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小奇迷恋网游,专门在一个手游交易平台购买了能绕过防沉迷系统的游戏账号,结果被骗。
记者调查发现,网络上可以通过租号、买号等途径绕过监管无限制玩网游,游戏账号租卖已形成灰色产业链。
“一些未成年人被这些绕过‘防沉迷’的账号所吸引,不惜用金钱来购买成年人的账号或高分值的账号,这种现象值得警惕。”江苏昆山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助理王超说,在对未成年人防沉迷措施越发严格的前提下,免限制需求却大量存在,而不少游戏交易平台,以租号、买号卖号作为主打产品,点开任何一款游戏,都可以买账号、换绑、秒绑,私聊信息在平台也可以查到。
购买游戏账号被骗
汪女士和小奇向平台投诉并报警,却已找不到卖家。
无奈之下,汪女士只能不让孩子使用手机,但是他有时还是会拿爷爷奶奶的手机玩游戏,有时也确实因学习、外出等需要,还要使用手机。
游戏账号交易乱象丛生
昆山市人民检察院的工作人员说,上述案例说明,无论是买家还是卖家,目前都可以在游戏交易平台上使用虚构信息,交易平台并没有对其真实身份进行认证。
在租号专区,记者随意点击一个购买链接,该链接显示租用游戏账号价格为每小时3.8元,还有租用10小时的套餐。这个平台还提供周租服务,价格为399元。
在支付环节,平台提醒:根据国家法律规定,已成年的实名用户才能交易游戏虚拟用品。记者随即被要求填写姓名、身份证号等个人信息。最后,在未进行人脸识别的情况下,该平台就显示支付成功。而未成年人可以使用家长的信息进行交易,平台无法进一步监管。
当记者表示“没有身份证而无法实名认证”后,多家店铺客服表示,购买之后仍然可以使用,并无限制。一家店铺的客服表示,在架游戏账号都是成年人实名认证,购买后可改成买家信息,“也可以不改,正常玩”。
当疑虑游戏账号会通过实名认证被找回时,客服表示本店账号绝对保证安全,不会找回、找回包赔,不玩也可以卖回来。另一家客服强调金牌卖家有50万元保证金,“不放心购买账号,可与老板签署有法律效力的电子合同”。
如何避免出现监管盲区
然而,对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已不只是“防沉迷”。今年6月《国务院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意见》发布,在网络保护方面,重点提出推动制定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行业规范和行为准则,建立统一的未成年人网络游戏电子身份认证系统。
针对二手游戏账号交易泛滥现象,王超认为,游戏账号经过电子身份认证,既然与真实身份相捆绑,就不该进行交易,更不能向未成年人出售账号,互联网平台应当承担起网络交易的监管责任。服务企业应保证用户使用有效身份证件进行注册,在进行网络支付时,也要严格保证用户使用有效身份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