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疯狂的一年:创业买房,和最爱的人结婚!

今天,是我29岁生日,一个月前我就在想:站在奔三的关口上,总得说点什么,于是有了这篇1.5万字的长文。

第一件事,去年我和朋友合伙开了一家公司,拼命干了半年多,但是一直没有实现盈利,又融不到资,我个人财务上受不了,就提前退出了。

第二件事,我买了房,买房是一个农村人扎根城市的一大步,我算是完成了这惊险一跃,在创业最艰难财务最紧张的一年买房,这其中真的有很多故事可讲。

一、创业七问

作为一个创业新手和创业失败者,这半年多一直在思考自己失败的原因。

虽然做之前就知道创业失败是大概率事件,但是还是义无反顾地投身其中,因为很多事情你不去做,就体会不到其中的乐趣和痛苦,并且很多事情更适合年轻时去做,试错成本低,如果三四十岁有家有娃了再去创业,失败了就是全家的罪人。

回到正题,分析创业失败的原因,归根结底,是很多问题没有想清楚,很多事情都是想当然,没有想透,这也是很多新手创业者常犯的错误。落到我身上,主要是没想清楚“7个问题”:

1、你和你的合伙人积蓄够“创业能量”了吗?

这里的“创业能量”,不是指创业的热情和信心,这个任何一个创业者多少都会有,这里的能量指的是几个合伙人是否有能量支撑起创业,例如工作经验、对行业的理解、人脉资源、管理能力等。

从这个标准看,我和我的合伙人(下称她为小C)创业能量都不够。我14年参加工作,她15年参加工作,18年创业时我们俩都只有三四年的工作经验,虽然我们俩工作能力都很强,但两个人都只能算是职场新兵,真的开了公司,才发现无论是人脉资源还是管理能力都非常欠缺,很多投资人建议大学生“毕业前五年不要创业”,看起来像是在打击年轻人积极性,但确实是逆耳忠言。

工作年限短,导致的另一个结果是,对行业的理解非常肤浅。我们的创业项目是做互联网保险,我是个保险外行,基本没有保险从业经验,就不多说了;小C是保险科班出身,但是因为刚工作三年,现在回头看,她对保险行业的很多理解也有失偏颇。

例如创业初期她聊起公司愿景,常常会说“我们要消灭保险代理人”,我是外行,听着很带劲儿,但后来和很多保险业内人士聊,发现这句话说的有点不着边儿,甚至是有点狂妄。中国有800万保险代理人,先不说他们是好是坏,价值如何,想让800万人失业,你先问问政府答不答应。

2、你是不是对“融资”这件事儿盲目乐观了?

当时选择和小C一起创业,说实话动机不纯,是冲着融资去的。在加入前小C告诉我,她参加了一个行业峰会,有一个老板想拿1000万投她,她觉得这事是一个很大的机会,问我愿不愿意一起干,我当时的想法是,既然资本都拿脚投票了,肯定有搞头,于是稍微过了下脑子就决定加入。

但是后来发现,融资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那位老板因为股份没谈拢,就没投。后来小C先后见了几十位投资人,都没有拿到融资。后来,我因为买房现金流吃紧,就先退出了,小C还在苦苦支撑。

融资不顺,一方面和2018年的经济大环境有关,去年因为经济下行,很多VC都歇业了,或者暂停了投资,一些VC即使投也变得异常谨慎,没有存量的用户或者好看的数据很难拿到钱。但是,当时我和小C执着于融资(或者说寄希望于融资),没有意识到整个融资大环境的改变,结果花了好大力气去拉投资,还是劳而无功。

后来和阿里系的一位投资人聊天,说到当下的投资环境,感叹现在融资太难了,结果他一句话就把我们噎住了,他说:其实三年前就这样了,现在想靠一份BP拿到融资,基本不可能。你们不在这个圈子,才看不到这个变化。

现在想想,只怪自己当时太天真,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也少有低垂的果实,即使有,很多时候也轮不到我们去摘。

3、你的“所谓战略”可执行吗?

有创业大佬说,创业只需做好三件事:找人找钱定战略,前面说了人和钱的事,这里说说战略。说实话,职场新兵谈战略,很容易会陷入自嗨当中,说起来一套一套的,但是执行起来,会发现困难重重。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当时我和小C定下的战略是“做平台”,但是稍微有点互联网常识的朋友都知道,做平台是非常烧钱的,像淘宝京东,是大把大把的美元人民币烧出来的。于是我们又把目光转到融资,结果发现没用户人家根本不投,但是保险行业不同于普通行业,获客成本极高。

这笔账,我只是在心里盘算了一下,并没有和小C说,她那时正是情绪高涨的时候,我不想打消她的积极性,并且我当时也幻想着前几年一份BP就能拿到融资的奇迹,可惜,奇迹并没有发生。

4、如果融不到资,你的现金流撑得住吗?

