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龄失业人员养老参保办法出台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若干措施发布等

大家又进入了紧张繁忙的工作中,为了帮助大家迅速进入状态,小编为大家准备好了一周新政速递,请随着小编一起往下看吧:

01

三部门:《关于大龄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

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印发《关于大龄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在保障大龄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基本生活的同时,支持其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切实兜牢失业保障底线。

《通知》进一步细化失业保险基金为大龄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缴纳养老保险费政策,对政策对象、支付标准、经办模式等作了具体规定。

一是明确人员范围。将领取失业保险金且距离法定退休年龄不足1年的失业人员(以下简称大龄领金人员),含续发失业保险金人员,全部纳入保障范围。

二是明确支付标准。大龄领金人员在失业保险金领取地以个人身份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并缴费,其中按当地灵活就业人员最低缴费标准的部分由失业保险基金支付。

政策自2025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执行至2039年12月31日。

《通知》要求,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税务部门要结合本地实际,细化实化各项措施,明确申领程序及办理流程,强化风险防控,加快政策落地见效。

02

国务院:《关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

为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现就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提出以下措施。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认识、适应、引领人口发展新常态,加强统筹谋划,强化部门协同,深化改革创新,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健全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人口服务体系,有效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营造全社会尊重生育、支持生育的良好氛围,为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强化生育服务支持

(一)增强生育保险保障功能。强化生育保险对参保女职工生育医疗费用、生育津贴待遇等保障作用。指导有条件的地方将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纳入生育保险。做好未就业人员生育医疗费用待遇保障。研究完善生育保险制度,进一步强化生育支持保障功能。

(二)完善生育休假制度。各地要完善生育休假政策,统筹多渠道资金,建立合理的成本共担机制,加大对生育休假落实情况的监督力度,保障法律法规规定的产假、生育奖励假、陪产假、育儿假等生育假期落实到位。

(三)建立生育补贴等制度。制定生育补贴制度实施方案和管理规范,指导地方做好政策衔接,积极稳妥抓好落实。落实好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子女教育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加大个人所得税抵扣力度。

(四)加强生殖健康服务。深入实施母婴安全行动提升计划和出生缺陷防治能力提升计划。加强生殖保健技术研发应用,提升产前检查、住院分娩、产后保健等生育医疗服务水平,规范诊疗行为,改善产妇生育体验。加强生育医疗费用保障,指导各地将适宜的分娩镇痛以及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强化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教育,预防非意愿妊娠,深入开展早孕和流产关爱服务。

三、加强育幼服务体系建设

(五)提高儿童医疗服务水平。加强儿童医院、妇幼保健机构和综合医院、中医医院的产科、儿科建设,推动绩效工资分配向产科、儿科倾斜。加快建设儿童友好医院,深入实施健康儿童行动提升计划。夯实基层儿童医疗保健服务网络,持续优化6岁以下儿童健康管理服务。深入实施儿科类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动态支持产科、儿科等临床重点专科发展,推进儿科医疗联合体建设,促进优质儿科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鼓励儿童药品研发申报,不断丰富儿童适用药品的品种、剂型和规格。加强儿童医疗费用保障,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儿童用药按程序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六)增加普惠托育服务供给。各地要统筹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等渠道资金,开展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和公办托育服务网络建设,着力增加公建托位供给,提高公建托位占比,优先实现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地市级全覆盖。积极推行公建民营模式,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提供普惠、多元、优质托育服务。各地要根据常住人口规模和实际需求,落实托育服务设施与新建居住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的要求,结合城市更新工作加快补齐托育服务设施短板。统筹社区各类资源,发挥贴近居民的服务优势,提供更多免费或低收费用房场地,大力发展社区嵌入式托育。积极支持用人单位办托、家庭托育点等多种模式发展。统筹考虑经济发展、人口结构和托育实际需求等因素,科学规划托育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托幼一体服务,优化托育服务精准供给。

