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许多朋友都像我一样,羡慕那些“能说会道”的人,不论是面对领导,还是面对客户,他们都出口成章,妙语连珠,甚至遇上了楼下便利店的店员,这些人也能滔滔不绝的跟人聊起来。
我们会认为,这是因为他们天生情商高,口才好,相比之下自己不善言辞、性格内向,不懂说话之道。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想要练就好口才非常的困难嘛?有没有什么方法能够让自己的口才迅速提升呢?
01
从自我介绍开始
我们先来思考一下这个案例:
这个时候,你该如何做自我介绍呢?你应该怎么样才能让这些没见过你的同事认识你呢?
这时候,你想好了你的自我介绍吗?让我猜一猜,你是不是打算这么说的:
我叫小明,今年23岁,毕业于XX大学XX学院(个人信息),我喜欢打篮球/唱歌/打游戏(兴趣爱好),很荣幸能够跟大家一起共事,希望未来的日子里多多指教(客套话)
我相信应该有80%的人是这么想的,包括我也曾经这么向同事介绍自己的。这么说当然没有什么问题,但过后谁能记得住你呢?当一天的工作结束后,谁对你的信息还有印象呢?
或许,你知道明天即将上班,需要做个自我介绍,今天晚上你可以实现准备好一段话,将它背下来,到了明天工作时你就脱口而出。但是,如果是面对未知的事情时,你会怎么表达呢?
比如,你入职工作了一个月了,这时候你的领导忽然叫你到他的办公室里,他问你“来这边工作了一个月,感觉如何?”
你毫无准备,面对这个问题,这时候你可能会说,“挺好的,感觉自己学到了很多。”
或者是,“觉得自己得到了哪方面的进步”,“在工作中感觉自己有哪里不足”,“跟同事相处的很融洽,很感激同事对你的关怀”,“工作中遇到了一些困难,不太清楚该怎么办”。
也许事后,你对于自己当时的表现并不满意,你觉得没有好好在领导面前展现自己,但是为时已晚,因为你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还有机会跟领导谈谈工作,领导每天事务繁忙,你错失了最佳的表现时机。
但是如果你掌握了我所说的这个方法,你就能够从容应对。
02
“电梯法则”
“电梯法则”源自麦肯锡公司曾经得到过的沉痛教训:
该公司曾经为一家重要的大客户做咨询。咨询结束的时候,麦肯锡的项目负责人在电梯间里遇见了对方的董事长,该董事长问麦肯锡的项目负责人:“你能不能说一下现在的结果呢?”由于该项目负责人没有准备,而且即使有准备,也无法在电梯从30层到1层的30秒钟内把结果说清楚。最终,麦肯锡失去了这一重要客户。
那下面,我们看看这个方法该如何操作以及运用。你需要在开始说话前,在大脑里先进行一个归纳,按照自上而下的方式开始说明。
第一个步骤,结论先行
还是用前面的“自我介绍”来举例,如果你想让更多人记住你,最有效的方式方法,是给自己贴标签。
但你的标签也许会有很多,可能是你的专业,你的兴趣,你的态度,这么多标签都贴在一个人身上,如果不做个梳理,那这些标签就没有意义了。
重点太多,往往就没有了重点。
这时候你可以说:
大家好,我叫小明,一个喜欢阅读、思维活跃的人。
一句过渡性的语句,为自己先贴上一个大标签,告诉对方自己是什么类型的人。
第二个步骤,自上而下,依序说明
在脑海中,经过短暂的思考后,你已经总结归纳,将你的核心结论提炼了出来。
这时候你就可以将你在脑中想清楚了第一个的论点想说出来,如果第一个论点还需要进一步的说明,你可以通过再展开第二层论点,按顺序说明。(表达时,建议不超过两层,否则听众难以记住)。
我是某某大学的学生,读的是XX专业。我热爱学习,平时喜欢阅读,尤其是对这三类的书有浓厚的兴趣,一是历史类书籍,《史记》看过5遍以上;二是心理类书籍,三是商业传记。选择这个工作岗位的原因有两点,我是一个思维比较活跃的人,跟工作要求比较匹配;其次,我是热爱挑战,这个工作能够激发我的脑洞,有更多的创作灵感。
如果将个电梯法则用图画出来,大概就是下面这样的,呈现出一个金字塔的形状。
从上而下,从左到右,依序描述。表达的时候,最上层的核心结论先说明,给听众一个留下一个直观的印象。接下来分别从身份(教育背景)、兴趣(阅读)、工作(能力匹配度)这三点,展开简短的说明。加深听众对我们的印象,强化了喜欢阅读、思维活跃的特点。
这么梳理下来,是不是明确清晰了很多呢?
当然,表达的方式方法有很多,今天只是讲一种结论先行、从上而下的方法。
03
不适用的场景
如果是在生活化的场景,这种方式就不太适用了。
试想一下,你的另一半在重要的纪念日邀你一起共度浪漫的时光,但是这时候你可能正忙着赶项目,领导要求的deadline也在今天,这时候你必须加班把工作搞定,无法赴约,这个时候你要怎么跟ta说明呢?
参考“电梯法则”就是这样的一段对话:
亲爱的,因为这三点原因,今天不能跟你约会了:第一,我工作很忙,这个项目很赶,必须今天搞定;第二,这个项目很重要,如果没处理好,我可能就要被开除了;第三,...
但是为什么却适得其反呢?因为从表达的情感上来说,这种生硬的表达方式,对方在情感上无法接受,面对这种情况,你就需要委婉一点的告诉ta,你不能赴约的原因。
我们总结一下,这种结论先行的描述方法,适用于大部分工作场景,它的描述方式是先概括一个核心结论,从上至下,分步说明各个分论点,但是它并不适用于表达情感的场景下。
留给你的思考题
初入职场的你,感觉每天都无所事事,天天做一些打杂的工作,
有一天,公司领导安排你去采购一张桌子,这时候你会怎么答复领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