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能险和投连险都属于投资类保险,与传统寿险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产品具有“账户”的概念。
客户在购买保险后,就自动生成一个账户。客户所缴纳的保费在扣除一定费用后,就会进入账户。然后根据资金投资收益,账户内的资金也会随之变化。
如果退保,那么就根据当时账户内金额,扣除一定的退保手续费用后,就可以计算出退保后可以得到的金额。
由于账户金额与投资收益挂钩,所以这两种保险产品的现金价值变化曲线随投资状况波动。
储蓄型保险
储蓄型保险最大的特征就是类似储蓄,固定收益,且总额每年递增。因此,它们的现金价值一般都会呈上升趋势。
一般而言,现金价值第一年时最低,大约为保费的三分之一左右,第二年会有一个较大提升。主要原因在于每张保单的前期投入较大,保险公司支付给销售人员的佣金中大部分会在第一年保费中扣除,如果是期缴型产品,则一般会延续3-5年,因此在最初几年中保单的现金价值偏低。但是随后一般呈较为稳定的上升曲线。
消费型保险
还有一种保险产品属于消费型保险,也就是说所缴纳的保费完全被“消费”了,是不可能返还的。根据保监会规定,所有健康险都取消返还制度,已经成为彻头彻尾的消费型险种。另外,大多数意外险都属于消费型,例如航意险、交通意外险、旅游意外险等等。
意外险由于保费金额低,保险期间短,所以很少有人会退保这类产品。
由于投保人所缴纳的保费都是在“购买”保障,所以这些钱是不会得到累积的。也即是说该份保单中相对应的现金价值逐渐递减。满期时或保险责任结束时,保险的现金价值就为零。因此,这类产品的现金价值曲线是一条终点为零的下降曲线。
盲目退保未必划算
如果投保人确实遇到不再需要某张保单提供的保障时,退保的确是唯一的选择。但如果是其他原因,那么专业人士提醒客户不要盲目退保。
例如万能险和投连险,这两类产品的收益随市场变化波动,但由于是专家理财产品,保险公司的投资团队会帮助客户规避风险。这就好比购买基金,长期持有往往获利最丰。最明显的就是新华人寿的创世之约投连险,五年来账户累计净值已经达到初始价格的500%以上。
分红类产品虽然收益无法与11月前的股市、基金收益相提并论,但是考虑到保险公司的业绩相对稳定,这部分的收益有一定保障。而且保险公司为了提升产品竞争力,往往会采取一些措施来提升产品收益。近日新华和泰康发放特别红利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况且,虽然分红险的收益低于A股走势,但分红险客户无需为股市风险担忧。
至于健康险退保,很有可能是赔了夫人又折兵。退保不仅会让客户失去保障,如果想再购买同款产品,也会因为年龄变大,或者身体状况等原因而支付更高保费,甚至被拒保。
另一项遭遇高退保的就是财险类房贷险。由于房贷险的金额相对较低,而且现金价值不断降低,与其退保,不如给自己一点保障来得更加实惠。只要银行出具还贷结束的证明,投保人就可以到保险公司办理更改受益人的手续,将受益人改成自己。
办理退保并非是难事
那么为什么会有客户认为“退保难”呢?其实这背后,不仅涉及到保险公司,同时还涉及到银行。
客户在购买保险时渠道很多很方便,代理人、网络、银行等,很可能足不出户就买妥了保险。而退保要求投保人必须亲自到保险公司柜台办理,且能够提供退保服务的网点很少。
比如在上海,工作日期间,平安保险一共有6个网点提供退保服务,如果是在双休日或节假日,则只有巨鹿路上一家;而生命人寿也只有福州路一家网点提供该项服务。泰康人寿上海地区的分支销售机构遍布各区县,但是大部分不具有办理退保业务资格。
有些客户还会认为保险公司退保速度慢,觉得“交钱容易,拿钱难”。实际上,这个问题主要责任在于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