〔2019〕26号)同时废止,其他文件与本办法相抵触的条款以本办法规定为准。

政策解读详情如下↓

《眉山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管理办法》的政策解读

2024年9月10日,眉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眉山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管理办法》(眉府办规〔2024〕2号)(以下简称《办法》),该《办法》将于2024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现就有关内容解读如下:

一、修订背景

2019年,眉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眉山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管理办法(修订版)》(眉府办发〔2019〕26号),该办法已运行5年到期,在保障城乡居民基本医保权益、规范全市城乡居民医保管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5年来,国省有关文件相继出台,特别是《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发〔2020〕5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基本医疗保险参保长效机制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4〕38号)、《国家医保局财政部关于建立医疗保障待遇清单制度的意见》(医保发〔2021〕5号)、《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基本医疗保险省级统筹的意见》(川办发〔2023〕38号)等文件,对新时代医保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也调整优化了一些医保政策,原办法部分规定与城乡居民医保新形势已有不符,我市按照国省最新要求,结合全市城乡居民基金运行实际,对原《办法》进行了修订。

二、修订过程

三、主要内容

《办法》共十章三十七条,包括总则、基金筹集、基金管理、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商业补充医疗保险、结算方式、医疗服务管理、法律责任、附则十部分的内容。本次修订共修改完善15项条款。

(一)增加“在眉就读学生学籍地参保”的内容。

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基本医疗保险参保长效机制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4〕38号),明确提出鼓励大学生在学籍地参加居民医保,抓好大学生参加居民医保扩面工作。

(二)增加“基本医保依法覆盖全民”和“推进居民医保缴费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挂钩”的内容。

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基本医疗保险参保长效机制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4〕38号),明确提出要落实公民依法参加基本医保的权利和义务。要完善筹资政策,推进居民医保缴费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挂钩,保证财政补助和个人缴费合理的比例结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发〔2020〕5号)提出基本医疗保险要坚持应保尽保、保障基本,依法覆盖全民的原则。

(三)将居民医保实行“市级统筹”调整为实行“调剂金模式省级统筹”。

依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基本医疗保险省级统筹的意见》(川办发〔2023〕38号)提出实施调剂金模式省级统筹,逐步实现预算管理、基金调剂、参保筹资、待遇保障、支付机制、经办管理“六统一”。

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医疗保障基金使用常态化监管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23〕17号)提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医保基金使用常态化监管工作负领导责任,统筹区域内各部门资源,形成监管合力,为医保基金使用常态化监管工作提供有力保障。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要加强基层医保基金监管能力建设,把医保基金监管纳入乡镇政府综合监管体系,持续加大对骗保套保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

(五)增加“高等院校和中小学校(含中职院校)学生由所属学校统一代收保费”的内容。

依据:《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公办中小学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管理工作的通知》(川发改价格〔2024〕225号),明确将基本医疗保险费纳入学校代收费项目。

(六)建立参保长效机制。

依据: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基本医疗保险参保长效机制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4〕38号)文件精神,健全参保长效机制,建立城乡居民医保连续参保人员和零报销人员的大病保险激励机制,持续巩固拓展全民参保成果。

(七)将居民医保集中缴费期由“每年9月1日至12月20日”优化调整为“每年9月1日至12月31日”。

(八)将新生儿参保政策由“随母参保享受待遇”优化调整为“新生儿出生当年可随时办理参保缴费,出生90天(含)内参保的从出生之日起享受医保待遇,出生90天后参保的从缴费之日起享受医保待遇”。增加“未在居民医保集中缴费期内参保缴费的普通居民,设置参保后待遇等待期3个月”的内容。

依据:四川省医疗保障局关于印发《四川省基本医疗保险基金运行监测及风险预警办法》的通知(川医保办发〔2022〕10号)规定,各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统筹区是基金运行监测及风险预警的责任主体,负责开展本统筹区基金运行分析及监测工作,定期向省局报送基金运行监测及预警报告;建立基金运行风险预警及处置机制。

(十)优化完善异地就医支付政策。

依据:按照《四川省医疗保障局四川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的通知》(川医保发〔2022〕6号)要求,优化调整我市异地转诊人员和异地急诊抢救人员在备案地住院就医结算时,支付比例在本地基础上下调10个百分点;非急诊且未转诊的其他临时外出就医人员支付比例在本地基础上下调20个百分点;临时异地就医住院起付标准为1000元。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在备案地住院就医待遇政策与本地相同。政策调整后我市异地就医整体报销水平与周边市(州)基本相同。

(十一)明确乙类诊疗项目和医疗服务设施支付标准。

依据:经调研周边市(州),乙类诊疗项目和医疗服务设施个人先行自付比例大多为10%-20%,我市结合实际,将乙类诊疗项目和医疗服务设施个人先行自付比例设置为15%,与周边市(州)基本相同。

