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想法英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教师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呢?我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努力:
1.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学是师生双方思想交流和碰撞的过程,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浓,课堂效果就好。因此,教师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活课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初中学生灵活好动,善于模仿,记忆力强,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因此,我在授课时多预设问题,并不断穿插一些有竞争感的小游戏,使学生融入其中。教和学是一对矛盾共同体,作为矛盾双方的代表,教师和学生如何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对完成教学目标至关重要。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告诉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亲师性”较强。如果他们对某个老师有好感,他们就会对这位老师的课感兴趣并喜欢学这门课,因而成绩优异。所以,教师要多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关心学生,不断帮助学生。此外,适当的批评是必要的,但是批评的方式比批评本身更重要,多以建议的口吻和形式开始批评更易于被学生接受。这样师生关系才能和谐,感情融洽,学生才会兴趣盎然地开展学习。
2.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总是教师“一言堂”,教师讲,学生记,多数学生从学习的有效期逐渐进入疲劳期,逐渐放弃英语学习,从而导致“两极分化”的现象发生。
课堂环境如何,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极大,教师的责任在于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教师应该引导学生EnjoyEnglish,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并“寓教于乐”、“动静结合”、“学练结合”、“师生配合”。
3.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充满情趣。
单一的教学方法是令人乏味的。即使是一个好的方法,频繁使用也会失去它的魅力。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要认真钻研和整合教材,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老师精心设计教学中的模仿、对话、提问、口语练习、书面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英语学习活动中。要创设有趣的英语教学情境,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把对话创设成真实的情境。比如在学习有关购物的课文时,让学生利用手里的实物开办自己的商店,对话自然就展开了。
另外,还要活化和整合教材,学以致用。所谓活化教材就是动态地处理教材,即动态地分析教材、研究教材,从而借助教材这个载体及时地、科学地把新知识、新信息、新方法传授给学生。整合教材就是把教材的内容知识加以调整和变动,按照自己的教学设计安排教学内容,真正利用好教材这一载体。
二、遵循语言教学规律,优化课堂教学目标
学生80%以上的知识的接受和技能训练是在课堂教学中完成的,因此课堂教学是英语教学实施课程改革的主阵地。强化课堂教学效果、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及目标应放在第一位。课堂教学有一个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什么内容,内容教到什么程度,这既是教学的起点,又是教学的归宿,教学全过程都必须围绕这个目标展开和完成。同时,也要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潜意识地产学生的自我学习目标,只有学生的自我意识中确立了明确的英语学习目标,才能使教学效果更明显。因此,我们必须克服过去教学中存在的弊端,以新的教学总目标为依据,优化课堂教学目标,大到学年、学期目标,小到每周目标,甚至一节课目标。只有教师和学生拥有共同的目标,才能使教学有更明确的方向。
三、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新版课程标准要求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思维、学会选择,具有终身的学习能力、发展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一改只顾“教”而不顾“学”的做法,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尤其是探讨如何教给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才是我们应该花大力气探讨的事情。
首先应大力提倡并实行“启发式”、“讨论式”、“任务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变课堂教学为学习交流和自主探索的过程,教学重点应放在培养学习能力的培养上,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帮助学生形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学”为主体,注重学习水平层次和个性差异,养成良好的学习英语习惯和方法。例如:我实践一轮教学的四元教学案教学方法就是按照以上要求实施的。四元教学案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校本教案,它包括:预习、预习反馈、内化、升华四个过程。一轮教学过程结束后收到良好的效果。
四、创设交际情境,培养学生交际能力
一、词义联想
词义联想就是将同义、近义、反义或同类事物的单词归纳到一起来记忆,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如:
1.同/近义词:表示工作的词有work,job,labor,task等;表示给予的词有give,offer,provide,supply等。
2.反义词:light与heavy,black与white,employee与employer,all与none,often与seldom,arrive与leave等。在某些固定成语中,反义词的应用,如:rightandwrong是非,rainorshine无论晴雨,nowandthen不时,Unitedwestand,dividedwefall.团结则存,分裂则亡。有些反义词是根据改变词缀得来的,如activeinactive,importantunimportant,decreaseincrease。
3.同类事物的词汇:指交通工具的词汇有car,truck,lorry,tractor,jeep,bus,bike,tricycle,motorbike,train,ship,boat,plane等。
二、语音联想
语音联想就是将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单词放到一起来记忆。如:
1.同音异行异义词:/wi:k/week星期,weak虚弱;/lesn/lesson课;
功课,lessen减少;缩小;/red/red红色(的);read阅读(过去式或过去分词)。
2.同音同形异义词:bearn.熊;vt.忍受,生育。graven.坟墓;adj.