(七)完善普惠托育支持政策。实施中央财政支持普惠托育服务发展示范项目。完善普惠托育服务价格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结合实际对普惠托育机构给予适当运营补助。各地要落实好托育服务税费优惠、托育机构用水用电用气用热按照居民生活类价格执行等政策。制定托育行业人才培养计划。举办托育领域职业技能竞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积极与托育机构开展签约服务,提供健康管理、疾病防控、人员培训等支持。对托育机构的服务管理、人员资质、卫生保健等方面加强常态化综合监管,守住托育服务安全底线。

(八)促进儿童发展和保护。建立完善健康科普专家库和资源库,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多种媒体渠道,普及科学育儿知识与技能。充分发挥群团组织、专业服务机构、行业协会、公益慈善组织等的积极作用,依托村(居)委会等基层力量,以多种形式为家庭提供育儿指导服务。广泛开展儿童关爱服务,创建安全环境,加强心理健康服务,改善婴幼儿营养状况,大力推进儿童早期发展工作。发展儿童福利事业,保障困境儿童合法权益。

四、强化教育、住房、就业等支持措施

(九)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建立同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深入落实“双减”政策,支持中小学校积极开展课后服务和社会实践项目,努力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促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鼓励各地出台多孩子女同校就读具体实施办法,帮助解决家长接送不便问题。完善覆盖全学段学生资助体系,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及时受助,做到应助尽助。探索逐步扩大免费教育范围。

(十)加强住房支持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加大对多子女家庭购房的支持力度,可结合实际出台适当提高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等政策。多渠道增加保障性住房有效供给,对符合条件且有未成年子女的家庭,可根据其未成年子女数量,在户型选择方面给予适当照顾。加快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因地制宜逐步使租购住房群体享有同等公共服务权利。

(十一)强化职工权益保障。完善促进妇女就业政策,加强对女性劳动者特别是生育再就业女性的职业技能培训。督促用人单位依法依规落实对女职工特别是孕产期、哺乳期女职工的特殊劳动保护。鼓励用人单位结合实际采取弹性上下班、居家办公等方式,营造家庭友好型工作环境。鼓励有条件的用人单位配建母婴设施、提供福利性托育服务、组织开展寒暑假期和课后儿童托管活动,积极帮助职工分担育儿压力。

五、营造生育友好社会氛围

(十二)积极构建新型婚育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倡导尊重生育的社会价值,提倡适龄婚育、优生优育,鼓励夫妻共担育儿责任。大力倡导积极的婚恋观、生育观、家庭观,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推动形成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搭建多种形式的青年婚恋交友公益平台。积极开展婚姻家庭辅导、结婚颁证、文明简约婚礼等特色服务。扎实推进婚俗改革和移风易俗,破除婚嫁大操大办、高额彩礼等陈规陋习,培育积极向上的婚俗文化。

03

陕西:调整工伤保险待遇标准

为保障工伤职工及工亡职工供养亲属的基本生活,按照我省社保待遇调整机制要求,根据《工伤保险条例》《陕西省实施<工伤保险条例>办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工伤保险待遇调整和确定机制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印发<陕西省工伤保险省级统筹管理办法><陕西省工伤保险省级统筹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有关规定,综合考虑我省经济发展、社会保障水平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等情况,我们提出了全省工伤保险待遇标准调整的意见,经省政府同意,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调整范围和对象

2023年12月31日前(含31日)经过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并按月享受伤残津贴、生活护理费的工伤职工及按月享受工亡职工供养亲属抚恤金的人员。不包含2023年12月31日前(含31日)已经死亡以及按有关规定一次性领取长期待遇终止了工伤保险关系的工伤人员;已领取(享受)基本养老金的工伤退休人员不参加伤残津贴待遇调整。

二、调整标准和原则

(一)伤残津贴:

1至4级伤残职工每人每月分别增加88元、83元、78元、74元;增加后,1至4级伤残职工月伤残津贴不足3715.25元的,增加到3715.25元。5级伤残职工每人每月增加67元,6级伤残职工每人每月增加56元;增加后,5至6级伤残职工月伤残津贴不足2990.5元的,增加到2990.5元。

七十年代初处理回乡的按月在原工作单位领取伤残抚恤费的农民轮换工,因工致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月抚恤金调整为2877元;因工致残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月抚恤金调整为2585元。