创业者不一定人人懂财务,但是一定要有财务意识,特别是公司和个人的现金流,很多公司看似活得好好的,但是现金流极度紧张,稍有不慎就可能直接倒闭。

公司这一块的现金流这里不多说,我想重点说一下创业对个人现金流的影响。当然,创业最好的方式是花投资人的钱,把公司财务和个人完全隔离开,这样即使公司倒闭也不会对自己的财务造成大的影响。

前面也说了,我和小C的创业公司一直融资不顺,但是公司租办公室、员工发工资、运营费用、推广费用全都需要花钱,于是我们约定在融资到位之前大家各自按股份比例承担运营费用,但是创过业的都知道,这不是长久之计。

因为公司几乎没有收入,但是公司运行各种费用哗哗地往外花,很快我和小C的积蓄就见了底,但是启动的船不可能说停就停,况且我们当时都沉迷于融资,以为融资到位这些困难都会迎刃而解,于是我们俩就用信用卡借钱来支撑各种费用,不过现实是残酷的,随着信用卡的债务越来越高,融资的希望也越来越渺茫……

后来因为买房要还贷,雪上加霜,现金流实在撑不住了,最艰难的时候只能借新还旧,但是这样下去肯定不是事儿,后面还要结婚,难道背着一身卡债结婚吗?思前思后,我最终选择割肉退出。

5、你考虑过开公司的“法律风险”吗?

创业不仅会给自己的现金流造成严重风险,还会带来法律风险,我和小C因为第一次创业经验不足,结果被一位员工告上了法庭,对簿公堂。

事情的起因比较复杂,这位员工(姑且叫他小D)本来是以合伙人的名义加入,但是干了半个月发现自己不合适,于是提出散伙。

因为小D加入时我们三人有过约定,在融资成功前三人都是零工资,不过这个约定没有落在纸面上,结果后续给我和小C带来了无尽的麻烦。

小D退伙时先是提出索要工资,并且不承认之前的约定,双方撕逼。撕了几天,我们决定给他1200元补偿,他表示同意,然后我给他用支付宝转了钱,双方拉黑两不相欠。

结果过了几个月,小C收到劳动仲裁委员会的传票,原来小D离开后一直没找到工作,闲着没事,就以当时“补偿不够”的名义把公司告了,后来仲裁时双方又是一场撕,因为小D出庭迟到,仲裁委宣布他败诉。

但是真应了那句话“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仲裁失败后,小D又搞到了海淀法院,我咨询了律师,建议小C和小D庭外和解。但是小C坚持要打,还专门找了律师,所以,当时的我们一边忙融资和公司管理,一边还要操心和小D打官司的事儿,焦头烂额。

只因为小D入伙时我们没让他签合同,结果给我们造成了极大的麻烦和不小的财务损失。请开公司的朋友一定谨记:无论是找合伙人还是找员工,谈好一定要签合同,否则后面互相扯皮,后患无穷。

6、你的家庭支持你创业吗?

但是有些人的境遇要比我艰难得多,例如去年很火的纪录片《燃点》中的草根创业者安传东,我和他经历挺像的,都是河南农村出身,靠自己的努力考到北京上大学,成为全村人的骄傲,父母指望着安传东能在城市买房,娶妻生子,过上他们眼中“人上人”的生活,但是安传东却想着靠创业快速改变自己的命运,希望一朝敲钟一飞冲天。

但是现实有一张狰狞的脸,安传东从人大毕业后屡次创业屡次失败,最艰难的时候拿了父亲种地一年的辛苦钱去给员工发工资,父母含辛茹苦把他抚养成才,不仅没享受到孩子的一点好处,还要倒贴自己的血汗钱,为孩子的创业失败买单。

看到安传东的老父亲在屏幕前安静诉说“替儿还债”的那一幕,我差点哭了出来,我很想对安传东这位河南老乡说一声:及时收手,还来得及,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创业。

7、你的性格适合创业吗?

得出这个结论不是因为我创业失败不证自明,而是我认真分析了一下我的性格:

(1)我内心是一个非常厌恶风险的人,而创业无疑是高风险事件;

(3)我是一个很懒的人,喜欢简单的关系,过简单的生活,而创业要操的心太多了,想想就心累;

(4)我和安传东一样,出身贫寒,没有王思聪那样可以无限次试错的资本,靠创业敲钟来改变家庭命运,反而不如一步一个脚印地工作更加现实。

之前我也曾对创业充满了幻想,以为自己无所不能,但是现实狠狠地打了自己一个嘴巴子,让自己知道自己的能力边界,这是一件好事。

上面这7点,基本是我回过头来看,创业踩过的最大的7个坑。这些坑,让我损失了一年光阴和几十万的财务收入(当然创业也有很多收获),透过这些坑,我想给跃跃欲试的创业者们两句话:

(1)人/钱/战略/现金流,这是创业的核心问题。这几个问题一定要想清楚,而且要经常想,经常回头看,看看自己的路是不是走着走着走歪了。

(2)创业不是一个人的事,也是一个家庭的事。如果你即将成家或已经成家,创业前一定要和家人商量好,并且要经常和他们同步公司的情况。

二、全款买房

说说买房的事儿,无论北漂沪漂还是深漂,买房都是心里的一个梦,当然也是心里的一个痛。当一个年轻人面对大都市的万家灯火,肯定会忍不住的感叹:

这万家灯火,什么时候能有一盏灯为我点亮?

