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滨:新《保险法》——彰显被保险人的利益保护(6月15日)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保险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保险法》的制定及二次修改,为中国保险业的规范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纵观此次《保险法》修订案,在制度设计及规制完善上,加强对被保险人利益保护的立法精神贯穿始终,成为本次《保险法》修订的最大亮点。

增设“不可抗辩”规则,限制保险公司的合同解释权

在保险经营的实践中,一些保险公司的销售人员、代理人员为了招揽业务,明知投保人未如实告知实际情况也同意承保,待保险事故发生后,又以投保人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为由,拒绝理赔。不发生保险事故,保险公司就坐收保险费;发生了保险事故,保险公司往往就以投保人未如实告知为抗辩理由。针对这种情况,新《保险法》在原来规定的基础上,对投保人如实告知义务进行了修改完善,修订原则是防止保险人滥用权利,减轻投保人告知义务负担,保护被保险人利益。

第二,统一投保人告知义务的范围,减轻投保人告知义务负担。新《保险法》首先将投保人告知的范围统一界定为与保险标的有关的重要事实,即“足以影响保险人决定是否同意承保或者提高保险费率”;其次是将不履行告知义务的主观要件由投保人的“过失”调整为“重大过失”。

第三,规定保险人行使合同解除权的期限,防止保险人滥用权利。修订前的《保险法》没有规定保险人因投保人未履行告知义务而行使合同解除权的明确期限,这在实践中容易导致保险人的滥用权利,影响被保险人的合法权益。新《保险法》对此作了补充完善,规定保险人在知道有解除事由之日起30日不行使解除权,则解除权消灭,这有利于防止保险人怠于行使合同解除权利,稳定保险合同关系。

第四,设立“不可抗辩”规则,有效保护被保险人长期利益。保险合同解除权的期限限制,尤其是长期人寿保险合同的可抗辩期间问题,现行《保险法》是个空白,实践中一直引发较大争议。新《保险法》借鉴德国、日本等国的立法经验,增设了“不可抗辩”规则,除对保险人基于告知义务违反行使合同解除权的期限进行限制外,还明确规定自保险合同成立之日起超过2年的,保险人不得解除合同,即保险合同经过2年,即为不可抗辩,保险人不得再以投保人未履行告知义务为由而解除合同。此规则对于长期人身保险合同项下的被保险人利益的保护意义重大。

规范保险格式合同,避免霸王条款

通常情况下,保险合同是由保险公司提供的格式合同。这类合同往往专业性很强,普通百姓对其中的法律术语一般理解不深。保险公司往往会利用制定格式合同的专业优势,减轻或免除自己的责任,加重投保人或被保险人的责任。一旦产生纠纷,其结果往往不利于投保人和被保险人。因此如何使格式条款不损害投保人和被保险人利益是此次修订的重要内容之一。

新《保险法》进一步规定,对保险合同中免除保险人责任的条款,保险人在订立合同时应当在投保单、保险单或者其他保险凭证上作出足以引起投保人注意的提示,并对该条款的内容以书面或者口头形式向投保人作出明确说明;未作提示或者明确说明的,该条款不产生效力。此外,为了使投保人在投保前能够全面了解保险合同格式条款的内容,以决定是否投保,新《保险法》进一步明确了投保人的知情权,规定采用保险人提供的格式条款的,保险人向投保人提供的投保单应当附格式条款,保险人应当向投保人说明合同的内容。

明确和规范理赔的程序和时限,解决“投保易理赔难”问题

针对实践中较为普遍的被保险人、受益人保险理赔难现象,新《保险法》对保险人理赔的规定进行了细化,进一步明确和规范理赔程序和时限,保障被保险人和受益人保险金索赔权利的实现。

首先,规范保险人要求被保险人补充索赔材料的权利。新《保险法》规定,保险人认为被保险人等提供的有关索赔请求的证明和材料不完整的,应当“及时一次性书面”通知被保险人等补充提供,从而可以避免保险人以此为由拖延理赔。其次,明确核赔期限和通知义务。新《保险法》规定,保险人收到被保险人索赔请求后,应当及时作出核定;“情形复杂的,应当在30日内作出核定”,保险人“应当将核定结果书面”通知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这对督促保险公司及时受理索赔、及时核定责任有重要作用。再次,要求保险人必须说明拒赔理由。新《保险法》规定,保险人收到索赔请求后,对不属于保险责任的,应当向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发出拒绝赔偿或者拒绝给付保险金通知书,“并说明理由”。这有利于明确权利义务关系,解决实际纠纷。

