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是真实不欺,”信”也是真实不欺,可见诚实和守信两词意思是相通的。
相信一个人,可以对他掏心掏肺,信任一个人,可以打开心墙,跟他倾诉心事。能被人信任,是对自己莫大肯定。
-01-
目前,失信的案例总是能引发社会的热议。
“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父母失信,子女受限”,父母的“老赖”行为确实给孩子的升学和工作带来极严重影响。
古人常说:“人无信而不立”,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原则,为人诚恳,待人真诚,讲究信用,以诚信见信于人,这才是为人处事应当的道德原则。
给孩子讲的第一个故事是“狼来了”,小孩儿前两次的说谎都得到了大人们的原谅,可是第三次呢?
周幽王为博得美人一笑烽火戏诸侯,最后外族入侵,烽火再起,诸侯王仍然以为是戏弄,没人发救兵,导致了东周的灭亡。
海涅说:“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
原谅一个人是容易的,但再次信任,就没那么容易。信任如水,最怕忽然之间变浑浊,信任如镜,一旦碎了,难再修复。
-02-
俗话说:“人无信而不立,商无信而不成。
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曾说:
“诚信绝对不是一种销售,更不是一种高深空洞的理论,它是实实在在的言出必行,点点滴滴的细节。”
我们发现,从商的人普遍信奉“关羽”。
关公,论文才,不如仲尼;论武功,不敌吕布;论智谋,不胜诸葛;论地位,自然远远逊于王侯。
然其信徒之广、庙宇之多,遍布天下,堪称史无前例,举世无双。历代君王都将他奉若神明,大加推崇,大加封赏。
直至今日,在华夏各地,尤其中国南方及东南亚一带,都把他敬为财神,致以最高的礼仪来崇拜。
这是为什么呢?
最初,我以为人们信奉关羽,是因为刘关张三人的桃园结义的兄弟情,后来发现,并不是这样子。
在《三国志》中,刘、关、张自桃园结义之后,35年如影随形,不离不弃。
关羽下邳失守,曾屯土山约三事:
“降汉不降曹;礼待二嫂;一旦得知刘备下落,便当辞去。”
曹操厚待关羽,小宴三日,大宴五日;曹操赠袍,关羽穿于衣底,上用刘备所赐旧袍罩之,不敢以新忘旧;曹操赠赤兔马,关羽拜谢,以为乘此马,可一日而见刘备。
关公为曹操解了白马之围后,挂印封金;为寻刘备,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终得古城兄弟相会。
所以,说关公“信义卓著”的名将代表一点都不为过。
偶有失信于人,求得原谅很容易,屡次失信之人,还有谁会信任你,谁敢信任你?
-03-
我国当代著名国画大师李苦禅,为人重诺守信。他曾允诺一位老友索画的要求。
后因生病和另一些事情牵扯,耽误了及时作画,后来他的那位老友突然病故,他闻讯后,后悔不已。
他立即挥毫作“百莲图”郑重地题款钤印。随后携画至后院,肃立焚烧,祭典亡灵。
事后,他不无自丽地对儿子说:“”今后若再有老友索画,要及时提醒我,做人可不能失信啊!”
原谅一个人容易,信任一个人很难,真心不多,就一颗,信任难建,就一次。请珍惜信任你的人,别一再欺骗,把情抛弃,别言而无信,让人寒心。
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孟子曰:“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早在2500多年之前的《诗经》中就说:“无信人之言,人实不信。”
诚信如一轮明月,唯有于高处的皎洁对视,才能沉淀出对待生命的真实态度;
诚信就是山巅的流水,能够冲尽浮华,洗尽躁动,洗尽虚假,留下启悟心灵的妙谛。
无诚信品德的人说的话,人是不应当相信的。所以,要使他人相信自己,就必须做诚实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