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金融保险市场的日益繁荣,消费者风险也随着增加。近年来,监管机构陆续出台新政策强化“适当性”原则,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那究竟什么是“适当性”原则呢?如何才能实现“适当”呢?下面让小编带大家一起解锁适当性原则吧!
一、“适当性”原则含义
“适当性”原则是指保险公司所提供的的产品及其服务与客户需求、财务状况、风险承受能力、对应的金融知识和投资理财经验之间的契合程度。
“三适当”原则是指将合适的产品和服务通过合适的销售渠道提供给合适的消费者。
二、监管要求
为了帮助消费者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2022年12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出台《银行保险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管理办法》,其中第一十条规定:“银行保险机构应当建立消费者适当性管理机制,对产品的风险进行评估并实施分级、动态管理,开展消费者风险认知、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能力测评,将合适的产品提供给合适的消费者。”
2023年9月28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保险销售行为管理办法》,从四个角度对保险产品适当性提出要求。
1、建立保险产品分级管理制度
第十五条保险公司应当建立保险产品分级管理制度,根据产品的复杂程度、保险费负担水平以及保单利益的风险高低等标准,对本机构的保险产品进行分类分级。
2、对销售人员销售能力分级管理
3、发现不合适让投保人终止投保
第二十八条保险公司、保险中介机构、保险销售人员在销售保险时,发现投保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建议投保人终止投保:
(一)投保人的保险需求与所销售的保险产品明显不符的;
(二)投保人持续承担保险费的能力明显不足的;
(三)投保人已购买以补偿损失为目的的同类型保险,继续投保属于重复保险或者超额保险的。
投保人不接受终止投保建议,仍然要求订立保险合同的,保险公司、保险中介机构应当向投保人说明有关风险,并确认销售行为的继续是出于投保人的自身意愿。
4、以书面形式签署免责文件
三、遵循“适当性”原则,正确购买保险产品
(一)明确需求,适当购买
消费者在购买保险产品前,应明确自身的需求和风险承受能力。一是根据自身年龄、健康状况、家庭情况等所处不同阶段购买所需的意外险、医疗险、重疾险、养老险等保险产品;二是根据自身风险偏好、损失接受程度、资产状况等评估风险承受能力,按需购买分红险、投资连结型保险等不同风险类型的保险。
(二)了解保障,理性购买
消费者在购买保险产品时,应仔细阅读保险合同条款,了解保险产品的保障范围、理赔流程、免责保险等信息。这些信息有助于消费者更好地了解保险产品的特点和风险,从而更好地选择合适自己的产品。
(三)多方比较,择优购买
消费者可以通过比较不同产品和服务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保险方案。可以通过咨询保险公司、保险代理人、互联网保险平台等途径了解不同产品的特点和优缺点,然后结合自身需求和预算作出选择。
(四)谨慎识别,安全购买
消费者选择保险产品时,应注重保险公司的信誉和服务质量。可以通过了解保险公司的信誉度、理赔速度、投诉率等情况来评估保险公司的服务质量。同时,还要注意保险代理人或销售人员的资质和信誉,以免遭受误导或欺诈。
(五)合理规划,适度购买
消费者需要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和预算来合理规划保险费用,避免因为保费过高而影响自己的经济状况。同时,还要注意选择合适的缴费方式和期限,以便更好地安排自己的财务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