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是科技成果的重要表现形式,是科技成果转化的核心载体和桥梁,高质量的专利保护对于保障医护人员权益和成果转化至关重要。
然而,部分医护人员对专利的一些核心概念缺乏认识,在专利申请、保护以及转化的过程中经常会有以下疑惑:
哪些创新想法可以进行专利保护
如何用高质量的专利保护好自己的创新想法
如何在专利角度保护好自己的转化权益
本文将就以上三个问题中的关键要点和各位医护人员探讨。
一、哪些创新想法可以进行专利保护
1.医护人员的哪些创新想法可以获得保护
在医疗器械领域,医护人员可以申请专利的创新成果包括对器械的结构、材料、功能、系统、应用、外观的改进;
在药物领域,可以申请专利的创新成果包括对药物组分、结构、制备方法、剂型、用途、包装的改进。
这里要特别指出,医学领域的创新成果经常会涉及《专利法》第二十五条明确规定的“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不能被授予专利权”。
《专利法》作出该规定的考量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涉及基本人权的保障和社会整体福利的提升。
如果给予某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垄断实施权,在对患者使用新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前,医生还需检索这种方法是否侵犯专利权,最终或导致某些病患得不到有效治疗。
当然,当创新成果是一项疾病的诊断方法或治疗方法时,虽然疾病的诊断方法或治疗方法本身不能申请专利,但用于实施疾病诊断或治疗方法的仪器或装置,以及在疾病诊断或治疗方法中使用的物质或材料则可以申请专利。
举个栗子:
2.清楚、完整、能够实现的新的解决方案是专利申请的前提
许多医护人员认为,临床问题/临床需求+不经验证的初步思路=解决方案,然而,提出问题和提出解决方案有着本质的区别。
知识产权所保护的是完整、清楚、可实施的技术方案。因此,基于临床问题,从现有技术出发明确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起点,提出解决该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并对照现有技术确定有益效果是前提。
举两个栗子:
(1)以器械创新为例:导丝是介入手术中常用器械,但在交换过程中导丝容易相互干扰或发生滑动,这是待解决的临床问题,但如果新的解决方案是仅给出通过在导引导管中设置固定装置,而未给出固定装置的具体结构,这样的技术方案、无法申请知识产权保护。
(2)以药物创新为例:例如已知化合物新用途的创新,如果仅给出能够实现的新用途和效果,而未给出必要的实验证据来证实,这样的方案也是无法申请知识产权保护。
某医院的药物团队在经过多年研发,发现了一种可用于治疗或预防癌症的化合物,基于该研究成果2021年申请了发明专利。
然而,由于申请专利之前未进行充分的专利检索,导致该发明专利申请被国知局以不具备新颖性驳回,国知局给出的证据是一件2012年南洋理工大学申请的专利,证据专利中记载的化合物结构、作用效果与医院团队申请的完全相同。
在上述案例中,如果该团队能够在选题立项阶段就进行充分的检索,可以避免重复研究工作,绕开已有技术而确定新的科研路径,或者借鉴已有技术来开展科研,使创新成果更具新创性和先进性。
当然,除专利外,医学创新成果还可以以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技术秘密等方式存在,如何选择合适的保护类型需要根据项目情况详细判断。
表1:专利、软著、技术秘密选择要点
二、如何用高质量专利保护好创新想法
4.选择靠谱的代理机构/代理人是高质量保护自己创新想法的关键
根据笔者了解,目前一般医疗机构都会有选定的代理机构帮助医护人员进行成果转化保护。因此,了解各医院的知识产权申请要求、审批流程,根据医院规定在医院认可的代理机构范围内选择合适的代理机构。
一看资质口碑:一定要选择有资质的机构和人员,代理机构口碑好、知名度高通常运作规范、质量监控有力、培训体系完善,专利律师或专利代理师的综合能力较强;
三看服务质量:沟通是否通畅,反馈是否及时,流程管理是否到位。
5.一定水准的、符合行业标准的价格是保证专利质量的前提
对于创新性一般、结构简单的项目可根据业内口碑、服务质量选择价格适中的代理机构。
6.一份高质量的技术交底书需要回答好四个问题
各位申报过专利的医护人员都写过技术交底书。
我们需要将自己即将申请专利的发明创造内容以书面形式提交给代理人,即撰写技术交底书。交底书中需回答“别人是怎么做的?别人这么做的问题?我们的做法是什么?我们的做法有什么好处?”四个问题(另文专题讨论)。
此外,医护人员提交技术交底书后,应与代理人进行充分的沟通交流,细化保护内容。由于科研人员通常是最优化思维和具象思维,而代理人以抽象思维、问题思维、法律思维等看待技术方案,通过双方充分沟通交流进行专利挖掘,以现有技术为基准,沿着技术研发过程,寻找那些被研发人员忽视或丢弃的具有中低程度技术效果的中间方案。这些有可能是终点方案的替代方案或变形方案,以形成有效的专利组合布局。
7.高质量的申请文件是高价值专利的基础
高质量申请文件要求技术内容公开程度合适,权利要求保护范围适当。如果权利要求仅限于描述一个具体技术方案,其保护范围将非常有限,极容易被规避,产生不了技术保护和市场壁垒作用,无法实现高价值转化。
为了提高专利质量,需要追根溯源后发掘出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抽象出发明构思,把能够解决这一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尽可能完整而无遗漏地发掘出来,将发明构思可涵盖的各种技术变化、改进、应用场景均纳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同时,在权利要求技术特征的语言表达上,使用上位概括、功能性限定、技术特征最少化等方法,扩张权利要求语言文字的涵盖范围,扩张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并且在权利要求的撰写上,以最大程度且在合理范围撰写独立权利要求,再组织多层次、阶梯状后退的从属权利要求,并且可以通过各种改善、形变和替代技术方案,从而来增强专利权稳定性。
举个栗子
三、如何在专利角度保护好转化权益
9.医护人员在提交国内专利后有12个月窗口期申请国际专利
因此,对于有价值的专利不要忘记申请PCT。中国申请人想要通过PCT途径申请境外专利,可以直接或者在国内在先申请的申请日起12个月内向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或者国际受理局)提交一份PCT国际申请,然后自国际申请日或优先权日起30个月内办理进入目标国家的手续。
10.在一切对外科研合作中均应对知识产权归属进行明确规定
最后和各位医护人员强调一点,无论是否以转化为目的,一切对外合作均应对知识产权权属进行(可以是框架性)约定,对未来的成果转化进行储备,同时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综上所述,做好专利申请前评估,采用合理的申请策略,完成有效的专利挖掘与布局,同时注意专利保护中的一些关键节点,将会对医护人员进行成果转化提供有力支撑。
作者简介
中国医学创新联盟(CMIA)执行秘书长,北京康卫医创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CCI学术培训部部长。
本期策划:沈雳
本文作者:张宁
后期制作:凌武娟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我有话说
0/500
同步到新浪微博
进群即领
扫码加入
扫码进群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意见反馈
下载APP
健康界APP
了解更多
返回顶部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