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计准则下企业并购商誉的研究(上)会计实务

当历史的车轮驶进21世纪,人类真正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最大特点就是财富的创造驱动力由实物资产“漂移”到非物质要素上来,传统会计理论体系和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不适应性和缺陷就明显暴露出来。按照传统会计理论来制定的会计准则难以正确地指导会计实践,会计系统提供的信息不能全面反映企业和社会经济活动的实际,会计活动经常面临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和尴尬。据美国两大证券交易所的统计,1973~1983年上市公司的平均市值仅为公司净资产的0.82倍;1981~1993年,上市公司市值为公司净资产的4.4倍;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高科技企业的市场价值通常高达其净资产的10~50倍。另外,在企业合并中,资产的收购价格与资产的账面价值相差极大。如1989年时代和华纳两公司合并时支付的140亿美元中,80%是商誉。在21世纪之交,全世界发生的众多兼并收购案件中,商誉在购并金额中占据绝大比重。

在我国,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国有企业现代制度的建立和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深化,企业资产重组市场风起云涌。企业通过并购重组,有利于企业的扩张和发展,有利于企业获得更多新的顾客和市场。据统计,绝大多数的上市公司都进行了不同形式、不同规模的资产重组,如清华同方与鲁颖电子的合并、联想合并IBM的个人电脑业务、TCL集团换股合并TCL通讯等等。企业合并已成为影响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而每一起成功的收购活动往往会导致巨额的收购溢价,也就是前面所说的商誉。因此,随着近来重组并购的频繁,而商誉问题因其确认的不精确性、核算的不可靠性成为会计领域日益突出的矛盾之一。

2006年2月15日,我国财政部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其中包括38项具体准则和1项基本准则。新的准则对企业的合并以及无形资产的处理均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因此,在新的会计准则下,我国的企业应该如何处理企业合并中出现的商誉问题?对商誉的确认、计量以及会计处理较以往又有些什么变化?本文试图以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为依据,结合国外相对先进的一些会计准则,对这些问题加以分析、解决。

二、文献回顾

商誉通常被认为是某一主体具有“能获得超过正常投资报酬率的能力与信誉”。在会计学界,对商誉的研究归纳起来,主要观点有:

(2)超额收益论:该观点认为商誉是预计超额收益的资本化。

(3)总计价账户论:即商誉是一个企业的总计价账户,是计量企业未入账资产的结果。它是对企业主体中优秀的管理人才、忠实的客户与有利的地点等资产的计量。

(4)无形资源论:认为商誉是未入账的无形资源。

(5)核心商誉论:关于核心商誉,是Petrone和Johnson在1998年首次提出的。他们认为商誉是由6大部分组成:①被收购企业净资产在收购日的公允市价大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②被收购企业存续业务“持续经营”要素的公允价值;③收购企业与被收购企业净资产和业务结合的预期协同效应的公允价值;④收购企业由于计量收购报价的错误而多计量的金额;⑤被收购企业未确认的其他净资产的公允市价;⑥收购企业多支付或少支付的金额。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则把②、③称为核心商誉。这些观点是基于企业兼并收购下的经济环境。

由于商誉具有不可明确辨认的特征,各国在商誉的会计处理方法上有很多差异。表现为对商誉性质的界定不同,各国对商誉的定义也有不同的形式。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在1998年发布的第38号国际会计准则(IAS38)《无形资产》中明确指出:“无形资产的定义要求无形资产是可辨认的,以便与商誉能清楚地区分开来。”由此可以看出,IASC规定的无形资产不包括商誉。IASC在1998年修订的第22号国际会计准则(IAS22)《企业并购》将商誉定义为“交易发生时,购买成本超过购买企业在交易日所取得的可辨认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中的股权份额的部分。”该项会计准则进一步指出,“购买企业时产生的商誉所代表的是购买企业指望取得未来经济利益而发生的支出。该项经济利益可能由于购买的可辨认资产的协同作用而形成,也可能形成于某些资产,这些资产在单个考虑时并不符合财务报表中加以确认的标准,而购买企业却准备在购买企业时为之发生支出。”从严格的意义上讲,这并非商誉的定义。只不过是出于便于操作的考虑而对商誉所作的界定。同时,这一界定严格将企业的“自创商誉”与“外购商誉”区分开来,确认的是外购商誉。

