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是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寄托着人们对老年人健康长寿的祝福。今天,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龄传播分会、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联合发起以“知风险、防跌倒”为主题的预防老年人跌倒主题宣传活动,建议老年人“要锻炼、要服老、要适老、早治疗”,呼吁老年人及其家人要知晓老年人的跌倒风险并提早预防。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伤害防控室主任段蕾蕾总结了四个预防老年人跌倒的要点:
一是要锻炼,任何时候开始功能性锻炼都不晚,可通过太极拳、八段锦、健身舞等改善身体功能,降低跌倒风险;
二是要服老,年纪大了之后日常生活和行动都要“慢”一些,根据身体情况,主动使用拐杖等辅助用品;
三是要适老,应对环境进行适老化改造,包括安装扶手、合适的照明、地面防滑、正确使用防滑垫等;
四是应该早治疗,尽早治疗与跌倒有关的疾病,减少跌倒风险。
同时,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透露近期将向社会发布由专家建议的老年人“防跌倒辅助用品包”,包括手杖、感应小夜灯、浴室防滑垫、便携小手电以及防跌倒健康图书等,并捐赠给有较高跌倒风险的老年人群。
跌倒严重威胁老年人健康和生活质量
当前我国老龄化形势严峻。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2.6亿,占总人口的18.7%,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亿,占13.5%。
按全国老龄办研究预测,我国老龄人口到2050年前后将达到峰值4.9亿,占总人口的34.9%。白岩松谈到老龄化时曾提到:“如果3亿老年人口单独是个国家,这个国家(人口数)在世界上排名第四。”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会长刘维林介绍:“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其中有挑战也有机遇。一方面劳动人口减少,家庭照护、社会服务负担加重,养老保障压力增大;另一方面低龄老年人口比重很大,他们是宝贵资源,仍可以有作为、有进步、有快乐,仍有能力、有意愿为社会、为家庭做出贡献。但前提是要解决他们的健康问题。跌倒目前是老年健康中一个具有普遍性的问题,预防跌倒关乎每个家庭,涉及所有生活场所,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
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主任委员孔灵芝提醒,老年人跌倒是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因伤害死亡的首位原因,也是老年人因外伤到医疗机构就诊的首要原因。跌倒的预防是一个很大的综合性问题,涉及到多部门、多学科、多专业领域,包括策略、急救、治疗、康复、运动以及环境适老化等,还需要广大媒体将科学、权威的健康知识传播到公众,让公众真正了解,然后做出改变。
带老人做个跌倒风险测试,知风险,防跌倒
跌倒与老年人身体机能、健康状况、行为习惯、药物使用、穿着、周围环境等多方面因素有关。常见的老年人跌倒危险因素包括:高龄(年龄越大,跌倒风险越高);过去一年发生过跌倒;担心、害怕跌倒;起身、行走时身体容易失去平衡;上下台阶、跨越障碍物有困难;使用精神类药物;经常感到头晕、乏力;患有眼部疾患、视力不良,等等。符合的情况越多,跌倒风险越大。
同时,并不是要等到成为高风险人群后才开始预防跌倒,跌倒的预防越早越好,全年龄人群都要提早预防。
科学证据表明,跌倒是可以预防的。积极的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消除环境中的跌倒危险因素、适当使用辅助器具等都是预防跌倒的有效方法。
科学使用辅助器具,预防老年人跌倒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联合发布《预防老年人跌倒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包括:跌倒是可以预防的,要提高预防老年人跌倒的意识;正确认识和适应衰老,主动调整日常行为习惯;加强平衡能力、肌肉力量、耐力锻炼有助于降低老年人跌倒风险;科学选择和使用适老辅助器具,主动使用手杖等15条核心信息。
聚焦
河南6家医院被纳入先天性结构畸形救助定点医疗机构
10月13日,河南省6家医院被纳入先天性结构畸形救助项目定点医疗机构,分别是河南省人民医院、河南省妇幼保健院、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郑州市中心医院。
上海出生2天婴儿成国内最小捐肾者
10月12日,上海仁济医院透露,医院泌尿科肾移植团队开展一例极低体重早产儿捐献后肾移植手术。该名早产儿是孕周29周、体重仅1.07kg、出生仅2天的婴儿,因误吸不幸离世。其捐献的双肾被移植给一位尿毒症患者。这也是国内迄今为止最低年龄和最低体重的捐献者。
泡腾片等说明书需进行统一修订
10月12日,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抗病毒糖浆、胶囊、软胶囊、丸(浓缩丸)、滴丸、片、泡腾片、咀嚼片、口服液、颗粒说明书【不良反应】、【禁忌】和【注意事项】项需进行统一修订。
参保人可通过“北京市社会保险网上服务平台”自行变更定点医疗机构
10月12日,北京市医保局发布消息,经过紧张筹备,北京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自助变更业务已上线试运行。参保人可通过“北京市社会保险网上服务平台”自行变更定点医疗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