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等工具一样,有自己独到的优势,也有相应的不足。优势是可以利用较小的成本转移较大的经济损失,比如意外险,100元就可以购买10万的保障,这个杠杆比例是其他金融工具没有办法做到的。这是保险的本质特性,购买保险,其实就是购买这个特点。但与存款比较,保险缺少灵活性。如果退保的话,还会本金都不保障;与股票、基金等渠道比较,又没有那么大的升值空间。所以,保险只是一个对于风险实施保障,而转移风险带来经济损失的一个工具而已。理念二:保险费用是生活的成本之一。你饿了,所以要吃饭,你困了,所以要睡觉,你吃饭需要一张桌子,你睡觉需要一张床。于是,床和桌子就成为一个人生活中必须要支出的成本。但另一个用于生
3、命保障的、必须要支出的成本保险,却常常被很多人忽略掉。招式一需求指路口渴了,想用点啥来解渴,是最表面的需求;不想喝水,想吃水果,是进一步的需求;因为现在这个季节,西瓜是最新鲜的水果,那么就去买西瓜吧,这便是第三层需求;西瓜有沙瓤的、有脆皮的、有无籽的买什么呢第四层需求。吃了西瓜,可以生津止渴,甚至可以美容养颜,所以要多吃点,这是最深的需求。买保险一样,我们倒过来思考,买保险最深的需求是什么不管什么情况下,孩子能正常上学,至少到大学毕业;父母已经劳累、操心了几十年,现在老了,希望他们能安静享受当下生活;你还得照顾他们,所以希望自己能提供持续的支持。具体的财务表现如下:你的
6、子离开了,也是这样即是说,这个家庭中的收入核心就是发生最严重的事情,以丈夫和妻了为核心的保障都能继续照顾这个家庭,这就是这份家庭保障的终极意义。父母这边,就好理解了,养儿防老,我们的父母们,除了部分有社保基金,部分现在还有退休工资拿之外,绝大部分人是没有养老储备的,孩子,就是他们最大的希望。按照刚才讲的平均寿命到80岁,我们还应该要照顾他们多久呢也许你还有房贷,那么还要还多少年呢有没有提前还贷的计划呢也许你还有其他的负债,那么预计什么时候还完呢总结一下,保险因为有责任而买,那么也要根据这个责任来决定每一个环节。比如刚才的4-2-1家庭,如果夫妻都在30岁,孩子刚好1岁,父母都是
8、,一般在保险里面叫意外;内部的伤害,一般是疾病,最终的结果:一般分为身故、重疾、残疾、烧烫伤等几种。所以,保险要保障的也就以上这几种:内部原因导致的身故、疾病、残疾、医疗;外部原因导致的意外身故、意外残疾、意外烧烫伤等。一般在专业的顾问那里,会根据风险发生几率以及风险发生后引起的经济损失大小,把这这些项目排个顺序,明确哪些是最急切、最重要的风险。这个排序的前提是:风险发生几率小,经济损失大的优先;几率大,经济损失小的靠后。于是,就有了保险中这样的排序:高残→身故→重疾→残疾→般医疗。Style招式四保费控制各种阶层和收入的人群,保费的标准肯定是
9、不一样的。专业教材里经典的双十原则,是这么描述的:用家庭年收入的10%,去购买能满足家庭10年的支出的保额。现在一般的说法是,用家庭年收入10%,去购买家庭10年收入的保额。我个人认为,买保险是为了维持家庭已经存在或者将要产生的必须现金流,那么就应该以现金流出为依据,也就是家庭支出作为标准,更为准确。当然,现实情况中,不同公司的产品结构,公司营销的策略不同,导致了客户购买保障的成本其实是很高的,只有通过组合各家公司产品,这样才能达到需求与预算相切合的状态。这里建议:1、用来做基础保障的保费,尽量控制在年收入10%以内。2、用来做教育金、养老储蓄以及其他目的的保费,就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0、吧,根据家庭情况,以及所要达到的目标,才能决定。3、前面说的保险是生活成本,是指10%收入购买基础保障部分、不是指为了教育以及养老目标的储蓄性质的费用。最容易被忽略的保费控制年轻白领人群(25岁左右)在初期他们往往是不考虑保险产品的,一个是因为可以支配的资金比较少,第二暂时没有这个危机感以及随之引起的责任心,这一点在20多岁的小伙子身上表现最为强烈,而相同年龄的女性则显示出成熟的一面。当他们这个时候考虑保险时,非常在乎保险费用的开支,并且对于保险没有明确的了解,要求是保险产品越多越好,而保险费用越少越好。策略:拿出至多10%左右的工资用于保险投入,多半是健康保险、意外保险和分红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