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处理流程范文

序论:在您撰写风险处理流程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水库大坝;除险加固;导流涵管;封堵防渗

1工程概况

某水库总库容1152万m3,大坝为均质土坝,现状坝轴线长114m,坝顶宽5m,坝下涵管位于大坝左侧底部,进口底高程为175.0m,出口底高程174.4m,全长139.3m。涵管原设计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内径1m,现为管内套钢管加固,内径0.85m,钢管壁厚8mm。管后设有一总蝴蝶阀,设计流量为2.4m3/s。涵管基础为砂岩夹薄层泥炭质页岩,涵管沉陷变形严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坝下涵管设计强度不足,基座设置不合理。涵管环向裂缝、蜂窝、漏水点遍及全管。内衬钢管锈蚀严重,锈蚀深度1~2mm;管内裂缝处渗漏水现象明显,渗水处可见铁锈斑,渗漏严重。导流涵管管外坝体形成渗漏通道。

本次除险加固设计拟在坝轴线处开槽浇筑0.60m厚的混凝土防渗心墙;彻底封堵原坝下涵管。坝下涵管封堵结合大坝混凝土防渗心墙同时施工,见图1。施工导流采用非汛期降低水库水位至死水位,不再采用其他施工导流措施。

图1老涵管封堵平面示意图

2封堵方案选择

2.1全断面封堵

从进口段、出口段同时用混凝土封堵全断面,并回填灌浆密实。该方案优点在于施工工艺简单,施工工期较短。缺点在于导流涵洞较长,工程量较大;封堵断面小,不利于人员及机械进出,混凝土浇筑质量难以保证;导流涵管管壁及管外坝体渗漏无法封堵,封堵效果不理想。

2.2防渗墙封堵

利用液压挖槽机强力破碎导流涵管,开挖深度超过导流涵管底高程2m,建造地下连续防渗墙封堵。该方案优点在于全机械化操作,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少。缺点在于导流涵管有钢管内衬,液压挖槽机破碎效果及对液压机钻头的损害难以估计;断开涵管后,涵管内两端无法封堵,浇筑混凝土易发生管内自由流动,但又无法全断面封堵密实的局面,浇筑方量较大。

2.3倒挂井封堵

自大坝顶部人工开挖倒挂井,至导流涵管位置后采用风镐破碎导流涵管,继续下挖至超过导流涵管底高程1m。导流涵管内以倒挂井圆心为中心,上下游各3m处人工砌筑挡墙,挡墙到达一定强度后回填混凝土,并预埋灌浆管。倒挂井内回填粘土,并回填灌浆密实。该方案优点在于工作点明确,封堵效果有保证。缺点在于施工工期较长,施工工艺较复杂,机械化操作无法进行,主要施工过程通过人工完成,有一定的施工危险性,需注意加强施工安全措施。

3封堵方案设计及施工要点

3.1钻孔位置的确定

由于水库原始图纸资料缺失,导流涵管的具置在图纸上无法准确确定。施工过程中采用测量全站仪,经测量核对,原坝下涵管位于砼防渗墙轴线桩号约0+045.4处。

3.2封堵具备条件

1、原坝下涵管一旦封堵完成,库区水位必然上涨,所以封堵前大坝迎水面位于设计正常水位以下的部位必须完工。

2、原坝下涵管封堵后,水库暂无泄水通道,汛期来临时,在对原坝下涵管封堵前新建输水隧洞必须具备通水条件。

3.3封堵方案

坝下涵管封堵结合大坝混凝土防渗心墙同时施工,在混凝土心墙上游侧由坝顶人工开挖倒挂井至涵管顶,倒挂井直径1.80m,C15混凝土井壁厚度20cm,井深约28.0m;到达预定高程后,采用人工凿除管壁混凝土,并切割钢筋、内衬钢管,继续开挖至基岩,并深入基岩1.0m;然后在井内靠近帷幕灌浆线上预埋2根灌浆管,回填浇筑C15混凝土,并在混凝土防渗墙位置,涵管中线上下游各回填C15混凝土长3.0m,以堵塞库水渗漏,确保封堵质量。涵管封堵完成后采用粘土回填倒挂井并灌浆密实。

3.4施工流程

(1)涵管顶部防渗墙浇筑。首先施工原坝下涵管两边的防渗墙至设计底高程,再利用液压抓斗机的移动便利性对原坝下涵管顶部位进行施工,经清孔验收合格后进行水下混凝土浇筑(见图2)。

图2混凝土防渗墙与老涵管相互位置图

(3)管壁凿除及钢筋切割。开挖至预定高程后,开始对防渗墙位置处的原涵管管壁砼凿除及钢筋切割工作。管壁砼凿除采用风镐配合人工进行施工,凿除倒挂井筒段涵管。钢筋采用氧气割枪进行割断。对涵管周边防渗墙砼采用风镐进行凿毛,并清除碎渣,用清水清洗干净直至满足砼浇筑;对涵管底部岩体部分采用风镐进行凿除至设计高程。