(十二)医保基金不予支付的范围中删除“应当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的和除急诊急救外,在非定点医疗机构就医的”,增加“体育健身、养生保健消费、健康体检”的内容。

依据:《国家医保局财政部关于建立医疗保障待遇清单制度的意见》(医保发〔2021〕5号)规定,基本医保基金不予支付的范围为:应当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支付的;应当由第三人负担的;应当由公共卫生负担的;在境外就医的;体育健身、养生保健消费、健康体检;国家规定的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不予支付的其他费用。

(十三)增加“两病门诊用药保障”的内容。

依据:《四川省医疗保障局等四部门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保障机制的实施意见》(川医保规〔2022〕5号)规定,参保人员经定点医疗机构按诊疗规范确诊为“两病”患者并备案后,即可享受“两病”门诊用药保障。

(十四)将“按总额控制为主的付费方式”优化调整为“按疾病诊断分组(DRG)付费、病种付费、人头付费、床日付费、医共体总额付费等复合型医保付费方式”。

THE END
1.重疾险需要买多次赔付吗?购买重疾险你还得了解轻症豁免轻症、中症多次赔付的重疾险,并不是多次赔付重疾险,只有重大疾病可以赔付多次才叫多次赔付重疾险。我们常见的重疾险大都是单次赔付重疾险,第一次重疾赔付保额后,整个保险合同就会终止。而多次赔付重疾险,第一次重疾理赔后,其他保障责任(如中症、轻症等)都作废,其余重大疾病保障却会持续,符合条件可以再赔。https://www.cpic.com.cn/c/2024-11-15/1867511.shtml
2.放疗可以二次报销吗?看完这篇文章你就知道了大病医保的报销比例和最高支付限额,各地区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大病医保的报销比例为50%-70%,最高支付限额为100万元-500万元。 2. 商业保险 商业保险公司也推出了多种针对癌症治疗的保险产品,其中包括放疗保障。在购买了相关保险产品后,参保人可以通过商业保险进行二次报销。 https://www.pupu123.com/ketang/rkkurt.html
3.浅谈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的思考论文(精选13篇)如对于低收入家庭,可设置“基本医疗账户”,对于高收入家庭可设置用于满足保健、预防等高级需求账户。三是提高大病的报销比例,据调查现有报销比例为30%左右,并不能有效缓解农民看病压力。因此在筹资水平提高的基础上,应当提高大病报销比例,对于特困家庭户,应适当采取二次补偿。https://www.yjbys.com/shebao/yiliao/776042.html
4.社会保险知识手册理解社会保险并积极参与和投身到我县社会保险体系建设中来,自觉维护自身权益,共同推进我县社会保险体系建设;二是让社会保险行政主管机关、业务经办机构的工作人员,在执法、执罚和业务经办活动中,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政策水平,成为一支作风过硬,业务精良,组织放心,群众满意,大有作为的队伍;三是让社会保险“保公平、保...https://www.xinan.gov.cn/html/1/m/2/7/8595.html
5.读《半小时漫画经济学12》商业养老保险,条款千差万别,买的时候要擦亮双眼,但要是买得好,老了也能随意吃火锅。 在我国,企业年金和商业养老保险才起步,但迟早会普及。 医保如何报销? 第一,先砍价: 1、不到起付线不给报,超过封顶线不给报,能报销的只有中间部分(起付和封顶,会因定点医疗机构的等级而不不同) ...https://www.jianshu.com/p/e1fc8903d9a0
6.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如对于低收入家庭,可设置“基本医疗账户”,对于高收入家庭可设置用于满足保健、预防等高级需求账户。三是提高大病的报销比例,据调查现有报销比例为30%左右,并不能有效缓解农民看病压力。因此在筹资水平提高的基础上,应当提高大病报销比例,对于特困家庭户,应适当采取二次补偿。[5]...https://www.jy135.com/zhidu/740073.html
7.商业险二次报销?一般一份商业保险不能进行二次报销,除非还有另外的其它保险,例如机关事业单位的员工的工会交纳的补充保险...https://m.shenlanbao.com/wenda/1-181758
8.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一问一答西西新闻九、居民医保与商业保险有区别吗? 很多人拿商业保险来比较,说商业保险缴费低报销比例高“一元保”只要交一块钱。这里请您注意:基本医疗保险是政府举办的公益性事业,商业保险属于商业性质。商业保险基本都是划定年龄和限定病种的,只有居民医保这种政府的社会保险,才不管年龄多大,病有多重,敞开大门一律纳入。很多商业保...https://www.xixinews.com/shenghuo/20240911/48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