我也有过这样的梦想,并且,这个梦想已经成真了。从选房买房到装修再到入住,感觉真的像做了一场梦,现在我正坐在自己家的客厅里,认真梳理这个“梦”是如何实现的。

1、我的买房小史:从一无所有到全款买房

作为9年的北漂,上大学时住在房租一年1000的师大宿舍,平时刷刷电影,期末应付应付考试,尽情地享受着象牙塔的安逸,对北京的高房价并没有多大感觉。

但是年轻人嘛,最大的优点就是乐观,每次和女朋友遛弯路过链家门口,我都会指着门前的房价展板对她说:过个三五年,等咱们俩攒够100万,就买套房子结婚。我住的小区是90年代建的小户型老公房,14年的时候房价五六万,一套房300万左右,当时很乐观,觉得两个人努把力,挣个100万也不是难事。但是,恕我忽略了一个重要因素:房价上涨(手动捂脸),当我18年搬离小区的时候,那里的房价已经涨到了10万左右,我不仅买不起,还差的更远了。。

不过,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能实现一半呢。大学毕业四年后,我没能在帝都买房,但是阴差阳错,却在天津买了一套房。(什么阴差阳错,就是帝都买不起,只能去天津买,再次手动捂脸)

说一下从北京转战天津的来龙去脉:

刚毕业时我和女朋友本来是打算在北京买房的,也一直按照这个目标在筹划,但是等到女朋友从香港大学毕业时,在天津找到的工作比北京更满意,后来和家人商量后最终确定在天津工作。

女友是北师大同级的校友,大四的时候认识,后来我毕业后直接工作,她去香港大学读了教育硕士,我们开始的打算是她硕士毕业后回北京工作,拿到北京的户口,我这边主要负责攒首付。但是天不遂人愿,我的首付没攒够,她在北京找的工作也不如天津满意,于是我们俩心一横:去天津买房去!

后来,我们俩就开始了看房选房之路。过程一波三折,后来由女朋友她妈妈牵线,买了女朋友大舅家的房子,因为两边都是亲戚,买的比较顺利。又因为房子在天津近郊,老房子房价不高,我和女朋友商量,为了讨未来的丈母娘欢心,我们又心一横:全款买了!

所以,作为一个从河南农村到帝都闯荡的北漂,五年前一无所有,没想到五年后全款买房,是不是有点励志?其实我的经历,并没有太多励志的鸡血可讲,但是方法倒是有一些,我们下面接着讲。

2、买房花的冤枉钱

前面说在天津买房一波三折,主要是“三方没谈拢”:我和女朋友,我爸妈,她爸妈,三方各自都有自己的打算,但是沟通并不顺畅,每一方都想做主,结果折了跟头。

主要说一下我和女朋友这一方,因为被房价这几年的疯狂上涨吓怕了,我们想尽快把房子买了。我爸妈也同意,但她爸妈觉得不能操之过急,所以买房这事就一直拖着。

但是按我的想法,买房这事不能拖,如果政策松动再来一轮上涨,可能买房又要多花不少钱。于是我和女友就瞒着她父母四处看房。其中看到一套非常合适,房主是一对夫妻,房子刚住了两三年,家里因为有事要卖掉,房子精装修,我和女朋友看了非常喜欢,价格也比较合适。但是当时刚看了没几套,觉得不能这么快拿主意,就没继续往下谈。

后面大概又看了有十几套,发现很多还不如之前看的那套,就问中介那套房子怎样了,中介说我们看房那天后来又去了一拨人看房,当天就把合同签了。说实话,那套房子无论地段、价格还是房子本身,对我们都非常合适,我们连连感叹下手晚了,也坚定了我们“买房下手要快”的决心。

后来又断断续续看了几套,其中有一套价格比较合适,顶楼送露台,房主是一位退伍军人,因为腿出了点问题,上下楼不便,急着卖房。我和女朋友权衡了一下利弊,决定出手。于是,当天就签了合同,交了3万定金,约定18年过完春节后过户。

但是当时我们因为急着出手,忽略了一件事:没有和女朋友父母事前沟通。这件事说起来比较复杂,她爸妈是工人,我爸妈是农民,都没有什么储蓄,我们买房他们几乎也帮衬不了什么钱,所以买房这件事我们想自己做主,因此在签购房合同的时候既没有和她爸妈说,也没有和我爸妈说。

不过事实证明,我们想错了。我爸妈那边比较好说,后来给他们简单说了一下就通过了,但是女朋友那边就卡壳了,她爸妈坚决反对买顶层,然后举了一大堆买顶层后悔的例子,什么房子漏水、上下楼不便、卖方困难blabla,总之一句话:不能买!

我们沟通了很久无果后,只能选择违约,交的3万块钱定金也就打了水漂。有人说为什么当时不和丈母娘硬刚,反正买房他们也不掏钱,别想的太简单,因为当时我和女朋友还没领证,得罪谁也不能得罪丈母娘,否则很可能功亏一篑,所以还是大局为重。

买房毁约这事当时对我打击挺大,觉得不出钱又要强行干涉很没有道理,但是谁让人家是丈母娘呢?后来我也就索性屈服了,买房这事就完全听丈母娘的,她让买哪就买哪,让怎么买就怎么买,我就负责出钱。后来就有了丈母娘牵线买房的故事,前面有提到,就不多说了。

最后感谢一下天津链家带看房子的两位中介朋友,大冬天的带我们看了几十套房子,又是打车又是忙着张罗,跑前跑后忙活了一个月,但最后因为我们违约,他们没收一块钱中介费,真的非常感谢!

