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人的十个心理学效应,掌握一个都受益终身

心理学效应是人或事物的行为或作用,引起其他人或事物产生相应变化的因果反应或连锁反应。通过解读心理学效应对自身产生的影响,剖析自己平时不易察觉的非理性行为,能更好地了解自己,读懂他人,透视社会。当我们从各种失意的状态中走出来时,再回头去看当时的情境,却发现自己只不过是调整了一下看问题的角度,一切仿佛都不一样了,就好像当时的困境是自设的牢笼,是将自身作茧,绑缚于心灵和意识的困顿中。

影响一生的十个心理学效应,掌握一个便能受益终身

设定高目标,等于达到了目标的一部分

做最坏的打算,做最好的准备

每个人都是天才,只要找到自己最擅长的出发点

有时沉默,便是最好的沟通

当看上去只有一条路可走时,这条路往往是错误的

人微言轻,人贵言重

心理名片,可以更快促成人际关系的建立

换位思考:用自己的想法,去推测别人的心思

正确地认识自我是最难的

生活好像一面镜子。你对它哭,它就对你哭;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

-NO.1-

吉格勒定理

-NO.2-

卡瑞尔公式

-NO.3-

瓦拉赫效应

奥托·瓦拉赫是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他的成功过程极富传奇色彩。瓦拉赫在开始读中学时,父母为他选择了一条文学之路,一学期下来,老师写下了这样的评语:“瓦拉赫很用功。但过分拘泥,难以造就文学之材。”

于是父母让他改学油画,可瓦拉赫不善于构图和润色,成绩全班倒数第一。面对如此“笨拙”的学生,大部分老师认为他成才无望。只有化学老师认为他做事一丝不苟,具备做好化学实验的素质,建议他学化学。瓦拉赫智慧的火花一下子被点燃了,最终获得了巨大的成就。

瓦拉赫的成功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学生的智能发展是不均衡的,只有找到了发挥自身智慧的最佳点,使智能得到充分施展,便可取得惊人的成绩。

-NO.4-

古德曼定理

在一些商业活动中,适时沉默也是一项有效的沟通技巧。一位厂长打算低价处理厂里的一批旧机器,他估算的最低价格为50万美元。谈判中,一个买主针对这批机器的缺陷,滔滔不绝地抱怨了很久,说它们早就被淘汰了,品相也不好,根本值不了多少钱。厂长一言不发,耐心地听着对方的抱怨。

最后,那位买主再也找不到用以指责的言辞了,突然蹦出一句:“这批机器我最多只能给你80万美元,再多的话,我可真不要了。”厂长大喜,当即与他拍板成交。这位善于沉默的厂长,一句话没说便轻而易举地多赚了30万美元。

最有价值的人,不一定是最能说的人的人。善于倾听,才是成熟的人最基本的素质。当你能够心领神会的时候,沉默便胜过千言万语。

-NO.5-

霍布森选择效应

1631年,英国剑桥商人霍布森卖马时,把马匹放出来供顾客挑选,但附加一个条件只许挑选最靠近门边的那匹马。显然,加上这个条件实际上就等于不让挑选。对这种没有选择余地的所谓“选择”,后人讥讽为“霍布森选择效应”。

社会心理学家指出,谁如果陷入“霍布森选择效应”的困境,就不可能进行创造性的学习、生活和工作。道理很简单,好与坏、优与劣,都是在对比选择中产生的,只有拟定出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方案对比选择、判断才有可能做到合理。

如果一种判断只需要说“是”或“非”的话,这不能算是判断。只有在许多可供对比选择的方向中进行研究,并能够在对其了解的基础上做决定,才算得上判断。因此,没有选择的余地就等于扼杀创造。

-NO.6-

权威效应

美国心理学家们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在给某大学心理学系的学生们讲课时,向学生介绍了一位从外校请来的德语教师,说这位德语教师是从德国来的著名化学家。

实验中这位“化学家”煞有介事的拿出了一个装有蒸馏水的瓶子,说这是他新发现的一种化学物质,有些气味,请在座的学生闻到气味时就举手,结果多数学生都举起了手。对于本来没有气味的蒸馏水,为什么多数学生都认为有气味而举手呢?