(4)混凝土浇筑。在涵管内防渗墙轴线上下游约3.0m的位置各立一道完整模板,在混凝土浇至原坝下涵管顶部时,在距防渗墙上下游60cm处立一道高出原涵管顶1.2m的模板。用JZ-350型搅拌机进行混凝土拌制,人工吊运混凝土至浇筑点进行浇筑,见图3。

图3混凝土封堵老涵管示意图

(5)粘土回填及回填灌浆。倒挂竖井内连接段防渗墙施工结束3天后,清除积水杂物,再采用粘土分层回填夯实至原坝顶高程,在施工完成后,于老涵管封堵处增设一灌浆孔进行补充灌浆。

3.5施工安全措施

由于倒挂井开挖深度大,井内场地狭窄,回转余地小,施工安全隐患大,为此,施工期间,加强施工安全防护措施尤其重要。现场配置安全监察员,对安全进行检查、巡视,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整改,整改达到要求再行施工;在井口周围设置围栏,以保证人员的安全及防止杂物滑入井内;控制施工进度,在衬砌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方能进行下步开挖作业;井内布置矿灯及通风设备,施工人员配置专业的防护装置,如高强度安全帽、防护服等;经常检查井内吊装设备的完好性,以备在突况时能及时撤离,雨天停止井壁的开挖作业,以确保人员安全。

倒挂井内水下施工用电时,务必随时防漏电,设置必要的防漏电装置;施工人员进出倒挂井时,应备保险绳,以增加意外情况发生时有安全保证;施工期间,在桩井周围设置施工隔离带,凡与施工无关人员严禁进入施工区,并设置施工区危险标志;设置桩井盖或栏杆,当无人施工时,及时盖上井盖,确保人员安全。

参考文献

[1]罗颖,周金春.对黄草坪水库灌浆封堵方案选择的论证[J].中国西部科技,2008.

[2]吴树鸿.坝下输水涵管的封堵技术[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9.

[3]傅忠友.乐清市钟前水库大坝导流涵管封堵处理[J].浙江水利科技,2009.

流行性出血热是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大多数患者起病时症状不典型,极易与呼吸道感染、胃肠炎、血小板减少性疾病相混淆。在诊治过程中客观评估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可预防或减少护理安全风险事件的发生。

1.临床资料

2007年~2009年12月我院感染症科诊治流行性出血热患者152例,其中女61例,男91例,血压低于90/60Hg者48例,血小板低于20×109/L者73例,少尿期46例。

2.风险因素

2.4由于医护人员经验不足,忽视发热期患者血压下降、少尿可能同时发生的临床症状,观察生命体征不及时,贻误患者的抢救、治疗时机。

3.护理对策

3.1加强分诊导诊水平:要求分诊导诊护士注意观察患者的面色、脉搏、血压情况,发现患者血压低于90/60Hg,或血小板低于20×109/L时,应立即将患者护送至急诊诊室,并将患者情况向接诊医生、护士通报。

3.2提高专业知识和技术操作水平,避免医疗行为给患者造成的伤害。各项操作动作要轻柔,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可选择静脉留置针。

3.4做好健康宣教:指导患者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少尿期时应减少鱼、肉、蛋等高蛋白食物的摄入,避免加重肾脏负担;向患者解释流行性出血热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等疾病知识,减轻患者和家属的恐惧心理。

论文关键词:风险导向审计;经营风险;评估;体系

1战略经营风险

1.1政治因素(spr)

重要的政治因素变量包括:执政党性质、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政府的管制、税法的改变、各种政治行动委员会、环境保护法、产业政策、投资政策、政府补贴水平、反垄断法规、与重要大国关系、地区关系等。

这些政治因素都有可能在企业经营过程中限制企业的行为。管理层一旦有了这些压力但事实上不能成功解决这些经营上的限制,就有产生了舞弊动机。审计人员要考虑的并不是所有的政治因素,而是对被审单位有直接影响的那些政治因素。

1.2经济因素(sre)

重要的经济因素变量包括:gdp及其增长率、中国向工业经济转变、贷款的可得性、可支配收入水平、居民消费(储蓄)倾向、利率、通货膨胀率、规模经济、政府预算赤字、消费模式、失业趋势、劳动生产率水平、汇率、证券市场状况、外国经济状况、进出口因素、不同地区和消费群体间的收入差别、价格波动、货币与财政政策等因素。

上述经济因素均有可能对被审单位的经营活动造成影响。不同行业对各种经济因素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审计人员要考虑的并不是所有的经济因素,而是对被审单位有直接影响的那些经济因素。

1.3技术因素(srt)

技术产生的风险通常是和行业技术革新的速度以及被迫采用错误技术的风险有关。技术可以影响被审单位的许多方面,包括被审单位进行基本生产经营的方式、处理信息的方式、推销产品的方式、设计制造流程和开发新产品的方式。在产品制造流程中,应用技术可以提高产品的成本竞争优势。

