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昕是一名二年级学生,4岁多时,在父亲的教授下,用了8个月就学完了小学数学课程。亚心网记者朱翊摄
4月11日,乌市西山,王永昕向记者展示他“自创”的乘法运算方法,但有时候也会遇到运算“难题”。亚心网记者朱翊摄
王卫东说,当天他给儿子布置了数学作业,孩子算错了,自己本来想责备孩子但是孩子说“虽然算错了,但是我的算法也有道理”,他强调因为自己的留心才有如此重大的发现。
由于涉及“知识产权”问题,王卫东不愿给记者透露其具体的方法,但他表示,新运算法则不是心算、珠算、速算以及其它一切建立在现行运算法则基础上的组合算法,王永昕新算法的整除运算,在可以计算的范围内,极大幅度提高了整除法的运算速度。
“10以上素数的个位必定是1、3、7、9四个数字中的一个,它们的乘积的个位也必定是1、3、7、9的数字之一。这个定理可以在新的除法整除法则中普遍使用,但我无法证明它,后来我查资料发现这个法则的实质与哥德巴赫猜想有关。”王卫东说,加减乘除是数学基础的基础,如果能提高乘法运算速度,其影响将是革命性的。
新算法也给这对父子带来了很多烦恼。
去年8月10日,王卫东向新疆专利局专利事务所递交了专利申请文件,拟对新发现申请专利并定名为“永昕长乘法”。对方认为其属于科学发现,不能申请专利保护,只能发表论文和申请科技成果奖励。
他们向新疆科技厅咨询时,对方建议其向英国《自然》和美国《科学》学术期刊投稿。
“一个平头老百姓和一个孩子向他们投稿有多难啊!”王卫东说,首先是,不容易找到投稿系统,其次是在翻译和探讨过程中被泄密?更关键的是第一作者是儿子——这位先生自己不能很好诠释数学发现的所有原理。
由于无法准确地界定这个数学发现的科学意义,他还向中国数学会新疆分会、科学网等单位求助,但结果是“粗暴的接待,还差点被剽窃”。
与此同时,王先生将这些经历写成帖子放在了网络上,有网民说,“其实你已经疯了”。
碰壁了让王卫东很是恼火:凭什么一个孩子6岁就不能有个数学发现!他坚信儿子的发现意义重大,将是革命性的,他希望能够得到数学学者的帮助,顺利地发表这个科学发现,实现他儿子的骄傲。
记者咨询了新疆农业大学数理学院的副院长德娜,她表示,由于不能见到具体的算法,不便对该“发现”做专业的评判,但一个7岁的孩子独自发现新算法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小的。
新疆儿童保护专家、新疆团校副教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周小西说,可以看出王永昕是一个早慧的孩子,对于早慧的孩子,在培养的过程中应该小心保护,倍加珍惜,家庭应该合理引导,不宜过分放大其智慧,给孩子提供一个轻松开放的成长平台。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