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市场在改革后,由传统的垄断行业逐渐向竞争机制转变,形成电力买方市场,改变了过去电力供应短缺,或阶段性供需关系差异较大等问题。但是,我国现在电力资源分布不够均匀,有的地方电力建设比较落后,地区不平衡现象屡屡存在,从总体平均水平看,电力供应水平远远没有达到社会需求,我国电力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例仅仅为百分之三十四,这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是较大的。
(二)电力市场环境分析
(三)未来电力市场环境发展分析
由于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发展,未来社会用电增速将会提高,那么电力工业规模投资也会加大,在电源投资、电网投资等方面,都会考虑资源结构进一步优化,如电源投资向西部欠发达地区倾斜,电网投资向主网架和配电网倾斜等。未来随着电力市场的发展,电力体制改革也将进一步深化,如电价改革、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体制改革、实施居民阶梯电价改革、开展竞价上网和输电配电价格改革、完善水电、核电及可再生能源的发电定价机制、促进节能减排项目发展、发展清洁能源发电技术、开发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其他新能源,这些都是未来电力市场环境的发展趋势。
二、电力市场环境下供电公司的购电风险分析
当前的电力市场环境下,垂直垄断被彻底打破,供电企业作为独立的经济实体,参与到电力市场的竞争中来,面临的风险也是很多的。电力系统中,由于自身的特点,各部分的相互影响非常复杂,存在不可避免的网络制约和输电损耗,其面临的风险也具有特殊性。做好对风险的有效控制,减少风险给供电企业带来的经济损失,使供电公司和发电企业成为利益协作共赢的局面,从而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电力价格波动给供电公司带来的购电风险
供电公司购电是基于电力金融市场中的衍生品交易,对于供电公司来说,购电所面临的风险,主要是由于购电电价的波动,即不确定性。电价波动给电力市场的安全和稳定运营带来很大影响,因此需要对电力市场的风险进行正确的度量和评估,使供电公司的购电风险建立在一个有效的管理体系之中,以确保电力市场的健康发展。当购买电力的方式和电力价格的波动剧烈,销售价格联动机制没有建立相应的用户侧电价,那么供电公司就会承担相应的风险。当上网电价上升,销售电价下降时,购电公司的利润就会减少,上网电价同时也受到燃料价格等外部因素的影响,这就需要购电企业有一定的交易策略,以此来应对市场风险。
(二)购电量的市场分配风险
在电力市场环境下,供电公司可以在市场上通过不同的方式购买电力,同时,公司制订一定的购电分配策略,以实现利润最大的预期。然而,市场竞争带来诸多不确定因素的风险,供电公司如果对购电量的购买计划预测失误,将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供电公司在市场购买所需电量,一个是实时市场,一个是远期市场,两个市场的价格波动是不一样的,由于市场中多方参与电力买卖,那么公司的购电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负荷预测的不确定性风险
我国的电力市场中,发电企业和电网公司是市场购电的两个主体,各个发电公司只能将电力卖给电网公司,一般用户是不能与发电企业直接进行电力交易的。因此电网公司必须对电力负荷进行较为准确的预测,然后再跟发电企业购买电力,这样才能保持电网供需功率的平衡。如果负荷预测不准,就会出现差额电量,那么差额电量无法储存,必须在实时市场进行交易,而实时市场的电价比远期合同市场电价要高,这样供电公司就会付出更高的成本,产生一定的购电风险。
三、总结
【关键词】喀什;SWOT分析;旅游市场;环境分析
喀什地区旅游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在南疆旅游业的发展中处于一个重要的地位。以入境旅游来说,从1978年开始,当时只有喀什行署外办接待科负责,1984年2月我国政府对外正式宣布喀什市列为全国乙类开放城市后,喀什一年内接待了30多个国家的3500多人,1986年12月被国家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1990年5月成立了喀什地区旅游处。从那以后,喀什旅游业逐步发展,1995年喀什入境旅游人数为31102人,到了2000年降低到27510人,2008年又降低为21484人,2009年增加为23019。从这可以看到旅游业的发展会受到社会、环境、经济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2010年召开的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决定喀什设立为经济特区,经济特区的建立,为实现喀什地区乃至新疆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这为旅游业的发展也带来了良机。