但一项错误的技术应用,则很有可能导致被审单位经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出现缺陷。审计人员不一定对技术的方方面面都有专业理解。当审计人员进行业务承接时,会考虑邀请技术专家协助审计工作。在考虑技术因素对重大错报风险的影响,制定审计计划时,审计人员在专家的协助下,可以得出合理的审计预期以及发现管理层的舞弊动机。

(1)竞争对手(src)。

(2)供应商(srsy)。

(3)顾客(srcu)。

(4)新进入者(srn)。

(5)替代品(srsu)。

两个处于同行业或不同行业中的企业,可能会由于所生产的产品是互为替代品,从而在它们之间产生相互竞争行为,这种源自于替代品的竞争会以各种形式影响行业中现有企业的竞争战略。

2流程经营风险

2.1营销领导风险(prmi)

管理层不称职或缺乏威信都会导致公司在流程中做出错误决策。在营销、销售和配送管理流程中,流程的领导问题,可能会引起品牌和产品的整体组合实力较弱、不能提供独特的产品价值、无效的市场营销以及不能创新。

2.2配送诚信风险(prmi)

雇员不诚实或不道德会造成资产滥用或信息处理错误。如果负责配送的员工不诚实,并没有得到充分控制,那么可能存在存货损耗过多或不恰当的装运。

2.3营销、销售和配送技术风险(prmt)

技术会影响流程的整体绩效、流程追踪信息的可靠性以及管理层监测流程的能力。技术缺陷,可能导致没能对顾客的需求做出反应、存货处理效率低效、信息处理不正确、没能收集到恰当信息、不能将供应链和生产活动与销售活动联系起来。

2.4营销财务计划风险(prmf)

规划和预算工作不恰当,或者是没能为流程中的业务活动提供充足的财力,常常引起风险的产生,例如使营销计划不能有效实施,不能实现销售目标和利润率,不能对客户需求做出回应。

2.5营销、销售和配送人力资源风险(prmh)

营销、销售和配送流程中涉及人力资源。对员工的培训、管理和监督不到位,会导致营销、销售和配送流程出现问题,例如顾客服务不令人满意,信用风险评估不恰当等。

2.6营销、销售和配送执行风险(prme)

执行风险涵盖了营销、销售和配送中的执行问题。营销、销售和配送流程中有以下执行风险:迟延交货,顾客满意度低,存货成本过高,定价不正确,销售退回过多,服务成本过高等。

2.7营销、销售和配送信息风险(prmc)

供应链和生产管理流程中,有:

(1)供应链和生产管理领导风险(prll)。

供应链和生产流程的管理不力或无效可能会导致不能取得足够的物料,获取的废物料过多,不能获取与生产规格一致的资源,以及生产流程设计和生产计划缺乏效率。

(2)供应链和生产诚信风险(prli)。

雇员不诚实或不道德会造成资产滥用或被盗。存货讯号的风险或付款不恰当的风险可能与员工没有受到适度的控制或监督因而行为不当有关。

(3)供应链和生产技术风险(prlt)。

技术会影响生产流程的设计、供应链中信息沟通的性质、材料调度和生产计划、流程信息的可靠性。技术的广泛应用会对下属活动产生影响:信息传递不正确、关键信息的遗漏、生产流程设计缺乏效率、生产计划缺乏效率、劣质产品和成本分配的不准确。

(4)供应链和生产财务计划风险(prlf)。

计划不恰当或分配不合理会导致:供应不足,有材料处理引起的损失,货款支付的烟雾,或者生产计划缺乏效率。

(5)供应链和生产人力资源风险(prlh)。

有些风险对人力资源中的错误特别敏感,其中包括:材料损失,接受未经批准的货物,信息加工不准确,负债股价的不准确和生产设计和计划效率低下。

(6)供应链和生产执行风险(prle)。

供应链和生产执行比较重要的风险包括:交易成本过高,材料损坏,接受未经批准的货物,生产问题,损坏和废品过多和过高的储存和运输成本。

(7)供应链和生产信息风险(prlc)。

资源管理流程中,有:

(1)人力资源管理流程风险(prh)。

(2)固定资产管理流程风险(pra)。

【关键词】商业银行业务集中处理模式操作风险

一、业务集中处理模式描述及其主要特点

(一)业务处理区域分层管理、处理流程归一化

在业务集中处理模式下,主要形成“前台分散受理,后台集中处理”的分层管理,营业网点前台受理业务后,只负责对客户提交凭证的真实性和业务依据进行审核,具体账务处理则由后台(下称作业中心)操作,作业中心对业务的合规性、业务依据的完整性进行负责。因此,传统处理模式操作分散、交接环节较多,各网点把握的操作流程可能存在差异;而业务集中处理模式实行分区管理,有利于形成规模化效应,统一操作流程,提高业务处理效率。

(二)业务办理依据电子化,流程控制系统化

(三)业务处理标准和业务凭证的统一化

在业务集中处理模式下,账务处理由作业中心统一操作,由于需要将原本分散处理的业务传递到同一平台,同一笔业务也要被分割成不同碎片随机交由人工处理,最终再由系统进行配对整合,这一过程本身决定了需要统一的业务处理标准和业务凭证。