3、买房对现金流是一项考验

前面我在“创业”部分提到了现金流的问题,必须平衡公司现金流和个人现金流,二者任何一项出问题,都会给自己带来非常大的麻烦,所以如何管理好现金流,是创业的一项基本功。

不过,大部分人可能一辈子都不会选择创业,对平时现金流的管理也不会特别在意。而买房是人生中少有的,需要我们高度重视现金流的事情,所以,根据我的经验,建议准备买房的朋友,在买房之前就做好个人和家庭的财务分析,对未来的现金流做好预测和管理。

一般来说,买房的财务管理涉及到三个阶段:

(1)前期首付的准备

买房攒首付,是很多年轻人非常头疼的一件事。看一下自己的工资,再看看上涨的房价,感觉一辈子都攒不够首付。但是也别灰心,梦想还是要有的,平时多想想赚钱的门道,说不定赶上一个机会,很快就能攒上一大笔钱。

如果发现自己攒钱速度很慢,又急着买房,也可以试试曲线救国,例如以下两种:

六个钱包买房:经济学家樊纲提出过“六个钱包买房论”,年轻夫妇可以集齐双方父母、双方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六个钱包去买房,我和女朋友买房时双方父母基本上没帮衬多少钱,但我并不反对“六个钱包买房论”,买房这事还是要快,如果有条件,能上车就尽早上车,毕竟现阶段房子还是财富保值增值的一种重要方式。

借钱买房:六个钱包买房,本质上就是借钱买房,不过借钱不一定要限于家人,如果亲戚朋友多,愿意帮忙,借钱的对象也可以扩大。我一个朋友,在积蓄只有30万的时候,硬是从亲戚朋友那里借了80万,顺利在上海买房结婚,并且房子买完不到半年就涨了50万,这种气魄和眼光真的很让人佩服。

不过借钱买房这种操作也不能随意模仿,我这位朋友和她老公都不是普通人,想从亲戚朋友里借到80万,你需要有一个优质的朋友圈和强大的人脉关系。另外,她们家的现金流很不简单,男方在知名企业,女方在做公众号创业,收入稳定并且有很强的高增长性,所以他们能够一边还贷一边还朋友的借款,这种对现金流要求很高的操作不是每一个家庭都能模仿学习的。

2018年春节期间,因为首付还差一点,我也向亲戚朋友们借过钱,平生第一次向人伸手借钱,那种苦真是不足为外人道,一分钱难倒英雄汉,这句话不是虚言。虽然后来因为丈母娘的事那套房没买,借的钱也没用上,但是这里还是要对那些亲戚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无论借还是没借,都感谢!毕竟借是情义,不借是本分,一家人有一家人的打算,一家人有一家人的苦衷。

(2)买房期间的各种操作

相比于我们,我的一位律师朋友的朋友就没有那么幸运了。这位律师跟我聊起,他的一个朋友前两年也在天津买的房,没有找中介,直接和开发商签的合同,因为房子是期房,房子迟迟没有交付,2018年赶上经济下行,很多开发商现金流吃紧,那位开发商因为撑不下去直接跑路了,这位仁兄就找我这位律师朋友问如何维权。

律师朋友和我是大学同学,因为我也在天津买的房,他和我聊起这件事,问我有什么看法。我只能根据我的经验,建议准备买房的朋友,找个正规的中介,至少有中介的背书,整件事会靠谱很多。买房是一件大事,涉及到的金额也非常大,别为了省那点中介费,让自己的血汗钱处于危险之中。

(3)买房后的还贷问题

还贷是个大问题,它一般要持续二三十年,对一个家庭的影响非常深刻。例如,因为要还贷,你不敢轻易辞职,更不敢轻易创业,对于中年人来说,房贷更是把人深深地锁住,你必须一刻不停地挣钱还贷,如果哪天被开了或者被裁了,那对中年人就是晴天霹雳,甚至有人想不开去跳楼,例如前几年的中兴员工跳楼事件。

因为买的房子小,我没有选择按揭贷款,近几年也不打算买车,所以除了花呗和信用卡,身上基本没什么贷款。但是我在考金融规划师期间系统学过房贷的知识,这里想给准备按揭买房的朋友提几点小建议:

首先,家里的收入最好稳定且有弹性。小两口的职业,最好一个在体制内,一个在体制外,这样一个人可以保证家庭收入稳定,另外一个人可以利用市场机会博取更大收益。

如果两个人都在体制内,收入是很稳定,但是收入的增长性会比较差,家里的开销会比较紧。家庭的大部分矛盾都是缺钱导致的,所以有一个可观的收入对维护和谐的家庭关系很重要。如果两个人都在体制外,收入是可能很高,但是抗风险能力较差。中国未来的经济形势并不明朗,如果经济继续下行,家里有人出现失业,会对还贷造成严重影响,毕竟2018年互联网公司的花式裁员手段大家是刚刚见识过的。

三、婚姻之道

1、如何看待结婚?