(二)供养亲属抚恤金:

符合工亡职工供养亲属范围规定,已按月领取供养亲属抚恤金的人员,在目前享受待遇标准的基础上月人均调整增加36元。

(三)生活护理费:

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每月3847元;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的每月3087.2元;生活部分不能自理的每月2327.4元。

三、调整资金支付渠道

本次工伤保险待遇调整标准由各市(区)工伤保险经办机构(省级行业统筹单位)按本通知组织实施。本次全省工伤保险待遇调整从2024年1月1日起执行。

五、工作要求

工伤保险待遇调整工作直接关系工伤职工、供养亲属的切身利益,是发挥工伤保险制度保障作用,保障其基本生活,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在我省工伤保险政策制度规定变革过渡时期,各市(区)和省级行业统筹单位要高度重视,抓紧实施,确保各项待遇按时足额落到实处;要履职赋能,积极做好政策宣传解释指导,确保待遇调整工作顺利实施;要全面进行正确引导讲解,确保当地社会和谐平安,为待遇调整工作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请于2024年11月30日前书面报送待遇调整完成情况,落实中出现的重大问题,请及时报告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04

大连:公积金最高贷款额度上调。

近日,大连市出台了《大连市进一步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若干政策措施》。

一、贷款额度上调

阶段性提高个人住房公积金最高贷款额度,全市单人最高贷款额度统一提高到60万元,双人最高贷款额度统一提高到100万元,政策有效期至2025年12月31日。

持续落实人才、多子女家庭等贷款支持政策,调整后博士研究生家庭最高可享受200万元贷款额度,多子女家庭最高可享受120万元贷款额度。持续落实提取住房公积金支付商品房和保障房购房首付款。

二、贷款年利率

目前首套贷款年利率为1-5年2.35%,6-30年2.85%;二套贷款年利率为1-5年2.775%,6-30年3.325%。公积金贷款利率执行中国人民银行的有关规定,并随中国人民银行利率调整而调整。

三、贷款年限

四、首付款比例

借款人办理首套房贷款(不含配售型保障性住房贷款),建筑面积90平方米(含)以下的,首付款比例不低于房屋价值的20%;90平方米以上的首付款比例不低于房屋价值的30%。

借款人办理二套房贷款(不含配售型保障性住房贷款)的,首付款比例不低于房屋价值的30%。借款人办理配售型保障性住房贷款的,首付款比例不低于15%。商品房贷款、房改房贷款、配售型保障性住房贷款房屋价值为房款总额;存量房贷款、商转公贷款房屋价值为房屋交易价与中心认定的评估价较低值;自建房贷款,房屋价值为中心认定的评估价。

五、首套房认定

在本市范围内购买住房,经核实购房家庭(包括借款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在拟购住房所在区市县(先导区)范围内无住房的,执行首套房个人住房贷款政策。多孩家庭(其中至少一名子女未成年)在拟购住房所在区市县(先导区)购买第二套住房的,执行首套房个人住房贷款政策。借款人家庭在大连市行政区域内持有3套及以上住房的,不予贷款。两个借款人之间为父(母)子(女)关系的,按照持有套数较多的家庭房屋数量确定住房套数。

六、商业贷款转公积金贷款条件

申请转公积金贷款除应符合《大连市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管理办法》规定外,还需满足以下条件:

(1)原商贷银行同意借款人提前全部还款;

(2)新借款人应为转公积金贷款涉及房屋的所有权人或共有权人,新借款人与原商贷借款人之一的关系应为本人或配偶;

(3)已取得不动产权证,且权属明晰,能够办理抵押登记手续;

(4)借款人应在用于转公积金贷款抵押的房屋所在地办事处申请办理转公积金贷款(抵押房屋坐落在中山区、西岗区、沙河口区、甘井子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在上述各办事处均可办理);

(5)符合条件的借款人可以选择先还后贷、顺位抵押、阶段性担保三种方式办理转公积金贷款。

七、提前偿还公积金贷款要求

05

淄博:81家网点机构试点办理住房公积金业务。

为持续提升住房公积金服务水平,拓宽服务渠道,最大限度地为广大缴存单位和缴存人办理住房公积金业务提供便利,自2024年11月1日起,全市住房公积金合作银行的81家网点机构试点办理住房公积金业务,业务办理过程中,如有困难和疑惑,请与各区县住房公积金分中心联系。

