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服装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模块”的构成
2按服装专业教学模块分阶段教学,指导教师将对整个过程进行实时监控
2.1服装专业毕业调研阶段
毕业调研是学生们收到老师下达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后,针对毕业设计内容进行的前期准备工作,既是学生走向社会之前了解社会与市场的过程,也是为毕业设计(论文)收集资料、素材和寻求论据的过程。一般可以采用采访录音、问卷调查、参观交流等多种形式。毕业调研的地点根据不同选题来确定,例如到沿海城市调研服装市场动态与当前流行趋势,到知名服装企业调研服装设计、生产及企业管理制度,到服装零售市场调研橱窗展示、各类服装饰品的特点与销售及各类销售人员的服装消费观念,到面料市场调研当前的面料、辅料状况为后期制作做好准备等等。此过程中,专业教师一般采用定期集中或通过网络及时和学生进行沟通,指导学生如何现场进行调研,如何将调研的素材进行整归纳,最后形成一份具有充分依据的文字材料。调研结束后由学生上讲台主讲选择调研的过程,收集素材的情况进行总结,并提出下一步拟定选题的想法,此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析、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提出建议和意见,在专业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相互之间交流与互动中,专业教师的实践知识同样也得到了很好的拓展。
2.3确定服装设计方案阶段
选题确定以后,指导教师将根据选题的已知要求、条件和学生交流,并对学生进行具体分组,初步拟订设计方案。设计方案内容包括:毕业设计预案(色彩、款式、风格、面料分析)、设计草图、服装效果图(设计一个系列服装5—10套)、服装款式图及工艺设计说明等,同时要求学生对每系列设计方案分别进行可行性分析,最后确定最佳设计方案。通过这一过程,使学生学会全面、综合考虑在创作实践过程中有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即:服装的面料、服装的款式、服装造型、服装色彩、服装工艺及配饰等整体协调与统一。
关键词:毕业设计;教学环节;质量控制
1高职院校毕业设计的质量问题分析
(1)态度敷衍不认真。毕业设计对于学生素质的衡量具有非常明显的重要性,而学生对于这一点普遍缺乏足够的认识。在部分高职院校学生的眼中,毕业设计不过是一种形式,只要从网上复制现成的资料,或者向上一届的毕业生借来他们的毕业设计,选择性的拷贝、拼凑,即可应付过去。还有一部分学生缺乏思考能力,在设计框架的构建上、语言的组织上缺乏系统性和条理性,只是简单地抄袭他人的研究成果,最终导致毕业设计的内容非常牵强、逻辑性差。在答辩时,一旦审核老师提问,就会在理解不到位的前提下含糊带过问题,从而导致答辩失败。
(3)设计内容过时或不符合规范性要求。正如前文所提到的,许多学生在进行毕业设计时选用了大量的他人成果,这些研究成果中的数据并不全是最新的。学生在选择数据时极少有人注意数据的时效性,于是导致所选的案例或具体数据与当前的现实情况不符,进而无法准确体现出学生所学专业的现阶段实际发展情况。如学生在毕业设计中选用了数年前所使用的网络设备———个人电脑,却没有意识到无线路由器等新型网络设备在现阶段逐步取代了个人电脑。
2建立毕业设计质量保障与管理机制
高职院校应该营造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通过加大对毕业设计的重视度来实现对学生思想观念的正确导向。高职院校更应建立毕业设计质量保障与管理机制,将毕业设计审核视为最重要的检验关卡,在审核中狠抓毕业设计的质量。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引导学生改变“毕业设计不重要”这种错误观念。具体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1)择优选派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在进行毕业设计之前为学生开展专题讲座,择优选派经验丰富、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专业教师进行毕业设计指导,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写作流程与写作技巧,做到毕业设计满足高职院校的规范性要求。
(2)增设毕业设计指导课程。在不影响正常教学效果的前提下,在教学计划中增设一门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课程,这门课程的任课教师选自学生各自的专业,这样可以确保学生的毕业设计在选题方向和方法可行性上有所保障,从而在整体上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3)加强对专业的建设。对于学生在毕业设计中所需要的文献资料以及教师所需要的指导经费要加大投入,以此来为毕业设计质量奠定坚实基础;同时在进行毕业设计之前举行类似的比赛,并给予优秀学生以物质和荣誉上的奖励,以此来激发学生积极性,使其投入更多的精力进行毕业设计。
(4)建立健全毕业论文质量保障体系。通过对选题、开题、搜集资料、撰写提纲、初稿、定稿、答辩等过程加强管理,以保证毕业论文的每个环节都具有严格的质量控制。
3强化师生的毕业设计质量意识与责任
(1)指导老师要强化责任意识。作为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导师,其素质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即导师必须具有系统而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较强的科研能力。同时要强化责任意识,应该主动给予学生指导,监督其选题,以免学生选题超出专业领域或与教学要求不符。导师也可在教学课程中预见性地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来引导学生的选题方向。
参考文献
[1]盛永华.高职院校学生毕业设计质量综合评价研究[J].林区教学,2012,(12).