英国1997年12月发布的《财务报告准则第10号——商誉和无形资产》(FRS10)认为,外购商誉是指:收购成本与被并企业可辨认资产和负债公允价值总和的差额。当收购成本大于被并企业可辨认资产和负债公允价值的总和时出现“正商誉”,但当被并企业可辨认资产和负债公允价值的总和大于收购成本则会出现“负商誉”。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认为,因收购而产生的商誉,其本身既不是一项像其他资产的资产,也不是一项价值损失。商誉是联结收购方自身资产负债表上作为资产列报的投资成本与合并财务报表上被并方资产和负债分摊价值的桥梁。虽然商誉本身不是一项资产,但是不作为股东权益的减少而仍然作为报告主体的资产列报。

三、对于并购商誉的认识与思考

(一)对商誉定义的认识与分析

笔者认为:

(1)好感价值论是从形成商誉的诸多因素去解释的,但是,这种好感是从消费者角度而言,企业无法实际拥有和控制,而且好感是难以用货币去计量的,因此,好感价值论只说明了商誉的表象,而无法说明商誉的实质;

(2)总计价账户论对商誉的认识只是从其计量来入手的,并没有认识到它的实质,这种观点说明的是商誉的计量方法之一,对于商誉到底是什么,没有一个清楚的解释;

(3)超额收益论真正说明了商誉的实质。商誉就是一种能为企业带来未来超额经济收益的经济资源,这种超额盈利能力是相对于社会平均盈利能力而言的。企业运用现有的各种有形资产和可辨认无形资产进行经营所带来的收益大于这些资产在社会正常经营能力支配下所产生的收益时,就存在商誉。从会计学的角度看,超额收益论起源于人们对资产这一会计要素特性的认识,正是把握了商誉作为资产的基本要件—经济资源、获利潜力,货币计量只要素,从而对商誉进行了科学的定性。通过超额收益论,我们知道商誉是一种企业所拥有的在经营上具有优越获利能力并可在未来带来超额经济收益的经济资源,它可以使企业的收益水平高于同行业的正常收益水平。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认清商誉的内涵,了解它的性质。商誉是企业拥有的能为企业带来未来超额盈利能力的一种无形的特殊经济资源,它具有以下性质:

(1)商誉是一种企业所独有的可能带来未来超额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当企业与同行业的其他企业相比,同等的有形资产带来更高的盈利时,这时企业就拥有了商誉;

(2)商誉的形成和作用与企业的整体而不是某一要素有关,且形成商誉的因素,不能用任何方法或公式单独计价;

(3)商誉的价值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它会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4)商誉没有法定的有效期限,商誉同其他资产不同,它没有确定的使用期限,也没有法定的有效期限,它可能永远存续下去,也可能在短期内丧失这种超额盈利能力。

(二)对并购商誉定义的思考

笔者认为并购商誉只是商誉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应体现商誉的本质,具有商誉的所有本质特征。并购商誉同样应该能为企业带来超额收益,不能给企业带来未来超额收益的不符合商誉的基本概念,当然也不是并购商誉。结合商誉的内涵,笔者认为,并购商誉是指被并企业净资产在未来能给主并企业带来的超额收益的现值,表现为被并企业净资产被并后预期的现金流量的现值大于被并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六要素中,要素②和要素③,即核心商誉较符合并购商誉的实质。

四、对于并购商誉会计问题处理的一些想法与建议

会计界对并购商誉争论的焦点是对它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披露问题。最初,企业对商誉的会计处理是比较随意的,但随着并购规模越来越大,并购商誉的数额与日俱增,其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为了提供满足财务报表使用者需求的财务会计信息,必须正确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商誉,而这也正是会计处理中的难点。

