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即“重症监护室”,也被称为阻挡病人和死神之间的最后一道防线。
对于普通家庭来说,一边是至亲的最后希望,一边是昂贵的天价账单。
“治,还是不治?”永远不是一道简单的选择题。
今天深蓝君想带大家了解一下ICU,主要内容如下:
1)ICU是个怎样的存在?
2)ICU治疗,有多烧钱?
3)ICU费用,能报销吗?
深蓝君的医生朋友,曾经说过一段让她泪流满面的经历:
一个23岁的男生在ICU治了6个月,因为没有等到合适的肾脏,家里借来的钱也花光了,被迫放弃治疗。
当医护人员慢慢拔掉管子,病人的气息也一丝一丝地减弱,最终这个23岁的生命,在ICU走完了最后一程。
“我想帮助他们,但真的无能为力。”
ICU发生过不少奇迹,但人财两空也是常态。
对大多数人来说,ICU是一个陌生的存在。
一方面,ICU是一家医院的核心,它有着全院最先进的仪器设备,也有全院最专业的医疗团队。
在里面工作的医护人员被形容成“特种兵”,他们每时每刻都在跟死神搏斗,肩负着沉重的责任。
另一方面,躺在ICU的病人往往身上都插满了各种管子,有的面无表情,有的昏迷不醒,有的痛苦不堪。
说到底,医学和人类都有局限性,ICU也没办法做到起死回生。
ICU病床被形象地称为“人生最贵的一张床”,目前在三甲医院住一天ICU的费用在1万元左右。
那么,ICU为什么这么贵?我把最常见的费用汇总如下:
直接说结论:
在救治危重病人时,这些设备有可能会同时用上,看似每小时每次的单价都不贵,但一天下来花钱如流水。
这里我重点给大家介绍几个仪器:
1、呼吸机
新冠疫情爆发期间,一位西班牙医生饱含热泪,向全世界讲述马德里正在经历的一切:
“65岁以上的老人被迫摘掉呼吸机,用镇静药物来压制痛苦,静静地等待死亡。因为为数不多的呼吸机,要留给更年轻的人…”
呼吸机普遍用于呼吸衰竭、大手术期间的麻醉呼吸管理、呼吸支持治疗和急救复苏,是ICU最常见的仪器之一。
只有第一天会收取气管插管费用,之后这个费用就不收了。
2、ECMO
ECMO全称“人工体外膜氧合”,最核心的部分是膜肺和血泵,分别起人工肺和人工心脏的作用。
网上到处流传着ECMO的神话:
一个10岁的小女生,在课间游戏时突发爆发性心肌炎,之后心脏骤停。在用了ECMO116小时后,恢复了生命体征,最后健康出院。
一个26岁的健康男性,酒醉以后去游泳,被水呛到,得了严重的肺炎,ECMO用了117天,最后奇迹般康复。
H7N9禽流感期间,患者因肺部严重感染,不得不用上ECMO,坚持了124天,最后康复出院。
不过对病人而言,ECMO的价格并不亲民,单单开机费就要6万,每天费用也在1000块左右。
3、血滤机
很多重症患者会出现急性肾损伤、肌酐升高、没尿等情况,这时候就要用到血滤机(俗称:人工肾)。
它可以精确地控制患者的液体出量,快速调节患者的内环境,还能做血浆置换,是ICU不可或缺的神器之一。
除了以上介绍到的几种神器,ICU还有很多黑科技。
技术的进步无异为治疗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但背后的费用却并非每个家庭都承受得起。
保险并不是生活的必需品,但每个进过ICU的人都知道保险有多重要。
保险具体又分为国家医保和商业保险,两者报销是不一样的。
1、医保能报多少钱?
医保几乎每人都有,不管是ICU还是普通病房,费用都按医保三大目录报销。
医保三大目录包括:药品目录、诊疗目录、服务设施目录。
我以广东的诊疗目录为例:
医保会报销一部分的医疗费用,但是很难报全,特别是针对一些费用高昂的治疗,基本做不到100%报销。
例如因心脏衰竭住进ICU的病人,安装心脏起搏器需要自费10万,但医保只能报销5万,剩下的5万就得自费。
另外在用药上,很多ICU常用的特效药和进口药,医保都无法报销。
2、商业保险又能报多少?
商业医疗险是医保的有效补充,特别是“百万医疗险”每年有200-300万的报销额度,万一不幸进了ICU,起码不用为钱发愁。
只要是“合理且必须”的费用,百万医疗险都能报,比如ICU的正常用药,以及前面提到的人工肺、人工肾的使用。
不过有些昂贵的药物,医院也不一定有货,有可能需要自己去外面买,这时候就不是所有医疗险都能报。
如图所示,各家保险公司的外购药报销差异很大。
除此之外,费用垫付也是很实用的功能,毕竟能拿出一大笔现金的家庭并不多。
3、大病补助记得申请
我在看一些纪录片的时候,发现有些医生会主动替患者申请政府补助。
后来我了解到,很多地方都有针对大病的补助政策。
这种补助主要针对贫困家庭,一般也有几万块,具体可以咨询当地民政局。
另外还有一些慈善基金会,大家可以多问问,关键时刻也能解一些燃眉之急。
ICU是最能体现人性的地方,“治还是不治”是一个深入灵魂的拷问。
治,除了病人承受巨大的疼痛,高昂的费用也随时会压垮大部分家庭;不治,放弃亲人最后的希望,可能会留下一生的遗憾。
没有人想进ICU,但万一不幸降临,希望保险能为你增添一份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