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在政策层面,也释放出更多利好信号。3月2日和5日,国家先后发布了《关于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开展“互联网+”医保服务的指导意见》和《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其中都明确提到,支持“互联网+医疗”等服务模式的创新发展,对互联网医疗机构开具电子处方、诊疗费和药费医保在线直接结算“开绿灯”。
那么,将互联网医疗服务纳入医保支付的地区发展情况怎样?哪种互联网医院发展模式比较好?
部分省市互联网医疗服务纳入医保支付的具体情况汇总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汇总了来自全国部分省市将互联网医疗纳入医保报销的具体情况,如图所示:
“互联网医院”是指以实体医院为依托,以复诊和常规咨询为主,集问诊、处方、支付及药物配送为一体的一站式服务平台。诊疗范围以慢性病和部分常见病复诊为主,并且严禁首诊。
互联网医院现存形式有两种,一是实体医疗机构的互联网医院,即单个线下医院成立的线上医院;二是依托实体医疗机构独立设置的互联网医院,即由众多线下医院、第三方医疗平台共同搭建。由政府介入,依附于线下医院,大量招募来自全国范围内的具备丰富经验的医生,实现医疗资源重组。目前在现有开展互联网医疗纳入医保支付的地区,大部分也是这两种互联网医院发展模式。
实体医疗机构建设互联网医院,后期潜力巨大
先来看实体医疗机构纳入互联网医院的情况,在湖北省武汉地区有三家线上线下都有的互联网医院。他们服务对象是在互联网医院普通门诊就医的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和城乡居民医疗保险门诊治疗重症(慢性)疾病(以下简称门诊重症)部分病种的参保患者。
第一,在线门诊主要针对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复诊患者,尤其是三个月内在华西医院或其它医疗机构有门诊/住院记录的患者。患者在互联网医院选择在线门诊的医生并提交申请后,医生可以通过图文、语音及视频的方式,与患者在线交流病情、查看病历资料。
也可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在线开检查、药品、入院证;同步在线上完成入院登记、医嘱及处方缴费、检查预约、药品配送申请。
目前华西医院互联网医院“在线门诊”的医生全部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医生,陆续会有更多科室的医生参与进来。
第二,门特专区: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大病需要长期服药的患者,只要是成都市门特在华西医院定点治疗,且治疗方案在有效期内需要续方的患者,由医生开药买药并邮寄到家。此项服务自2月1日起已开通上线,线上接诊医生175名,接诊门特患者9660例,开具有效门特电子处方6953单,派送5307单。
随后,上海市陆续推进徐汇区中心医院、华山医院、儿童医院、上海市皮肤病医院、中山医院、仁济医院等一批医院建设互联网医院;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互联网医院开通“互联网门诊”服务,实现了对复诊患者在线看病、网上开药、送药到家等服务;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互联网医院也正式开通。
由于这类模式为用户提供在线服务的都是本院的医生,而且都是复诊患者,对医生的信任感更强,所以这类医院在有了线上诊疗的服务后,用户也能随时随地体验到医院的服务,增加用户的粘性。后期这类平台的发展潜力巨大。
企业+实体医院共建互联网医院:平台流量爆增,加快了用户教育
而由企业+众多线下医院共同搭建的互联网医院,疫情期间,平安好医生、微医、好大夫在线、企鹅杏仁、阿里健康、京东健康、春雨医生、微脉等主要互联网医疗平台均开通了在线义诊服务。来自天风证券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春节期间,在线问诊类App日活最高达到671.2万人,与2019年同期相比上涨了约160万人,涨幅达30%。
2月11日,平安好医生董事长兼CEO王涛在2019年业绩解读会上透露,“疫情期间,平安好医生平台访问人次达11.1亿,App新注册用户量增长10倍,App新增用户日均问诊量是平时的9倍。”
虽然在疫情期间,互联网服务平台的诊疗咨询量也比同期增长了20多倍。但是互联网医疗平台在线问诊规模,仅为线下门急诊人次数的3.1%。其中一大原因,就是网上诊疗服务,目前尚未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影响了公众选择互联网医疗服务的积极性。
鼓励创新配送方式,在医保资金监管方面用技术解决
此外,鼓励定点医药机构在保障患者用药安全的前提下,创新配送方式,减少人群聚集和交叉感染风险。而早在意见颁布前,为满足疫情期间老百姓的就医用药需求,易复诊已为青岛市立医院、北京阜外医院、中日友好医院等全国多家医院提供“不见面”购药服务解决方案,通过第三方处方流转服务平台,帮助医疗机构建立多形式配送体系。患者可以通过医疗机构的公众号、小程序等平台在线复诊、零接触购药等,随着政策的推进,也将一步步实现医保支付和报销。
3月25日,叮当快药在深圳推出了医保在线支付服务,深圳市民可享受线上购药实时医保结算。据了解,叮当快药医保到家服务,是由深圳市医保局指导完成,目前已实现与医保系统数据打通、实时同步。叮当快药“医保到家”项目重点解决了医保资金安全和用户用药安全两个问题,将医保刷卡规则中原来需要人为审核的部分,用代码方式写入线上程序,确保市民完全合规使用医保。
而线下医保欺诈、骗保行为依然较为猖獗,现有的医保监管力量、手段和执法能力尚且很难去应对这些违法行为。一旦互联网医疗和医保全面对接后,面对面交易将变为线上实时交易,这个过程中,如何确保医保资金的交易安全和真实性,医保部门如何履行好医保资金的监管职责,防范线上医保报销欺诈,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些互联网平台试图通过技术来解决上述问题。为防止医保资金滥用,阿里健康与支付宝、阿里云共同通过利用阿里巴巴的人脸识别、阿里云安全防攻击系统、医保资金流与信息流隔离等技术手段,确保医保基金安全。
对于开药量、开药频次的把控,阿里健康与衢州人民医院、衢化医院系统对接,只有两家医院复诊开方后才能配药,因此不存在超额和多次开药情况,且后台都会留存患者问医记录。
在确保医保资金合规使用、降低风险方面,叮当快药也采取用户实名认证及AI、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针对系统采集到的多维度数据综合评估,精准判定用户身份真实性和用户与所购药品的匹配性。此外,平台对用户从问诊到下单购药、医保支付的全流程数据都会完整记录,实现可追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