(一)关于并购商誉确认标准的分析将并购商誉确认为一定的会计要素项目,是对其进行会计处理的起点。目前世界各国确认的具体方法主要有三种:

(1)将购买商誉作为企业的一项永久性资产,以后时期不予摊销,除非有证据表明其价值发生了持续下跌;

(2)将购买商誉单独确认为一项资产,并在其预计的有效年限内加以摊销,或者列为费用,或者冲销留存收益;

(3)将购买商誉在合并时立即注销,直接冲减留存收益。从各国现行做法来看,绝大多数国家将购买商誉确认为企业的资产,如美国会计程序委员会(CAP)早在1953年发布的第43号《会计研究公报》就坚持将购买商誉确认为资产,此后APB和FASB都坚持了这一立场。

笔者在明确并购商誉的真正内涵的基础上,加以分析并认定:并购商誉应该确认为一项资产,按并购商誉的实质确认,即将被并企业净资产并购后预期带来的现金流量的现值减掉社会平均盈利水平下净资产能带来的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也就是被并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确认为一项资产。

下面我们就从这四个方面判断“并购商誉是不是一项资产”。

第一,可定义性,即并购商誉是否满足资产的定义。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对资产进行了界定: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同国外的会计准则一样,这个定义强调了资产的三个特征:能带来未来经济利益;未来经济利益能为企业所控制;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产生。我们可以分析并购商誉是否满足以上三个特征。首先,并购商誉不能脱离企业整体而单独存在,也不能单独出售,尽管它不能单独产生未来净现金流入,但它可以与其他资产相结合产生现金流量。其次,根据并购的定义,企业并购过程中,并购方已经取得了被并企业的控制权,当然并购商誉所产生的未来经济利益也在被控之列。最后,并购商誉当然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而形成的,并购商誉就是由于企业并购而产生,并购方对被并购方控制的交易业已完成。由此得出,并购商誉是基本符合资产定义的。

第二,可计量性。并购商誉是可以计量的,其计量基础就是其未来的“超额获利能力”。

(二)并购商誉计量方法的比较与选择

会计计量是财务会计的一个基本特征,它在财务会计的理论和方法中占有重要地位,因为财务会计信息是一种特定量化的信息,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会计要素都要经过计量才能在财务会计中得到反映。如何反映并购商誉这项资产的定量化信息,就必须解决它的计量问题。

对商誉这项特殊的资产,要对其进行计量,提供定量化的会计信息,主要是选择合适的计量属性与体现商誉实质的计量方法。

目前有两种计量方法可供选择:

1、间接计量法又称割差法。这种方法认为,企业并购商誉应按购买成本大于交易购买方在交易日对所购买的可辨认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中的权益部分的差额来衡量商誉的价值。即:企业并购商誉=购买企业总成本-(取得的有形资产及可辨认的无形资产公允价值总和-承受之负债公允价值总额)=并购企业支付的购买价格-被并企业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

2、直接计量法又称超额收益法。这种方法是指将商誉理解为“超额收益的现值”,即通过估测由于存在商誉而给企业带来的预期超额收益,并按一定方法推算出商誉价值的一种方法。按这一思路,一般有三种具体计算方法:

①超额收益现值法。这种方法是将企业未来若干年可获得的“超额收益”按一定的收益率(预计投资报酬率)折算为现值,以其现值汇总作为商誉的价值。基本步骤是:

首先,计算企业的超额收益:超额收益=预期收益-正常收益=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预期报酬率-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同行业平均投资报酬率其次,将各年的预期超额收益折现:各年预期超额收益×各年折现系数最后,将各年超额收益现值汇总得出商誉价值:商誉价值=∑各年超额收益现值各年预期超额收益相等的情况下,上式可简化为:商誉价值=年预期超额收益×年金现值系数②超额收益资本化法。这种方法是根据商誉是一种资本化价格的原理,对超额收益进行本金化处理。收益资本化就是将若干年平均超额收益除以投资者应获得的正常投资报酬率。即:

商誉价值=年超额收益/资本化率③超额收益倍数法。这种方法是用超额收益的一定倍数计算商誉的价值。即:

