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政务服务网

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保险机构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银保监办发〔2021〕108号

各银保监局,各保险公司,各保险中介机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办法》等法律法规,为加强和改进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监管,规范市场秩序、防范经营风险,促进公平竞争,切实保护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经银保监会同意,现就保险机构经营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强能力建设,提升经营服务水平

(一)本通知所称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是指保险公司通过设立自营网络平台,或委托保险中介机构在其自营网络平台,公开宣传和销售互联网人身保险产品、订立保险合同并提供保险服务的经营活动。本通知所称保险机构,包括各保险公司(包括相互保险组织和互联网保险公司)和各保险中介机构(包括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和保险兼业代理机构)。

(二)保险公司、保险中介机构开展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应具备相应的技术能力、运营能力和服务能力,选择符合互联网渠道特征的人身保险产品上线销售,强化销售过程管理,健全风险管控体系。

保险公司应借助科技手段优化产品供给、改进保险服务,提高经营效率,推广具有风险保障或长期储蓄功能的人身保险产品。

(三)保险公司(不包括互联网保险公司)开展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应具备以下条件:

1.连续四个季度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达到120%,核心偿付能力不低于75%。

2.连续四个季度风险综合评级在B类及以上。

3.连续四个季度责任准备金覆盖率高于100%。

4.保险公司公司治理评估为C级(合格)及以上。

5.银保监会规定的其他条件。

互联网保险公司开展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应符合《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办法》有关条件。上季度末偿付能力、风险综合评级和责任准备金覆盖率满足前款要求的指标。

(四)保险公司开展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应具备高效、稳定的业务系统。能够支持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专属管理,具有与业务需求相适应的并发处理能力,以及完善的网络安全防护手段和管理体系。

保险公司应具有满足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开展所需要的财务系统,对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实行独立核算。

(五)保险公司开展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应具备相应在线运营能力,符合如下要求:

1.在线投保。支持在线向消费者展示全部投保资料,远程获取必要投保信息,能够实现投保人和被保险人所在地确认、本人身份识别等基本功能。

2.在线核保。应尽快全面实现自动核保,鼓励保险公司应用科技手段改进核保质量,提升核保效率,进一步提高反欺诈能力和水平,探索差异化、智能化核保。

3.在线承保。支持在线确认投保意愿、完成保费收支,实现犹豫期退保等功能,并出具合法有效的电子保单。

4.在线服务。各销售平台均实现消费者咨询、查询、保全、退保、理赔、投诉等服务入口全面在线化,不断提升在线服务水平,确保在保单有效期内持续提供不低于同类在售业务线下服务标准的服务支持。

(六)保险公司开展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应建立便捷高效的在线服务体系,服务标准不低于如下要求:

1.保险公司应保障每日无间断在线服务,消费者咨询或服务请求接通率不低于95%。

2.保险公司应为消费者自主购买、自助服务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保险公司客户服务人员可应消费者要求在线提供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咨询和服务,交流页面实时展示所属保险机构及客服工号。保险公司客户服务人员不得主动营销,其薪资不得与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销售考核指标挂钩。

3.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应尽快全面实现实时核保、实时承保,如需进行体检、生存调查等程序的,应于收到完整的投保资料1个工作日内通知投保人,并尽快完成承保。

4.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应使用电子保单,载明委托中介机构信息(如有),应自承保后2个工作日内送达投保人。保险公司在保险期间内应根据投保人要求及时提供纸质保单。

5.保险公司在保险期间内向消费者持续提供在线保全服务,在线保全事项应在申请提交后2个工作日内处理完毕。由于特殊情况无法在规定时限内完成的,应及时向申请人说明原因并告知处理进度。

6.保险公司接收到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的保险事故通知后,应在1个工作日内一次性给予理赔指导;在接收到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的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请求后,保险公司认为有关证明和资料不完整的,应于2个工作日内一次性通知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补充;在接收到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的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请求及完整材料后,于5个工作日内作出核定,并于作出核定后1个工作日内通知申请人;如遇复杂情形,可将核定期限延展至30日。

7.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在线申请退保,应在1个工作日内核定并通知申请人;如遇复杂情形,可将核定期限延展至3个工作日。

8.互联网人身险业务应加强投诉管理,设立在线投诉渠道,接收到投诉后1个工作日内与投诉人取得联系,提高办理效率,探索建立投诉回访机制。

(七)保险公司委托保险中介机构开展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应审慎筛选合作方,严格管控销售行为,保障服务品质。

保险中介机构开展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应加强系统建设,具备符合第(五)(六)条要求的运营和服务能力。保险中介机构的客户服务人员不得主动营销,其薪资不得与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销售考核指标挂钩。