结婚的第一步,当然是搞定丈母娘,由于女朋友一家人的固有偏见,我经历了一场“过五关斩六将”,才最终获得女朋友一家人的认可。这一段经历我的朋友杨小米在她的公号上有专门讲过,想了解“搞定丈母娘套路”的朋友,可以点击这里查看。

后来,我也对这段经历做了一个总结,一个重要收获是:对当初女朋友一家人的“刁难”有了发自内心的理解,即将结为亲家的两个家庭就像是两个公司,在北上广深等大城市,一套房子动辄几百万上千万,一个家庭就是一个资产上千万的公司,而结婚就像是两个公司的合并重组,哪一家都不想吃亏,所以合并前做一个尽调是非常正常的。结婚前丈母娘审视女婿,婆婆审视儿媳妇,都很正常。这其中的挑刺儿,很多时候不是刁难,而是要为自己家的“家庭资产”负责。

两个人结婚,个人财产向夫妻共同财产过渡,钱上的事儿是绕不开的,例如婚房怎么准备,如何付首付,如何还贷款,婚后两人的收入怎么管理等,都需要两个人商量着做规划。

比如,中国小夫妻买房子,很多时候都需要双方父母支持,两家人的钱掺和其中,有时候很难两碗水端平,这些事不处理好,很容易给后面的婚姻稳定埋下后患。再比如,婚后夫妻两个人的收入,如果差距过大,特别是如果男方收入过低,很容易被老丈人丈母娘看不起,长期如此,后患无穷。

所以,两个家庭联姻后,钱的事儿,夫妻双方一定要多商量,多和父母沟通,钱事不稳,家的根基就不稳。例如,我和小碗老师刚结婚时,因为我18年创业负债,现金流紧张,欠大舅的房钱没能及时还上,为此事,先是和丈母娘关系紧张,后来又被大舅妈当面奚落,受尽白眼,还好小碗老师和我夫妻同心,才挺过了最艰难的时刻。刚结婚,我们俩就经受了“钱”的考验,家庭矛盾90%是由钱少导致的,多挣钱,可以解决大部分的家庭争吵。

当然,家庭资产重组,不光是钱的事,还有人的事,例如两家人脉关系的重组。在古代,国与国之间会通过和亲来优化邦交关系,直到现在,政商大族也会通过联姻的方式进行权力和资源共享,实现1+1>2的共赢。我和小碗两家人都是普通家庭,没什么政治资源,但是通过结婚,还是享受到了很多1+1>2的福利。

例如我们买房,我没户口她没钱,我们就一人出户口一人出钱,顺利把房买了;再比如,她讲公开课,我操刀帮她改课件,各取所长,实现了非常好的讲课效果。两个人在一起,无论结婚前还是结婚后,都要认真打磨自己的“两把刷子”,不断精进自己的优势长处,这样夫妻合作1+1>2的机会会越来越多,日子也会越过越好。

最后说一下两个家庭的文化磨合问题,我来自河南,小碗老师来自天津,两个家庭都有各自的习俗和爱好,这个谈不上谁好谁坏,关键是不要让这种文化差异影响到家庭的安定团结。

关于文化磨合,我和小碗老师在谈恋爱期间就已经磨合了很久,两个人之间基本没有什么阻碍。结婚后无论是在男方家庭住还是女方家庭住,一方只要做好“翻译官”和“润滑剂”,年轻夫妻的适应力强,和中老年人相处基本没有太大的问题。一般情况下,两家的父母基本不会在一起住,离得远的甚至一年见不了一次面,老人吵架的可能性很小,不用担心。

2、如何处理和另一半的关系?

我和小碗老师结婚还不到一年,婚姻生活的相处经验不是太多,但是我们谈恋爱五年,积累了丰富的“相处之道”,最近这三年,几乎从不吵架。能达到这种效果,要感谢两位家庭关系的“领路人”:李笑来和熊太行。

笑来老师在他的《七年就是一辈子》这本书中详细介绍了他和老婆20多年不吵架的秘诀,秘诀可以概括为一句话:找到对的人,按协议办事。

找到对的人,指的是要找到和自己同频的人,对方是讲道理的人,自己也是讲道理的人,并且两个人在同一个频道上。笑来老师曾经专门总结过夫妻吵架的常见原因:

底层概念差异、主次不分、价值观不同、立场不同、历史不同……基本都是夫妻思想不同频导致的。所以,找到一个和自己思想同频的人,两人定制出一个共同的协议非常重要。这个协议是双方都认可和接受的,有了这个协议,双方的沟通和行事就有了一个基准,再闹矛盾的可能性就小多了。

再说说熊太行老师,他是研究关系问题的专家,他的得到课程《关系攻略》有一章专门讲“如何处理夫妻、情侣等亲密关系”,讲的很透,我听过很多遍,这里也推荐给大家。

熊老师对于夫妻关系的处理,我总结了几个关键词:尊重、称赞、耐心。

我们留神会发现,生活中有很多以贬低打击别人为乐的人,这样的人遇到了一定要远离,因为在我看来,这种人不仅惹人厌,还很容易让你“破财”。试想,你总是遭受Ta的打击,天天心情低沉,学习成绩能好吗?工作成绩能好吗?你说心情好的人赚钱多,还是心情差的人赚钱多?不言自明。

对待某一方面不如自己的另一半,处理方式不是看不起不理会,而是想办法帮助对方提高,同时把自己讲给对方听,让对方理解你的工作,夫妻二人一起思想升级或技能升级,不仅能消除两人之间的隔阂,说不定还能带来整个家庭的升级。

这一点我和小碗老师都深有感触,在认识她之前,我是一个屌丝,不太注意个人形象,但是小碗老师没有“放弃”我,我俩在一起以后,她亲自陪我挑衣服做搭配,大大提升了我的个人形象,当然我的形象提高了,她也更有面儿。

对自己的另一半,要有十足的耐心,多沟通多陪伴,一起学习共同成长,两个人齐心协力,会收获一个更好的家庭,家庭是两个人的,两个人都升级了,这个家庭的收入自然也会升级。

3、如何处理和双方父母的关系?