商誉价值=年超额收益×倍数间接计量方法虽然简单、易于操作,但这一方法存在本质的缺陷,即其不符合并购商誉的根本性质,这是因为:第一,并购企业所支付的总价格,是并购双方的谈判成交价,这一成交价受许多因素影响,如谈判双方的地位、谈判技巧能力、各自心理对峙能力、投资者对效用风险的判断、双方各自对企业价值的判断及产权交易市场的规范程度、供需矛盾的影响等。这些因素形成的差额不具备商誉属性。第二,双方各自对企业价值的判断也存在不同基础:卖方可能会选择可辨认净资产的现行市价为计价基础,也可能选择其重置成本、清算价格或企业整体未来收益现值作为基础;买方同样也会选择其中之一作为计价基础。这样,当买卖双方选择的计价基础不一时,转让成交价格会在不同的计价基础之间形成。如在重置成本与现行市价之间形成或清算价格与重置成本之间形成等等。

直接计量法却恰恰相反,这种计量方法最大的优点就是其符合商誉这一资产要素的定义。“超额收益”论认为商誉是未来实现的超额收益的现值。而直接计量法恰恰是从这个定义出发来计量商誉的。

间接法很显然选择的是历史成本这种计量属性,而直接法在计量属性上应该是现值计量。当然这两种计量属性都既有优点,又有劣势,但针对商誉这种特殊的无形资产而言,无疑用现值来计量是更合适的,这是因为:第一,现值计量并购商誉符合现代会计目标的要求。第二,现值计量并购商誉符合未来会计确认的基础。所以,笔者认为采用直接法来计量并购商誉更适合。

(三)并购商誉会计处理方法的变化与分析

(四)企业合并会计方法的选择对商誉的影响并购商誉问题的产生源于企业的合并。企业合并的方式按照法律形式可分为吸收合并、新设合并和控股合并。在前两种合并方式下,合并后只有一个企业存在,仍应按传统的会计方法进行处理;而在控股合并方式下,需要在组成企业集团的母子公司个别报表的基础上编制合并会计报表。实务中对企业合并业务的处理一般有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两种方法。从各国会计实践看,购买法作为国际通行的会计惯例为各国所普遍推崇,而权益结合法则被严格限制在某些特殊条件下的企业合并。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合并》明确规定:按照参与合并的企业是否受同一方控制,分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原则上要求采用权益结合法;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原则上则要求采用购买法。

1、权益结合法将企业合并视为经济资源的联合。参与合并的各企业的资产、负债继续按其原来的账面价值记录,合并后企业的利润包括合并日之前本年度已实现的利润;以前年度累积的留存利润也应予以合并。由于不是将企业合并视为购买行为,也就不存在购买价格超过净资产公允价格的数额,从而在账面上也不确认收益。通常,权益结合法仅仅适用于股权相交换的合并业务。

2、购买法将企业合并视为购买行为,注重合并完成日资产、负债的实际价值。在购买法下,主并企业按评估后的公允价格(成本)记录并入的资产和负债,购买价格超过所确认的被并企业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格的差额称为商誉,在主并企业的账面上可记作无形资产,在以后各期分摊,计入损益,也可将其作为主并企业留存利润的减项,即期冲销所有者权益。主并企业的利润包括被并企业合并后根据成本所计算的利润。

由此可见,选择不同的会计方法,对于企业合并所产生的商誉有着重要的影响:购买法要求购受企业按购入资产的公允价格记账,如有商誉,应在账面上反映;而权益结合法要求并入的资产按其原有账面价值入账,账面不确认商誉。

五、TCL集团换股合并TCL通讯案例分析

TCL通讯(000542)为我国深圳证券交易所的一家上市公司。2003年末,该公司通过与母公司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TCL集团)换股,以被母公司吸收合并的方式退市。TCL集团吸收合并TCL通讯,并通过IPO实现整体上市。