二、实施业务专属管理,规范市场竞争秩序

(八)保险公司应对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实施专属管理,使用符合本通知有关规定的互联网人身保险产品,遵循网点布设、销售管理等经营规则。保险公司开发互联网人身保险产品,应符合精算原理,可保利益清晰明确,条款设计及费率厘定依法合规、公平合理。鼓励保险公司应用数字工具、科技手段提供差异化定价、精细化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人身风险保障和长期储蓄需求。

互联网人身保险产品范围限于意外险、健康险(除护理险)、定期寿险、保险期间十年以上的普通型人寿保险(除定期寿险)和保险期间十年以上的普通型年金保险,以及银保监会规定的其他人身保险产品。不符合本通知要求的互联网人身保险产品不得上线经营,不得通过互联网公开展示产品投保链接或直接指向其投保链接。

(九)保险公司申请审批或者备案互联网人身保险产品,应满足如下要求:

2.产品设计应体现互联网渠道直接经营的特征。保险期间一年及以下的互联网人身保险产品预定附加费用率不得高于35%;保险期间一年以上的互联网人身保险产品首年预定附加费用率不得高于60%,平均附加费用率不得高于25%。

4.产品设计应做到保险期间与实际存续期间一致,不得通过退保费用、调整现金价值利率等方式变相改变实际存续期间。

5.保险期间一年及以下的互联网人身保险产品最低现金价值计算,应当采用未满期净保费计算方法,其计算公式为:最低现金价值=净保费×(1-m/n),其中,m为已生效天数,n为保险期间的天数,经过日期不足一日的按一日计算。

6.银保监会规定的其他条件。

互联网人身保险产品须在精算报告中列明中介费用率上限,项下不得直接列支因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运营所产生的信息技术支持和信息技术服务类费用,不得突破或变相突破预定附加费用率上限。

保险公司申请审批或备案本《通知》第(十三)条所列互联网人身保险产品,还应在提交材料中列明分支机构及合作机构名录。

(十一)保险公司申请审批或者使用新备案的互联网意外险、定期寿险产品,应符合本通知第(三)至第(六)条。

保险公司申请审批或者使用新备案的互联网健康险(除护理险)产品,除符合前款外,还应满足上年度未因互联网保险业务违规经营受到重大行政处罚。

保险公司申请审批或者使用新备案的保险期间十年以上的普通型人寿保险(除定期寿险)和保险期间十年以上的普通型年金保险产品,须符合如下条件:

1.连续四个季度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超过150%,核心偿付能力不低于100%。

2.连续四个季度综合偿付能力溢额超过30亿元。

3.连续四个季度(或两年内六个季度)风险综合评级在A类以上。

4.上年度未因互联网保险业务经营受到重大行政处罚。

5.保险公司公司治理评估为B级(良好)及以上。

(十二)保险公司委托保险中介机构开展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应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合作期限、争议解决预案、违约责任及客户投诉处理机制等。

保险中介机构销售保险期间十年以上的普通型人寿保险(除定期寿险)和保险期间十年以上的普通型年金保险产品,应符合如下条件:

1.具有三年以上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经营经验。

2.具有完备的销售管理、保单管理、客户服务系统,以及安全、高效、实时的办理线上支付结算业务的信息系统和资金清算流程。

3.上年度未因互联网保险业务经营受到重大行政处罚。

4.银保监会规定的其他条件。

(十三)保险公司通过互联网开展费用补偿型医疗保险、失能收入损失保险、医疗意外保险业务,除符合前述基本条件,还需在经营区域内设立省级分公司,或与其他已开设分支机构的保险公司和保险中介机构合作经营,确保销售区域内具备线下服务能力。

保险公司开展其他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应具备不低于同类在售业务的线下服务能力。

(十四)保险公司经营或委托中介机构开展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应于投保前进行适当性评估,科学评估消费者在线购买保险产品、享受保险服务的行为能力,坚持向消费者销售与其风险保障需求和支付能力相适应的保险产品。

(十五)保险公司开展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应加强核保管理,掌握全量核保信息,确保核保独立性,不得降低核保标准,减轻核保责任。

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告知文本由保险公司制定并提供,满足内容清晰明确、文字浅显易懂、表达简洁流畅的基本要求,减少生僻术语的使用。保险中介机构不得擅自改变和减少告知内容,不得诱导投保人虚假陈述。

三、充实监管机制手段,强化创新业务监管

保险公司如需调整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范围的,应在自营平台、代销中介机构自营平台及各产品销售页面提前10日连续公告。公告内容应包括业务范围调整决定、原因及服务保障措施等,调整工作应于每年4月1日前全部完成。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范围收窄的,还应通过有效途径对已投保客户专门提示。

保险公司委托中介机构开展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违反本通知有关规定的,对保险公司和中介机构同查同处,同类业务保持统一的裁量标准。

(二十)保险公司因互联网人身保险产品存在重大违法违规、严重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受到行政处罚的,应及时制定消费者权益保障和整改方案,并向社会公告。