庄重的。sealn.印章,海豹;vt.密封。
三、构词法联想
构词联想就是根据单词的构成形式,观察其变化规律,从而有效地记忆单词。如:
1.派生词:relate为动词形式,意为“使联系,与……有联系”,当其被加上适当的后缀时就又有了新的含义,如:relationn.关系,relativen.亲戚,adj.有关系的,relativity相对性。
2.拼写类似的单词也是容易迷惑我们的,在平时教学时需要我们提醒学生引起注意。如:adapt适应—adopt采纳,corporation公司—cooperation合作,tried努力—tired疲倦的。
四、上下义联想
上下义联想就是指词之间的那种包容和被包容的关系,即一个词或多个词的词义可以被包容于另一个具有更加概括性词义的词之中。上下义关系词中,彼此之间呈层级体系。如在学校,提到subject一词,我们立即想到Chinese,mathematics,English,physics,politics等,这儿的subject就是具有概括性词义的单词,它与Chinese,
mathematics,English,physics,politics,这些词之间就是上下义关系,而English这门课程可以细分为reading,speaking,grammar等,这样,subject与English间、English与reading,speaking,grammar之间就形成了层级关系。
五、搭配联想
关键词:联想法;英语词汇;教学应用
一、引言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构件和基石。它是连词造句、表达思想、进行语言交际的基础。学生的词汇量越大,听的效果就越好,阅读理解能力就越强,口语和写作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就越准确。英语的全部词汇估计有一百多万个,学生们不可能也没必要记住所有的英语词汇,但至少要熟练使用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所要求掌握的六七千个词汇。因此,怎样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并恰当地运用词汇,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让他们乐学就成为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词汇学习的重要性
三、联想法在词汇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联想是指有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就像一座桥梁,把桥两边的事物客观地联系起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科学研究表明:联想是记忆的基础。世界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指出:“记忆要依靠联想,而联想则是新旧知识建立联系的产物。”联想对促进人脑的记忆、想象、思维活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词汇是音、形、义的统一体。在词汇教学中,可以运用联想法来激发大学生建立单词与事物的联系,即音、形、义的联系。通过一些游戏帮助大学生记忆学过的词汇记忆,在潜意识中把词汇与其对应的事物联系起来。联想法是扩大词汇量,把短时记忆变为长时记忆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对调动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习词汇的兴趣具有重要作用。
运用联想法记忆词汇的方法还很多,比如可以进行词的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派生词联想;词的语法联想;词的搭配联想等,只要开动脑筋,词汇记忆就一定会变得新鲜而有趣。
四、结语
词汇学习最忌枯燥。笔者使用联想记忆的方法的实践表明,大学生们不仅克服了词汇学习的畏难情绪,而且激发了学习英语的热情,活跃了他们的思维,具有非常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润清.英语教育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40.
【关键词】中职英语;英语教学;学习成绩;评价
一、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前提条件。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中重要的两个因素,课堂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互相交流的过程,是一种双边关系,所以,有任何一方不能积极配合,我们的教学都是不会成功的。英语教学,首先是以培养学生学习英语兴趣为前提,让他们了解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他们对英语这门课程的认识,才能有效提高英语的课堂教学质量。那么,如何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首先,课前跟学生多沟通,了解学生真正的需求,听一听他们对英语课堂教学的一些想法;其次,在课堂上做出一些正确而积极的教学评价,对他们在课堂上的积极表现哪怕是一点点小进步都要给予充分鼓励,让他们能体会到他们在老师心中的地位,能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在这儿需要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对待学生,尤其是班里的“学困生”,更是要注意采取一些适当的方法,树立起他们的信心,提高他们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二、因材施教