按照新会计准则的规定,TCL通讯与TCL集团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适用权益结合法。在这里,我们对这一合并案例用两种不同的会计方法进行处理,以便直观地比较这两种方法对资产负债表、企业财务报表以及合并过程中产生的商誉所带来的影响。

表5-1

TCL集团资产负债表单位:元

TCL集团合并前

TCL集团合并后(购买法)T

CL集团合并后(权益结合法)

总资产14,790,426,14818,600,691,54617,192,803,114

其中:流动资产11,675,471,04814,043,888,0141,242,576,179

长期投资1,208,616,1791,242,576,1791,578,566,028固定资产1,578,566,0281,578,566,028327,772,893

无形资产327,772,8931,735,661,32510,199,937,349

总负债10,199,937,34910,199,937,34910,199,937,349

其中:流动负债8,902,712,8428,902,711,8428,902,711,842

少数股东权益2,635,283,1332,209,421,8102,209,421,810

股东权益1,955,205,6666,191,332,3874,783,443,955

其中:实收资本/股本1,591,935,2002,586,331,1442,586,331,144

资本公积4,795,2133,246,525,9901,732,560,625

盈余公积80,994,05880,994,05880,994,058

外币报表折算差额-2,690,386-2,690,386-2,690,386

未分配利润280,171,581280,171,581386,248,514

表5-2

TCL集团主要财务指标T

CL集团合并前TCL

集团合并后(购买法)

TCL集团合并后(权益结合法)

流动比率1.311.581.58

资产负债率69.0%54.8%59.3%

销售净利率2.2%2.2%2.7%

净资产收益率14.3%4.5%7.2%

主并企业的购买价格超过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部分要确认为商誉。按照我国2006年前的规定,商誉通常在不少于10年的期限内摊销,会减少当期的利润。因此,购买法下存续企业的总资产通常要大于权益结合法。但在合并后若干年内这些资产大多要转化为成本或费用,这导致购买法下的成本费用要高于权益结合法。二者之间的差额即是资产的公允价格高于账面价值的差额以及商誉的摊销数。TCL合并案例中,购买法核算时会产生14.08亿元的商誉。如果按照10年的期限进行摊销,合并后每个会计年度的利润会因无形资产摊销减少1.408亿元。从《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度报告》中,可以得到TCL集团2003年度的利润总额为13.52亿元,净利润为5.71亿元。购买法下吸收合并产生的商誉每年的摊销额占到2003年度TCL集团利润总额的10.4%,占净利润的比例为24.7%。因此TCL集团如果采用购买法将会对合并后年度的盈利状况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而从表二的四项财务指标综合考虑,权益结合法下的指标要优于购买法。除了资产负债率略高以外,使用权益结合法核算时合并后的公司盈利能力要优于购买法。对于TCL集团而言,采用权益结合法核算吸收合并业务,更有利于以较好的财务指标吸引股市投资者。

六、结语

从我国新制定的会计准则可以看出,准则中关于商誉问题的规定,一方面努力向国际趋同;另一方面,也结合了我国的现实情况,制订了合理的实践方案。

企业合并中产生的并购商誉,是被并企业净资产在未来能给主并企业带来的超额收益的现值,表现为被并企业净资产被并后预期的现金流量的现值大于被并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并购商誉应该确认为一项资产,按并购商誉的实质确认,即将被并企业净资产并购后预期带来的现金流量的现值减掉社会平均盈利水平下净资产能带来的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的差额确认为一项资产。商誉是未来实现的超额收益的现值,因此,商誉的计量适用直接法既符合商誉这一资产要素的定义又符合未来会计确认的基础。在会计处理上,根据新会计准则的要求,须将商誉视为永久性资产不予摊销,而进行减值测试。这一点更符合商誉的经济性质,体现了商誉与企业整体不可分割的特点。

随着资本市场的迅猛发展,我国企业购并高潮不断,这促使我们必须妥善处理好商誉的问题。虽然新会计准则的规定中对并购商誉的发展以及其在实务中的应用起了进一步的指导作用,但是,我国仍未针对商誉的会计处理发布专门的具体准则。西方国家就外购商誉的会计处理所颁布的准则也是一再更替,因此,商誉问题的处理仍是会计领域的一大难题。