保险标的转让贯彻“契约自由,鼓励交易”的原则

同样的保险标的掌握在不同的人手中,其危险程度可能有很大的不同。因此,修订前的《保险法》规定,保险标的的转让应当通知保险人,经保险人同意继续承保后,依法变更合同。该规定本来是为了防止保险公司承担因保险标的转让而显著增加的危险(如家庭用车转让后用于出租),避免合同显失公平。但是,该规定没有对危险程度是否显著增加进行区分,因此,只要保险标的转让未经保险人同意,保险合同一律无效,保险人就可以不承担保险责任,这对于保护被保险人利益十分不利。

此次保险法修订本着“契约自由,鼓励交易”的精神,在保险标的转让而保险合同效力延续至受让人的基本原则前提下,再作具体制度安排,以尽量规避风险,平衡各方关系。新《保险法》规定,保险标的转让的,保险标的的受让人直接承继被保险人对于保险合同所享有的权利和义务;只有在因保险标的转让导致危险程度显著增加的情况下,保险人才可以调整保险费或者解除合同。被保险人、受让人应当将交易情况及时通知保险人;未及时通知的,只有对因转让导致保险标的危险程度显著增加而发生的保险事故,保险人才可以不承担保险责任。

加强对人身保险中被保险人利益的特别保护

与财产保险不同,人身保险合同中存在“受益人”这一主体,而且受益人和被保险人往往不是同一人,在几种特定情形下的理赔较易发生争议。比如,修订前的《保险法》规定,受益人故意造成被保险人死亡、伤残或疾病时,保险人不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这对于无辜的被保险人不公平。新《保险法》明确规定,此种情况下,实施非法行为的受益人丧失受益权,但保险公司并不因此免除赔偿责任,被保险人的利益仍然受到保护。另外,关于被保险人和受益人在同一事件中死亡且不能确定死亡先后顺序时,保险金如何赔付的问题,新《保险法》规定,这种情况下“推定受益人死亡在先,被保险人死亡在后”,其立法意旨也是侧重保护被保险人利益。还有,为避免现实中某些企业投保人利用团体保险获取非法利益的现象,新《保险法》规定,投保人为与其有劳动关系的劳动者投保人身保险的,不得指定被保险人及其近亲属以外的人为受益人。通过限制受益人的法定范围,来维护雇员作为被保险人的利益。

加强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确保保险公司“有钱可赔”

保险公司具有较强的偿付能力,是确保保险公司能够赔付的关键。一旦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出现问题,即使保险公司主观上愿意赔付保险金,但往往已无力偿付。因此,偿付能力的监管是被保护保险人利益的基础。此次《保险法》的修订,着力加强了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监管。

新《保险法》关于偿付能力监管的规定,在当前金融危机背景下,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保险公司,尤其是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中小保险公司,受金融危机影响,间接投资于股市的保险资金大幅缩水,已经开始出现部分保险公司偿付能力不足的情况,如果不进一步采取措施,被保险人的利益将无法得以保障。新

《保险法》列举的十项措施,可以有效地防范保险公司的经营风险。此次《保险法》修订,并非仅注重加强对被保险人利益保护。事实上,在注重保护被保险人利益的同时,新《保险法》还注重在公平和公正的基础上,平衡保险当事人的利益。毕竟,无论是投保人、保险人还是被保险人,在法律上都是市场的平等主体。