(1)和岳父岳母住一起的好处:享受便利减少矛盾避免麻烦

后来发现和岳父母同住,不但没遇到想象的“各种矛盾”,还意外解决了婚姻生活中的几大难题:

首先,避免了夫妻因为生活琐事闹矛盾,小夫妻过日子,很容易因为谁做饭谁刷碗谁打扫卫生这些鸡毛蒜皮小事闹矛盾,和岳父母住一起,这些矛盾反而不存在了。岳母已经退休,一个人在家没事,我和老婆的早饭晚饭都被她承包了,并且岳母有点小洁癖+强迫症,打扫卫生特别勤快,家里每天都被她整理得整整齐齐,完全不需要我们操心,为勤劳的岳母点赞。

其次,彻底杜绝了婆媳之间的各种矛盾,中国男人最头疼的就是婆媳矛盾,但是在我这里好像完全不是问题。我妈住河南,老婆住天津,平时没啥交集,也就逢年过节回趟家,亲还来不及,闹矛盾的可能性极小。因为住一起,老婆和丈母娘的矛盾增多了,但是俩人再吵也是亲母女,做女婿的完全不用担心。

最后,介绍一个家庭关系处理的“刺猬理论”。两个人之间要避免发生矛盾,最好的方式就是少接触,但是因为很多现实原因,不接触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发明了一个处理家庭关系的刺猬理论,两个寒冬中的刺猬,必须抱团取暖,但是两个人又不能靠的太近,要不会扎到对方。遵照这个理论,我们平时工作日和岳父岳母住一起,大家互相有个照应,周六日我们就去天津郊区住自己家,用度假的心态享受周末,这样每周就有了两天的“感情缓冲地带”,可以大大减少家庭矛盾发生的概率。

(2)不要试图改变老年人的想法,用实际行动优化和他们的关系

和岳父母住在一起,和老人沟通多了,发现处理和上一辈的关系,需要遵循一些基本的规律,例如下面两条:

第一,不要试图去改变老年人的想法,要用哄小孩的方式和老一辈沟通,老小孩老小孩,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结婚前后,我老婆没事学吹口哨,我岳父发现了把她大骂一顿,认为她“不学好”。在我看来,吹口哨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情,但是在老一辈看来,只有流氓才吹口哨,就这个事我老婆和她爸妈沟通了很久,我也在一旁帮腔,但是完全没用,他们半辈子形成的观念,我们三两句话就想让他们改变,怎么可能?经历了这次“严重挫折”,我们俩都学乖了,只要不是什么大是大非的事情,凡事就顺着他们来,多夸奖多鼓励,矛盾就少多了。

第二,用行动去优化和上一辈的关系,主打“炫耀式孝顺”,就是说,你的孝顺最好能成为他们拿出去向其他人炫耀的东西,成为老年人的“社交货币”。例如我和老婆住岳父母家,平时买菜交水电费都是由岳母负责,但是我们给她钱她又不要,显得生疏。

怎么办?我们俩就出钱让他们去旅游,什么机票酒店都帮他们订好,这样他们既享受了旅游的快乐,我们也不用被人说“白吃白喝”。例如上次岳父母去云南玩,全程各种发朋友圈炫耀,回来还带了很多云南特产,并且第二天丈母娘就带了很多特产去大舅家“炫耀”去了,看我女儿多有出息,我过得比你好,这种“炫耀”可能是上了年纪的人最喜欢的状态。

最后,说一下和老年人相处的硬核话题:如何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作为子女,不光要孝顺,还要思考:如何通过具体行动,提高父母的生活质量,帮他们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让他们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1)老年人不是不懂得享受,而是舍不得钱,所以孝敬爸妈,一个很有效的方式是“先斩后奏”。例如,河南冬天是很冷的,但是我们家那里并没有暖气,我爸妈为了省钱,一直不愿意装空调,于是我去年双11就悄悄给他们买了一个电热扇,直接寄到家,他们用了几天,发现很好用,也就用上了。之前我给他们买东西,买之前会和他们商量,而他们的回答永远都是“别乱花钱”,和他们商量,啥东西都买不了,但是如果真买了,他们也不会拒绝,甚至用的很上瘾。这就是“矛盾的爸妈”,一方面深入骨髓的省钱,但是对于孩子的“孝心”,他们也不会拒绝。

(2)帮父母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父母健康,自己省心又省钱。有一次,我妈说早晨起来喉咙特别不舒服,我问她是不是晚上不喝水,早晨起来嘴里特别干,她说是。于是我让老婆给她还有我爸一人买了一个保温杯,让他们睡觉前、起床后各喝一杯水,喉咙会舒服很多。这样,既帮父母养成了多喝水的好习惯,也帮老婆刷高了她在公婆面前的“好感值”,一箭双雕!