七、参考文献

(1)陈宝强:《关于制定我国企业合并会计准则的若干构想》,《会计之友》,2003年第8期。

(2)丁友刚:《企业合并会计方法:问题、争论与选择》,《会计研究》,2004年第3期。

(3)刘卫华等:《企业并购中的商誉处理》,《统计与决策》,2006年第19期。

(4)闫晶:《<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合并>若干问题的研究》,2006年4月。

(5)乔元芳:《美国企业合并会计和商誉会计的最新动态》,《上海会计》,2002年第1期。

(6)苏红亮等:《美国商誉会计准则的最新进展及对我国的启示》,《商业会计》,2003年第3期。

(7)许江川:《英美商誉会计准则简介》,《上海会计》,2001年第2期。

(8)阎红玉:《商誉会计》,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年版。

(9)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2006年。

(10)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合并》,2006年。

(11)朱宝宪等:《企业合并中购买法与权益结合法的选择分析》,《财经论从》,2003年第3期。

(12)詹才利:《商誉的确认、计量与披露》,《中南财经大学学报》,2002年第5期。

(13)张翠波:《关于商誉问题的探讨》,《上海会计》,2002年第2期。

(14)IAS38,IntangibleAssets

(15)FRS10,GoodwillandOtherIntangibleAssets

(16)MarilynRKintzele,PhilipLKintzele,VernonEKwiatkowski:GOODWILL:ACCOUNTINGANDFINANCIALREPORTINGISSUES,InternalAuditing,Jan/Feb2005.Vol.20,Iss.1;pg.29,