这是因为有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心理学现象,即权威效应。所谓权威效应就是指,如果发表言论的人社会地位高,事业成功,有威信,受人敬重,那么他所说的话容易引起他人的重视,并相信其正确性。

-NO.7-

名片效应

有一位求职青年,应聘几家单位都被拒之门外。于是在到另一家公司应聘前,他提前打听了该公司负责人的历史,并意外得知该负责人和自己有相似的经历。于是他在应聘时也谈及自己求职经历的坎坷和怀才不遇的愤慨。而这一席话也果然博得了公司负责人的同情和赏识,最终应聘成功。

这就是所谓的名片效应。两个人在交往时,如果首先表面自己与对方的态度和价值观相同,就会使对方感觉到你与他有更多的相似性,从而很快地缩小与你的心理距离,更快拉近彼此距离。

善于捕捉对方的信息和态度,寻找对方与自己的共通点。由此制作的心理名片,经过恰当的使用,对于人际交往处理和建立人际关系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NO.8-

投射效应

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去认知和评价他人的时候,往往会根据自身的经历和对事物的感受来推测和判断他人。总有一个习惯性的思维会觉得,自己对事物的主观认知即是他人的认知,而忽略了每个人对事物的看法和衡量标准都是独一无二的,因为每个人的经历都不尽相同。

这就是心理学上的投射效应,主要是指人们在潜意识里总是喜欢预设他人与自己有某些相同的倾向和观点。这是一种以己度人的心理效应,是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等投射到他人身上的一种认知障碍。比如好胜心强的人,总以为他人也喜欢与人一争长短;而喜爱吃榴莲的人,也会觉得不喜欢榴莲的人简直不可思议。

学会换位思考,是避免投射效应的有效方法,也能更容易与人交流和沟通,并达成共识。

-NO.9-

巴纳姆效应

“你很需要别人喜欢并尊重你。你有自我批判的倾向。你有许多可以成为你优势的能力没有发挥出来,同时你也有一些缺点,不过你一般可以克服它们。你与异性交往有些困难,尽管外表上显得很从容,其实你内心焦急不安。你有时会怀疑自己所做的决定或所做的事是否正确。

你喜欢生活有些变化,厌恶被人限制。你以自己能独立思考而自豪,别人的建议如果没有充分的证据你不会接受。你认为在别人面前过于坦率地表露自己是不明智的。你有时外向、亲切、好交际,而有时则内向、谨慎、沉默。你的有些抱负往往很不现实。”

是否觉得这段话对自己的形容很贴切?这其实是一段放在任何人身上都适合的话。人们常常会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实际上这不过是对人性和人格粗略的概括,这种倾向被称为巴纳姆效应。

-NO.10-

视网膜效应

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叫做“视网膜效应”。当我们自己拥有某件东西或某个特征时,我们就会比其他人更加注意别人是否和我们一样拥有这件东西或特征。

一个人一定要养成欣赏自己与肯定自己的习惯。一个能看到自己优点的人,在视网膜效应的影响下,也会看到他人的可取之处。能用积极的态度看待周围的人,往往是良好人际关系的必备条件。

