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申请是技术成果保护的重要手段,也是获得专利权的必然程序。随着近几年国家对知识产权的重视,国内的企业对专利在提升核心竞争力方面的作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纷纷加强了专利工作。专利申请从提出到申请完成要经过许多程序,过程复杂且繁琐,所以在申请专利时难免会进入误区。今天就带大家了解一下专利申请都有哪些误区?
误区一:自主研发的成果不申请专利就有知识产权
有些技术人员认为,我发明出来的东西就属于我的,别人不可以用,其实这种认知是错的。专利是一种垄断权,如果不申请专利,就无法得到法律的确认和保护。当他人盗取研究成果的时候,研发者对其成果不具有专利权,就得不到法律的保护,无法追究盗用的法律责任。同时,在我国专利申请采用的是先申请原则,就原则上而言,谁先申请,专利就授予谁。许多“专利流氓”就是利用这一点率先于研发者申请专利,然后反过来倒打一耙,令研发者损失惨重。
误区二:先发表论文或成果鉴定再申请专利
误区三:做出了样品甚至产品投入大规模生产后才申请专利
误区四:一项技术成果只能申请一类专利
误区五:严守“技术保密”,技术方案不清晰
很多单位的发明人提交的专利申请文件只有几句话,技术方案完全没有交待清楚,这给专利代理人制作正式专利申请文件造成很大的困难。当撰写人员要求发明人提供更多的技术方案时,他们会以技术保密为由拒绝。事实表明,发明人对于保密与公开的度掌握不清,自以为的保护行为只会导致专利申请的效率降低。如果一件专利申请被审查员以技术方案公开不充分为由而发出审查意见通知书,则这件专利申请很大概率会被驳回。
误区六:专利产品的改进不需再申请专利
有些发明人申请了一项专利后,就以为可“高枕无忧”,从而忽视了后期的研发工作。即便开发出了新产品或者新改进,也不再选择申请专利。因为如果他人对该产品作出改进并申请专利,就会反过来限制原专利权人产品的更新换代,致使原专利权人在不经意间沦为“侵权人”,丧失自己的知识产权。
误区七:有专利证书就有了有效的专利权
误区八:专利申请前不做任何检索
误区九:软件产品不能申报专利
许多人认为,软件只能申请著作权,而不能申请专利。其实,这种理解是片面的,著作权与专利的保护内容是不同的。软件的著作权,保护的是程序代码;而专利则保护的是技术方案本身,也就是说,专利对于软件类技术方案的保护是其核心技术方案的实现,《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中明确,对软件著作权的保护不延及开发软件所用的思想、处理过程、操作方法或者数学概念等。因此软件著作权登记对于软件的法律保护有一定的局限性。软件的专利申请保护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这一不足。
申请专利最快捷的方式是请专业的代理机构,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不仅能提高专利申请效率,还能提升成功率。
专利申请服务是南沙微斗专利的王牌业务领域,专家级代理师团队,15年以上从业经验,专业有保障,为企业的创新成果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