目前可办理的业务有:

·缴存业务(含单位/个人公积金缴存登记开户、单位/个人信息变更、灵活就业人员开户等)

·提取业务(含还贷提取、购房提取、租房提取、辞职失业提取、退休提取等)

·贷款业务(具备贷款资格的银行,可办理公积金贷款申请、还款、冲还贷签约等)

↓扫码查看81家网点机构↓

06

台州:调整住房公积金贷款、职工账户余额留存标准等政策。

◆优化调整部分住房公积金贷款政策

1、调整最高和最低贷款额度。最高贷款额度,夫妻双方正常缴存的,从100万元提高至130万元;单方正常缴存的,从60万元提高至70万元。最低贷款额度,夫妻双方正常缴存的,可按40万元计算;单方正常缴存的,可按25万元计算。

2、统一首套和二套房住房公积金贷款首付比例。职工家庭购买新建商品住房、二手房的,首付比例不低于20%;购买房龄超过20年的二手房的,首付比例不低于30%。

3、允许借款人还贷期间申请贷款展期。展期后,贷款总年限不超过30年,且贷款到期日不得超过借款人法定退休年龄后5年。

◆优化调整缴存职工账户余额留存标准等政策

1、取消“办理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时,借款人缴存账户应留存最少6个月的缴存额”的规定。

2、取消“职工按月提取还贷时,职工缴存账户应留存最少6个月的缴存额”的规定。

3、取消“职工本人及配偶在本市有住房公积金贷款未结清的,除偿还住房公积金贷款外,不得以其他情形提取住房公积金”的规定。

◆调整购房提取时限和开展部分贷款按月还贷提取业务

2、开展“市内纯商业合作银行住房贷款和省内住房公积金贷款还贷按月提取”业务。办理时,按照《台州市住房公积金委托按月提取还贷管理办法》规定执行,优先在具备数据要素共享的商业合作银行中开展。

◆其他调整方面

(一)允许职工提取住房公积金账户余额提前部分偿还商业银行住房按揭贷款。

(二)取消“多套商业银行住房按揭贷款还款提取住房公积金时,只能选择其中一套”的规定。

(三)取消拆迁安置房房票限制规定,职工在申请住房公积金购房提取和贷款时,房票可视作个人购房首付款。

(四)提高职工租房提取额度至1800元/月,改善职工居住水平。

(五)优化新市民、青年人租房提取住房公积金政策。非台州地区户籍或年龄40周岁以下(含)职工无自住住房、租住住房的,可按实际月缴存额“全额提、随时提”住房公积金。

以上调整政策自2024年11月1日起执行。

07

◆异地缴存职工贷款业务

(一)贷款申请

职工在异地缴存住房公积金,在邯郸市域内购买自住住房的,可持异地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出具的《异地贷款职工住房公积金缴存使用证明》,向我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申请办理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享有本地职工同等贷款权利。

(二)贷款条件

异地缴存职工参照《邯郸市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管理办法》办理贷款业务。须满足连续足额缴存住房公积金满6个月、夫妻双方均未负有公积金贷款债务等基本条件。对已使用过两次及以上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含异地贷款)的职工,不受理其贷款申请。

(三)额度计算

异地贷款职工贷款额度计算方法同本地职工相同。最高贷款额度计算公式:住房公积金缴存年限×10万元+住房公积金缴存余额×15。

(四)业务办理

◆提取公积金直付首付款业务

(一)办理对象

在我市购买新建商品房、缴存住房公积金,申请“提取住房公积金直付首付款”的职工及配偶。

(二)申请方式

房地产开发企业负责网上发起“提取住房公积金直付首付款”业务申请。

(三)提取额度

提取金额不超过购房合同载明的首付款金额。

(四)办理流程

1、开发企业与职工签订购房合同,并办理网签备案。

2、职工签署《提取住房公积金直付首付款申请及承诺书》(见附件)。

3、开发企业通过公积金“网上办”系统,线上提交业务申请,上传提取资料。

4、管理部网上自动核验合同网签备案情况,将该笔提取资金转到申请书指定的账户,不转到职工账户,但告知职工提取成功。5.提取业务办理后,出现购房合同无效、撤销、解除的,开发企业2个工作日内退回提取的公积金,管理部负责将退回的资金,重新计入职工个人账户。