(四)集中业务品种的限制性

二、某商业银行业务集中处理实施情况

(一)推进业务集中处理现状

(二)阶段性推行效果

根据该行业务集中处理推行情况可看出,业务集中处理模式有利于业务量较多、营业网点分布广泛的综合性商业银行,随着业务集中程度提升,其规模化效应也逐步显现,业务处理效率可随之提高。另一方面,反映出推进业务集中处理牵涉到系统建设、制度流程、人力资源等因素,需要一个持续过程;该行集中的业务品种暂时未包括现金类业务;业务集中处理后操作风险重要环节突出,业务处理更多通过集中处理平台传递,银行的监控方式与风险控制措施也尚待改善。

三、推进业务集中处理模式的关键操作风险

(一)流程管理失败风险

在流程管理中,制度建设与业务流程设置为首要,而在推行业务集中处理的过程中,必然涉及到相应规章制度、业务流程的修改更新,这一环节可能存在的操作风险有以下几种。一是制度制订不完善、不及时,业务流程设置不流畅造成风险隐患;二是在制度与流程更替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操作风险;还有一种是实施新制度、新流程后由于管理因素造成的风险。

(二)业务中断和系统失败风险

(三)前台业务处理真实性风险

(四)集中处理环节风险

实行业务集中处理后,主要账务处理由作业中心负责,换言之是将传统业务处理模式的主要操作风险集中到后台,作业中心各岗位操作环节也随之成为操作风险高发环节,作业中心人员是否按制度要求执行、是否按标准流程操作、是否存在工作疏忽或操作失误等,都是关键操作风险管理的重要区域。

(五)风险控制措施与集中处理模式不匹配形成的风险

如上述案例所述,实行业务集中处理模式后,操作风险在前台与后台之间进行了重新分布,但同时部分业务的集中又存在一定现实困难,需要继续按传统模式处理,此时若不能合理分配风险监控资源、制定有效风险控制措施,则可能出现监控虚位的情况,存在极大操作风险。

四、加强业务集中处理操作风险管理的建议

(一)完善制度建设和流程设置

为防范推进业务集中处理模式过程中,由于制度更新或流程重新设置不衔接而产生的操作风险,商业银行应在前期进行充分调研探讨,对各阶段潜在的操作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在此基础上预建立一套较完整的规章制度和操作手册,通过试点行的反复实地验证进行修改,最后达到设定标准的方进行全面培训实施。在整个过程中,应不断加强对试点行各项操作风险指标的监测和评估,积极收集一线操作人员反馈的建议;全面实施后,也要建立定期监测评估制度,根据业务发展适时更新相应制度和操作流程,防范操作风险隐患,形成良性循环。

(二)运用科技手段,牢固系统建设

业务集中处理模式涉及到网络传输和信息系统等科技系统,为防范系统失败风险,商业银行应加强计算机安全防护建设,提高应用系统的稳定性能和抗灾能力,建立系统备份,加强数据安全管理,制定重要数据查询、存储、销毁等环节的控制措施。

(三)针对关键风险环节,完善操作风险监控体系

1.确保原始凭证真实性

鉴于业务集中处理前后台信息传递的特点,商业银行应采取措施加强源头真实性审核,除加强业务人员培训,树立风险防范意识,提高制度执行力外,还可以在营业网点建立影像上传复核制度,对重要业务的上传凭证真实性进行相互复核,作业中心凭借已复核的影像信息进行业务操作,其次还可以在作业中心建立监控录像回放系统,对存有疑问的信息通过调阅录像进行核实。

2.加强业务集中处理环节操作风险监控

首先要深化作业中心业务人员培训,使其熟悉各操作流程和操作标准,同时对作业中心处理环节进行科学分割,设置专业岗位,实现专业化分工、流水线作业模式,各岗位相互制约、相互控制,降低操作失误,提高操作风险防范能力。

3.健全业务操作风险监控体系

合理配置风险控制资源,依托操作风险监管系统,通过建立监测模型对操作风险进行量化管理,对识别出的风险点进行分级管理,如根据风险系数、风险控制难度、可能造成损失的大小等指标对风险点进行分级,按照由易至难分别由营业网点、管辖部门、省市级管理部门、甚至总行直接进行风险管理、评估和控制,形成各层次、全方位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

(四)建立应急预案体制

在科技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外部经营环境瞬息万变,商业银行应做好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的准备,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风险损失,预先制定一套相对完整、可行性强的业务集中处理应急预案制度,明确当面对突发事件时的工作原则、应急处置组织体系、应急程序、应急保障等方面内容,并加强日常应急演练,提高风险防控能力。

[1]徐学锋.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新论[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

[2]肖艺,李海文,李彦.商业银行会计业务处理模式变迁的操作风险及其防范[J].金融论坛,2009,(6).

[3]陈冲,王晓琳,卢峰.加强商业银行会计业务集中处理模式管理的思考[J].金融会计,2009,(2).