[2]宋正江,秦虹,沈伟明,等.高职院校学生毕业设计创新与实践———基于工学结合开放管理的平台[J].职业技术教育,2010,(2).
一、装潢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现状
1.教师疏于指导,学生自己摸索
很多教师在毕业设计这一教学环节做了甩手掌柜,对学生不管不问,留给学生的只是设计的内容和格式要求。美其名曰“给学生一次实战经验”,实际上是玩忽自己的指导之责。学生以前没有过任何设计经验,被这突如其来的一棒砸的头昏眼花。尤其是,高职的学生在学习能力和钻研能力方面都不具备优势。设计的基本流程是什么,如何进行选题与立意,在设计中需要注意些什么,如何满足市场和客户需求……。诸多问题困扰着学生,没有方向、一筹莫展。
2.对学生作品的创意性缺少严格要求
在学生提交的设计作品中,很多涉及到创意的挪用或重复,也有一部分作品内涵缺乏、设计平庸,教师为求学生顺利毕业,对此睁只眼闭只眼,只是指点学生在一些方面略微修改。对于装潢设计而言,创意是重中之重,是岗位的灵魂。没有创意的作品不会有人买账,没有创意的设计者不会被市场接纳,于毕业设计匆匆而过的学生在未来的工作竞争中只会面临更大的困难与挫折。
3.缺少对作品实际价值的点评
装潢设计是一门实践性的专业,它的作品要求具有物美价廉的实用性,不是文学作品的华美辞藻,也不是画作的艳丽色彩。只有华丽而没有实惠的设计是头脑的垃圾,即使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有的一点风暴。然而,在作品点评时,教师却有意或无意地忽视作品的实际价值,不是像学生一样不了解材料的市场价值,也不是像学生一样不明白作品的实用性,只是不想或不愿说出作品的失败。说是怕打击学生的创作热情,其实是得过且过。
二、装潢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进措施
1.教师肩负起引导之责
2.启发学生的创意思维
装潢设计是以人为中心而进行的集功能性与艺术性为一体的创作活动,既需符合人的审美,又需满足人的物欲,是通过空间的语言来进行主题的表达,学生的创意思维就是体现在主题的选择与表达上。
(1)主题的选择
(2)主题的表达
首先是通过空间形态来进行主题的塑造。主题可通过空间布局、光色调和、空间形态、材料组合等方面来表达。空间形态是以主题和空间大小为依据,通过几何和材料结构进行造型。教师根据学生呈递上的课题和主题,指导学生恰当地组合不同结构的规则以及如何运用组合的结构营造不同的空间气氛。在很多学生的设计中,往往不能正确地处理图形及图形组合,自以为独具匠心,其实是对主题的破坏。然后是利用陈设营造主题氛围。光色、材料、陈设等都是主题氛围营造不可或缺的元素,陈设是重中之重。陈设的作用不仅仅体现在功能性,它还是文化品质的体现。教师需引导学生注意陈设的种类、材质、大小、位置等方方面面,通过陈设来烘托作品的主题表达。
3.提前着手、合理安排、控制进度
三、结语
关键词:产业需求;时尚设计;实践能力;深化训练
检索:.cn
IndustryNeedsDeepentheTrainingoftheFashionDesigner’sPracticalAbility,TakeExploreaboutGraduationDesignasanExample
XUQiu-jie(SchoolofFashion,ZhejiangSci-TechUniversity,Hangzhou310018,China)
Abstract:Newindustryneedsletthefashiondesignertodeepenthepracticalability.Thispapertakegraduationdesignasanexample.Itmakesthestudentstodeeppractice,compositepracticeandinnovationpractice.Thetrainingmethodsincludingclassifiedguidance,compoundteacherteamtosubsectionguidanceandnodeontrol,threebindingmode,multidimensionalteachingmethodapplicationandsoon.Thepracticalworksoffashiondesignachievethecompetitionaward,patentandbuyedbytheebterprise.
