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回复【福利】,领取保险&理财工具套装
作者|翎思君·Andy
原创|第85篇·首发于公众号
本文主要内容如下:
复杂体况,拒保拒保拒保....
令人意外的核保回复
意外核保结论谜团探寻
案例启示
复杂体况,拒保拒保拒保
这是Andy前两周做的一个案子,委托人历年有不少的体况,我将委托人体况做梳理后认为过往体检记录中“脂肪肝”“肝部高回声区”对核保会有比较大影响,建议做肝部超声和肝功能检查,明确诊断脂肪肝程度和肝部高回声区性质。
讲到这里,可能有些小伙伴会疑惑:大家不是都说在买保险之前不要去体检吗,为什么我还会建议委托人去体检呢?
确实,在买保险之前不建议客户自己盲目的去体检,避免检查出一些不好的体征被保险的健康告知挡在门外。但是呢,我建议委托人去体检是基于我的专业判断,如果委托人根据现有报告提交上去,因为异常项目性质不明,保险公司可能会下体检函,甚至直接延期至诊断明确后才能投保。所以,在买保险之前体检必须是要在专业指导下进行。
委托人依据我的要求做了相应复查,检查结果为不均匀脂肪肝(重度)、肝多发海绵状血管瘤、肝功能轻度损伤。当时我拿到这个结果的时候,心里的感觉不是太好,预判保险不好买了。
由于委托人的复杂体况,我发动自身资源,向多家保险公司发出预核保邀约(并非正式投保,而是通过特殊通道先把体检报告给核保看,给出初步的核保意见)。
正如预判的感觉,陆续收到了保险公司的拒保或者延期回复。
简直是令人意外,当我收到第二个通道回复的时候非常意外,没有给出结论,而是问了另外一项异常体况的情况。我立马联系了保险公司专员,向其求证。
继续补充材料
第二通道核保问到的“预激综合征”,在此之前我的判断是根据现有材料问题不大,没有必要在投保前自行先做检查,等待核保反馈,有必要后再做检查。当我收到核保为此问询之后,我立刻联系委托人复查心脏彩超和心电图,很快就将材料提交给核保做补充告知材料。
标准体,特约承保
提交补充材料后,核保给出预审结论为:特约承保。根据预核保结论,我联系委托人进行正式投保,按照预核保时提交的完整材料再正式提交一遍,提交材料后1天结论就很快出来了,标体通过,保险公司通知扣款安排,次日保单就生效了。
在这个案例中,有一个疑团其实挺困惑我们的,包括其实我们在和A公司专员聊天的时候也有疑问,重度脂肪肝+肝功能损伤其实标体的概率很低的,我们两次向保险公司提交了完整材料,而且在告知描述中也明确写了“不均匀脂肪肝(重度)”,按道理核保专员不可能没有看见。
在两份临床医学实验组报告中,重度脂肪肝的CT值范围在25Hu以下;轻度脂肪肝的CT值范围在35Hu以上。而我们委托人的CT值是40Hu,根据这两份报告的研究结论,我们委托人不应该是重度脂肪肝,而应该是轻度脂肪肝。当然,毕竟我们不是医生,不敢断然就说原报告是错误的,只是根据现有文献资料和核保的结论,给出猜测。
重新来看本案:假如是轻度脂肪肝,而且是不均匀的脂肪肝+单纯的肝酶轻微升高,标准体是有可能的;肝血管瘤的直径小于5cm,在很多保险公司的重疾险核保中也是标体的结论。
所以,综合起来看,如果我们判断没有错的,A公司这个高级核保员他并没有按照原医生的诊断结论盲目的下核保结论,恰恰相反,他应该是认真的看了CT报告后,给出的核保结论。
启示一:同一家公司不同核保,结论不一定相同
事实上,人工核保带有一定主观性,一方面是保险顾问要准确的向保险公司告知;另外一方面是不同公司或者不同核保员,首先会按照自己所在公司的核保手册作为基础,再结合自己的经验给出核保结论。不同公司的核保手册虽然都是来自几家再保公司作为母本,但是会略有不同,甚至不同地域的核保侧重也会不同。相比年轻核保员,年资越久的高级核保员越有自己的判断标准。
启示二:复杂体况,找专业顾问尝试更多可能性
在很多时候,常听人说保险代理人告诉客户不需要告知,过了2年就没事了。事实上,这是错误的,很多保险理赔的纠纷也正是这么产生的,众所周知,保险业的形象一直不是太好。
如果你想要购买保险,但是又有过往的体检或者就医就诊记录,建议你找专业的保险顾问咨询,在专业指导下如实、准确的告知,安安心心的购买保险,放放心心的拥有保障。
对于复杂体况,保险经纪人相较于保险代理人会更有优势,保险代理人受限于只买一家公司的产品,选择空间太小了;经纪人就没有这种局限性,因为跟很多保险公司都有建立合作关系,可以帮忙委托人向多家保险公司发出投保邀约,最终在不同结论中选择最好的方案。
保险经纪人大家听得会比较少,在国外其实是非常成熟的一种模式,保险经纪不专属于任何一家保险公司,是站在客户立场,为客户挑选保险公司和保险产品方案,并且基于专业化职业素养为客户提供核保与理赔协助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