一喀什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分析
1.自然环境分析
喀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北有天山,西有帕米尔高原,南部是喀喇昆仑山,东部是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山区的冰雪融化水给绿洲的开发创造了条件,形成较集中的喀什噶尔和叶尔羌河两大著名绿洲。境内最高的乔戈里峰海拔8611米,最低处塔克拉玛干沙漠海拔1100米。喀什西部和西南部分别与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接壤。总面积16.2万平方公里,距乌鲁木齐1473公里。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带,四季分明,干旱少雨,春夏多大风、沙暴天气。
2.人文环境分析
喀什古称“疏勒”,距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民国32年(1943)改名新疆第三(喀什)行政区,解放后建立了喀什专区和莎车专区,1971年1月,喀什专区改为喀什地区。喀什地区辖1个县级市、10个县、1个自治县。喀什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在漫长的社会进程中,各个民族互相协作,互相影响,互相融合,逐渐完成了现代民族的发展进程。喀什地区现有30多个民族成分,2009年底总人口387.28万人,全疆排第一位,地区生产总值284.24亿元,全疆排第八位。
二喀什旅游开发环境分析
喀什古老人文景观和独特自然景观交相辉映,旅游资源丰富。有体现各民族风情的文物遗迹、现代建筑、手工艺品,有世界第二高峰乔格里峰和号称“冰山之父”的慕士塔格峰以及原始胡杨林、大漠、绿洲、冰河、雪岭、原始森林等多种自然景观和原始风光。较有名的有艾提尕尔清真寺、香妃墓、喀什噶尔民俗馆、喀什高台民居、喀什大巴扎、喀什葛尔牲畜市场、卡拉库力湖、慕士塔格峰、乔戈里峰等30多个景区,其中3A级的有四个,2A级有四个,2009年年底喀什地区共有24家旅行社。随着政府和人们对旅游的重视,喀什旅游接待人数和收入日益增长,2009年喀什入境旅游人数23019人,占全疆入境旅游人数的6.4%,入境旅游收入1154万美元,占全疆入境旅游收入的8.4%。喀什旅游资源类型多,主要有民俗民风旅游、登山沙漠探险旅游、丝绸之路体验旅游等旅游资源形式。
1.交通环境分析
2.住宿餐饮环境
根据2010年新疆统计年鉴的数据,2009年底,喀什地区星级宾馆的数量为36个,客房2515,床位4606张。喀什目前为止还没有五星级宾馆。喀什地区星级饭店空间布局的特点是主要集中分布在喀什市。喀什色满宾馆位于喀什色满路,建于1955年,布局具有伊斯兰庭园式特点,环境优雅,交通方便,历史悠久。拿饮食文化来说,喀什地区维吾尔族饮食文化具有大众化、寓情于食、种类丰富齐全等特点,饮食代表有馕、羊肉抓饭、薄皮包子,烤全羊、烤羊肉串、馕坑烤肉、抓饭、拉面、曲曲、烤鱼、灌面肺等,深受国内外游客的喜爱和赞赏。
3.购物娱乐环境
喀什的民族工艺品种类繁多,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这些工艺品主要有:地毯、英吉沙小刀、艾德莱斯绸、花帽、土陶、首饰、民族乐器等,并有周边各国精美工艺品。除此之外,石榴、巴旦杏、无花果、葡萄、甜瓜等水果和干果也是旅游购物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喀什大巴扎规模大,手工艺品、干果等种类繁多,游客必去的旅游购物中心之一。喀什地区民族民间音乐、舞蹈丰富多彩,代表性的有十二木卡姆、刀郎木卡姆、萨满舞、麦西来普、塔吉克民间歌曲等。游客到有些景区可以体验到民族麦西来普、木卡姆等,较幸运的游客还有可能体会到民族特色的婚礼、节日节庆活动等。
三喀什旅游市场开发环境的SWOT分析
1.S(Strengths)——优势
第一,区域优势。喀什是维吾尔族人口最稠密的地区,维吾尔族的文化、建筑、艺术都在这里体现,具有浓郁的维吾尔族风情,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喀什有888公里长的中国陆地边界,与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坦五国接壤,具有“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的独特区位优势,是祖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如红其拉甫口岸每年出入境旅客2万人次,进出口货物为2万吨左右,进出境车辆5000辆次。出口商品主要有日用百货、小家电以及少量对外承包工程设备等,进口商品主要有巴基斯坦干果、海那、毛毯等民族特需品。
