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余位医管“老司机”促膝长谈探讨百年医院“神秘基因”
临近晚上七点钟,与会的十余位院长、书记简单寒暄之后相继入座。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下称浙大二院)院长王建安最后时刻步履匆匆地步入会场。
2019年“长青藤百年医院联盟高峰论坛”现场
与浙大二院150周年学术活动期间的很多“大场面”不同,这场在U型座位会议厅上演的长青藤百年医院联盟高峰论坛,更像一场茶余饭后的“叙家常”。
百年老院有怎样神秘基因?
“每一次去百年老院,隔着时空能感受到其神秘的强大基因。”主持人、健康界创始人赵红说,这些医院历经时代变迁、几代传承,依然是我国医健行业文化创新、科技创新以及医疗服务创新的高地。这背后的积淀和经验,有待深入挖掘。
说起历史与创新,同样来自百年老院的院长们兴致很高,你一言、我一语地打开了话匣子。
王建安介绍,在浙大二院第一任院长、英国传教士梅滕更留下的行医手记里,为病人细致入微的考虑贯穿始终。比如,在病房里走路不许发出声音;病人头发、指甲长了要给他们剪掉;寒冬为患者使用便盆,须先用热水烫过。“许多服务理念成为浙大二院的‘烙印’,奠定了医院150年以来的文化底蕴。”
“梅滕更在中国的45年里,除了浙大二院,还创办了很多分支机构,其中包括一家麻风病医院。”这一点尤令王建安感佩。他说,因为小时候听奶奶说那个时候麻风病非常可怕,患上这种病的人只能被关在屋子里烧死,否则将会传染给更多人。梅滕更能做出这样的奉献,需要很强的“内驱力”。
和浙大二院相同的是,台湾彰化基督教医院也是于100年前由爱丁堡大学毕业的英国传教士创办。台湾彰化基督教医院副院长刘青山说,一个故事就让他们知道为什么需要为这个医院持守。
当年,这位爱丁堡的医学博士发现一位13岁的孩子因为皮肤溃烂要做截肢手术,非常于心不忍。后来,这位医生的太太同意将自己的皮肤捐给这个孩子,为其保住了双腿。这例手术也成了全世界第一例植皮手术。刘青山说,这个故事除了自家医院员工外,并不为外人所熟知,因为这对夫妇认为为善不应为人知晓。然而,他们的精神深深植入了医院每个人心中。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和中国红十字会血脉相连,这也造就了华山医院深厚的灾害救援文化。该院副院长邵建华介绍,成立112年以来,华山医院有一部很长的灾害救援史。比如中国第一次国际救援关东大地震,由华山医院带队执行。大家印象深刻的汶川大地震救援,华山医院在那里建立了一所真正意义上的野战医院。这些都是对中国红十字精神文化的传承。
“如今,华山医院的特色可以总结为:头大、皮厚、手长,抗感染能力强,再加上康复能力强。”邵建华说,医院神经外科、皮肤科、感染科、康复科都位居国内学科排行榜前列。
创建于1866年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今年154岁。该院副院长张进祥介绍,医院长期以来对文化的财富没有足够重视,也没有院训。15年前,他们开始逐渐凝练文化、寻根溯源。根据医院刚建立时“仁济”的名字,凝练出“仁爱济世,协诚人和”的院训;他们还找到了医院创始人的故乡,以及出生的教堂、成长的地方、死后的墓地,并为他建立了一座雕像。
谁是中国第一家西医医院?
北京医学专门学校下设的诊察所,成了现在的北大医院。经过107年的开枝散叶,北大医院衍生出了如今“北医系统”的几所医院。“我们的初心就是要办中国人自己的医院,服务于中华民族同胞的健康。”刘新民说,“厚德尚道、水准原点”8个字的文化,3000多名职工琅琅上口。
刘新民说,他们经常和自称是中国红十字会创立的华山医院一起探讨,谁是中国人自己创立的第一家西医医院,每次都是各执一词,怎么都扯不清楚。
对于这个问题,绍兴第二医院党委书记葛孟华给出了另一个参考答案。他说,四年前医院建院105周年时,曾专门邀请了20多位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学者,对西医在中国的传播进行了专门的探讨。得出的结论是,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第一家西医医院,是诞生于1899年的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葛孟华还介绍,中国如今有150~160家百年医院,绝大多数是教会医院起家。后来渐渐地,中国人自己创办的医院逐渐壮大。
可持续发展之路怎么走?
谈起创新发展,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党委书记赵越表示,一家百年老店能否保持活力、持续发展,有两个因素在起作用,一个是科技创新,一个是复制。很大一部分的普通护士和年轻医生,日复一日、周而复始地做一些重复的基础工作,而资历较深的医生肩负着科技创新的职责,这是两个不同群体。
赵越认为,对这两个群体的照顾和热爱程度不同,会产生不一样的结果。如果一线医护人员不稳定,那是对复制群体照顾不周,要从人民性的角度开展工作;如果发展缓慢,则是对科技创新群体照顾不周。
不论有怎样的历史沉淀、文化底蕴,如今,中国百年老院的共同愿景都是致力于健康的中国。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肖海鹏说,一流的医院应该用“三个想到”的标准来衡量。也就是,老百姓看病就医首先想到,国家重大健康战略首先想到,学界学术研究首先想到。这,才是百年老院的担当。
百年老院都应成为研究型医院,关键是如何做?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院长陈玉国认为,应该着手于发现临床的问题与不足。
“比如我们做了那么多综合手术,但是很少有人回过头去看手术做得对不对;没有证据说早一点手术和晚一点手术哪个更优;对手术用药,没有用量多少最佳的比较性研究;手术量爆满,是人群犯病率高还是手术过量,需要用数据说明。”陈玉国说,这些研究对于医疗资源的配置和人民群众的健康影响很大,而且这些研究需要拿出数据来,成为和患者协商的基础。
百年老院如何老而不衰,医院仍需不断探讨。
伴随着激扬的音乐,浙大二院院长王建安将“长青藤百年医院联盟高峰论坛”的旗子交到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院长陈玉国手中。2020年,百年名院论坛将走进齐鲁大地,继续论道。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我有话说
0/500
同步到新浪微博
进群即领
扫码加入
扫码进群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意见反馈
下载APP
健康界APP
了解更多
返回顶部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