(3)做好风险防范,遇到大事才不会乱。对于父母的健康问题,除了每年带他们体检,作为金融规划师,我还给他们买了全面的保险,包括意外险、医疗险、重疾险等,覆盖了各种各样的潜在风险,如果父母真的不幸生病,完全不会影响家庭的正常生活。未雨绸缪,借助保险的杠杆,可以大大提升家庭的抗风险能力。

四、用投资的眼光去生活

2017年下半年,我考了AFP金融理财师,当时出于工作需要,只是把它当作一项考试来看待,但是2018年经历了这么多事,再回头去想:用投资的眼光去生活,是多么的重要。

例如创业,本质就是买了你自己创的这家公司的股票,但是我在投资“这家股票”时却没有遵循基本的原则,买入前没有对行业和企业做深入调研,真正创业时才发现步履维艰,后来发现股票不赚钱时又没能及时止损,结果让自己欠了不少外债,甚至影响了后来的结婚。现在想来,如果当时能把创业当成一次严格的股票投资,遵守投资纪律,也许损失会小很多。

再说买房,虽然我们买房主要是自住,但是也有投资的考虑。无论创业还是买房,提前规划好现金流,不要让自己的现金流绷得太紧,对保证自己的生活质量,稳定和家人的关系,都至关重要。在现金流规划这件事上,过去这一年我做的不太好。不过,还好盘子没有铺的很大,风险可控,没有出现大的问题。

当然,投资思维不仅可以用在买房创业上,也可以用在家人和自己身上。巴菲特说:婚姻是人生最重要的投资,和小碗老师恋爱五年,修成正果,我现在也可以像巴菲特那样说:我人生最成功的投资,就是娶了我的太太。

从大四实习和小碗老师认识开始,我们俩一直“亦师亦友”,不断地学习和进化自己,我教她如何做PPT,她教我理解教育的精髓,我建议她没事做做公众号,结果她的公众号做的比我这个自媒体科班还好。我们俩互相崇拜又互相鼓励,不断突破自己的能力圈,都进化成了更厉害的人。

好了,总结得差不多了。有人说: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我也常常为这句话而焦虑,也许像这样,经常回头审视一下自己的人生,会让这种焦虑少一点吧。

