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开最好的药。诊断有病情后,医生就会给你开药。在开药之前,医生总会和你拉拉家常,看似热情周到,其实是在套取你家庭的信息,当知道你的家庭条件很好时,开药就没得你商量了。所以。去医院看病,不论是国有还是民营,你都不要摆谱,尽量穿的寒酸点或者把家庭说的困难点,绝对有好处。
4、永远治不好的病。医生给病人开的药,并不是对症下药,只是减缓病情,一般得了上述病的人,在民营医院里看,少则5000元,多则几万,医生总会说,一,二个疗程是看不好,尽量往最坏处说,说得你心慌意乱,这就是所谓性急乱投医。
5、对医生的培训。承包人每星期都要请所谓的专家给医生培训,就是叫你怎么去说话,怎么去欺骗病人,当病人和医生在沟通时,承包人也在旁边巡视,如果医生说错了,准会扣除当月奖金。医生的处方是和月奖金挂钩的,所以,在丰厚的奖金面前,医生也早已把道德抛在脑后了。
医保定点
一是民营医院进入医保定点难。目前,江苏省一些地区医保定点虽未排斥民营医院,但实际执行时存在一定的歧视,绝大多数民营医院很难被确定为定点医疗机构。二是已进入定点的民营医院反映,医保病人起付标准低于公立医院。尽管一再有报道称医保要对民营医院开禁,但具体的政策法规尚未*,纳入医保的民营医院还是非常少,完全跟不上民营医院发展速度的大环境。虽然中国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管理暂行办法并不排斥营利性医院,民营医院只要“规模较大,管理规范”,就有进入的机会,但是民营医院要引进超过100万元以上的大型设备,须经卫生部门审批,每年还有额度限制。光这一条,就卡死了不少民营医院向大型综合性医院发展之路。
执业医师注册地
《执业医师法》第十四条规定:“医师经注册后,可以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按照注册的执业地点、执业类别、执业范围执业,从事相应的医疗、预防、保健业务。”卫生部*的《医师执业注册暂行办法》规定执业医师只能单地点执业。民营医院的医生如果没有医师执业证书,就是“非法行医”,民营医疗机构就要给出说法。而公立医院新近*的医学院校毕业生没有证书,却可以先培养,再取得执业资格。民营医院对此也非常无奈,只能*公立医院那些“有想法”的具有执业资格的医生,*不到,就只能“非法行医”了。
专业领域的待遇
部分民营医院反映,由于民营医院是新生事物,在具体工作中,卫生行政部门很少考虑到民营医院,在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晋升、学术交流等方面时常被卫生行政部门和学术团体遗忘。譬如,民营医院反映无法了解医学科研招标工作,更无法参与医学科研项目招标;医疗事故鉴定时受到公立医院专家的不公正对待,等等。南通市一家医院反映,曾发生过某学科专业人员被当地学术会议拒之门外的情况。因此,民营医院一致要求卫生行政部门和学术团体应对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一视同仁。
政府部门处罚
市场公平竞争
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同处一个医疗市场,却不在同一个竞争起跑线上,公立医院为非营利性质,有政府拨款;不少民营医院也与公立医院一样,承担了一定的社会公益任务,没有拨款,收费也是按国家卫生部门的统一标准。现在的情况是,非营利医院赢利多,却不交税;营利性医院赢利少,却要交税,甚至其大部分赢利都投入医院的扩大再生产,却依然被定为营利性医院,被要求承担与一般企业相同的税率、税种、税费。医疗投入高、风险大、回报周期长的投资特点没有考虑在内。
一、重视软环境,建设医院文化。很多民营医院的投资者都有医疗背景,甚至是医学专家或学者把自己的技术拿出来投资,进行二次创业。这种医院的特点是一个科技型的专科医院,技术投资者的工作往往是核心,他们的利益就代表了这种医院的利益。其他人员,不管是一般员工,还是医院骨干,都不怕走掉,因为他们只能带走他们自己的技术,并不能影响医院的发展。医院是以人为本的,医院的骨干往往是把自己的利益和医院的发展捆绑在一起的。医院的技术人员或者骨干能够创造价值,就会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但很多技术人员或者骨干不仅只看重钱,很多时候声誉对他们也很重要。所以,投资方在给他们分配利益的时候,也必须考虑到怎么让他们获得声誉。而这对他们不但是一种尊重,更是吸引和团结他们的好方式。民营医院一定要注意建设自己的医院文化。核心价值观和医院文化是决定医院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民营医院的发展尤其需要形成核心价值观和医院文化。核心价值观和医院文化的表现,有一些是文字上的表述,有一些是意志、理念、形象的反映,还有就是制度体现,也就是说,在制度层面上,把核心价值贯彻下去。
二、进入医保定点医院行列。允许民营医院进入医保定点最大的意义在于:民营医院赢得了更为公平、宽松的生存环境,患者拥有了更多的就医选择,医保部门拓宽了筛选定点医疗机构的空间。但并不是每家民营医院都能够获此殊荣。部分民营医院负责人私下认为,申请加入医保定点,现实中,存在一定程度的歧视,目前绝大多数的民营医院基本都没有医保定点资格。对此,北京市卫生局有关人士并不否认,公立医疗机构依然是提供基本医疗保障的服务主体,由其承担基本医疗保险任务也顺理成章。而民营医疗机构基本上不承担此项社会义务,它将为那些有不同层次医疗需求的患者提供更多的选择余地。
区别
管理体制不同:民营医院实行企业化管理,上至院长、下至员工均为聘用合同制,从管理体制上确保人员配置合理化、潜能发挥最大化、社会效益最佳化。
经营方式不同:民营医院可根据病人需求和医疗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服务项目和服务价格,让病人得到更好的服务和更多的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