第二,丰富的旅游资源。喀什市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旅游资源丰富,自然风光独特,民族民风浓郁,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五个,国家级森林公园一个,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荟萃。不仅有世界第二高峰乔格里峰,还有高原湖泊卡拉库里湖和具有“死亡之海”称号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以及神奇的原始胡杨林。国家级旅游景区有香妃墓、盘橐城、艾提尕清真寺、九龙泉等旅游景点。
第三,浓厚的民族风情。喀什有维吾尔、汉、回、乌孜别克、柯尔克孜、塔吉克等三十多个民族,其中,维吾尔族占大多数,可以说是维吾尔族聚居的地方,也是伊斯兰风情最浓的地方。各种砖雕、木雕、石膏雕、各式各样的精美工艺,如首饰、帽子、摇床、铜壶、土陶作坊、维吾尔族特色建筑、服装、喧闹的巴扎把喀什旅游资源变得更具有特色,吸引更多中外游客的兴趣。
2.W(Weaknesses)——劣势
第一,旅游景点分布较分散。虽然喀什旅游资源丰富,但是分布较分散,喀什市内人文旅游资源较多,如艾提尕尔清真寺,香妃墓,高台民居,班超纪念馆等。像沙漠、胡杨、湖泊、冰川等自然旅游景观距离较远,从一个景观到另一个景观需要很久的车程。资源丰富度高,但集中度和品位度都偏低。
第二,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近年来虽然喀什社会发展迅速,但有些地方的基础设施还需要改善,如喀什星级饭店主要集中在喀什市内,其他县的星级宾馆较少且星级较低、房间总数偏少,因接待能力低。还有些景观内基础实施还不够完善,如喀什牲畜市场是外国游客最喜爱的旅游必去地,但是整个巴扎没有设计一个游客用的卫生间,这种空间布局难以满足今后旅游的快速发展。喀什旅游业整体产业链不完善,还有待延伸,配套的设施不完全,旅游过程中的各种服务措施不到位。
第三,资源开发和保护总体水平不高,缺乏创新。旅游资源的保护是我们经常提到的,但还是出现破坏现象的一个问题。喀什许多旅游资源历史悠久,开发时容易受到损坏,开发的同时还需要保护。因为有些游客和当地居民对旅游开发和保护的认识不清,经常会看到有些资源破坏的现象。喀什旅游产品的开发和设计缺乏创新,整个喀什旅游过程中游客所看到的大部分都是同样的手工艺品和些干果等,旅游商品样式雷同而且价格不规范。
3.O(Opportunities)——机会
第一,特色活动和重大节庆。喀什是各种文化交流活动荟萃的地方,除了传统的肉孜节、古尔邦节等外,还有达瓦孜节、莎车十二木卡姆文化艺术节、麦盖提刀郎文化艺术旅游节、岳普湖达瓦昆美食节、泽普“寻找胡杨王”文化旅游节等文化旅游节系列节庆活动。如每年举行的喀交会也给喀什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机会,如2005年首届喀交会中外客商有4000多人,当年签约仅为40余亿元,2011年第六届喀交会共签约项目445个,签约总额为647.9661亿元,这为喀什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机会。
第二,喀什经济特区的建立。2010年中央正式批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喀什经济特区的设立为其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政府对喀什的贸易、金融、土地等各方面都有很多相应的鼓励支持政策,将喀什建成中亚、南亚商业圈的中心,这对喀什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外部市场环境和资源条件。
4.T(Threats)——风险
第一,同类资源竞争威胁。新疆是一个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之一,疆内其它地区旅游资源与喀什部分旅游资源相似,存在较大的竞争,而喀什由于距离较远、旅游发展竞争能力不强,很多游客可能选择其他近点的城市去旅游。如吐鲁番地区,由于地域相近,而且体现的也是历史文化和浓厚的维吾尔族风情,这为喀什旅游带来较大的外部威胁。
第二,邻近省区的客源分流威胁。喀什地处我国最西部,与甘肃、宁夏等邻近旅游市场相比远,在可进入性、旅游品牌方面相比存在劣势,虽然旅游资源丰富,但是旅游交通成本高,高级别的旅游资源少,这导致客源分流。
四结论
参考文献
