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火的应该是去年特斯拉宣布推出UBI车险,价格比传统车险低30%至40%,于是大家会发现中国商业世界常见的现象:“UBI”“元宇宙”“创新颠覆”等宣传语,又开始出现在一些公司的宣传中。
这些公司是真的迎合潮流、拥抱趋势?还是新一轮的“韭菜炒蛋”呢?今天我们来聊聊UBI车险。
01、UBI车险是“按天买保险”?大错特错
于是产生了一个痛点,按天买保险,或者某公司给你垫付一年保费,你只要按实际使用天数付保费就行了;甚至不用车时,还能奖励你几块钱。是不是感觉商机巨大?
暂且先不讨论这个市场是不是真有这么大。请问:张三一个月只开两天车,李四每月天天开车,对于保险公司而言,哪个车主的出险概率更高?
以此为例,正是本文的核心逻辑:不要简单、单一维度的去下判断和选择,要考虑整体逻辑。否则,被割韭菜的风险很大。
02、UBI车险商业模式浅析
什么叫商业模式?就是所有参与要素的关联方式。我们从UBI车险涉及的几方分别来看。
第一,车主。简单一句话说清楚:车主想要的不是UBI车险,也不是按天购买保险,真正想要的是在适合自己的需求下,最便宜服务最好的车险。
但是好的服务是需要成本支撑的,而目前国内车主对于UBI的车险认知明显不足。
第二,以UBI车险作为核心的创新公司。这类模式是笔者最不看好的,为什么呢?
因为UBI车险的主要挑战目前有几点:缺乏集中的数据收集平台对数据进行充分积累和整合;缺乏精算人才建立精确客观的客户数据模型;缺少能为客户提供精确服务的理赔人才。
就单说第一点,在数据积累和整合上,如果汽车后市场有一家成立不到五年的公司,说他已经完成这些数据的积累和整合,那么负责任的告诉你,一定不可能。
第三,保险公司。车险是保险公司的产品,保险公司也看似最有可能推出UBI车险。
最新费改之后,其实保险公司的逻辑已经在往UBI车险上靠近。以平安为例,现在车险都是评分制的,这就意味着就算你是同一型号同一天买的车,同样上一年都没有出过车险,不同车主的报价也大概率会不一样。
很多评分良好的家用车,实际保费都在4000元以下,甚至3000元以下。对于如今一个月油费至少要1000元左右的广大车主,按天购买、按比例减掉一两个月真的会有吸引力吗?
如果UBI车险真的大规模盛行,短期内会让优质车主离开传统车险。这就动了保险公司的核心蛋糕,不是一句创新潮流就能推动的。
第四,维修厂。目前市场上很多玩UBI概念的公司,目标都是维修厂。我们先冷静想想维修厂和车险的关系:续保赚差价、引流、出险送修。
以目前UBI的逻辑下,收集到的客户质量如何?持续稳定性如何?总体来讲,UBI对于维修厂的风险不确定性要远高于收益。我建议维修厂采用“让子弹飞一会”的观察策略。
总结来讲,单以UBI车险做为商业核心或概念,无论现在烧不烧钱,未来的盈利模式都是一个巨大挑战,暂时没有发现有什么看好的理由。
03、UBI车险未来出路在哪里?
关于UBI车险的未来出路,我做下大胆的猜测:有三种可能性,这也可以作为汽车后市场了解UBI车险的一个标尺。
如果汽修厂听到任何机构或个人跟你天花乱坠的说创新趋势,但是没有权威的官方信息,请慎重小心。
猜测二:新能源车企的专属保险。为什么特斯拉会推出UBI车险呢?因为新能源汽车厂家造车时,都有强集成化的特点,至少我自己产的车辆,数据是完整齐全的。因此,他们都在考虑推出专属车险,更好服务车主,打造自己的“饭圈”。
这个庞大的数据库,仅仅用于汽车维修和服务,还是会有大量浪费,其实会指向“万物互联、人车生活”。
按照这个逻辑,目前国内像华为、小米这类企业就有很强的技术、基因及发力趋势,这两家公司都已经正式进入汽车行业。笔者个人非常看好,因为行业的变革通常是由外部打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