(1)我们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需要选择一些基本话题如问路,购物等等,还可以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或句子(电影中的话、比赛、歌曲、名言等),反复听说,让他们一个一个地掌握,不要急着赶进度,赶教材。至于教材中的课文,可以让基础还好的,想要深入学习的学生学,或作为阅读理解(根据需要作精读、泛读处理),这样,学生才能学得主动,学得开心。正如董进宇博士所说:“快乐使人坚持,痛苦使人改变。”只有让学生体验到成功,体验到快乐,他才能坚持学下去。现在的学生大部分感受到的是学英语的痛苦,而学不下去,因此,我们教师一定要动脑筋改变这种状况。
(3)及时了解当前市场和企业需求,因地制宜地选用一些既符合当地市场和企业特色、又具有本校鲜明特征的实用性教材,同时注重教材的文化因素。
三、改革学生的学习成绩评价
我是这样想的:我们应该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其次是学习结果,把它作为指导思想。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以两大块构成:平时的学习及考试,各占一半。这样做的好处是:杜绝学生只想着考试过了关就行了(甚至靠舞弊过关),平时学不学无所畏,老师也拿他没办法的思想。平时的学习包括课堂活动(提问、回答、对话、讨论等)、作业完成情况,老师对此做个记录,作为考评的依据。这样,学生平时学习态度的好与坏就直接与他最后的成绩挂上钩,学生学习就会主动些,学习态度也就应该会有所改观。
有效课堂教学其核心就是要学生学到知识、形成技能。这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课堂教学的一切活动都要围绕这一核心开展。本文以笔者的英语教学实践为基础浅述在英语教学中巧设情境,创建有效的课堂教学的几点想法。
【关键词】有效课堂巧设情境英语教学实践
目前我县在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研究,那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创建有效的课堂教学呢?那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巧设情境,情境教学能够陶冶人的情感,使人的情感得到净化和升华。这种净化后的情感体验具有更有效的调节性、动力性、感染性、强化性、定向性、适应性、信号性等方面的辅助认知功能。情境教学提供了调动人的愿有认知结构的某些线索,这些线索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暗示或启迪,经过思维的内部整合作用,人就会顿悟或产生新的认知结构。为了使情境教学在英语教学中更好地发挥上述两种功能,本人结合教学实例谈谈如何创设情境,创建英语教学的有效课堂的几点想法。
1.情境创设要具有真实性
例如:笔者在教授Goforit七年级下册Unit3Whydoyoulikekoalas?时,设置一个真实交际情境引出新知识。
T:Whatanimalsdoyoulike?Why?
S1:Ilikepandasbecausetheyarecute.
S2:Iliketigersbecausetheyarestrong.
…
然后老师问学生:What’smyfavoriteanimals?Canyouguess?一些学生猜出是狗,然后老师追问:WhydoIlikedogs?老师用幻灯片呈现了狗能做的事情:Dogscanhelppolicemen.Dogscanhelptheold.Dogscanhelptheblind.Dogscanhelpshepherds.Dogscanhelpchildren.Dogscanbringjoytopeople.之后,学生两两对话(A:Whatcandogsdo?B:Theycan…)操练和巩固所学内容,并读教材;然后用一段有关狗的FlasDogsThatWork作为视听材料,巩固和检测学生对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并让学生读Flash中的文字;最后组织学生教学小组交流,谈论自己喜欢的动物。为学生提提供了如下句型:
A:Ilikedogs.Whatanimalsdoyoulike?
B:Ilike…
A:What’sitsname?
B::Itsnameis..
A:Whatdoesitlooklike?
B:It’s…Ithas…
A:Whydoyoulikeit?
B:Becauseit’s…Itcan…
让学生在真实的交际活动中运用所学语言,谈论动物的名称、外貌以及喜欢某种动物的原因等,学生既运用了本课所学的语言,又可以围绕动物话题自由发挥,输出的语言非常丰富,真正做到了在情境中学,在情境中用。
2.情境创设要具有主体性
3.情境创设要具有情感性与体验性
情感性指进行情境具有激发学生情感的功效。情感和认知活动是相互作用的,健康的、积极的情感对认知活动起着积极的发动和促进作用。课堂教学的实践证明:欢快活泼的课堂气氛是取得优良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学生情感高涨和欢欣鼓舞之时往往是知识内化和深化之时;体验性指所创设的教学情境能够促进学生情感体验,营造轻松、民主的学习氛围,人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激励学生不断探索知识领域的奥妙。该原则要求老师在轻松愉快的去或气氛中引导学生产生各种问题意识,展开自己的思维和想象,寻求答案,分辨正误,这一原则指导下的教学,思维的“过程”同“结果”一样重要,目的在于使学生把思考和发现体验为一种快乐,而不是一种强迫或负担。
在学Goforit七年级下册Unit5SectionA的第3a部分和第4部分时,老师用师生问答的方式呈现了教材中“在超市”两个学生抓小偷的故事后,要求学生结对使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讨论图片,为下一步完整复述故事做准备;然后让学生在小组里先试讲故事,之后讲给全班同学听;最后老师将故事改写成一个完整的小剧本,让学生补全剧本,并教学角色扮演,以便达到拓展和提高的目的。剧本如下:
B_BenM_Man
P_PolicemanT_Tim
B:LookWhat’sthatmandoing?
