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大白受朋友之托,替他找个保险,发现有平台在记录我的投保操作。
我一好奇,又点了这个平台的重疾险、寿险;
无一例外,只要我从产品链接跳到投保页面,都会收到弹窗。
提示我接下来的操作,将会被记录。
大白在某平台收到的投保提醒
比如我有没有看条款;
健康告知有没有确认;
被保人、受益人分别选的谁。
……
平台记录这些干嘛呢?
唔,作为投保的证据。
发生纠纷,有证据,就方便一锤定音:
究竟是用户的责任;
还是保险公司该背锅。
大白在中国裁判文书网,就搜到一个好医保长期医疗的官司【(2020)川15民终642号】。
我觉得拒赔很合理,人保也拿出来了用户投保前在医院先后3次住院的证据。
可一审还是输了。
事情大致是这样的:
四川的候先生2018年12月4日买了好医保长期医疗;
2019年7月8日因病入院治疗;
2019年8月16日被确诊为左下肺中心型鳞癌。
治疗到2019年12月18日,一共花费85704.22元。
候先生去找人保理赔。
人保却拒赔了;
还解除了合同,退还了990块的保费。
因为人保调查发现——
侯先生2017年2月、2017年11月、2018年11月分别因为慢性胃炎、慢性支气管炎、心神经官能症住院。
而好医保长期医疗的健康告知明确问了“2年内是否住过院?”。
好医保长期医疗健康告知截图
侯先生这妥妥的带病投保啊。
人保也把在医院搜集的证据交给法院了。
没想到,法院却说,证据不够。
让人保补证据,证明——
侯先生投保时需要健康告知;
侯先生看到健告后,不如实告知了。
法院原文如下,大白贴出来,你们感受下:
人保抗辩侯学平在网上投保时未对其健康情况尽到如实告知义务,故依约不应承担赔偿责任。
根据证据规则,人保对其抗辩意见负有举证责任。
人保以侯学平投保前2年内的三次住院病历,推定侯学平在投保时未尽到健康告知义务从而拒赔,一审法院认为证据和理由均不充分。
首先,人保当庭演示的“好医保.长期住院医疗”险种2019年版本的操作流程,达不到证明侯学平在购买“好医保.长期住院医疗”险种2018年版本时,网上操作流程中会有要求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告知其2年内有无住院病史的内容。
同时,也不能证明侯学平在进行该项操作时作出了否认回答。
但人保没拿出“投保流程之外”更多的证据。
于是,就败诉了。
中国人民健康保险公司未在举证期限内完成举证责任,应当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
故一审法院对中国人民健康保险公司的辩解理由不予采纳。
不仅要赔侯先生85704.22元。
合同还不能解除,得继续保障。
上面这案子,法院对我们投保人的照顾可以说是相当明显了。
但对互联网保险,却敲响了警钟。
买过好医保长期医疗的朋友就知道。
投保时,确实需要健康告知,而且没法跳过去直接买。
现在在网上卖的其他医疗险、重疾险、寿险、部分有健康告知的意外险,都跟好医保是类似的投保流程。
但当法院要求保险公司证明投保时需要健康告知。
保险公司竟然拿不出直接有力的证据(跟好医保换版本也有关系)。
这打脸可真是够重的。
明明是用户的锅,让保险公司背着,也会加深“保险这也不赔那也不赔”的负面形象。
这让银保监都有点看不下去。
叫《中国银保监会关于规范互联网保险销售行为可回溯管理的通知》。
简单说,这个文件的目的,
就是强制让保险公司、保险经纪公司把用户在网上买保险的过程给记录下来(类似线下的保险双录,即投保录音录像)。
包括用户在线上跟代理人、经纪人的咨询过程也要记录。
而且,10月1日起必须执行。
谁要是不按规定走,那银保监可以不让它在网上卖保险。
大白前面说的有平台开始记录我的投保操作。
就是受这个文件的影响。
而大白所在的公司,目前也在计划上线新的投保流程。
网络投保留痕,大白觉得这对我们是好事。
“销售误导”的现象会减少很多,因为会成为“呈堂证供”。
而那些嫌麻烦,连条款、健康告知都不看、直接就买的朋友,
也要改掉这个坏习惯。
至于想骗保的朋友,
就直接收心,别去冒拒赔的风险。
人财两空,得不偿失。
除了提醒大家,10月1日之后,网上买保险会留痕。
还有一件事,大白觉得你们也要重视。
根据银保监的规定,
如果你买的是1年期以上的长期保险,那保险公司必须对你做回访。
回访时,保险公司会跟你确认:
你的身份信息;
保险是本人买的吗?
保险内容都了解吗?(如犹豫期、等待期有多久?保障责任、免责条款有哪些)
险种信息都清楚吗?(如保多久?每年要交多少钱?要交多久?)
大部分问题,你只要回答“是”或“否”就行。
真要是在回访时,发现自己理解的,跟合同发生了偏差。
你还可以退保,
因为回访一般是在犹豫期内,犹豫期退保,顶多扣10块钱工本费,损失最小。
一些销售误导的业务员,就做贼心虚;
可见,回访对我们是有意义的。
大家尽量配合。
大白看了下保险公司的回访数据。
不太理想。
回访没成功,主要原因就是联系不上客户。
所以,接到保险公司,别直接挂;
要是你的手机有号码标记和拦截功能;
投保后的犹豫期内(一般为10-15天),可以先把这个功能关闭,回访完成后,再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