[1]李宏等.喀什地区志[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新疆统计年鉴2010[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3]买买提祖农.阿布都克力木等.喀什维吾尔族传统饮食文化与旅游开发[J].新疆大学学报,2011(3)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保险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保费收入从1980年4.6亿元上升到2009年的1.1万亿元,年均增幅高达30.8%,并且在2009年保费规模首次突破“万亿大关”。尽管我国保险业改革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从总体上讲,我国保险业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尤其是保险公司经营管理水平相对落后。
一、企业与环境理论的回顾
二、保险公司经营管理与经营环境的关系
人们对环境认识的深化和演变的路径:被动适应主动适应改造环境共同进化,即从原来的如何管理好企业内部资源、实现最优产出,转变为如何驾驭环境的急剧变化,如何提升适应和控制环境的能力,从而保持持久的竞争优势和竞争力。
(二)保险公司经营管理与环境的系统分析从上述保险公司经营管理的特征可以看出,保险公司经营管理涉及到内外影响因素较多,不但受政策、经济和法律等宏观环境的影响,而且受竞争对手、竞争秩序和市场监管等市场环境的限制,同时还受业务风险、内部控制和“三性原则”等内部管理环境的制约。在系统论的基础上,将主要影响因素归并为三个子系统,分别是:宏观环境子系统(政治、经济、文化和法律)、市场环境子系统(市场秩序、竞争对手、供应商、客户)、内部环境子系统(人力资源、组织结构、管理制度、企业文化)。这三个环境子系统共同构成保险公司经营管理的整个环境系统,既具有各自相对独立的运动轨道,又相互链接而发生相互的影响,构成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保险公司经营管理环境动态链环,任何一个链环的变动,都可能引起其他链环的变动。
三、保险公司经营管理与经营环境关系模型的应用
(一)增强内部环境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目前,我国金融市场进入全面开放时期,保险业面临的国际和国内竞争越来越激烈。截至2010年5月,我国保险公司数量达到了117家(其中,财产险公司52家、人身险公司60家、养老险公司5家)。环境带来的机遇,同时还要积极应对市场竞争环境带来的挑战;要充分认识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改进管理方式,适应外部环境的要求,充分利用好宏观环境,提高保险资源利用效率,特别是要改变对保险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和破坏性利用,切实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由粗放经营向精细化经营的转变,维护保险行业资源和行业形象,提高行业整体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关键词:高校;体育经济;市场;管理机制
一、前言
二、高校体育经济市场的内容
要想了解和研究高校体育经济的市场和管理机制,首先要了解高校体育经济市场的内容,这是研究的基础和起点。由于高校体育不同于其他体育,具有其特殊性,所以必须结合当前形势下的经济形势,发展其市场运作能力和手段,主要注重以下几点:
1、消费市场
高校体育的消费市场主要消费者就是高校学生。学生作为消费群体,消费能力和消费欲望都比较强,这就促进了高校体育消费市场的形成。高校体育满足了商品消费的全部特征。因此,高校体育经济市场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与发展商机。
2、竞技市场
近年来,体育经济比赛对消费者的吸引巨大,也创造了更多的商机。经济比赛在高校开展,一方面可以吸引观众从而提高其知名度,另一方面可以创造新的体育经济增长点。在市场运作中,有效的途径使得高校体育经济市场获得机会和资金,产生巨大效益。
三、高校体育经济活动的目的和功能
高校的体育活动建立在高校这一特殊的单位之下,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在当今市场经济的形势下,资源由市场自发的配置,但是在高校体育中免不了国家的宏观调控。因此,高校体育经济活动的目的和功能不能完全由市场经济界定。高校体育经济活动的目的不同于市场经济以利益最大化为一切经济活动的目标。其仍然处于国家宏观调控之下,高校的体育资源受到计划的配置,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经济活动的范围。综合高校的教育性质和面对的人群,高校经济活动的目的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高校体育经济活动的功能也是非常丰富的。一方面,其具有自我造血的功能。高校体育场馆建设和经费预算均在计划范围内,这就严重制约了其体育活动的创造性,由于受到计划经费的约束,很多活动只能在计划内进行,不能完全满足学生需求,对其长期发展也不利。但是高校体育经济活动的自我造血功能可以克服这一约束,实现突破。另一方面使自我服务功能。在高校的特殊环境下,加上体育运动的商品性质,其自我服务功能可以满足师生体育活动需求。
