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9月15日,我国各地迎来第21个全国科普日,全民科普的号角吹响。今年的主题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协力建设科技强国”。19日,甘肃主场活动也正式拉开帷幕。全省18家单位在秋风送爽的甘肃会展中心,聚力推出百馆展览探未来、百场报告话前沿、百万IP创科普等3项重点活动,以及学会科普、高校科普、企业科普、青少年科学教育、巾帼科普、食品安全科普宣传等9项系列联合行动,为公众带来了一场趣味满满、别具特色的科普盛宴。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第一副主席包俊宗表示,本次活动借助“科普甘肃”APP平台和各类科普阵地,精心谋划组织,创新服务场景,丰富内容形式,聚焦宣传阐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论述,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展现我国前沿科技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以及民生领域科技创新成就,在科学教育助推“双减”等方面打造了精准多元、喜闻乐见的科普宣传服务活动,充分展现科技魅力、激发创新自信,促进全民科学文化素质提升,筑牢科技创新的群众基础。据了解,本次主场活动共包括“1+3+8+3”项,即一场主会场活动启动仪式,三类科普表演,八类科普展示,三类科普体验。
科普体验点亮科技梦想排列整齐、俏皮可爱的迷你机器人伴着音乐翩翩起舞;3只机器狗蹲下跃起、拱手作揖,一个后空翻向观众展示自己的灵敏身姿;“人形机器人”栩栩如生,惟妙惟肖;4名真人版演绎的大黄蜂、擎天柱巨型机器人穿戴盔甲引人侧目,“好酷呀”不绝于耳……“3只机器狗太可爱,真想把它们带回家。”来自永登县城关小学四年级的王珺琪兴奋地说。“机器狗究竟能为人类做什么呢?”甘肃省科协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干部姚晓东介绍,小型机器狗可以娱乐,还可以帮助人类取快递;大型机器狗可以用于工业,在一些对人类有危害的化工厂中,机器狗可以代替执行工作。“散射行红外线扫描仪和AI语音功能,可帮助机器狗观察、和人类交谈、执行指令。”“人形机器人的用途有哪些呢?”“人形机器人能跳跃,还能在不同地形行走,可应用于科研教育、商业服务、家庭服务等领域。”现场工作人员介绍。“我觉得今天带孩子来体验参观挺有意思的。通过互动,让他们更多地了解科学知识,也激发了他们的科学兴趣。”市民王静茹说。
那边是各类机器人倾情演出,这边是VEXVRC机器人竞赛开战在即。兰州市第二十七中学学生王炜喆、杨嘉鹏等人正在进行一场酣畅淋漓的机器人大赛。“这场比赛都是学生代表队自行设计、制作机器人并进行编程以及场地搭建。参赛的机器人既能自动程序控制,又能通过遥控器控制,并可以在特定的竞赛场地上,按照一定的规则要求进行比赛活动。”兰州市第二十七中学科技辅导员马儿沙介绍,“我校以科技为本,给学生提供获得科技和交流以及展现自己才能的平台,激发他们的科技潜能,成就他们的科技梦想。”
会展中心一隅,科普大篷车车载展品一字排开。懒惰杯、眼睛和健康、自然灾害分级与预警、节水灌溉等数十种涉及力学、电学、光学、健康生活、公共安全、智慧农业等方面的科普展品令人眼花缭乱,男女老幼纷纷上前体验感受。“打起鼓来,敲起锣……”看到科普展品“铿锵锣鼓”,永登县柳树镇初级中学张虹情不自禁哼唱起来,一边根据提示摇动手轮,认真观察鼓槌是怎样敲响鼓和锣的,一边琢磨力量是如何传递过去敲响锣鼓的?
“当摇动手轮后,初始动力分别经过了齿轮传动、链条传动、连杆连动,最终将力传递到鼓槌上,敲响了鼓和锣。”兰州市科协干部焦明杰化身科普讲解员。“这就是我们学过的机械传动原理。”张虹恍然大悟。“哇!这深海潜水的画面真牛啊!”皋兰县黑石小学学生李承锡还没来得及摘下VR眼镜,就兴奋地向身后排队等候的同学炫耀从VR眼镜里看到的景象!一件件科技感足、操作性强的科普展品引得同学们不时发出阵阵惊叫。永登县城关小学四年级(2)班的学生王景琛激动地对老师喊道:“科普大篷车带来好多‘高科技’!太炫酷了!”