(五)业务要件

1、职工身份证件,配偶同时提取的还需提供配偶身份证件、婚姻关系证明;

2、购房合同;

3、《提取住房公积金直付首付款申请及承诺书》

(六)业务稽查及违规处理

1、业务系统通过与住建部门通过信息共享,获取购房合同撤销信息(线上或线下),逐笔自动比对网签合同是否撤销,合同撤销的,对应的提取资金是否已退回。

2、合同撤销未退回的,管理部通知开发企业,限期2个工作日内,退回提取的资金。

(七)业务保障

1、中心经与住建部门数据比对,确认合同撤销的,配合开发企业完成直付资金退回。

2、管理中心负责开发企业业务接口的技术研发。

3、开发企业负责录入申请资料,及合同撤销后的资金退回。

08

在开封市行政区域内购买自住住房,符合公积金住房贷款条件的职工(含异地缴存职工),向开封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应当提供担保。担保有以下两种方式:

(一)阶段性担保方式

缴存职工在我市申请预售商品房公积金贷款时,采用房产抵押加阶段性担保方式。阶段性担保可采用“开发企业提供阶段性担保”或“单位法人担保或第三自然人担保”的方式。

(二)抵押担保方式

缴存职工在我市申请存量房公积金贷款时,担保方式由现行“房产抵押+第三人保证”,调整为只提供房产抵押担保。

THE END
1.生育津贴一、生育津贴支付标准为:一胎98天(生育时年满23周岁生育一孩的是158天);二胎、三胎均为98天;难产的增加15天;多胞胎每多生一个增加15天。 二、生育津贴由医保经办机构网上审核,职工办理完出院手续的次月底发放到社会保障卡金融区或本人提供的银行账户。 答复机构 济南市医疗保障局 答复时间 2024-07-26 16:52...http://www.jinan.gov.cn/jact/front/mailpubdetail.do?transactId=282780&sysid=21
2.2024年盘龙区一次性生育补贴时间+材料+对象+地点(2)生育的二孩、三孩必须是2023年1月1日零时后出生。 (3)新出生孩子户口登记在盘龙区。 (4)在符合政策生育前提下,第一次生育,孩子为多胞胎的,新出生孩子按孩次顺序享受二孩、三孩一次性生育补贴(多胞胎中四孩以上的,均可按三孩标准分别享受);已有一个子女再生育的,孩子为多胞胎的,新...https://m.dianping.com/ugcdetail/300340847?sceneType=0&bizType=29&msource=baiduappugc
1.2024男方能领多少生育津贴女方没工作?一、2024男方能领多少生育津贴女方没工作? 2024年,我国生育政策逐渐完善,男性在女方没有工作的情况下,同样可以享受一定的生育津贴。具体的领取条件和标准根据不同地区可能有所差异,以下为一般性的规定: 夫妇双方均无房贷:在一些地区,如果夫妇双方均无购房贷款,即已购房无贷款或无房产的情况下,男方可领取一定金额的生...https://www.qmju.cn/post-85101.html
2.生育险报销标准2024新规定是什么生育险报销标准2024新规定是什么 导读:生育保险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保障政策,旨在减轻职工生育期间的经济负担。根据最新的规定,生育险报销标准如下:生育津贴补偿:顺产分娩:女职工妊娠7个月(含7个月)以上顺产分娩或妊娠不足7个月早产的,享受3个月的生育津贴。难产及剖宫产:增加半个月的生育津贴。多胞胎生育:每多生一...https://www.64365.com/zs/784925.aspx
3.2024女职工生育保险津贴发放标准是什么女职工生育保险津贴发放标准是什么?下面华律网小编就整理了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生育津贴生育津贴=当月本单位人平缴费工资÷30(天)×假期天数假期天数:正常产假90天(包括产前检查15天);独生子女假增加35...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女职工生育保险津贴发放标准是什么的知识,跟着华律网小编一起看看吧。 1...https://m.66law.cn/laws/620669.aspx
4.2024年上海三胎生育津贴发放标准,最低到手几万看最新政策咋说...2024年上海三胎生育津贴为女职工产假期间的工资,针对符合生育条件的女职工,其发放标准为单位上年度月平均工资”÷30天×产假天数,以产假98天,月工资为5000元为例,上海三胎生育津贴最低可能到手16333元,如果月工资高,那么生育津贴也会相应增加,因此具体生育津贴的金额多少,是因人而异的。 https://ibaby.yxbabe.com/3858b6f6d747787fda39.html