四、高校体育经济市场的策划
高校体育经济市场的策划主要是对经济活动结果进行预测并且加以实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分析市场环境
2、明确经济目标
一切经济活动的最终目标还是获得经济收益,高校体育经济活市场策划要在分析市环境的基础上明确经济目标,用经济手段和经济数据分析经济活动效果,并指导实践活动。
3、制定活动方案
五、高校体育经济市场的管理机制研究
高校体育市场的策划实行,需要市场的管理机制的完善。现代化的体育市场应该是在法律的规范下进行合理的经济活动。但是在目前法律法规不够完善的情况下,对于高校的体育市场经济活动必须更加下功夫进行管理,应该着重注意以下几方面:
1、完善资金管理机制
高校的资金并不同于一般企业自负盈亏的资金,高校资金部分是专项资金,部分是针对产业项目获得的资金。因此,高校对资金管理要专门化。首先设置专业人员,进行财务监管,防止资金的不合理流出,确保使用效率。其次要增强高校体育经济活力,降低政治控制和计划管制对于高校经济活动的制约,保障其蓬勃发展。最后,要端正认识,高校体育经济不完全与市场经济相同,要做到资金的合理利用,明确投入与产出关系,注重创新和发展。
2、运动竞赛的管理
体育比赛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回报。高校体育经济的发展可以在当前市场经济的形式下,结合当前经济形势,引进一些经济效益巨大的体育比赛。在引进比赛时,一方面要考虑比赛预算的合理性,要对财务明晰,做到有理有据。另一方面,财务支出要进行审核,保证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减少浪费和无效,保障高校体育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活动场馆的管理
高校的体育馆成为活动的重要场所。很多重要的比赛都选择在高校的体育场馆内进行。因此,加强对活动场馆的管理也很有必要。首先,体育场馆的开放和使用以不影响学生正常教学为前提条件。其次,体育场馆要根据自身能力,合理承接适当体育项目,避免场馆的过度使用。最后,场馆要充分利用资源能力,使得高校体育经济能力充分发挥。六、结束语目前,高校体育经济的发展现状值得肯定,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和制约因素。本文从资金管理、运动竞赛管理和活动场所管理进行管理机制的探究分析,以期完善体育市场的管理机制,促进高校体育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从而推动我国体育事业的进步。
作者:刘业飞单位:榆林学院
参考文献:
[1]李红绵,李涛.我国体育经济优先发展模式探析[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素质教育研究).2008(05)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金融服务市场定位
一、市场定位的理论发展
(一)企业市场定位的概念
市场定位是企业及产品确定在目标市场上所处的位置。市场定位是由美国营销学家艾·里斯和杰克特劳特在1972年提出的,其含义是指企业根据竞争者现有产品在市场上所处的位置,针对顾客对该类产品某些特征或属性的重视程度,为本企业产品塑造与众不同的,给人印象鲜明的形象,并将这种形象生动地传递给顾客,从而使该产品在市场上确定适当的位置。
(二)农村信用社市场定位的涵义
农村信用社市场定位就是指农村信用社为自己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上找到有利于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适当位置,使自己的各个方面能在客户心目中留下别具一格的银行形象和值得购买的金融产品的印象的过程。
农村信用社市场定位的内容包括竞争战略定位、顾客定位、产品定位和形象定位。找到准确的市场定位要通过农村信用社的市场环境分析、市场细分、目标市场的选择等等作为基础,最后确定市场定位战略。
准确的市场定位对农村信用社的经营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有利于农村信用社提高经营水平,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提高农村信用社的竞争力,使农村信用社能够应对外资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和其他商业银行的多重挑战。农村信用社的市场定位
二、农村信用社市场定位的现状
不同类型特征农村信用社的市场定位分析