THE END
1.为什么我们总想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别人身上。我们是否有这样的烦恼 父母总是要限制我们的自由,想法。要求我们必须要这样,那样。 把他们的想法强加在你的身上,他们希望我们能成为他们那样的人,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更优秀。 然后就会开始一系列的唠叨,行动。 一开始 我们还会接受 渐渐的 我们已经开始麻木 厌烦了 ...https://www.jianshu.com/p/b1d675d5e880
1.职场人际交往技巧每个人都有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性格,在公司里,总会有些人是不好相处的,比如傲慢的人、自尊心太强的人,爱钻牛角尖的人等等。所以你必须因人而宜,采取不同的策略与同事相处! 比如:与傲慢的同事相处。首先尽量少与他相处,在与他相处的时间里,尽量充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不给他傲慢的机会,那么在交谈时最好用短句子...https://www.jy135.com/zhichang/1469994.html
2.为什么自己总觉得全世界的人只有自己有思想?就像演员...问题描述:(女 , 14岁)为什么自己总觉得全世界的人只有自己有思想?就像演员拍戏那个摄影机总是在主演一个人身上,偶尔还会有内心独白其他人都没有,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以自己为中心...那感觉很难形容,和身边的人在一起的时候我会觉得只有自己有想法,有内心感受,其他的人只是会说话而已不会思考。为什么我会有这种...https://mip.club.xywy.com/mip/20140722/48834991.htm
3.误人子弟经常向别人灌输自己想法的四大生肖我们每个人的生活环境都是不同的,也早就了每个人性格上的差异,所以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但总有些人却喜欢把自己的东西强行加到别人身上,用自己的想法去衡量他人。那么十二生肖里,哪些生肖会误人子弟,经常向别人灌输自己的想法呢? 误人子弟 经常向别人灌输自己想法的四大生肖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417098636984354
4.致教师:让自己变幸福的20件小事就像三毛所说:“我笑,便面如春花。定是能感动人的,任他是谁。”微笑的力量在任何时空,都直抵心灵。 生活不会因为一句怒吼,而有所不同。却会因为一个微笑,变得格外美丽。 所以,当你睁开眼的第一刻,请微笑。 2.不要在意别人的想法 人生终究是自己的,不要太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https://www.qdnhp.gov.cn/zfbm/jyhkjj/zfxxgk/fdzdgknr/jsgl/202301/t20230103_77790549.html
5.这里有100多条如何做youtube视频的想法。总有一个适合你在不同的应用程序和游戏中测试计算机的性能。这就是其他人将自己的计算机性能与其他规格的计算机进行比较的方式。 38.最喜欢的小工具 你买了一件改变你生活的装备吗?在YouTube视频中谈论它。 39.技术新闻 在科技世界里,总是有创新发生。及时了解新闻并分享您的想法。 https://www.52by.com/article/14317/
6.做事情总是考虑别人的想法太多生怕麻烦到别有可能是自己想太多了,有时候别人不会那么介意,而自己却变得小心翼翼的,只要自己稍微注意下就行,人...https://www.familydoctor.com.cn/ask/v/507370145.html
7.对话陆奇:做一件长期有价值的事,不被人理解是必然的所以陆奇来中国三年,他说自己还在适应、还在理解、还在学习。但考虑到YC中国仅一年,奇绩创坛才刚刚开始,YC美国本身经过了七年才慢慢被大众接受,陆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依然有非常多的人看好陆奇,他们希望他成功,但同时,他们又担心他不会成功。这两种想法是矛盾的,又是统一的。理解这一点,恐怕也是陆奇必修的中国...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1379856599&efid=wwhecNYkKkZGKiiW5r6-Qw
8.愚痴的人,一直想要别人了解他,有智慧的人,却努力的了解自己。在曾奇峰老师讲精神分析时说过一句话,我想是可以解释这种现象的,即:一个人与另一个是的关系中,另一个人对这个人的态度,部分的,是这个人教会的。 所以,当我们不断努力去表白自己,期待别人了解自己的时候,得到的更多是受挫;要想实现自己的一些想法,最好的开始是努力的了解自己。https://m.chunyuyisheng.com/mip/topic/2336434/
9.置业故事为什么总有人在买万科城的房子?或许他们的想法和你不一...选择万科,每个人都有不尽相同的理由,但不变的是心底对于理想生活的追求。一如选择万科城,有的业主说,买下新都市区的房子,就奠定了未来居住价值;有的业主说,选择了超高性价比的万科城,就是选择了一种万科式的理想生活。今天,我们一起听听万科业主们选择万科城的故事,为什么总有人在买万科城的房子?或许他们的想法...https://m.loupan.com/bt/news/201809/4947917