T:Oh,he.
BandT:Heisathief.Let’sfollow(跟着)him.
B:What’shedoingatthebusstop?
T:Ithinkheis?.
B:What’shereading?
T:Heis.Look.Thereisapoliceman.
B:Let’sgoandtellher.
BandT:Madam,madam.
P:Yes?
BandT:.Hestole(偷)abottleofwaterinthesupermarket.
P:Oh?Let’sgo(ToM)Didyoutakesomethingfromthesupermarket
M:I…I…
P:Ithinkyoumust(必须)withme.Thankyouverymuch,boys.
A.waitingforabus
B.gotothepolicestation
C.istakingabottleofwater
D.Lookatthatman
E.readinganewspaper
老师引导学生围绕同一个话题展开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如两人一组讨论图片、在小组中讲故事以及表演故事等,学生有机会把所学内容通过多种形式教学内化,课堂活动始终围绕同一个内容展开,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多,交流得多。在所创设的情境中,学生在从听说到表演的过程中完成了语言的输入和输出,很好地巩固了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可见,老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情境要有有利于学生运用所学语言的活动。语言输出活动要采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让学生在互动中体验思维火花的碰撞。
4.情境创设要具有价值性和创新意识
问题情境教学是能够促进学生情感体验、营造轻松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激励学生向知识领域不断探索的新型教学模式。问题情境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只有创设了这样有价值的问题情境,才能迅速地在学生心中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促进其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例如:在学Goforit九年级英语Unit10BythetimeIgotoutside,thebushadalreadyleft.SectionA时,为了达到本课时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化解疑点。首先让学生听英语歌曲“Ticktooktime”,再由闹钟引出每天起床后的一些活动。老师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围绕这样几个问题开展自由讨论:Doyouhaveaclock?Isitveryusefulandhelpful?Whatdoyouusuallydoafteryourclockwakesyouup?Whatwillhappenifyourclockdoesn’tworkproperlyoneday?Willyoufeelunhappyifyouoversleep?
【关键词】高职英语影响表达因素改进方法
在当今社会,英语作为一种国际性的语言,早已赢得了它在教育、科学、技术以及其它领域的地位。英语的学习,特别是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就国内多数高职学生而言,英语是一门不可或缺的基础性学科。学习不仅是拼写,词汇和语法,更重要的是语言能力的培养。是学生能够听懂并表达出来,这才是我们教育中的关键。
在高职院校中,英语口语要求学生不但能够简单表达出他们所想要表达的内容,还要求学生能够有一定流畅的交流能力。但是,我们必须承认的是,就整体来看,目前许多高职学生的口语能力并不十分令人满意,英语口语能力发展极不平衡,口语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学生会觉得并不能百分百地完全并成功地表达出他们的想法和观点,有时就算表达了出来,却又出现中国人听不懂、外国人听不明的尴尬情况,这大大打击了学生们的自信心,也说明了课堂教学的不足。虽然学生的普遍英语水平较低,但仍需要他们掌握一定的词语,可以简单的表达出他们所想要表达的内容,从而使学生达到一定的交流能力。那么是什么影响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以及如何提高呢?
一、影响学生英语口语表达的因素
1、缺乏交流的主动性
2、母语负迁移的影响
无论是高年级还是低年级学生,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母语迁移现象。且在越晚学语的学生中,出现的负迁移现象越为严重。这是由于随着年龄的不断者加,所获得的母语信息也会不断增长,从而形成一定的思维模式和语言习惯。学习者在外语学习的过程中又会不同程童的利用母语来进行思维和学习。这样就会产生母语迁移的现象,这主要体现在语音,词汇,语义,句法和文化方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语音语调上的负迁移。第二,母语文化上的负迁移。第三,语义语用上的负迁移。第四,语法句法上的负迁移。
3、性格对于英语口语的影响
一个人的性格很大程度上体现在他为人处世和工作学习中的表现。性格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十分重要。那么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性格对学习英语口语的影响。对于,外向性格的学生来说。在课堂上,他们不甘寂寞,爱提问题,大胆发言,不受约束,因而他们会争取更多说英语的机会。他们在课堂上越是精神放松,就越能大胆而灵活地运用所学过的知识,通过不断的尝试和练习来消化和吸收所学的知识。同时,他们不怕出错,大胆张口说,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这对于学习英语有较大的帮助。久而久之,锻炼的机会多了,英语口语能力必然会得到提高。相反,对于内向型的学生来说,相对较为封闭自己,害羞不愿表达。胆小,总怕自己说错,遭人笑话。即便有机会练习,也不愿参加。久而久之,失去了很多锻炼口语练习的机会,英语口语能力势必得不到提高。