0引言

2012年7月,全国税务系统深化税收征管改革工作会议提出要建立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专业化管理为基础,以重点税源管理为着力点,以信息化为支撑的现代化税收征管体系基本思路,目标在于提高税法遵从度和纳税人满意度,降低税收流失率和征纳成本。随着“金税三期”系统在全国上线,针对风险管理的地方特色以及税务人员的实际工作需求,设计并开发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税收风险监控系统。

1税收风险监控系统流程控制的需求分析

税收风险监控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识别出具有一定税收风险特点的纳税人,对其进行纳税评估等,同时也会处理一些税务机关内部事务。税收风险监控系统基于国家统一推广运营的“金税三期”税收管理系统设计,用于处理税收风险事务的配套系统。税收风险监控系统主要负责的业务如图1所示。

税收风险监控系统包括处理纳税人风险事务的流程和处理税务机关内部事务的税务机关流程,通过风险识别识别出存在风险的纳税人并在系统中进行风险应对,包括任务统筹、纳税评估、税务审计等业务流程。每个流程又可分为内容录入,领导审批等环节,一部分业务流程为直线流程,还有一部分流程存在环状子流程,如领导审批不同意时又会流转到内容录入环节。每一项事务都有省、市、县、税务分局四个区域的划分,还要体现当前操作员和上一操作员,当前环节和上一环节及环节的办理情况(处理中或已处理)。

此外,部分环节存在文书打印功能,因此在整个流程结束后仍然可以打印相应环节的文书(例如税务事项通知书)。流程控制还需要实现对税务人员的绩效考核即考核工作的完成情况。

综上所述,流程控制既要实现对风险管理事务的综合管理和监控,又要实现对税务人员的绩效考核。

2税收风险监控系统流程控制的设计

2.1整体框架的设计

将系统数据分为两类,即流程控制数据和业务数据,两类数据通过Oracle的sys_guid()方法生成32位字符串进行关联。

分别建立状态(即环节,以下统称状态)代码表,状态流转代码表,文书代码表,文书状态关系代码表,岗位状态关系代码表。控制流程的基础数据从以上代码表中提取。

将流程控制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纳税人流程,另一个是税务机关内部流程,每一个流程分别由两张表记录,一张表记录流程当前状态数据,另一张表记录整个流程所有状态的历史数据(即流程明细数据)

2.2类的设计

税收风险监控系统流程控制的类图设计如图2所示。字段用途以及表间关系、设计逻辑如下:

(1)操作员通过系统首页的当前流程数据,点击“处理”跳转至对应的业务模块,各业务模块的入口页面均设计为查询业务数据的页面,然后操作员处理具体事务再由该入口页面点击“处理”跳转至具体的业务操作页面。部分业务存在环状子流程的情况,即流程数据可能与业务数据表的主键是一对多的关系,而页面跳转需要的参数一般都是业务数据表的主键。

(2)用模块大类、模块子类、状态三张表对业务域进行划分,一个模块大类可能存在多个模块子类,一个模块子类又可能有多种状态,每种状态对应唯一的操作面。由于这种三层的划分方式中存在纳税评估模块,因此需要划分四层,故增加了流程所属大类代码表来应对存在子流程的情况。

(3)状态流转表记录当前状态和上一状态的关系,即从此表抽取流转的数据,决定当前状态该向哪个状态流转,且记录了当前状态对应的页面URL。

通过纳税人信息表去纳税人省、市、县、税务所的存储过程如下:

CREATEORREPLACEPROCEDUREPROC_GET_NSRSWJG(V_DJXHVARCHAR2,

V_JGJCDMVARCHAR2,

V_SWJGDMOUTVARCHAR2,

V_SWJGMCOUTVARCHAR2)IS

--通过登记序号获取纳税人所属省市县代码及名称

V_NSRSWJGDMCHAR(11);

V_ERRORVARCHAR2(512);

CURSORCUR_ZGSWSKFJISSELECTZGSWSKFJ_DMFROMDJ_NSRXXWHEREDJXH=V_DJXH;

BEGIN

OPENCUR_ZGSWSKFJ;

LOOP

FETCHCUR_ZGSWSKFJINTOV_NSRSWJGDM;

EXITWHENCUR_ZGSWSKFJ%NOTFOUND;

ENDLOOP;

CLOSECUR_ZGSWSKFJ;

SELECTZGSWSKFJ_DMINTOV_NSRSWJGDMFROMDJ_NSRXXWHEREDJXH=V_DJXH;

SELECTA.SWJG_DM,A.SWJGMC

INTOV_SWJGDM,V_SWJGMC

FROMDM_GY_SWJGA

WHEREA.SWJG_DM‘00000000000’

ANDA.JGJC_DM=V_JGJCDM

STARTWITHA.SWJG_DM=V_NSRSWJGDM

CONNECTBYA.SWJG_DM=PRIORA.SJSWJG_DM;

EXCEPTION

WHENOTHERSTHEN

V_ERROR:=SUBSTR(SQLERRM,1,512);

END;

