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一老一小”及新业态人群保障力度
河北日报-15版:保险生活·聚焦-2021年10月28日
银保监会发文丰富人身险产品供给
新华社发
河北日报讯(记者李晓)近年来,人身险行业持续转型升级,产品数量不断增长。但产品“同质化”情况严重,产品供给覆盖面不够广,风险保障功能尚未充分发挥。为进一步丰富优质人身保险产品供给,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保险保障需求,银保监会日前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丰富人身保险产品供给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
《意见》指出,保险机构应多领域丰富产品供给,加大普惠保险发展力度,服务养老保险体系建设,提高老年人、儿童保障水平,加大新产业新业态从业人员、各种灵活就业人员等特定人群保障力度。同时,银保监会亦强调,下一步将改革产品监管机制,加强监管能力建设,完善产品精算制度,防止“伪创新”“乱创新”,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提高“一老一小”保障水平
随着老龄化问题不断凸显,在满足老年人基本保障的同时,多元且高品质的需求成为新的机遇。“面向高龄老年人的人身险产品存在严重的供求不匹配现象。传统的人身险产品基本上都将高龄老年人排除在适保人群之外,因此迫切需要放宽老年人投保条件,开发设计适合高龄老年人投保的,能够满足其风险保障需求的人身险产品。”保险业内人士表示。
对此,《意见》鼓励支持保险机构进一步提高投保年龄上限,加快满足7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保险保障需求。适当放宽投保条件,科学厘定产品价格等;并探索将长期护理责任、风险保障责任和养老金领取安排与老龄照护、养老社区等服务有效衔接。
此外,银保监会要求保险机构提高儿童保障水平。围绕儿童生活、教育、医疗等方面实际需求,积极开发有特色的教育年金保险、残障儿童保险、儿童特定疾病保险等产品,加大对儿童先心病、罕见病等的医疗保障。
加大新业态从业人员保障力度
值得注意的是,外卖小哥等新业态从业人员的保障力度,在银保监会本次出台的《意见》中被强调。近年来,以平台经济、共享经济为代表的新业态,催生了大量新的就业形态,如快递员、外卖员、网约车司机等。由于他们频繁、快速骑行于城乡的各个角落,工作中发生意外伤害的风险非常大。这就迫切需要从商业保险的角度为他们开发设计保险产品,提高对他们的保障力度。
“《意见》鼓励支持保险机构能够积极发挥商业保险的补充作用,与基本社会保障制度加强衔接,充分考虑新产业新业态从业人员和各种灵活就业人员工作特点,加快开发适合的商业养老保险产品和各类意外伤害保险产品,提供多元化定制服务。”银保监会负责人明确表示,《意见》将加大快递员、外卖员等新业态从业人员的保障力度。
此外,提高体育运动意外伤害保险保障程度,探索开发学生校园运动意外伤害保险、学生冰雪运动意外伤害保险,研究开发满足特殊环境、特殊岗位工作人群风险保障要求的保险产品也一一在列。
有效提升人身保险产品供给能力
据了解,银保监会要求保险机构加快数字化转型,配套开发适应各类场景且符合精算原理的人身保险产品;加强行业基础研究,合理划分不同人群风险等级,探索制定各类行业标准发生率表。
同时,银保监会表示,将改革产品监管机制,建设产品智能审核系统和登记管理机构,发挥第三方机构服务监管作用,提升信息化水平和监管质效,强化属地监管优势,形成上下联动的监管合力,防止“伪创新”“乱创新”,保护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