二、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应对方法
1、通过多媒体教学,提高学习的兴趣
教师应多让学生处于良好的语言环境中。目前中国学生的语言学习环境虽然有所改善,但语言输入仍然十分有限,而地道的外语是依赖于真实的语言环境。教师应利用现代化的手段让学生观看英文原版电影、电视,听英文的广播。另外,可通过让学生大声地随原声朗读、音位对比和模仿等方法从而对语音敏感,形成良好的语感,进而克服母语干扰,提高学习的兴趣。
2、通过模仿、朗读、背诵、复述,增强学习的能力
作为一个英语不是母语国家的人来说,要想提高英语表达能力,第一步就是模仿磁带或英语为母语的人。初学英语者往往认为原版磁带里的调子怪怪的,在模仿时不习惯,模仿到最后还是改造了原有的“洋味”。实际上在模仿时,只要持之以恒,终究会模仿好的,儿童对母语的语音语调的习惯就是完全的模仿。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让学生大量背诵篇章、结构,但教学中不妨把这个方法归属到熟读和复述两个方面。首先熟读原文,然后按复述步骤进行。朗读次数多了,又进行了大量的复述,也就能背诵了,而且其实际意义要大于单调的背诵。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应要求背诵一些常用的句型和表达方式,以某句型惯用法为样本,口头造句,以巩固知识,由浅入深,造连续的几个句子,直到能够较流利地用英语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3、通过激励性评价体系,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和参与度
激励性评价是在学生学习活动中进行激励、鼓舞,目的是营造一种宽松、和谐、开放、民主的教学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鼓起学生的勇气及力量,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强化学生成功的喜悦,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及上进心。通过课堂教学中开展激励性评价,让他们知道英语口语的练习并不可怕,有利于激发学生锻炼口语的自信心,增强学生表达口语的主动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口语的动力。
关键词:英语教学;教育叙事;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中国的教育事业也在不断进步。对于教育的研究改革在不断深入中,教育叙事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不断有人参与到对它的研究当中。但是,现在多数的关于教育叙事的研究方向都是集中于学生,而忽视了“教学”中的“教”的方面。教育叙事对于老师的教育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1.什么是教育叙事
所谓的教育叙事,就是教育工作者叙述在工作过程中的事件、故事、感受等的一种行为。通过教师的叙述和回忆,教师自己或者他人可以从回忆的过程中仔细的思考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和问题,从而自我总结,不断修改和完善自身的教学方法。他人也可以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升教学质量。
2.教育叙事对英语教学的影响
2.1教育叙事对英语教学的重要性
教师专注于教学工作无可厚非,但是对于教育研究也是必不可少的。现在许多英语教师只针对于教学工作埋头苦干,对于教学研究,研究的方法不感兴趣,甚至一知半解。但是,英语教学中有一个重要的教学模式:通过教育帮助研究,通过研究促进教育,教育和研究相结合。这是教学工作中不可忽略的部分。教育叙事研究相对复杂,需要选定一些样本,通过实验,采集准确的数据,接着对数据所呈现出的规律与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在分析数据的时候我们还需要用到一些专业的统计软件,这一复杂的过程让许多英语教师对教育叙事研究畏惧不已。就是这样的一个现象导致许多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在教育研究上贡献甚少,浪费了推进教育进步的许多机会。教育叙事研究特别注重培养优秀生,提高差等生,在这两个方向寻找问题,并且找出适当的解决方法,这也是英语教学中十分注重的。教育叙事研究可以从另一个方面找到解决英语教育教学的方法,而且实验表明,结果往往是令人喜悦的。通过叙述故事,讲述经验来总结教育方式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是十分必要的。
2.2教育叙事对教师生活的影响
2.3教育叙事对教师英语教学的影响
对于中学英语教学来说,课堂上的交流与活动是十分重要的,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通过课堂游戏来提升教学氛围,活动的设计影响着教学的效果。英语教学中的优秀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把教育叙事作为教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成功与失败的经验的总结来分析自己的教学方法,在过程中反省,反省过后应用于教学过程中。在这样的教育叙事中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并且加以改正。教师利用网络平台来吸收其他教师的教育叙事成果,通过评价与建议帮助其他老师进步,同时也提升了自己。教育叙事不仅仅是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也大大提升了教师的写作水平,运用计算机的能力也大大提高。通过互联网,增长了教师的知识,扩大了教师的思维观念,频繁了教师之间的交流,更是拉近了老师与学生的距离。
3.小结
参考文献
[1]孙艳玲.中小学英语教师提高专业素质的途径[J].基础英语教育,2010,(6):81.
