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免征额:课税对象中免予征税的数额。对有免征额规定的课税对象数额中,只就其超过免征额的部分征税。
2.保值国债:在国债发行时已确定利率基数,但为了避免物价上涨损害债权人的利益,国债利率还随市场的物价水平的上涨而上涨。
3.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或劳务的活动,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商品和劳务的支出,也包括用于进行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劳务的支出.
4.信用:经济上的一种借贷行为,它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让渡。
5.货币政策目标:中央银行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所要达到和实现的某些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财政是一个经济范畴.又是个历史范畴。
2.我国现行税率可分为三种: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定额税率。
3.国债的发行价格一般有三种:平价折价溢价
4.财政信用措施主要有:.公债和财政贷款
5.信用的职能有资金再分配提供和创造货币
6.股份制银行是现代商业银行的主要形式。
7原始存款的策源地是中央银行,派生存款的策源地是商业银行
8.中央银行具有政策职能管理职能服务职能
9.外汇市场有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之分
三、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
1.财政属于(B)范畴。生产B分配C交换D消费
2.财政分配的目的是为了满足(C
A个人消费的需要B.企业生产的需要C社会的公共需要D.家庭的生活需要
3.劳动力再生产费用也是决定(A)高低的主要因素。
A.剩余产品价值率
B.产品合格率
C.工资增长率
D.物价指数
4.国债是指(C)以债务人的身份,采取信用方式,通过在国内外发行债券所形成的债务。
A.企业
B.团体
C.政府
D.个人
5。财政补贴的对象是(B)。
A.政府机构
B.企业和居民
C.失业者
D.伤残人
A.银行资本金
B.存款负债
C.向中央银行借款
D.同业拆借
7我国的中央银行是(A)、
A.中国人民银行
B.中国银行
C.中国工商银行
D.中国农业银行
8.(B)是指保险人将其承担的保险业务,以承保形式,部分转移给其他保险人的保险。
A.原保险
B.再保险
C.单一保险
D.综合保险
9.(A)是金融机构之间旨在调剂资金头寸余缺的一种短期资金融通的货币市场业务方式。
A.同业拆借
B.票据承兑
C.票据贴现
D.国债回购业务
l0.(B)是由银行发行的一种票据,俗称钞票。
A.支票
B.银行券
C.大额存款单
D.股票
四、多项选择(每题2分,共10分).45.
1.财政具有(ACE)职能。A.资源配置C.收人分配E.经济稳定
2.税收三要素是指(.ABC)。A.纳税人B课税对象C.税率
3.政府采购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ABCD)
A.政府采购政策B政府采购法则C.政府采购程序D政府采购管理
4.决定利率水平的基本因素是(.BD)B平均利润率D借贷市场中资金供求对比状况
5.国际租赁包括(ABCDE)。
A.金融租赁B经营租赁C.维修租赁D衡平租赁E.回租租赁和综合性租赁
五、改错题(每题2分,共10分)
1.财政在社会再生产四大环节中属于流通环节。1.“流通”改为“分配”
2.确定税种的主要标志是纳税人。2.“纳税人”改为“征税对象
3.广义的财政管理体制就是国家预算管理体制。3.“广义”改为“狭义
4.利率灵敏性率大于1,市场利率上升,银行收益减少;市场利率下跌,银行收益增加。
4.“大”改为“小”
5.掉期交易一般是为了投机牟利5.“投机牟利”改为“轧平头寸”
六、问答题(第1,2,3题,每题6分,第4题7分,共25分)
1。税收有哪些特征如何理解
①强制性:指国家依据法律征税,而并非一种自愿缴纳,纳税人必须依法纳税,否则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2分)
②无偿性:指国家征税以后,税款就成为国家所有,不再直接归还纳税人,也不需要付给纳税人任何代价。<2分)
③固定性:指国家征税以法律形式预先规定征税范围和征收比例,便于征纳双方共同遵守。
2.简述分税制的概念及其优点。
分税制是在划分中央与地方政府事权的基础上,按税种划分各级政府财政收人的一种预算管理体制。(2分)
优点:
①有利于理顺并规范各级政府间的财政分配关系,消除政府之间财力分配的随意性,使各级政府真正建立起独立的一级预算。<1分)
②有利于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在促进整个财政收人增长的同时,逐步提高中央财
政收人占全国财政收人的比重,增强中央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1分)
③有利于实现政企分开和政府职能的转移,有利于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的理调整
④通过建立统一、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有利于加强中央对老、少、边、穷地区的财政支援,
逐步缩小地区间的差距。(1分)
3.简述制约信用扩张与收缩的因素。
①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了保障存款人的利益,减少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以及实现金融的宏观调控,中央银行用法律规定商业银行在吸收存款中必须缴存存款准备金的比率。它与商业银行的信用扩张能力和派生存款量成反比。(3分)
②付现率:亦称现金漏损率,指借款人以现金形式支取贷款的数量占贷款总量的比例。借款人以提取现金形式支取贷款,使得银行的存款余额减少,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不便的情况
下,意味着银行必须减少贷款的发放,由此引起整个银行体系信用规模的缩小。(3分)
4.简述金融市场的功能。
①融通资金的功能:是金融市场的基本功能。一是资金供需双方的融资;二是金融机构间的融资;三是地域间的资金转移,有利于国际与地区间的经济合作和往来。(2分)②积累资金的功能:金融市场上资金短缺方运用股票、债券的发行筹措资金,从事生产活动;资金盈余方则通过购买股票、债券,将自己一部分积蓄提交给证券发放者,从事投资活动,
这样,以金融工具为媒介,完成了资金投资、增值、积累的全过程。(2分)
③降低风险的功能:金融市场拥有众多的金融工具可供投资者选择。金融工具有高度的风险性,金融市场的运作有以严格的法定规则为依据。这一切使投资者一方面能分散风险,另一方面有可得到法律的保护,起到降低风险的作用。(2分)
④宏观调控的功能:金融市场是中央银行推行货币政策的场所,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吞吐基础货币,直接调控社会货币供应量。金融市场上金融工具的买卖和发行,实质是资金的重新
分配和组合,利率的变动使资金得以优化配置,实现经济的宏观调节。<1分)
七、计算题(每题5分,共10分)
1.假定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10%,原始存款为20。万元,试计算存款乘数、派生存款扩张倍数、银行体系的存款扩大总额、派生存款总量
1.解:存款乘数=1=1000=10派生存款扩张倍数=10-1=9
银行体系的存款扩大总额=200X10=200。万元派生存款总量=2000一200=1800万元2.一张票据面额为400。元,60天后到期,年贴现率为1000,计算:银行向持票人的付现额为多少
2.解:贴现付现额=4000X(1一10%X60/360)-=元
-------------------------------------------------------------------------------------------------------------------------
2007年1月
1.财政职能指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所具有的职责和功能,它是财政这一经济范畴本质的反映,具有客观必然性。
2.财政政策:指政府为了实现预定目标所采取的相应措施与手段。
3.银行信贷资金管理体制:是国家关于各类银行及各级银行对信贷资金管理权限划分的规定。
4.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中央银行借助一些短期的、数量化的金融指标作为实现货币政策工具实施效果的传导体和指示器。
5.保险:可以从两个角度定义:一方面,保险是一种经济补偿制度;另一方面,保险是一种因合同而产生的法律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