定义游标取状态流转的信息:

CURSORC_ZTLZXXIS

SELECTA.MKDLDM,

A.MKDLMC,

B.MKZLMC,

C.DQZT,

C.DQZTMC,

D.SXYM,

C.SYZT,

C.SYZTMC

FROMDM_MKDLA,DM_MKZLB,DM_ZTLZBC,DM_ZTD

WHEREC.XH=V_LZXH

ANDA.MKDLDM=C.SSMKDLDM

ANDB.MKZLDM=C.SSMKZLDM

ANDD.ZTDM=C.DQZT;

(5)在DM_ZT表中定义了完成时限字段,确定每个状态由多少个工作日完成,此处的重点是需要考虑法定假日以及各市可能存在的特殊假日。由如下存储过程实现(此段存储过程实现了完成时限加上假日得到实际的完成时):

CREATEORREPLACEPROCEDUREPRO_GET_WCSX_GXR(V_DQZTDMCHAR,

V_SWJGDMCHAR,

V_DQZTYYSXOUTVARCHAR2)IS

V_WCSXVARCHAR2(3);

V_DQZTYJSSJ_1DATE;

V_CNTVARCHAR2(3):=0;

V_GZRDATE;

CURSORC_GZRIS

SELECTRQ

FROMTA_GY_GXR_BAK

WHERESFGZR=1

ANDRQ>SYSDATE

ANDSHIJUID=SUBSTR(V_SWJGDM,1,5)||‘000000’

ORDERBYRQ;

SELECTWCSXINTOV_WCSXFROMDM_ZTWHEREZTDM=V_DQZTDM;

IFV_WCSX=’0’THEN--当前状态为结束时,完成时限为0

V_DQZTYYSX:=’0’;

ELSE

OPENC_GZR;

V_CNT:=V_CNT+1;

FETCHC_GZR

INTOV_GZR;

IFV_CNT=V_WCSXTHEN

V_DQZTYJSSJ_1:=V_GZR;

EXITWHENC_GZR%NOTFOUND;

EXITGZR_LOOP;

ENDIF;

ENDLOOPGZR_LOOP;

CLOSEC_GZR;

V_DQZTYYSX:=TRIM(TRUNC(V_DQZTYJSSJ_1)-TRUNC(SYSDATE));

ENDPRO_GET_WCSX_GXR;

2.3流程控制的Web页面处理流程设计

由系统后台风险识别筛选出存在风险的纳税人并推送至前台进行风险应对,通过读取流程控制数据,操作员进行风险应对业务的处理,其界面展示如图3和图4所示。

3税收风险监控系统流程控制的实现

税收风险监控系统采用.Net+Oracle数据库架构与IIS网站,其开发和运行环境设计见表1所列。

目前,中国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上海银行等众多商业银行都在进行基于数据大集中下的业务流程再造项目,以此实现由传统“部门银行”向“流程银行”的转变。笔者有幸参与了银行业务流程再造变革管理工作,对流程变革管理所产生的巨大变化深有感触。下面从会计专业管理角度来阐述业务流程再造所带来的深远影响,希冀能对拟进行或正进行业务流程变革项目的同行有所参考。

一、会计风险有效控制

银行合规风险管理人员要及时参与到银行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的再造过程中,要使依法合规经营原则真正落实到业务流程的每一个环节乃至每一位员工。那么业务流程再造是通过怎样的变革来有效控制会计风险呢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业务流程再造实现了会计专业管理从分散方式向集中方式转变

国内商业银行案件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总行对分行的风险管理控制权限过于分散,从而导致分支行有章不循、各自为政。通过上收分支行管理权限,对会计科目、会计报表管理流程和部分高风险业务集中作业等再造后,成功实现了从过去分散管理向现在集中管理方式的转变,有效地防范了会计风险。

二是会计报表管理集中化。在会计数据大集中的前提下,通过流程变革将会计报表出表路径由以前“自下而上”方式变为“自上而下”方式。变革后出表的具体路径是:由总行会计部集中提交产生全行及各分行的会计报表,各分行只能通过总行分配的权限查询本行及下级支行的会计报表。而变革前出表具体路径是:分行日结后将报表数据上传总行,总行收到所有分行的数据,通过一定的合并抵消处理来生成全行的会计报表,显然,变革前对分行的会计风险控制是被动的,所有的报表数据要先经过分行加工这个程序,结果是总行对分行进入数据库修改本地利润、隐藏风险等无法做到事前控制;由总行集中管理会计报表,分行人员不可能登陆到总行数据库来修改其会计报表数据。我们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核对报表数据发现很多分行的报表折算汇率维护出现各种错误,但由于没有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而暴露不了。这是因为在分散管理模式下,汇率的维护都放在当地各个分行,这样风险发生的概率自然就增加了。