[2]黎加厚.信息时代的教育叙事与教师主体意识的觉醒[J].中国电化教育,2004,(10):40-41.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喜欢追求事物的实用性。高职院校公共英语的教学目的就是要培养出能从事基本对外交流的实用外语人才,但是,目前在高职院校中,公共英语的教学模式传统单一,侧重学生对语言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学生在语言应用能力方面的锻炼,因此,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英语水平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无法与实际工作很好的结合。如何让学生学以致用,是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师应该思考的一个问题,引入项目化教学法,无疑是解决此问题的一个突破口。
一、项目化教学法
2003年7月德国联邦职教所制定以行动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它的核心是一种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即不再简单的让学生按照教师的安排和讲授去得到一个结果,而是以项目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去寻找得到这个结果的途径,最终得到这个结果,并进行展示和自我评价,学习的重点在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结果,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锻炼了各种能力,具有较强的积极性。
二、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的学生基本上来自于普通高中和职业中学,学习基础普遍比较薄弱,在英语词汇、发音和语法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因此严重影响了他们英语水平和其他技能的提高,由于听不懂老师的讲课,使得他们渐渐失去了对英语的兴趣,学习英语对他们来说是种负担,常此以往,对英语产生了厌烦和弃学的心理。
这种消极的情绪也影响了老师,由于在课堂上来自学生的反馈很少,教师会慢慢产生一种懈怠情绪,放松对自身提高的追求,导致知识单一,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课堂教学效果难以保证。
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总的来说还是应试教育,学校把英语考试成绩的好坏直接跟教学质量挂钩,导致高职院校英语教育的单一化。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仍然以课堂、书本和教师为中心,教师主要教授词汇、语法等,普遍缺乏将各种教学法综合的能力。这种落后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师生的互动。
三、项目化教学法中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根据目前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为了使学生达到学以致用,根据项目化教学法的特点和实施步骤,我们以酒店管理专业为例,谈一谈如何在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中运用这种教学模式:
项目设计阶段。选取的项目要符合酒店管理专业的专业特点和实际工作岗位的英语需求,然后再围绕这些项目进行听,说,读,写的全方位训练。首先根据每个教学单元的内容设计一些项目,如:餐桌礼仪用语、上菜顺序、酒店客房布置等等,由学生按照各自兴趣自主选取,组成4-5人的小组去共同完成项目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到酒店进行参观或是向酒店工作人员进行询问等方式设计出合理的项目计划,教师要根据情况作出相应的指导。
项目实施阶段。在具体实施阶段,为了营造更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酒店现场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要明确自己在小组中的分工,各组员间的合作形式,并按照项目计划完成项目内容。学生通过真实的实习环境,能够发现之前制定的项目计划的不足之处。在完成这个过程中,教师可给予学生具体的指导,但是要尊重学生的想法,不能干预学生创造性的发挥。最后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形成以英语书面或口头汇报等形式做项目总结。
项目评价阶段。本阶段主要是采取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总评相结合的评价模式,着重考核学生所学课程的基本技能,即对学习目标、知识点、专业能力、方法能力以及情感态度进行综合考评,并对每组的成果提出意见和建议。这样,每次课堂教学中,通过一个项目来学习英语语言知识,训练英语语言技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师生共同来完成并评判这个项目,就能够将抽象的语言知识变成可以用来完成某项具体任务的工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收获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应用项目化教学法很好地体现了实用性的高职教育理念。将教学内容与各自专业的特点相结合,设计成不同的训练项目,既锻炼了听、说、读、写等基本英语技能,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际运用中,项目化教学法可能还存在一些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的摸索与创新,使其与职业教育更完美的结合。
关键词:职业教育;英语;项目教学法
一、项目教学法的内涵