(一)农村信用社要坚持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的方向,加强经营管理,充分发挥在农村金融中的主力军和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作用。这一提法,已明确了农村信用社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三农”,农村信用社市场定位也主要在“三农”,但全国各地的实际情况不同,一些工业化程度高、市场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已经或即将从农业社会步入工业社会,“三农”的概念已发生了质的变化,一些个体、民营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农民已不再是农民,而是工人、商人、投资者,在此类情况下,如果再从传统的“三农”概念中去界定农村信用社的经营,那么就很难适应形势的发展与情况的变化,支持“三农”、服务“三农”就同实际情况产生了严重的背离。
(二)二不同类型特征农村信用社市场定位的具体模式
农村信用社在经营活动中要坚持以支持农民增收为目标,积极支持“三高”农业,在满足农户一般性种养业贷款和小额消费贷款资金同时,增加对农产品加工户、个体工商户、运销户的信贷支持,要根据当地政府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对优势产业项目进行重点扶持。有一定种养规模且信用好的农户和辖内符合国家产业、行业政策,优先扶持,对名胜和市场前景良好的企业,当地龙头企业等作为自己主要的客户群体。针对实际情况,调整贷款期限,对一些经营周期长的项目,适当延长贷款期限,或者实行活放活收的贷款管理模式,让农民拿到一笔贷款后,在定期归还贷款利息的前提下,可以根据不同季节的不同需求滚动使用贷款。转变观念,适当增加贷款种类和贷款投放数额,农民提供多门类全方位的信贷扶持。
(三)城郊农村信用社的市场定位
1、坚持服务“三农”支持高效农业发展
2、大力拓展支持社区发展和民营企业两个空间
位于城郊的信用社与设在农村的信用社在经营环境与服务对象上有明显区别,城郊农村信用社必须根据自身的区域特点,创新发展思路,找准市场定位,走出特色之路。城郊型农村信用社随着其“农”字色彩的逐渐淡化,不能再将市场片面地定位于“小农业”,同时,也不能把自己等同于一般商业银行,片面的追求“小而全”的经营模式,那只会在削弱自身总体抗风险能力的同时,为城郊信用社以后的健康发展埋下隐患。随着城乡结合部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民营企业的兴起,为城郊型农村信用社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空间,而这恰恰就是各大金融机构竞争力最薄弱的领域,是城郊型信用社最容易争取和发展的空间,这也符合城郊型农村信用社资金实力的现实和分散风险的要求。因此,城郊型农村信用社的市场定位应该是:坚持以“农民自己的银行”为定位点,大力拓展支持社区发展和民营企业两个空间。
三、规范农村信用社市场定位的思路
(一)推进农村信用社市场业务创新
太和联社所处地域工业较为发达,农业为相对弱势产业,且大量农村人口随着锦州市城镇一体化的推进,纷纷涌入城市工作,“三农”信贷需求逐年萎缩。最为一家城区型农村信用社,太和联社根据锦州市发展的实际情况,对自身发展的定位是:
在满足辖内“三农”资金需求的基础上,不断拓宽城区存、贷款市场规模,以城镇自然人贷款为主,积极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不断夯实发展基础,规范业务条线,开发适应地域特性的金融产品,提升金融服务能力,以打造现代化的农村商业银行为目标,成为锦州市金融领域的佼佼者。
市场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了人才,谁就拥有了推动业务发展的最基本的原始动力,谁就占据了业务创新的制高点。农村信用社应充分认识到创新人才的重要作用,通过努力深化人事用工制度改革,加强员工培训,建立公正、公开、公平的人才竞争机制,切实保证农村信用社能够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同时,要不断完善激励机制,加大在业务创新中做出贡献人员的激励力度。
(二)深化体制改革促进农村信用社稳健发展
目前,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的改革已经初步到位,绝大多数省份都选择了省联社作为政府行使管理职责的机构。在“国家宏观调控、加强监管,省级政府依法管理、承担责任,信用社自主经营、自担风险”的新体制下,省联社如何履行好管理、指导、协调、服务的职责,现在还没有成型的模式和做法可供遵循。农信社管理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探索性的系统工程,我们称之为“现有认知水平的最佳选择”,是符合实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