(二)业务流程再造实现了会计风险由人工控制向流程控制的转变

即使在大多数商业银行都完成数据大集中的今天,中国银行业还是发生了一系列的金融案件,细查这些案件,不难发现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涉案人员都包括会计人员,可以说没有会计人员的参与配合这些作案不可能成功;作案的手法上反映了我国银行业会计内部管理混乱的现状,很多案件都是在因为流程控制出现漏洞的情形下发生的。业务流程再造的重点就是对现有业务处理流程进行梳理、理顺,通过流程控制来杜绝以信任取代制度,用道德软约束替代流程硬约束的混乱现象,以此达到会计风险控制的目标。主要体现在:

通过集中化管理和严格流程控制,改变了以前分行职能重合率高的“块块管理”的业务运行模式,集中了全行有限的专业力量,降低了会计操作风险概率和全行的成本支出。由总行各个部门来进行集中“条条式管理”,可以节省资源成本,有效防范风险。目前,国际上先进银行在会计管理上具有集权化程度高,机构布局侧重于总行的特点。以美国历史最悠久的纽约银行为例,其各个领域的业务主要集中于总行及总行直属机构,从而实现“管理和数据向上集中,服务和营销向下延伸”的管理模式。

二、会计管理效率有力提升

二是会计报表编制参数化。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会计管理上形成了重核算、轻分析的思想,除了一些基本会计报表和监管统计类报表之外,涉及到分析的内容都是手工临时加工整理,这与国际银行先进做法是背道而驰的。国际上先进银行(包括企业)一般通过电子化会计核算进行自动处理,而投入大量的资源到会计报表数据分析上。流程再造加大了对这部分内容的变革,变革后各种分析报表都不需要通过专门开发程序来实现,会计人员可以随时通过参数来定义编制需要分析的报表,提交会计报表后可以直接输出分析结果。业务流程变革可以对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为银行的风险管理和决策服务,使银行的服务管理、营销管理、风险管理等达到国际化水平。

三是作业集中处理。在传统的业务处理模式下,由分支机构从头至尾处理完成客户提交的业务申请。但由于业务难易程度、流程、处理环节的不同导致分支机构营业网点的业务处理流程较为繁琐。业务凭证从前台到后台各个工作岗位的传递等也一般是采用传统的周转方式。在集中处理模式下,分支网点的前台柜员主要负责业务受理工作,然后将业务通过影响平台发送到作业中心进行集中处理。由于操作过程的简化、标准化、统一化,使得业务处理更规范化、程式化,效率更高。业务凭证的传递也实现了电子化的高效、准确传输。通过对业务处理流程进行梳理,集中部分作业,可以实现以下目标:通过简化、标准化,实现工业化银行操作;促进分支机构业务处理向“小前台,大后台”模式的转变。

流程再造的变革折射出国内银行的理念正从传统的“以账户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的转变。当然,光有理念的转变是远远不够的,在外资银行全面开放的今天,我们必须积极借鉴西方银行再造的经验,实施从组织结构、业务流程、信息技术、银行文化到员工行为的全方面再造,以不断提高国内商业银行的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白丽,“从‘集中’中启航”,《电子商务》[J],2005年第5期,P63~65。