项目教学法的核心追求是:不再把教师掌握的现成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作为追求的目标,或者说不是简单地让学生按照教师的安排和讲授去得到一个结果,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去寻找得到这个结果的途径,最终得到这个结果,并进行展示和自我评价。学习的重点在于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结果,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锻炼了能力。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教学生如何做,而是创建项目教学法的环境,并引导学生自主完成项目。
二、中职英语课的现状
在现今高速发展的社会中,人们运用英语来表达想法的机会越来越多,希望提高英语能力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尽管中职生敢于表达,喜欢唱英语歌,但是说英语时还是怕犯错误,站起来阅读都不敢大声,缺乏自信。除了上课,并没有寻找练习英语的各种机会,有机会也不敢与会英语的外国人交流。因为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一直都是“填鸭式”的教学。无论是语法教学,还是其他方面的教学,都是教师在课堂上占主角,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这种忽视学生主体的做法,使很多学生学习几年英语后竟然连简单的句子都表达不出来。尤其是中职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薄弱,他们来自农村的偏多,或是在初中阶段对英语有惧怕、厌恶心理,很多学生已对英语学习失去了信心。基于这种现状,应运而生的项目教学方法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处于绝对的中心地位,教师只起引导的作用。这样,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让课堂成为展示学生自我的舞台。
三、中职英语项目教学法的实践
2009年,教育部颁布的中职英语新大纲强调: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职业场景中的英语应用能力;英语教学要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验语言,培养技能,积极实践,提高语言综合应用的能力。对于以就业为导向、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职业学校来说,英语教学改革成为中职英语教师的重要课题。
在教学中,要求能进行日常的简单会话和职业场景中的简单指令,侧重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体验式英语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的主要做法是让学生进行英语小话剧表演。确定英语项目教学的程序如下:确定项目(话剧表演)信息资料收集及处理分设小组、讨论、确定作品内容课堂表演学习与评价。
1.项目设置。在项目教学中,项目设置至关重要。结合中职学生的兴趣、已有经验和英语基础,限定在一些耳熟能详的童话剧表演上,使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展示英语能力和表演才能。
3.分设小组,讨论、确定作品内容。根据学生收集的材料,师生一起讨论,最终确定几个可行的短剧剧本。学生自由组合成小组,选择剧本,讨论并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分工合作。短剧作品内容的设计和表现形式要结合英语教学要求,难度要适合于学生的英语能力水平、专业水平,并且要结合教学设备和条件,使短剧活动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这些由各组长组织、策划。
5.学习与评价。每个小组都要进行话剧作品表演,各小组相互点评,教师参与讨论,积极指导学生轻松自由地运用语言。评价包括学生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学生要通过各项评价,逐渐学会正确、客观地评价他人和自己,取长补短,反思自己的不足,总结经验。
四、实施项目教学法的思考
项目教学法把学生融入有意义的任务完成过程中,让学生更积极地、并有目的地展开自主学习,提倡学生在集体的、相互的、个体的三种自我教育方式下获取知识。它要求学习者必须通过实践进行知识构建与技巧训练。只有当完成的目标任务与预期成果吻合时,学习才真正成功。因此,任何敷衍态度、懒惰心理对完成学习任务都是不利的,甚至是有害的。让学生在课堂上表演话剧,是由于教学内容缺少真实语境,这与利用英文原声电影辅助教学是一样的。英文电影用于课堂只是为了营造较真实的语言环境,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的语言能力学习。但要避免主次不分,不要让此类课变成欣赏课。
在项目教学中,创设学习的资源和协作学习的环境是教师最主要的工作,这要求教师课前熟悉项目内容,并进行深入研究,准备好项目开展过程中涉及的有关知识;注意与其他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协调;介绍项目内容要讲究艺术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讨论的热情。在理念上,英语教师要变“以教为主”为“以练为主”;在内容上,可以忽略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以够用、实用为基本要求,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教学活动;在方式上,教师是组织者和协助者,以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获得充分锻炼为教学原则。
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既尊重教育规律,又体现职教理念,还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寻求方法的能力,并提升社会活动能力,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职业活动的需要。英语教师要恰当地运用这种教学策略,在项目实践中引导学生在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的过程中学习,并掌握语言、运用语言,成为真正的实用型人才。
[1]王微娜.项目教学法在民航服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5).
[2]吉沛霞,付海燕.项目教学法在职业教育教学中的应用[J].国土资源高等职业教育研究,2010,(01).