全文信息:胡滨,新《保险法》——彰显被保险人的利益保护,中国金融,2009年第6期。

THE END
1.中国保险行业协会高新技术产品研发责任保险第一条本保险合同由保险条款、投保单、保险单、保险凭证以及批单组成。凡涉及本保险合同的约定,均应采用书面形式。 第二条投保人提出保险要求,经保险人同意承保,保险合同成立。保险合同自书面约定的保险起始日起生效。若投保人未及时足额缴纳保险费,保险人不承担保险责任。 https://www.iachina.cn/col/col4333/index.html
2.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保险标的是指作为保险对象的财产及其有关利益或者人的寿命和身体。 第十二条 投保人提出保险要求,经保险人同意承保,并就合同的条款达成协议,保险合同成立。保险人应当及时向投保人签发保险单或者其他保险凭证,并在保险单或者其他保险凭证中载明当事人双方约定的合同内容。 http://www.law-lib.com/law/law_view1.asp?id=263
3.信诚案终审判决落槌投保人为何先赢后输保险消费保险案例由于此案投保人在颇受争议的“空白”时间段内死亡,即在交付了首期保费之时到保险公司签发保单之前,这就直接导致了案件在审理上的复杂性。而如何确定案件的法律依据,已然成为了解决案件的关键所在。 “信诚案”争议的法律依据主要在于《保险法》第13条。《保险法》第13条规定,投保人提出保险要求,经保险人同意承保,...http://finance.sina.com.cn/money/insurance/bxal/20041203/08311199490.shtml
4.众安在线个人住院医疗保险条款(2020版)本保险合同(以下简称“本合同”)由保险条款、投保单、保险单或其他保险凭证组成。凡涉及本合同的约定,均应采用书面形式。 第二条 合同的成立 投保人提出保险申请,经保险人(释义一)同意承保,本合同成立。 第三条 投保人 本合同的投保人应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被保险人本人或对被保险人有保险利益的其他人。 http://issm.suning.com/articleDetail_A11023.htm
5.投保人指定受益人时必须经被保险人同意,投保人变更受益人时也必须...投保人指定受益人时必须经被保险人同意,投保人变更受益人时也必须经 投保人指定受益人时必须经被保险人同意,投保人变更受益人时也必须经被保险人同意。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Ahttps://m.ha.huatu.com/2022/0403/2730578.html
1.投保人提出保险要求,经保险人同意承保,保险合同()。投保人提出保险要求,经保险人同意承保,保险合同()。 A.成立B.生效C.失效D.同意 参考答案: 进入题库练习 查答案就用赞题库小程序 还有拍照搜题 语音搜题 快来试试吧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你可能喜欢 单项选择题 TT与IT系统的主要区别是()。 A.电气设备是否接地B.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C.设备漏电时把设备的...https://m.ppkao.com/tiku/shiti/0f78bcf909df4f73b271344389132036.html
2.投保人提出保险要求,保险人同意承保的行为属于()A要约B反要约C...更多“投保人提出保险要求,保险人同意承保的行为属于()A 要约B 反要约C 承诺D 受约”相关的问题 第1题 保险合同的一般成立要件有三个要件,实质上仍是合同法所规定的要约和承诺过程,这三个要件是()。 A.投保人提出保险要求 B.保险人同意承保 C.被保险人认可承保的保额 D.保险人与投保人就合同的条款达成...https://www.educity.cn/souti/8B0EF525.html
3.保险公司已经同意承保,但是投保人尚未交费,此时保险合同是否成立保险合同属于诺成合同,投保人是否交费并不影响合同成立。投保人提出保险要求,经保险人同意承保,保险合同成立。【法律依据】《民法典》第四百九十条,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当事人均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时合同成立。在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之前,当事人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时,该合同成立。法律、...https://m.66law.cn/v/wenda/765558.aspx
4.投保人退保需要被保险人同意吗?保险知识问答投保人退保是否需要被保险人同意不能一概而论,不同的保险类型,要求不同。根据相关规定,养老类的商业保险退保时需要被保险人的同意,其他保险不需要征得被保险人的同意。但是,如果被保险人想要为自己退保,需要征求投保人的书面同意签字,并由投保者明确表示退保金由谁领取后,才能退保。 0 0 进入理财讨论区 类似...https://www.51credit.com/wenda/844085.html
5.保险人向被保险人赔偿保险金后,被保险人未经保险人同意,放弃对第...刷刷题APP(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生刷题搜题拍题答疑工具,刷刷题提供保险人向被保险人赔偿保险金后,被保险人未经保险人同意,放弃对第三者请求赔偿的权利的,()。A.该行为无效B.保险人可以解除合同C.保险人可以要求投保人赔偿损失D.保险人可以要求被保险人退回已https://www.shuashuati.com/ti/8bb595b49e444b68b8a4dbca342292de.html
6.保险合同成立需要满足哪些条件保险合同是一项民事行为,而且是一项合同行为,因而,保险合同不仅受保险法的调整,还应当受民法和合同法的调整,所以,保险合同的成立一定要符合民事法律行为的要件和合同的成立要件。 中国合同法第十三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采取要约、承诺的方式。”中国《保险法》第十二条规定:“投保人提出保险要求,经保险人同意承保...https://www.64365.com/zs/649709.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