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点,相信也是大家最想问的问题,这类产品是否最终能拿到理财经理为大家承诺的收益呢其实保险类理财产品都是银行作为代理为保险公司销售的,那么大家拿到存款凭证肯定会是份保险单,怎样确定自己是否能够拿到理财经理说的那么多收益呢,看现金价值,一次性缴清的一般保单上都会有每一年的现金价值,基本上就是我们最终能拿到的收益。但期缴产品和理财经理说的分红型产品不是这样的,它的收益不能直接从保单的现金价值上体现,这样我们是不能直接确定收益的,因为银行的人也是不能确定的,他们介绍的收益都只是预期的收益,这就要看大家对银行及保险公司的信认程度了!
3、第三点,保险型理财产品在市场利率很低的情况下还是建议大家购买的,它的收益还是比较稳定的,一般会高出银行的定期利率。最起码在存期满的前提下是不会有本金的损失的,提前支取可就不一定了,所以选择时还是要根据自已的情况慎重考虑的!
1、保险当理财卖
【支招】
将保险说成理财产品,或是将保险说成是类银行定期存款,这是近年来保险销售误导常见之话术。某些业务员偷梁换柱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迎合客户“重投资收益轻风险保障”的消费心理,来达到圈保费的目的。有已经离开保险行业的保险代理人称,加入公司之后,主管逼业务员要亲戚朋友买保险,要不就是自己掏钱请准客户参加产说会。产说会上成功销售的产品代理人还可以额外获得奖金。
2、承兑收益还送礼
据报道,有营销员在向客户介绍保险产品的过程中承兑收益,并且销售完成后向客户手书“每年分红大约5%左右存期十年,利息领到80岁,80岁另加满期生存。”营销员甚至还自行出资赠送客户彩电等礼品。这样的案例并不少见。福州某保险公司女客户经理为了讨好客户提高业绩,购买了高档礼品赠送给客户。然而,礼品送出去后客户却不买账,该女客户经理透支两张信用卡,刷了近40万元,被警方抓获并刑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