Keywords:industryneeds;fashiondesign;practicalability;deeptraining
Internet:.cn
一、缘起
二、产业需求下时尚设计人才实践能力的深化训练释义
针对时尚产业的需求特性,进行时尚设计人才实践能力的深化训练必须符合新产业需求对设计人员实践能力的需求变化。包括对专项设计的深化实践需求,对复合型设计人才的复合型实践需求,对原创设计师的创新实践需求等。因此,产业需求下时尚设计人才实践能力的深化训练包括训练时尚设计类学生深入实践能力、复合实践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图1)
其中,深入实践能力训练是指把以往的实践内容进行深入研究,针对企业深入实践能力需求。例如把以往的自己感兴趣的实践主题进行深挖。如对工艺设计实践感兴趣或者对图形设计实践,在毕业设计环节进行深化实践,以找到自己的实践强项,明确自身就业方向。
复合实践能力训练是指把以往单一的实践内容进行复合深入研究。针对企业复合实践能力需求。复合实践训练的内容不是简单的1+1。如工艺设计实践与面料设计实践的复合,不是A种工艺+B种面料实践这么简单,而是将实践知识进行交叠,产生1+1大于2的效果。创新实践能力训练是指针对企业创新实践需求,针对更明确的主题实践,如大赛实践、就业方向实践等进行创新实践探索。
三、深化实践能力训练的方式
(一)根据学生群体特征分类辅导,分类释放深入实践能力
时尚设计类学生,特别是当下90后学生群体的总体特点是:不盲从、有自信,但对待事情的持久性不强。在此总体特征下该群体学生还有许多细分特点。根据学生们对设计选题的态度,笔者把他们分为偏执型、挑战型、盲目型和跟从型等。
(二)复合型教师队伍的分段式辅导与关键节点控制,训练复合实践能力
除了复合型教学团队的分段式辅导外,关键节点控制亦非常重要如果教师在过程中不能控制关键节点,那么最终的实践作品,从灵感到设计的合理度,从版型的切合度,从材质的创意度都对与预期有很大的差距。毕业设计的整体实践环节可以分为四个关键节点,每关键节点解决一个设计的问题。第一节点:灵感切入和创意角度的捕捉,解决创意的灵感问题;第二节点:创意的细节拓展解决灵感的实现问题;第三节点:创意的廓形把控,解决灵感的实现与目标廓形的控制问题;第四节点:效果提升解决在现有设计基础上如何提升形象,加入有效的创意点、材质的再突破问题。
在此阶段中,复合型教师的分段辅导和关键的节点控制能够有效地训练学生的复合型实践能力。
(三)三结合方式进行创新实践能力训练
三结合是指结合名师讲座、结合大赛、结合专利申请,进行创新实践能力的训练。例如某学生对图形感兴趣,积极参与学院组织的针对性的名师讲座以对该设计方向做深入研究,并针对图形设计、90后特定消费群体的图形设计与80后、70后的区别做过相应的实践和调研。在毕业设计实践环节,根据与主导教师沟通后,确定以童趣化图形设计为切入,进行名为《孩子眼中的“热带”》毕业设计作品创作,与此相结合,该同学在毕业论文选择《90后的人群特征与图案趣味性应用》为题进行研究,深化图形设计实践方向。同时,该同学好参加大赛以赛促练,积极申请专利,促进世界的社会转化。毕业后,该同学被宁波报喜鸟公司录用进行产品开发。
(四)多维教学手段巩固深化实践成果
四、成效与小结
产业需求对设计师有新需求,如需要专项设计师、复合型设计师、原创设计师等,与此对应的是对设计师的实践能力提出了新的需求。需要设计师具有专项实践、复合式实践和创新实践能力。这对培养设计师的高校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新要求下,深入实践训练、复合式实践训练和创新实践训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此需求。笔者所在的团队以毕业设计的实践环节为例,运用学生分类辅导来释放深入实践能力,运用复合型教师团队的分段式深入辅导与关键节点控制训练复合实践能力,运用三结合方式训练创新实践能力,并进行多维教学手段以巩固和深化实践成果。以此来满足产业需求对设计师实践能力的新要求,应对浙江省七大万亿级产业发展对时尚人才的需求。
成人护理学毕业设计指导模式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与发展,尤其是加入WTO后,高等教育改革也与时具进,无论是办学规模、培养目标、教学模式,还是教育观念,个性体现,价值取向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毕业设计(论文)也是成人护理学专业完成学业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学员毕业的标志性作业,成人护理学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在于总结专业理论的学习成果,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是衡量成教护理学专业专、本科毕业生是否达到全日制普通高校相同专业相同层次的学力水平的重要依据之一。此外,目前成人护理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理念和方式还停留在比较传统的层面上。如何提高学生书写论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锻炼学生从事科研的能力,并启发和鼓励学生排除各种困难、克服心理障碍,写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成为成人护理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目前成人护理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存在的问题
2.规定太死