5.2024年深圳民办中小学学位补贴申报操作指引本学期新入学及上学期在深圳市申报学位补贴但未通过审核的学生或家长,须按照申报页面的信息项,准确填写相关信息和提交申请。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深圳民办中小学学位补贴申报操作指引,欢迎大家参考! 2024年秋季新生招生依据什么文件执行? 主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教育部办公...https://m.oh100.com/peixun/guojizhongxiaoxue/219653.html
6.2024年生孩子的奖励政策出炉!生育三胎国家奖励补贴多少按照最新三胎补贴标准,对于符合条件的夫妻,部分体检费用实现免费,具体可咨询当地或相关部门,另外还可以领取生育津贴,还有延长产假和育儿假,免费发放叶酸,除此之外还有育儿补贴、一次性生育津贴、生育医疗费用可报销等等,下面介绍国家最新三胎奖励补贴。https://www.snsnb.com/zixun/157586-1.html
7.上海生育险报销标准2024年是多少?上海生育津贴2024年新规5、阅读完成个人承诺书后,签字确认。 6、根据生(流)产情形和地点拍照上传对应材料,有电子证照的材料可直接调用。 7、完成信息填报并上传材料后,线上申请完成。 以上就是上海生育险报销标准2024年的全部内容,欢迎关注新社通解锁更多社保专业资讯及小工具!https://www.shebaomi.com/wen/zhishi-151099.html
8.关爱通干货分享丨2024年1月1日起,这些劳动法社保新政正式执行...1.多地发布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政策 自2024年起,吉林、山西等多地发布了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对2024年产假又有了新规定。 01. 吉林:产假、陪产假、育儿假又有新标准 1月4日,吉林省人民政府印布了《吉林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的实施意见》。 https://www.guanaitong.com/article-80-341938-1.html
9.2024年母婴用品行业研究:预计24~25年促生育政策密集落地密集政策发布,中央鼓励政策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2024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 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涉及4方面、13条举措: 1)生育服务4条:涉及生育保险保障、生育休假、生育补贴、生殖健康服务; 2)育幼服务体系4条:涉及儿童医疗服务水平、普惠托育服务供给、普惠托...https://www.vzkoo.com/read/202411132d894d89e3bb9eb79d697f53.html
10.三胎政策新消息2024(附具体补贴政策解读)1. 生育津贴和一次性营养补贴:生育津贴和一次性营养补贴可以具体咨询当地社保局,各地区的补贴标准不一样。部分地区有三孩奖励,如四川攀枝花奖励500元/月,甘肃临泽奖励10000元/年。 2. 生育津贴:按你的平均工资计算,出生90天后由公司提交资料到社保局建档即可领取,直接支付给公司,再由公司发放给个人,需要2个月。 https://www.vodjk.com/yydt/xmsgyy/240205-9532-372047-1.html
11.关于开展2024年度计划生育家庭综合保险工作的通知新闻中心2、独生子女家庭孩子户籍必须为新城区。 3、保险期限为2024年1月1至12月31日,子女在2024年1月1日前均已满18周岁的,该家庭不再参保。 三、政府补贴标准及保费 1、参保独生子女家庭保费:100元/户·年,其中:家庭承担60/户·年,市、区财政资金按比例分担40元/户·年。 http://2yuan.xjtu.edu.cn/Html/Mobile/Articles/37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