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蔡吉恒长年致力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领域的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已出版《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理论与实践》
有效的监督,能让社会保险基金该花的钱不少花,使参保人的社会保险权益得到坚实保障;让不该花的钱不多花,确保社会保险基金安全完整。
我国现行社会保险制度建立于20世纪80年代,随后建立了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制度。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监督虽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还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笔者在社会保险行政部门长期从事社会保险立法和基金监督工作,在落实国家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制度的同时,力所能及地探索创新,不断改进监督方式、提升监督实效。在工作中,笔者也切身体会到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的重要意义,深感社会保险基金监督事业的总结传承十分重要。
笔者将近几年在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工作中的研究思考与实践进行了梳理,形成本书。
著述本书,初衷有三:
一是传承。笔者在日常工作中发现,一些社会保险基金监督机构、人员不了解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制度,不知道如何开展监督工作,把握不准社会保险基金监督事业的发展方向。近些年来,笔者积极实践探索、不断创新,推进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向常态化、规范化、专业化方向发展,积累了一些经验,有的做法得到了国家的认可和兄弟省市的认同。笔者希望将对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制度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体会,传承给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的“后浪”,让他们尽可能少走弯路、岔路,让社会保险基金监督事业不断在前人探索与后人承继推动下,发展得越来越好。
为避免读者认识混乱并提高本书的实用性,本书聚焦于基本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将委托专业机构实施市场化投资运营的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单独成章介绍。完整的社会保险基金监督体系,包括人大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社会监督等。考虑到最为迫切需要熟练掌握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知识的主要是各级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的社会保险基金监督人员,本书聚焦于社会保险基金行政监督,期望它能成为社会保险基金行政监督入门“一本通”、培训参考教材和专业提升案头工具书。
任何一项制度,总是循着初建、实践、发展、完善的路径日渐成熟。就如种树,从种子到小苗,再到慢慢长成参天大树。这个过程,可能会延缓、经历波折,甚至夭折,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制度本身没有独立存在的意义或者成长土壤不适;也有可能是参与制度建设者思考不周,没照护好而导致夭折或生长迟缓。从执行层面看,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制度的发展路径与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制度参与者的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