(二十一)本通知所指精算责任准备金覆盖率,计算公式参见附件1。

本通知所指重大行政处罚,是指保险机构因互联网保险业务受到下列行政处罚:限制业务范围、责令停止接受新业务、责令停业整顿、吊销业务许可证、公司高管被撤销任职资格或者行业禁入处罚。

(二十二)自本通知印发之日起,此前规定与本通知不符的,以本通知为准。

对已经开展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给予过渡期。保险公司应立足于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在充分评估、做好预案的前提下推进存量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整改,并于2021年12月31日前全面符合本通知各项要求。

附件:1.关于责任准备金覆盖率计算公式的说明

2.2XXX年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经营情况报告

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2021年10月12日

附件1

关于责任准备金覆盖率计算公式的说明

责任准备金覆盖率=(资产-其他负债+费用调整项)÷责任准备金

其中:“资产”“其他负债”“费用调整项”均取自保险公司母公司口径的财务报表。有关口径如下:

1.资产:指总资产扣除应收分保准备金、应收分保账款和其他资产项目中与分出摊余成本有关的项目。

3.费用调整项:指按下表计算的保险公司总费用加权之和,总费用包括业务及管理费、佣金及手续费。加权系数如下:

附件2

2XXX年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经营情况报告

一、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经营情况

(一)意外险经营情况。包括:业务发展指标,保费规模、保单件数、承保人数等;业务结构指标,主流产品形态、自营和中介业务占比,保险期间等;业务持续性指标,成本费用情况、盈利性等。