“5,4,3,2,1……发射!”一个个白色空气炮发射出来,引来大家的欢呼声。气体变声、液氮系列实验、伯努利原理演示……由甘肃弗雷科技展览有限公司工作人员陈鑫带来的科普表演秀,燃爆现场,惊叹声此起彼伏。“科学的海洋真是奇妙无比,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了解科学原理,解开更多的科学奥秘。”永登县城关小学四年级(6)班赵博善说。“大家跟我一起学习‘剪刀石头布’海姆立克急救法!关键时候能救人哦。”兰大二院急诊科的医务人员在台上演示了海姆立克、胸外心脏按压、AED(自动体外除颤)、简易包扎等急救知识,指导大家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进行及时的自我施救或救助他人,为伤者的生命健康和安全提供保障。
“先生,醒醒……”25个人工呼吸训练模型依次摆放台下,急救团队的医务人员指导学生学习急救方法。“……掌根按压30下,清理呼吸道,偏头,采用抬颌法……5个循环后评估患者的情况。”“学习这些急救方法,不仅增加了我们的医学知识,还提醒我们在关键时刻要保持冷静,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现实问题。”永登县柳树镇初级中学八年级(1)班的魏栋说。一场无人机编队表演格外“吸睛”,十几台白色的无人机在专业人员的操控下,以蓝天为背景,时而凌空盘旋、时而急速俯冲,多种造型“秀”翻全场,令现场观众激动不已。“无人机编队表演是近年来非常火爆的创意科技秀,可通过软件编程图案、文字、logo、3D图形等各种创意动态图呈现在天空。”操控无人机的工作人员董仕伟介绍。丰富酷炫的科普展演,让现场观众近距离感受科技魅力,也让不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意识更为强烈。穿过拱门、飞越“高山”、钻出圆环……专业的无人机表演引人入胜,而由学生操控的无人机表演也毫不逊色。
兰州市第三十五中学科技辅导员告诉记者:“学校很重视学生们的科教工作。不仅开设航空科技等各类社团,还鼓励孩子们善于从生活中发现问题、运用所学解决问题,敢于想象,大胆创新。”青少年是科技发展的希望与未来。激发青少年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对于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意义重大。本次全国科普日甘肃主场活动特别设置了“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成果展示”展台,展示学生代表在科技社团活动、科技竞赛项目和科技课程开发中取得的成果。为青少年搭建展示科技成果和才华的舞台,激发青少年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为未来科技创新造就大批优秀人才,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
学生林厚泽告诉记者,兄弟俩之所以发明新型导盲杖,得益于学校对科普工作的重视和家庭的熏陶,他们都对数学、物理、计算机充满兴趣。通过软件程序的运用,最终发明了这款“为盲人着想”的新型导盲杖。“我们会继续努力。这款发明成本低廉,只要30元。希望有一天,我们制作的新型导盲杖能成为产品,真正服务于盲人群体。”林厚泽说。反邪宣传筑牢思想防线《小无邪反邪记》漫画口袋书、标有“提升科学文化素养抵制邪教歪理邪说”的钥匙环、手提袋,科普甘肃APP宣传页、《大众科普》……甘肃省反邪教协会、信息中心展台前摆满了各类宣传资料。络绎不绝的观众上前或咨询反邪教知识,或提出如何辨别邪教组织的问题,或请教安装科普甘肃APP的方法。工作人员一一耐心解答,并为群众发放宣传资料。
市民领取反邪教宣传资料。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什么是邪教组织,邪教组织的基本特征有哪些,邪教对社会的危害有哪些’……一面是唐诗宋词的古典文化韵味,一面是反邪教知识的互动问答,这个方式还挺新颖。”市民刘先生拿着一本《文化反邪反邪教知识问答+唐诗宋词鉴赏》口袋书赞不绝口。“对邪教我们早有耳闻,一定会提高警惕,把这些反邪教书籍拿回家讲给家人听,不让邪教破坏我们的幸福生活。”市民李女士接过甘肃省反邪教协会工作人员李杨递过来的口袋书与手提袋,对上面印有的反邪教卡通人物颇为喜爱,“这个‘阳光娃娃’反邪教大使萌萌哒,真可爱!”
