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局1:网购物品丢失,“物流客服”联系赔偿
“物流客服”表示可以帮助江女士取消业务,并发来二维码,说扫码后按照提示操作,将银行卡里的钱转到一个“保证账号”里,等“百万保障”注销成功后,钱款会自动退还,理赔金56元也一并退还。江女士按照对方要求,将银行卡里的34599元转到了指定账号上。
过了许久,江女士并未收到钱款,意识到被骗,匆忙赶到龙川派出所报案。好在民警立即止付冻结,抓获嫌犯,追回了江女士的被骗款。
骗局2:商品存在质量问题,需要屏幕共享理赔
“买口红才花了几百元,遇到骗子,被骗了几千块!”热爱网购的市民张某说起这些,后悔不已。他遇上了电诈人员扮演的“客服”,被骗走了7000元。
张某告诉民警,此前,他在网上购买了两支口红。下单后的第三天,一名“网店客服”与他取得联系,称口红存在质量问题,店铺要对他进行理赔。“客服”让张某下载一款通讯APP,表示要通过共享屏幕进行理赔操作。虽然对方的要求有些奇怪,但为了能拿到理赔款,张某没有怀疑,在对方的指导下打开了手机的共享屏幕功能。
此后,“客服”一边与张某视频,询问身份信息、银行卡号,一边通过共享屏幕操作张某的手机,就这样,张某银行卡里的7000元钱,都被卷走了。直到此时,张某才意识到自己遭遇了电信诈骗,气愤之下报警求助。
针对该起案例,警方提醒:陌生人提出共享屏幕时,一定要保持警惕,千万不要同意,不要将手机的控制权交给别人,否则极易造成损失。
骗局3:直播间下单出错,“网店客服”联系重新下单
郝女士按照对方要求,退掉了正确的订单,并扫码支付新的订单。然而,郝女士扫码转账后,“工作人员”反复表示其转账有误,要重新转款,等到成功转款后,此前转账的款项会一次性退回。郝女士信以为真,直到转账10多次,累计14000余元后,才察觉自己上当受骗了,随即报警求助。
针对该起案例,警方提醒:“网店客服”联系,称下单出现问题时,要认真识别对方身份,应该主动与网店核实真假,“客服”是电诈人员最常披的“马甲”,一定不能轻信。通讯员江公宣记者赵雅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