(二)人寿保险经营情况。同(一)。

(四)年金保险。同(一)。

二、互联网人身保险经营资质

(三)互联网人身保险产品情况。包括:在售产品列表,报告期内停售产品列表及原因,报告期内新审批或备案产品列表。

三、互联网人身保险回溯工作情况

(三)上年二季度业务回溯情况。同(二)。

(四)上年三季度业务回溯情况。同(二)。

(五)上年四季度业务回溯情况。同(二)。

四、存在风险和主要问题

当前保险公司经营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面临的风险和主要问题。

五、业务发展计划及政策建议

今后一年保险公司互联网人身保险发展计划,以及对加强和改进监管的意见建议。

THE END
1.企业中高层时事解读课2020第25期(总期25期)在线培训课程线上线下业务统一授信管理不到位;线上贷款用途违规或被挪用于限制性领域;与合作机构共同出资发放贷款过度依赖合作机构,信贷管理等核心职能实质性外包,风险管控流于形式,贷款用途违规或被挪用于限制性领域;与无放贷业务资质的合作机构共同出资发放贷款;接受无担保资质合作机构提供的担保增信;银行资金借道互联网平台进行监管...https://www.zzqyj.net/?list_89/1229.html
2.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保险机构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有...(二)保险公司、保险中介机构开展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应具备相应的技术能力、运营能力和服务能力,选择符合互联网渠道特征的人身保险产品上线销售,强化销售过程管理,健全风险管控体系。保险公司应借助科技手段优化产品供给、改进保险服务,提高经营效率,推广具有风险保障或长期储蓄功能的人身保险产品。(三)保险公司(不包括互联...http://m.law-lib.com/law/law_view.asp?id=734497&page=2
1.保险行业智能核保与理赔处理方案66文库网(66wkw.com)第 2 章 保险行业现状分析... 4 2.1 核保与理赔流程... 4 2.1.1 核保流程...https://m.66wkw.com/doc/142831.html
2.互联网新技术,互联网新晋三幻神广州市南沙区的理赔直付普惠案例是中国人寿寿险公司“理赔直付便捷赔”服务的一个缩影。随着互联网等新技术发展,“互联网医疗+保险科技”概念深入人心,保险公司与医院等第三方的合作打通了医疗与保险的信息孤岛,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赋能普惠金融服务,为群众提是什么。金融界3月1日消息,有投资者在互动平台向...http://www.ynshynh.com/index.php/images/fj1tuhve.html
3.互联网保险业务范围包括哪些基础知识前言:购买互联网保险简便快捷,无需繁琐的手续和长时间等待。三.个性化的保险定制个性化的保险定制是互联网保险业务的一大亮点。其次,互联网保险业务通过智能化的审核系统,能够在短时间内对理赔资料进行快速的审核和处理。在遇到保险事故时,建议及时联系保险公司或互联网保险平台的客服人员,了解理赔流程,并按照要求提交相关...https://m.shenlanbao.com/zhishi/5-617110
4.如何搭建用户画像系统?以保险行业为例保险行业客户标签本文主要聚焦大数据技术的具体落地,从上述两份行业报告中可以看出,目前保险科技落地的技术中,大数据是最为成熟应用范围最广的,在保险业务的各个环节均可得到应用。 过去的保险行业,获取用户数据的方式有限,只能通过局部的问卷调查了解用户需求,产品的定价也大多是参照全国平均寿命等较为笼统的数据报告。 https://blog.csdn.net/z136370204/article/details/115342164
5.2020年代:数字保险生态崛起界面新闻·JMedia从实际进程来看,保险科技赋能分为两部分:“承保数字化”与“理赔数字化”。 承保数字化与互联网保险不同,因为互联网保险主要形式是通过线上渠道进行保险销售,产品创新少、价值链变革少;而承保数字化对行业的改变不仅体现在渠道上,更体现在从产品设计、销售、核保等环节,应用数字化渠道、技术和大数据分析结果,再造客户...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3833996.html
6.2019,浅谈保险大数据在保险领域的综合应用在此市场环境变化情况下,目前大型保险公司均运用大数据和云计算将用户数据、用户信息、用户偏好进行全面挖掘分类,从而清晰掌握目标客户的保险产品和服务需求,同时通过互联网渠道为客户提供专属的产品方案和便捷投保理赔服务,以产品和服务赢得客户信任,这种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模式将成为保险发展大势所趋,也将逐步取代熟人推荐...https://www.iyiou.com/p/118223.html
7.河北省2019年农业保险发展报告河北省保险学会同时,通过互联网平台运用,不断强 化重大灾害处理过程管控,农险理赔质量、效率和主动合规水平得到有效提升。面对 2019 年非洲 猪瘟,公司积极应对,利用科技手段加快生猪保险承保理赔工作,赔付头数同比增长 28.85%,累 计支付生猪赔款超 3 亿元,有力促进生猪稳产保供。 (三)持续融合农险扶贫,助力打赢河北省脱贫攻坚战。http://hebii.net/Xsyj_nr.asp?id=15342
8.干货智能分析决策在车险理赔反欺诈反渗漏中的应用基于以上业务特点,在降理赔成本的路上,各家保险公司风险管控的措施也逐渐从传统人工经验向智能数据分析监测转型。但保险行业的数据特点,决定了无法简单照搬互联网及其它金融领域应用成熟的大数据技术。 02 保险理赔的数据现状 1.数据量偏少:一家中大型保险公司,平均一年理赔案件数据量约400万个,其中车损案件数据量约37...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1563314437&efid=l0HmtaNrFi3NhPOw59iHkA
9.市场营销的毕业论文(优秀17篇)服装市场营销是现代市场营销学的理论和方法在服装企业营销实践中应用的理论概括,是以市场营销学的基本原理为理论依据,吸收了服装设计与工艺等有关的学科知识或成果,结合服装行业的营销特点,形成的一门应用性学科。众所周知,服装市场营销同样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从研究消费者开始到实现和满足消费者需求结束。所以我们一定...https://www.baihuawen.cn/lunwen/fanwne/16246.html
10.报告精选保险科技的诞生发展及应用中国的互联网保险,也在20世纪末开始萌芽。1997年,中国保险学会和北京维信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了中国保险信息网,是我国第一家保险网站。同年12月,新华人寿促成了国内第一份互联网保险单。2000年开始,国内很多保险公司开始建立官方网站,实现在线投保。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的产生和应用,最具...http://www.360doc.com/content/21/0109/12/73295338_955997211.shtml
11.优化服务提升体验:安心财险如何打赢互联网保险创新战?第二战:多维注入新元素,扩建保险新边界 互联网保险行业的经营,不再停留于“产品为王”的层面,而是已经汇入了如何利用互联网思维去维持运营这一项重要参考指标。毕竟,保险业务的经营涉及承保、核保、理赔等多个繁杂环节,若无法理清链条、简化步骤,会给企业和用户带来许多不便。 https://insurance.hexun.com/2019-03-13/196475657.html
12.《关于进一步规范保险机构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此外,信泰人寿、富邦财险、三峡人寿、小康人寿均已宣布,将于2022年1月起暂时停止互联网保险业务。 年底完成整改 张悦所提及的互联网人身险新规,全称为《关于进一步规范保险机构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下称“新规”),于10月22日正式下发。按照新规要求,新的互联网人身险业务需按照规则执行,而已经开展的...http://www.sagj.net/readnews.aspx?id=1706
13.人寿保险公司经理述职报告(精选15篇)二是建立了承保、核保责任人制度。对承保的各种财产保险加大审核力度,避免了企业盲目投保。通过验险,使我们在承保过程中为企业指出了存在的风险,在承保后减少了企业的经济损失。 三是实行了理赔专业化管理,提高现场勘查率,规范了各险种理赔的程序,加强大案跟踪和汽车零部件的报价工作,使赔付标准更加准确。尤其大力开展...https://www.ruiwen.com/gongwen/baogao/1206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