整个农技协农特产品展区最亮眼的还是各个科技小院展示的科技成果——中国农技协甘肃渭源马铃薯科技小院的原种开发不下十余种;甘肃秦安大地果农协会科普小院的“冰糖心”苹果红中带黄、色泽艳丽、俏皮水灵、口感清脆;甘肃白银玉米科技小院新的玉米品种;甘肃陇西中药材科技小院的党参、黄芪系列产品……五谷杂粮、苦荞茶、诺健尔苦荞甘露……甘肃通渭小杂粮科技小院展示的多款小杂粮制品引得群众争相购买。
“科技小院致力于打通农技服务‘最后一公里’。”甘肃省农村专业技术联合会理事长候兆亁告诉记者:“科技的力量加快实现了农业现代化,我们期待更多的科技人员走入生产实际,把科研成果普及到广大农村,不断拓展‘农业科普+农技服务+品牌建设’之路,助力乡村振兴。”多点开花掀起科普热潮“这就是神舟载人飞船上的载荷产品吗?就是它们跟着一起上天宫、看北斗吗?”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第510研究所的展台前,作为航天迷的兰州市耿家庄小学六年级学生李俊德上下打量着“电容薄膜真空计”“铯原子钟”不可置信。听到工作人员介绍510所先后研制成功的一批载荷产品实现型号应用,已经成为探测空间科学、研制空间探测载荷的重要力量,李俊德一脸自豪,“回去一定跟同学炫耀炫耀。”
“应用医用重离子加速器治疗肿瘤,疗效如何?”一群老年人围在医用重离子加速器模型前十分感兴趣,连连询问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王坤。“医用重离子加速器是甘肃科技的亮点成果,医疗成果的名片,全国首台重离子加速器落户武威,目前已运营4年。不久的将来,兰州医用重离子加速器也将启动。”
“凹凸棒石也是甘肃的‘特产’。”兰州大学绿色能源材料研发中心的武锟朝、黄延盛向观众介绍这一“特产”是如何被最大化挖掘价值,将其运用于农业领域助力乡村振兴的。“我们与其他公司共同研发出原创性和技术集成的凹凸棒石综合改性以及新一代生态肥料体系。”“以前采取传统堆肥的方式,占地面积大,腐熟可能需要三四个月,现在运用凹凸棒功能技术,只需要三四个小时,减少二次污染,节省人力物力。希望凹凸棒石高值化运用,让甘肃‘特产’造福陇原。”
“拆开看一看这个3D打印的心脏是什么样的?这是3D打印的一块西藏边陲小镇的地图。现在3D打印机正在打印一些可爱的玩偶。”甘肃普锐特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在给学生们一一展示3D打印产品。“3D打印真神奇,课堂上的地理位置如果用3D打印出来,识图认图就更方便了。”一位永登县柳树中学的学生喃喃自语。
“食品袋是有害垃圾吗?”“不是,它是干垃圾,是其他生活废弃物。”永登县城关小学四年级(2)班学生冯凯馨回答正确获得了一个钥匙扣的奖励。兰州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教中心工作人员介绍,面对垃圾分类还未能全面普及的现状,进行垃圾分类进校园、进社区的宣传教育尤为重要,尤其是青少年学生,“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个社区、文明整个社会。”
《严选好科普》《走进青光眼》《高超的足球游戏》《密林之灵》《大地之语》《天空之眼》……金城首席专家展台上摆放了涵盖基础科学、工程与技术、医疗健康、自然博物等多个领域的书籍,观众挤得水泄不通,大家每人抱着两三本书,有序等待科普专家签名赠书。一位来甘肃探亲准备回重庆的刘女士带着上幼儿园大班的孙子,站在第一排求签名,小朋友连连说好看。“这本书还有个彩蛋,这个罐子上有我们单位的缩写。”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第510研究所高级工程师、甘肃省科普专家雷占许热情为观众讲述自己创作的书籍《奇奇的航天梦》,“一套五册,对应我国五项重大工程与五大精神。我把星星带回家,我上天宫找悟空,我上月球玩泥巴,我是小小导航员,我上太空找朋友,一一对应‘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探月精神、卫星导航和未来深空探测。”
“这些科普图书通俗易懂,趣味性强,能够让人了解科技新知,掌握科学思维,理解科学思想发展,领悟科学精神真谛。”正捧着一本《青少年应该知道的青藏高原》的裴先生说,“阅读书籍让人远离快餐文化,静下心来,投入书的世界,怡情悦性,更有益于身心。”甘肃农业大学认知馆译笙讲解团学生讲解员郭千婷正在引导学生戴上耳机,聆听蝈蝈与蟋蟀的声音,区分它们有何不同,还指导学生通过图片识破大蓝闪蝶的“伪装”;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周晶指着一大一小两只羊,耐心地向学生们讲解小尾寒羊与湖羊的生活习性;兰州野生动物园的工作人员将宠物蛇盘在手上,和观众频频合影,笼中三四米的黄金大蟒蛇引来不少尖叫声;西旅·乐可龙神奇动物城的一只龙猫在工作人员身上蹿来蹿去……
“这就是奇妙动物园呀!”皋兰黑石小学四年级学生魏慧玲一点都不想回家,“我今天收获了很多知识,安格鲁貂是中国黄鼠狼的亲戚,它们有亲缘关系;蛾子和蝴蝶,一个落地展翅膀,一个落地并翅膀……我们要爱护小动物,与自然和谐共处。”
全国科普日甘肃主场活动人声鼎沸,男女老少穿梭在各个展区,量血压测血型,看牙齿学保健,聆听消防知识,观看地质矿石,领略古朴之风的手工编织,笑看各种萌态可掬的卡通形象,传统与现代交织,科技与创新齐飞,科普永远不打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