因规定太死突出了毕业设计(论文)规格、标准统一的过分苛求与因人而异个性化发展不协调。传统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程序,都是从指导老师报题目、筛选汇总、公布、学生选题,到学生选题结果汇总、呈报、公布结果,再到指导答疑、论文撰写、成绩评定等环节都做了相应的规定。限制了学生个性化发展。
3.没考虑学生的感受
长期以来,成人教育的服务机构一直是以教育者的“主人”自居的,从来没有考虑学生的感受,打击了成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没有体现成人已有实践知识的认知主体地位
二、成人护理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模式的构建
为保证成人护理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质量,针对传统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构建了一套适合成人护理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模式:“指导-实践-再指导-再实践”的循环指导模式。它贯穿到毕业设计(论文)完成的整过程,是动态的、循环的、能活的。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指导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学生-教师”互动指导教学过程。改变的过去单一的关起门来做毕业设计(论文)的做法,充分利用校内外可以利用的资源,使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充满了人性化和个性化;使成人学生能摆脱对教师的依赖,拓展自己的思维、运用现有知识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写出具有使用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毕业论文。
1.成人护理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模式的核心
2.成人护理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模式的具体环节
准备阶段、理论指导阶段、确定毕业设计(论文)方向、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的制定、完成毕业设计(论文)。
(1)准备阶段:指导老师的选定。选择既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有丰富的临床实践工作能力及有一定科研经验护理学专业老师担任指导老师,并对指导老师进行针对性培训。原则上每位指导老师指导6~8位学生。
(2)理论指导阶段。学生入学的一学期就开设理论课,由理论课主讲老师采用集中授课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全面理论培训。培训的方法是指导学生如何确定方向,针对自己所学和兴趣特点进行选题。系统地讲解如何书写毕业论文,以及怎样查阅资料和如何遣词造句,毕业论文的格式要求及对论文进行修改的策略。
(4)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的制订。学生收集好临床数据,在最后一学期与指导老师探讨或在指导老师的引导下,确定毕业论文题目,初步确定毕业论文内容纲要。完成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的制订。
三、小结
参考文献:
[1]陆月光,杨景兴,牛春梅.毕业论文(设计)的现状分析与对策调适[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02,(03):69-72.
[2]杨诚德.成人教育的学习心理及特征[J].中国成人教育,2010,(10):16-17.
关键词:第三方评价;实践技能;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刘任熊(1978-),男,湖南隆回人,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改革;杨财根(1972-),男,江西南丰人,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研究方向为旅游企业管理与旅游教育。
一、高职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要性
毕业设计(论文)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创新能力与科研能力的重要体现,是衡量高职院校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综合质量的重要载体,也是衡量高职院校能否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标志。《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高教厅[2004]14号)(以下简称“高教厅[2004]14号”)指出,毕业论文在学生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衡量院校教师教学水平,决定学生能否毕业的重要依据。各类普通高等学校都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决不能降低要求,更不能放任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