THE END
1.创新创业参考答案1(1)哪一种商业模式风险最小可以放大自己的优势 6.没有及时将自己研制出来的技术申请专利而产生的风险是() 技术风险 7.一个好的商业模式必须回答的三个基本问题是() 价值主张价值创造价值传递 8.创业机会识别的影响因素有() 个人的知识和经验社会关系网络创造性 9.在选择项目时,创业者必须清楚:重要的是“我想干什么”。错 10.行业和市场...https://m.360docs.net/doc/19b00bdc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2e.html
2.小发明技法一天行车途中,因汽油用完而向过路的汽车索油。当时,他没有抽油的工具,只得对着橡皮管用嘴吸。人在途中,不可能就去研究发明方案,他便做了记录。事隔很久,他看到了这条记录,又联想到在橡皮管上安上个泵就可以代替嘴吸了。后来,他发明了输送汽油的蛇管泵,并获得了发明奖。http://www.360doc.com/content/12/0207/23/1204156_184914686.shtml
3.想法可以申请知识产权吗?律师解答共有2条 你好,仅仅想法是不能申请保护的。你必须要能证明该想法具有可行性和实用性新颖性和创造性才可以。由于不了解的你所掌握的是什么性质的想法,而知识产权又分为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几个大类,每个权利要求的申请条件及主管部门都不同,若有疑问欢迎致电或当面咨询(咨询免费) 都燕果律师 2012.03...https://m.findlaw.cn/ask/question_20515310.html
1.申请专利必须有实物吗专利权是非常重要的一项财产权利,专利需要经专利管理部门的授权才受法律的保护,所以申请专利是很重要的,而申请专利授权需要依据专利法的要求,那么申请专利必须有实物吗 下面由华律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申请专利一定要有实物吗 依据我国专利法的规定,申请专利不一定要有实物,申请专利可以只提供申请文件,如...https://mip.66law.cn/laws/665409.aspx
2.申请专利是不是必须有实物导读:我们的衣食住行,因为有了法律规则才能更好的保障我们各自的权益不被侵害,我们的生活是离不开法律的,因此应该提高对法律知识的了解和认识,避免在遇到法律问题无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许您现在面临着申请专利是不是必须有实物的问题,希望本篇文章的内容能够帮助到您。 https://www.64365.com/zs/2389467.aspx
3.专利法习题及案例(精选6篇)A、时间性 B、地域性 C、公开性 D、独占性 正确答案: C 2 下列专利特性中,属于对专利文献信息要求的是()。A、新颖性 B、时间性 C、创造性 D、推定有效性 正确答案: D 3 根据推定有效性,有了发明要尽快走法律程序确定专利权。()正确答案:× 4 专利仅在申请国有法律效力,在其他国家没有法律约束力。(...https://www.360wenmi.com/f/file376e7dih.html
4.智慧树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汇总智慧树知到创新创业基础心理降答案汇总...近日北京大学智慧树共享课程还是很受大家喜欢的,不过在学习之后需要完成见面课和章节测试的,很多小伙伴不清楚答案,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爱生命急救与自救技能,走进故宫,互联网与营销创新章节等测试答案的汇总,一起来看看。 智慧树知到互联网与营销创新章节测试答案 ...https://www.qqtn.com/article/article_319268_1.html
5.专利常见问题汇总A:第一个专利,一定要从和本职工作入手。尽量不要写一些和公司主营业务无关,或者当前业务无关的天马行空的想法。不是说这些东西不能写,也不是说这些创意没有价值,而是因为这些跨度大的想法,容易受到自我挑战和他人挑战,在内心不够强大之前,会打击摧毁自己的信心。 探索边界,一定要稳。 https://blog.csdn.net/2401_84910839/article/details/138777613
6.中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网为推进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教学案例开发与案例教学工作,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以下称“教指委”)于今年2月向各院校征集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教学案例选题,共收到27所院校提交的259个选题。经研讨论证,拟确立60个选题开展首批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教学案例集中开发工作。现将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https://edm.eduwest.com/viewnews.jsp?id=1345
7.发明了好玩的东西?可以进行专利申请汇智兴泰专利申请就是发明者把自己的发明上交进行评估,然后通过专利局发放专利权的一种活动。每天每个人都可能有一些灵光一闪的想法,很多人都把自己的想法变成现实了,他们把自己想要发明的东西变成了实物,那么这些发明都能成为专利吗?显然不行,要通过专利局专家的认证和评估,才能获得专利。 https://www.hzzhishichanquan.com/NewsStd_2061.html
8.最新专利医疗器械个人申请专利:机会与挑战你是否曾经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过这样一个问题:你发现在某些医疗器械方面,现有的设计并不完美,甚至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你可能心里一闪而过的想法是:“如果有办法做得更好就好了。”如果这个想法在你心里酝酿了很久,也许你就走到了一个新的契机:申请个人专利,创造属于自己的医疗器械。 http://www.fyylqx.com/ylqx/27284.html
9.保护新想法预言发明也可申请专利科技资讯Ouellette认为“预言发明是对一项未经测试的发明将如何工作的预测。没有一个国家将专利限制在极精细的描述下,因为这样其他人就可以进行小幅度修改,从而避免侵犯专利,但是美国允许基于可靠预测申请专利。”然而,过早授予专利也可能阻碍研究人员推动想法“开花落地”。即使预言发明专利是可取的,Ouellette等人仍认为这样的专利需...https://www.1633.com/article/41190.html
10.个人调查报告精选15篇调查人员要描述申请人评级授信人资产状况以及存在的价值形态(即是实物还是货币形态),对调查确认的资产要有佐证资料,并根据资产取得时的价值或市场行情对资产价值量化,通过调查描述申请人评级授信人总资产情况。资产 主要包括:房产、有价证券(股票、交通工具、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等 ...https://www.ruiwen.com/baogao/7355236.html
11.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很多历史资料被烧掉,所以我们也无从考证。又比如说我们郭治妈,黄亚瑞的故事,我们都听的热泪盈眶,我们也从游客那里听到他们对这些革命历史的感动,但是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没有具体的资料留下来。 2、茶花的种植是外包给其他的经营者,同时茶花的种植面积较少,所以只有我们少部分几户人家可以通过给经营者管理茶花从中...https://www.jy135.com/shehuishijian/1408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