10.心理咨询师个人成长自我分析报告范文(精选11篇)从小到大都比较要强,不服输,总想必别人做的更好,不过来到大学,发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所以开始懂得只要自己努力了就不后悔,不管结果是不是第一,只要自己尽力了就是最好的了。性格比较直爽,有的时候容易伤人,虽然在尽力在改变,但是还需要进一步改善。我是个很好的合作伙伴,做事踏实认真,大家交给我的事情总能...https://www.ruiwen.com/baogao/6749361.html
11.过度在意别人的看法是什么心理疾病1、个人性格问题:在意别人的想法,这种现象存在于每个人的身上,只是程度有所不同,性格较软弱内向的人可能表现的更明显。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从本质上来讲,是希望能够满足自己被尊重、被认可的心理需求,不是一种疾病。 2、社交焦虑症:是一种持续担心他人评价和批评的心理疾病。患者常常过度关注自己在社交场合中的表...https://mip.3zhijk.com/doctor/mip/mip_article/199be5596a07d6e934d5e90e5ecc9316.html
12.影响一生的十个心理学效应,学会一个便能受益终身投射效应:人往往善于用自己的想法,去推测别人的心思 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去认知和评价他人的时候,往往会根据自身的经历和对事物的感受来推测和判断他人。总有一个习惯性的思维会觉得,自己对事物的主观认知即是他人的认知,而忽略了每个人对事物的看法和衡量标准都是独一无二的,因为每个人的经历都不尽相同。这就是心...https://www.cqcb.com/reading/2018-05-30/866674_pc.html
13....以最简单有力的方式活出自己的生命(最困难的问题总有最简单的...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爱因斯坦,堪称20世纪最具领袖风范的风云人物,不仅因为他在科学领域的贡献,更因为他那打破传统的思考与创新模式。《最困难的问题总有最简单的答案》一书中,收集了爱因斯坦的85条智慧锦囊,将之翻译,转借为大众心理读物,用来看清问题的相对轻重,寻求答案,以最简单有力的方式活出自己的生命。https://book.douban.com/review/9877083/
14.心理降广播稿(通用20篇)在现实的生活里,我们很容易发现,许多人在受到批评之后,不是冷静下来想想自己为什么会受批评,而是心里面很不舒服,总想找人发泄心中的怨气。其实这是一种没有接受批评、没有正确地认识自己的错误的一种表现。受到批评,心情不好这可以理解。但批评之后产生了“踢猫效应”,这不仅于事无补,反而容易激发更大的矛盾。https://www.fwsir.com/yanjiang/html/yanjiang_20221215170604_2141227.html
15.为什么总是别人家的孩子好你一定对以下对话不陌生:“你瞧人家某某某,为什么你就不成?!”“为什么总是别人家的孩子好?”有很大一部分家长,总是乐此不疲地拿别人家的孩子和自家的比,或者把孩子当成自己炫耀的对象。当孩子表现优异,甚至在某些方面远胜同龄人时,家长便满心欣喜,到处吹嘘,但只要一发现孩子在哪一方面不如别人,便免不了要数落...http://www.jyb.cn/rmtzcg/xwy/wzxw/202206/t20220622_698318.html
16.晚会幕后花絮msce研究室陆小华教授课题组暴宁钟老师在那天的晚宴上,他特地来到了我们研一同学这边,他似乎有点微醉,他和我们说,对我们来说我们最大的资本就是年轻,抓住这段青春的岁月多积淀一点东西,不要虚度年华。同时,还让我们敢于实践自己想法,背后会有很多人一直支持者我们,不要对未知的未来感到害怕,要敢于憧憬。http://msce.njtech.edu.cn/chinese/news/allnews/n111207.html
17.职场“女神”,绝不会有的12个习惯“我不喜欢那些自私自利的人,更害怕自己也变成那样。” “我可不是那种诡计多端的骗子。” “这种‘宫斗戏’我可玩不来。” 从这些回答中我们不难看出,让职场中的人际关系发挥出价值,这在很多女性眼中都是一件可耻的事情。 然而这种想法是非常有问题的,因为学会利用人际关系是事业成功的关键。 https://blog.csdn.net/weixin_42400743/article/details/123373432
18.为什么总有人觉得:伤口不应该用药膏,敞着晾干最好?为什么总有人觉得:伤口不应该用药膏,敞着晾干最好? 原创 陈郑礼 烧伤科医生陈郑礼 看了这个题目,有些朋友可能会以为:“伤口是不是不应该用药膏?敞着晾干最好!” 比如下面这段我在网上问诊时和患者的对话: 有这个想法的人不在少数,其实不上药是错误的,伤口需要使用药膏。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6767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