2.曹文诚,“数据大集中:中国银行业的信息革命”,《金融理论与实践》[J],2004年第6期,P31~33。

3.周彬,“工商银行二级分行组织扁平化及其实施策略[J]”,《金融论坛》,2003,8(9):37—42。

4.王瑞华,“商业银行业务经营中的数据大集中”,《现代商业银行》[J],2005年第9期,P41~42。

THE END
1.以下哪个不是销售环节流程图包含的环节()。A.销售报价B.销售审批C...通常流程图包含以下哪几项要素?() A.关键环节方格子 B.对每个环节再进行补充的文字注释 C.单项箭头 D.双向箭头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下列选项中,哪一个不是保险专业化销售流程各环节中所包含的内容()。A.准保户开拓B.调查并确认客 下列选项中,哪一个不是保险专业化销售流程各环节中所包含的内容()。 A....https://m.shangxueba.cn/hangye/5adsrgjl.html
2.专业化保险销售流程通常不包括下列哪个环节()专业化保险销售流程通常不包括下列哪个环节() A.准保户开拓 B.调查并确认准保户的保险需求 C.设计并介绍保险方案和疑问解答并促成签约 D.保险事故发生后理赔 点击查看答案进入题库练习 查答案就用赞题库小程序 还有拍照搜题 语音搜题 快来试试吧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你可能喜欢 单项选择题 ()是指以非特定...https://m.ppkao.com/mip/tiku/shiti/4747025.html
3.团体保险专业化销售流程促成与签约.pdf文档介绍:该【团体保险专业化销售流程促成与签约 】是由【司棋】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团体保险专业化销售流程促成与签约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https://m.taodocs.com/p-844894157.html
1.专业化保险销售流程的最后一个环节是()。专业化保险销售流程包含的环节之一是()。 单选题查看答案 专业化保险销售流程通常不包括下列哪个环节() 单选题查看答案 专业化保险销售流程通常不包括下列哪个环节() 单选题查看答案 专业化保险销售流程通常不包括下列哪个环节() 单选题查看答案 保险销售环节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 单选题查看答案 保险销售环节中最...https://m.examk.com/p/2374999830.html
2.销售流程中,通常销售员最喜欢的环节是?()专业化保险销售流程通常包括四个环节,其首要环节是() A.疑问解答 B.准保户开拓 C.调查并确认准保户的保险需求 D.设计并介绍保险方案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以下必呈售前客服的销售流程的有()。 A.挖掘需求 B.推荐产品 C.促成订单 D.订单确认 点击查看答案 ...https://www.educity.cn/souti/2zx5iphu.html
3.专业化保险销售流程的最后一个环节是()专业化保险销售流程的最后一个环节是() A. 准保户开拓 B. 设计并介绍保险方案 C. 疑问解答并促成签约 D. 调查并确认准保户的保险需求 如何将EXCEL生成题库手机刷题 相关题库:保险代理人资格考试题库 > 手机使用 参考答案: C 复制 纠错 参考解析:...https://www.shuashuati.com/ti/22c3ff789f7b457580ae5ca6653fa148.html?fm=bdbds71c2c8b982b9489fc85a1cc725d2146d
4.理财类产品销售标准流程及营销话术5篇(全文)为了规范试乘试驾标准,完善试乘试驾流程,提高试驾客户转换为现实客户的比例,提升销售顾问在试乘试驾过程中的专业性,最终已提升客户满意度为基础,促进销售为目的,制定了以下流程及话术。 1、按先试乘后试驾的原则,领取钥匙后,为客户打开副驾驶车门,请客户入座(为客户搁挡门框),帮助客户调节好座椅。(如有朋友协同,引导...https://www.99xueshu.com/w/filex2tw9d8t.html
5.保险经营管理第六章保险公司业务经营环节在线免费阅读二、保险展业的主要环节 专业化保险展业流程通常包括四个环节。 (一)准客户开拓 1 准客户开拓的含义及意义 准备要投保但尚未与保险公司签订契约者,或已签订契约但保险公司尚未通过核保程序者,统称准客户。准客户开拓是保险销售环节中最重要的步骤。准客户开拓就是识别、接触并选择准客户的过程。准客户应具备的条件:...https://fanqienovel.com/reader/7327191422178708542
6.科技成果转化基本概念相关政策及典型案例百问百答知识库不会被认为发放津补贴。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是根据成果转化法,对完成和转化该项科技成果作出重要贡献的人员给予奖励和报酬,有合法合规的发放依据和发放路径。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是面向特定成果完成、转化人员,可在交易完成后,依据内部管理办法和流程进行发放。 20.成果转化收益分配与兼职取酬的界限是什么? http://www.jzx7788.com/html/zhishiku187/131558.html
7.银行保险网点销售技巧(精选6篇)专业化销售流程 我们可能无法控制结果,但过程是绝对可以控制的! 银行保险柜面销售特点 客户对银行、对柜面人员有信任感; 柜面人员在短时间内完成销售动作,要求接触及说明话术等清晰、简洁;一次性促成概率比较大; 柜面人员大多有谈保险的心理障碍,缺乏推销的主动性;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we6nkrw9.html
8.员工个人工作总结(精选20篇)业绩指标环比增长15%,积极拓展新的市场区域和业务单元。加强制度化与流程化的建设与执行,保障公司健康有序发展。 3、具体措施 1)稳固现有市场,积极拓展新市场 要以市场为先导,稳固现有的市场份额,凭借我们不断完善的技术和服务,用博昊品牌去赢得业主单位的信赖,同业主单位建立起长期有效的合作方式,形成双赢、互惠的良...https://www.yjbys.com/gongzuozongjie/geren/3117310.html
9.管理学原理选择题要求指定计划时应留有余地的原理是2、2.某企业集团决定裁掉盈利水平在平均线以下的业务类型, 将财 力集中于主营业务的战略调整属于 ( B) A.后向一体化战略 B.专一化(目标集中)战略 C.多元化战略 D.前向一体化战略 3、人际关系学说创建自 ( D) A. 组织理论 B.权变理论 C.泰罗试验 D.霍桑试验 ...https://blog.csdn.net/qq_40907977/article/details/108721389
10.保险销售流程专业化销售流程 专业化销售流程 v专业化销售是一个非常熟悉的主题,只要是我们保 险从业人员或多或少的都听过或接触过相关的内容, 有人会表现得不屑一顾,有人觉得不这样走也能收 获财富。但是凡是能成为保险行业常青树的销售人 员,从他们的经验分享中,我们不难看出其中的道 理。 v首先,我们来了解“什么是专...https://m.renrendoc.com/paper/126053141.html
11.第一章第2节保险行业经营流程及模式一、经营流程及模式 保险公司的经营从整体上讲,是通过对风险进行分析,研发保险产品,利用保险代理人、保险中介机构等渠道向被保险人销售保险产品,被保险人接受保险人的条款,签订保险合同并支付保险费,保险人按保险合同的约定对所承保的财产及其有关利益因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同时,保险公司一方面将...https://www.5812580.com/wz/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