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就是火心烤干了血,根本和睡眠无关!
说来,我也是和中医有缘。在我小的时候,父亲就让我跟着村里的老中医跑前跑后,管他叫师父。这一跟,就是十来年。
接触上千位失眠患者,我一般就用此方加以修改,要是遇到心慌惊恐的,就会加几味疏肝理气的药;要是遇到失眠长痘的,加几味除水湿的………
行于阳,人就醒来。而血就属于阴,现在血被热邪使劲烤着,能不醒过来?能不失眠?
今天这篇文说,我想和您聊聊,如何用相对简单的办法,应对情势复杂的失眠。
准备中药磁石30克,菊花、黄芩、首乌藤各15克。其中的磁石,要先煎半小时。然后加入其它药材,一起再煎沸,然后慢火煎20分钟。把药汁取出来。再加水,沸腾后慢煎20分钟。再取药汁。两回药汁混合在一起,兑入开水,用这个水来泡脚,每天晚上一次。泡到浑身热乎,微微冒汗,觉得身体舒爽了,就可以了。然后,立刻睡觉。连用5天。
好了。关于这个,我就跟你说这么多吧。
失眠,一个我们都不想提到的名词,但我们都或多或少的经历过,很多时候我们对它束手无策,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只因失眠的原因太过于多。
肝火扰心型
所以气虚血瘀、痰火扰神所致的失眠,应益气活血、化痰清热、宁心安神:
失眠乃阴阳不和、肝郁、心神失养所致。
也有学者认为可采取温潜浮阳、导龙入海的治疗方法。
心主神明,不寐之病,虽关乎脑,实则在心。故治疗不寐病当从“心主神明”论治。在辨证论治时“重形神、调气血、平升降、衡出入”。心为君主之官,主血脉而安五脏,故神不寐者,乃五脏不和也,当和五脏气血。脏腑不和的根本原因是“上下不宁”,即“母子”不和,乃指五脏六腑之间的生克乘侮关系。
根据五脏生克关系制定基本治疗方法,如滋水涵木、金水相生、培土生金等。凡脾胃虚弱者,当健脾益气;若有阴虚内热,虚火扰心者,清心安神,务使心火下行,肾水润上,水火既济,则神明安而不寐除矣。然有顽固性失眠者,多为血瘀、痰浊胶结而成,久病入络,当活血化瘀。
血寒的人,面色无华,发黑,没有血色,身上还会莫名的出现淤青,胳膊腿关节冰谅疼痛,有时候颈椎也会疼痛,女性朋友还会出现手脚冰谅、痛经、月经失调等情况,可以选择艾附暖宫丸温血止痛。
一位患者因读高中的女儿月经量少、头晕乏力来门诊咨询,笔者根据她的描述,判断为血虚所致。
转自:中国中医药报
改用补中益气汤调理善后。
火散阴益,病可自愈。
当归是一种常用补血活血药,常用于妇科疾病,但其在使用上还有许多需要注意的地方。今天,笔者就为大家详解当归的功效,并介绍其常见的配伍和药膳。
材料:当归6~9克,黄芪30~45克,鸡肉250克,大枣5枚,生姜、葱少许。
材料:当归、黄芪、党参各25克,羊肉500克,生姜25克(切片),食盐适量。
当归入药的部位不同,功能也有差别。当归头止血,当归身养血,当归尾活血,全当归和血。
偶然间的一天她带着儿子来找我说,大夫,我的失眠你能治好,我儿子的抑郁症你也应该有办法。所以带过来让你看看。
先说心火,正常情况下,心火能够推动血液运行,还能温煦身体,那么心火太旺的话,就像一把火在胸口烧一样,心神不得安宁,人就会心烦意乱,入睡困难。同时还多伴随着舌尖生疮,口苦口臭,心悸,小便变少、热痛等症状,那么心火亢盛呢,需要清心降火,养心安神,可以用一个朱砂安神丸。
第二,肝火。肝主情志,肝火太旺的话,我们的情绪就会比较狂躁,特别是晚上睡觉该安静的时候安静不下来,影响到睡眠和休息。同时还会两侧肋骨胀痛,头晕头胀,口干口苦,面红耳赤等,清降肝火可以参考泻青丸。
要想降肾火,最好先滋阴补肾,平常可以吃点甲鱼,牡蛎,或者用太子参进补,也可以用“六味地黄丸”。
取蒲公英、苦丁茶、决明子、金银花、茉莉花、玫瑰茄、苦瓜、薄荷,调配成茶包。开水冲泡5-10分钟,每天喝一杯,赶走五脏六腑之火。
夏主心,因此夏天心火会旺!
有肝火时,舌质也是红的,但主要集中在舌的两侧,此外还有:性急易怒、失眠、头晕目眩、面红眼赤、口苦口干、耳聋耳鸣、舌苔黄薄、胸胁痛、大便干结、乳头痛痒、月经提前量大。
肺火表现为脸有疖子、鼻干咽干疼痛、咳嗽胸痛、干咳无痰或痰黄而黏、睡眠不好、舌头前半部分红;
“火”在肺里:咳嗽;“火”在肝里:失眠:“火”在胃里:口臭;火在心里:口舌生疮....
其实,中医没有“肾火”的概念,但肾也会出现热象。如果舌红少苔,腰酸膝软、发脱齿摇、口干、耳鸣,有时睡眠不好等,可能是肾阴不足。如果在这个基础之上热扰心神,出现心烦、盗汗、手脚心热,多是阴虚火旺的表现。严重者舌头更红,没有苔或少苔,可能是一层薄薄的黄苔,表明有热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