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挖掘创新想法和专利点到专利申请和保护。
编者按:
专利是科技成果的重要表现形式,是科技成果转化的核心载体。在医学创新转化浪潮日益高涨的今天,很大一部分医护人员对如何挖掘有效专利,以及申请、保护专利仍存在不少疑惑。值此世界知识产权日,中国医学创新联盟(CMIA)和康卫医创特策划此文,以飨各位拥有创新梦的医护创新者。
一、挖掘寻找创新想法和专利点
在临床实践中思考和总结
很多创新想法来自于医护人员在临床实践中的细致观察。医护人员若善于在操作使用医疗器械、技术过程进行思考和提问,就可能在其中找到可申请专利的创新点。具体可从药物、人工智能、医疗器械三方面入手。药物创新难度最大,资金投入高且研发周期长。如果在资金、研发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从药物的结构、组分、剂型、用途等方面进行改进创新。
人工智能创新需要多学科人才共同研发。例如,需要医护人员提供临床数据并进行模型验证,计算机、数学等其他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数据整合、建模,才能最终形成完整的创新方案。医疗器械的创新相对容易,例如,在医疗器械的使用过程中有哪些不便之处?现有器械的功能是否能满足工作需要,功能是否可以完善?现有器械的功能是否可以转用等等。
分析同领域专利情况激发灵感
分析同领域现有创新成果和研究趋势
二、形成初步技术方案
提出清楚、完整、可实现的方案
许多医护人员认为,临床问题/临床需求+不经验证的初步思路=解决方案。实际上,提出问题和提出解决方案有着本质的区别。知识产权所保护的是完整、清楚、可实施的技术方案。因此,要梳理现有的解决方案,分析现有解决方案的问题及其原因,形成/校验自己的初步设想,避免初步设想与现有解决方案存在相同的制约问题,或者已有更好解决方案。
技术方案需满足:
(1)基于临床需求从现有技术出发,明确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2)技术方案即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需要说明想要做什么和如何去做
(3)技术方案必须是完整、清楚并可实施
判断能否申请专利,明确保护要点
根据技术内容确定专利保护类型
医学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类型主要包括专利、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技术秘密等。如何选择合适的保护类型需要根据项目特点详细判断。
三、选择代理机构,提交技术交底书
选择代理机构做到“四看”
无论是医院合作的还是自行选择的代理机构,由于专利代理最终由具体的个人完成,发明人最好选择或指定具有一线专利代理和专利诉讼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利代理师,以保障专利质量。
写好技术交底书需回答“四问”
背景技术:介绍本发明提出之前,本领域或解决所属问题的常规器械/设备/方法都有哪些,客观评价它们分别存在哪些局限性,或者在实际使用当中有哪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创新点概述:简要阐述本发明希望解决上述哪些具体问题,本发明与现有技术不同的创新点,该创新点带来的现有技术无法达到的有益效果或好处,本发明方案或效果层面的“厉害”之处。
具体阐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构成:详细描述通过怎样具体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实现本发明。
发明方案的技术效果:一般为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所指出的技术问题,实现或具备某种功能达到一定的积极效果,以及这些优势或效果对应上述方案中的哪些要素或特点的组合或哪些处理步骤或结构特征。
医护人员提交技术交底书后,和代理人有效的沟通是保证专利撰写质量的必要条件。
在专利文件撰写审核完成后,由代理机构协助提交国知局。在提交之前还需明确以下四方面内容:
(1)明确知识产权归属。确定好申请人/专利权人是医院单独还是和企业共有,发明人(个人)是哪些人,明确知识产权归属,对未来的成果转化进行储备,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2)明确加快路径。确定是否选择加快审查途径以及选择何种途径,对于加快审查均有技术领域要求,在申请之前需要了解清楚;
(3)明确公开方式。选择是否提前公开专利申请,如果想加快审查,可选择提前公开,但对于药物、试剂盒类专利,不建议提前公开;
(4)明确海外申请策略。根据技术内容、创新高度、市场情况判断是否申请PCT或海外专利,形成有效的专利布局。
关于作者
李芳,中国医学创新联盟(CMIA)、北京康卫医创科技有限公司知识产权总监。曾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查专利十年,审查专利数量超千件,熟知国内外知识产权法、专利申请流程,擅长专利撰写与申请,专利检索与分析,以及临床高价值专利挖掘与布局。
已为多家医院、医学创新转化平台提供医学领域科技创新成果知识产权保护培训,协助多家三甲医院培育与评估数十项高价值专利,完成百余个项目的专利布局,在医学科技成果专利分析与评估、整体专利布局及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经验丰富。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我有话说
0/500
同步到新浪微博
进群即领
扫码加入
扫码进群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意见反馈
下载APP
健康界APP
了解更多
返回顶部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