THE END
1.沃金投资一个从来没有做过手机的外行,一个从零开始的中关村小公司,要做全球最好的手机,谈何容易。 如何实现这个看起来不靠谱的目标? 我有一个“脑洞大开”的想法:这些巨头都是硬件公司,假如我们用互联网模式来做手机呢? 把软件、硬件和互联网融为一体,就可以另辟蹊径,“降维攻击”。 http://www.wogold.com.cn/view-72.html
2.达利欧《原则》所提到的所有原则摘录整理a. 把自己想象成一部在大机器里运转的小机器,并明白你有能力改变你的机器以实现更好的结果。 b. 通过比较你实现的结果和你的目标,你就能确定如何改进你的机器。 c. 区别作为机器设计者的你和作为机器中工作者的你。 d. 大多数人犯下的最大错误是不客观看待自己以及其他人,这导致他们一次次地栽在自己或其他...https://www.jianshu.com/p/4bdc57eb8deb
1.有项目怎么找人投资?项目找投资哪个平台好?→MAIGOO知识2、寻找投资人,要多方经过比较。就是要尽可能的多找几个投资人,进行比较,,要了解投资人的需求和投资偏好,以及投资人的想法和他们的投资流程。 3、了解投资人以往投资过程,是否有过负面的投资,以避免因为投资人的原因,中途使项目遇到障碍。 4、尽可能的在行业内或者相关行业内寻找投资人。一般的投资人都会选择自己...https://www.maigoo.com/goomai/233033.html
2.创业基础2.0答案完美版20.单选创建团队时,敞开分享自己的想法对不对? A. 正确 B. 错误 21.单选团队和群体是一样的。 A. 正确 B. 错误 22.单选以下哪一个机构执行力最强最有名望? A. 北大 B. 西点军校 C. 创业家商学院 23.单选以下哪一项是创业失败特征? A. 不开会 B. 德商 C. 情商 24.单选团队415原则中的1是指()...https://m.360docs.net/doc/5c4569556.html
3.销售心得体会(精选33篇)当我们经过反思,有了新的启发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怎样写好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销售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分享。 销售心得体会 篇1 不知不觉中,做销售工作已经十年了,销售工作虽然压力大辛苦,但它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更能体现自身价值。在这些年的辛勤工作中,也...https://www.fwsir.com/xinde/html/xinde_20221221170804_2152818.html
4.创业公司如何创新(精选9篇)4、等待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事也不做空等,一种是一边等一边把事业向前推动。——屠格涅夫 5、如果大环境小环境都自己去建设的话,我自身的能力、实力不具备。所以当时我们只有一个简单的想法,就是我把自己有限的资本或者力量聚焦到一个核心——如何去塑造品牌,把相关的交给社会来完成。——周成建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37db6voj.html
5.合伙创业怎么分配股权再复杂、全面的股权分配分析框架和模型显然有助于各方达成共识,但是绝对无法替代信任的建立。创始人最好开诚布公的谈论自己的想法和期望,任何想法都是合理的,只要赢得你创业弟兄们的由衷认可。 投资人在投资早期项目的时候,通常会认为比较好的股权结构是:创始人50-60% + 联合创始人20-30% + 期权池10-20%。https://www.yjbys.com/edu/jingyingguanli/119225.html
6.杨劲与观点面对面:大资管时代的理想房产频道又比如谈及如何判断一个城市是否值得投资:“人口净流入这个指标很重要,这是很简单的逻辑,有人就有需求。我再谈点朴素的,看两个指标:第一,你去哪个城市,发现堵车堵得要命,可以考虑去。第二,飞那个城市的头等舱老是爆满,比如说北京飞上海,一天几十趟航班,头等舱还爆满,然后那个城市还堵车,这种城市的系统性风险...https://house.hexun.com/2021-08-17/204176837.html
7.SVB银行爆了,还有更大的雷么?- 一通操作有利于自身的资本充足率,同时改变自身的资产负债策略以匹配当前的高息环境,最终目标是改善自身的NII。 投资者的想法需要去验证 投资者对这一事件的负面解读非常简单粗暴: - 抛售资产 =高吸低抛,之前低利率时期抄顶买的固收资产现在市价下跌后抛售。 https://wallstreetcn.com/articles/3683741
8.王功权:“万通六君子”里对自己影响较大的是冯仑和潘石屹想法很多,但运营的压力迫在眉睫。王功权曾透露,青普的目标是,在2018年下半年实现规模化营收,2021年达到符合上市要求的标准,而根据与投资人的协议,“我们承诺要在2022年上市”。 创投者去创业 二度创业之后,王功权对投资人和创业者这两个角色都有了新的理解。从著名投资人,转型到非著名创业者;从评判别人,到被...https://www.cqcb.com/personage/2018-01-29/658766_pc.html
9.有项目找投资人要点有项目找投资人要点一一、找人投资项目简单说,它大体有几个原则:1、你需要作品:(程式、剧本一类),或是有以前的好成绩。2、你需要介绍人:有了作品,你还得需要一个够份量的大哥或大姐,为你打包票。3、你需要诚意:自己得投部份资金。4、你需要市场回馈:已有圈内的平台,看过你的东西,已经肯定你了。愈往后面,...https://m.renrendoc.com/paper/108577521.html
10.调研的方案范文(精选10篇)(2)了解劳动市场情况,该职业的企业事业单位的数量和规模,就业人数和层次,行业或地区的投资情况,相关产业的生产、销售和利润在经济发展中所占份额,就业需求等; (3)如岗位群当前就业人数、需求人数、近期预计需求人数; (4)某岗位群中各岗位当前就业人数、来源及需求人数; ...https://www.wenshubang.com/fangan/1266471.html
11.电话沟通技巧比如,如果不及时购置该产品,很可能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而购置了该产品,一切问题都可以解决,并认为该项投资是非常值得的。这就是引导性提问最终要达到的效果。这时作为销售人员就需要从客户那里得到一个结论性的答复,可以问一些结论性的问题,以锁定该销售过程的成果。https://www.jy135.com/zhichang/781686.html
12.高考志愿怎么填报?有必要花钱找人报志愿吗?首先,花钱找人报志愿可能会帮助考生更好地了解自己。通过专业的测评和咨询,考生可以更准确地了解自己的兴趣、性格、优势和劣势,从而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和院校。这些专业测评和咨询可能需要花费一定的费用,但对于一些迷茫的考生来说,这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投资。 https://m.gk100.com/read_353093034.htm
13.神秘学行业之我见:别做这行!劝你做神秘学的都是想赚你的钱!呃,很抱歉,这个想法是比较天真的。 我可以断言,低价区没有靠谱的! 低价区里比较好的情况有两种,一种是新人拿你练手,如果遇到对神秘学还有一些些敬畏的新人,那估计还能保证基本的服务水平。 但新人嘛,水平总是不稳定的。如果水平稳定,就成老手了不是嘛。 https://www.douban.com/note/860610275/
14.详解Finnciti八个字母(公司理念学习)机器人理财城市建设模拟...经过统计,你可以把一些剩余的闲钱进行再分配,(1)闲钱:是指即使没有这笔钱也不会影响你的生活状态和质量;比如储蓄、投资理财、买卖股票、购买保险等作为长期的资产配置,这些都需要时间才可以换取收益,除了储蓄尽量不轻易动用这笔钱;(2)储备金:抵御突发事件或使计划顺利进行的必要储备;这个储备金是保护我们自己原有...http://www.finnciti.cc/8954.html
15.惊恐地看着车子往前撞去,我脑海里只有一个想法,死就死「嘉卉最近公司资金周转遇到点困难,压力比较大,本来她今天在谈一笔重要的投资,能赶来参加活动已经很不容易了,我们多多理解就好。」 马砺紧接着打圆场,「杨教授,我先敬您。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所以我特别感谢您让我加入科大,我一定好好努力,不辜负您的期望。」 ...https://www.yoojia.com/article/9418098007050756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