(一)评估法学教学效果
(二)连接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
司法考试的作用不仅在于全面评估法学教学的成果,其还发挥着连接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之桥梁的作用。具体而言,如上所述,司法考试作为我国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是法律人的入门考试,一旦通过这个考试,即获得了法律殿堂的通行证,成为法律共同体的组成人员。也就是说,法律职业作用专业技能要求比较高的行业,从业人员需要具备专业的法律知识。而评判从申请从业的人员是否具备专业的法律知识的依据即是司法考试,通过司法考试的,才认为具备专业的法律知识。从这个角度而言,从事法律行业的前提并未接受法学教育,而是通过司法考试。因而,司法考试即成为了连接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之间的桥梁——接受法学教育意味着学生具备一定的法律专业知识,通过司法考试才意味着其法律知识达到了从事法律行业所要求的水平,因而也才给予其法律职业资格证书,该证书的获得是成为法官、检察官、律师的必经途径。不仅如此,实践中,很多企业招聘法务人员或者司法行政机关招收公务员的,也要求应聘者或报考者通过司法考试。从这个角度而言,司法考试亦是连接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的桥梁,接受法学教育的,只有通过司法考试才能从事法律职业。
(三)指导法学教学的发展
二、司法考试对法学教育的挑战
尽管司法考试对法学教育的开展存在诸多的积极意义,但不可否认的是,司法考试的目的在于选拔法律职业共同体成员,而法学教育并不能满足培养职业法律人之要求,司法对法学教育之开展存在诸多的冲击,当前法学教学在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上面临司法考试的挑战。
(一)司法考试对本科法学教学目标的挑战
本科法学教学作为本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上是一种基础教育,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法学原理,在此基础上对法律条文知识也有相当程度的熟识。也就是说,本科法学教育与职业院校的教育相比,其在教学目标上更多地注重对学生理论功底的培养,使学生精通于法理。因而,作为一种基础性教育,法学本科教育的教学目标更多地是培养综合性的法律人才。所谓综合性的法律人才,则不仅应当能够胜任司法实务工作,更应该能够从事法学基础理论的研究。因而,本科法学教育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至于运用法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多地由学生通过实习或者参加工作后习得,而不是通过课堂教学而习得。而司法考试作为选拔职业法律人的入门考试,其考察的重点内容即是学生运用法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说,法学教学的首要目标并不是使学生掌握法律应用技能,而是培养其法律思维和法学理论功底,这即表明,本科法学教育所追求的目标在一定程度上是与司法考试之要求存在偏差的。因而,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本科法学教育即应当处理综合性法律人才的培养与实务性法律人才的培养之间的关系。
(二)司法考试对本科法学教学内容的挑战
(三)司法考试对本科法学教学模式的挑战
司法考试作为选拔职业法律人的考试,其所考察的内容必然是具有实务性、操作性的。也就是说,司法考试以法律应用能力为考察对象,在具体的考试内容安排上,可能涉及到案件办理过程需要注意的问题、常见的程序错误、法律文书的写作等。这些问题,在本科法学课堂上当然也是可是进行讲解的,但如能让学生参与真实案件的办理,则其对这些知识才会有更为直观的感受,也才能理解这些知识的真正内涵。遗憾的是,当然本科法学教育以课堂教学为主,除为期较短的实习之外学生少有参与司法实践的机会。因此,从这个角度而言,当前本科法学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是不适应司法考试之要求的。
三、法学教育对司法考试的应对
(一)合理定位法学教学目标
如上所述,法学本科教育的教学目标更多地是培养综合性的法律人才。所谓综合性的法律人才,则不仅应当能够胜任司法实务工作,更应该能够从事法学基础理论的研究。然而,在实践中,各法学院校往往基于现实的考虑而注重学生理论功底的培养,而忽略法律实务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本科法学的教学目标应当定位于即培养理论功底深厚的研究型人才,又定位于培养实务能力突出的实务型人才。为促使这一目标的实现,法学院校可以建立起分班制度。具体的作法是,在大一阶段,学生统一学习法制史、法理学、宪法学等理论性较强的课堂。到了大二、大三则进行分班,分为基础理论班和实务班,由学生在这两个班中自主选择。基础理论班的学生在此阶段主要学习如何进行学术研究,到大四后专注考研;实务班的学生在此阶段则主要学习民法、刑法、行政法等部门法的应用知识,到大四后进行为期一年的实习。通过这种分班制度的建立,立志于从事法律实务工作的学生将有条件掌握扎实的法律应用技能,从而能够轻松应对司法考试。
(二)合理调整法学教学内容
如上所述,就法学教学中的教学内容而言,不管是科目设置抑或内容安排,当前法学教育中都偏重于理论教学而非实务操作。据此,笔者认为,为有效应对司法考试,法学院校之教学内容应当作如下调整:其一是在科目设置上,加大实践性科目所占比例。在法学科目设置上,应当加入文书写作、证据收集、法庭辩论技巧等科目,从而增强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使其能够自如应对司法考试。其二是在内容安排上,则应当在刑法、民法、行政法等实践性较强的部门法中加大案例分析的比重,甚至可以开设专门的案例分析课程,同时将刑法、民法、行政法与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使学生熟识法律应用和案件分析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