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国务院正式发布了《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
其实,关于制度内容的消息,已经满天飞了,大家随手就能搜到。但如果期望个人养老金能够解决个人养老问题,我认为以现阶段的制度,效果还是非常有限的。今天,我从制度设计出发,给大家解读一下。
#个人养老金来了在现有制度设计下,建议大家还是把个人养老金作为自己的完整养老规划的其中一环,而不是完全押宝。#养老
我认为,这项制度有3个大的优点。
风险自担
个人养老金的投资,必须遵循一个基本逻辑:持有人风险自担。这是养老金产品行业的大势所趋。
要知道,现在连银行理财都取消刚兑、风险自担了。
完全无风险的投资,要么和银行定期存款一样,无法战胜通胀;要么类似于过去刚性兑付的银行理财产品,只是把风险递延、逐步积累,最后一次性爆雷。
因此我认为,投资人风险自担,是个人养老金制度的一大突破。
强制储蓄,封闭运行
这一规定意味着,如果参加了个人养老金制度,只有退休时才可以提取养老金。这就给我们积累养老金提供了长期空间。
这和第一点是相辅相成的。
只有风险自担(同时可控)、可战胜通胀,并且绑定长投资周期的养老金产品,才能算真正具有现代意义的养老金产品。
而任何流动性超强、风险不自担的刚性兑付产品,都不符合以上定义。
税收优惠
最后,个人养老金的缴纳部分可以享受税收减免,这也是一项优惠。
02说完了亮点,下面就是我认为值得商榷的部分了。
缴费额度较低
首先,根据规定,个人养老金初始的年缴费上限仅为12000元,税收优惠比较有限。
现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每年多存12000元养老金,能对我们未来的养老生活有多大影响呢?恐怕还不如我们每月缴纳的社保。
当然,据我猜测,这或许是国家担心税源流失,所以要限制缴费水平,避免高收入人群通过缴纳个人养老金避税,从而维护社会公平。
但我认为,额度还可以放得更开。
因为钱一旦存进个人养老金账户,就得等到退休才能领取。这笔资金进入资本市场,反而可以长期为中国经济带来活力。为什么要可惜当下这一点税源呢?
参与人群有限
其次,只有基本社会养老保险的参保人群才能参加个人养老金制度,我觉得这个要求有些苛刻。
我们当然鼓励所有人都参加基本社会养老保险。但是,对那些过去没有缴纳社保的人群,比如个体工商户和自由职业者,如果他们有意愿参加个人养老金制度,可以接受风险自担,为什么还要对他们设置门槛呢?
经营机构范围不清晰
养老金市场要想做大,就必须充分市场化,让更多主体参与竞争。只不过要在最重要的节点加强监管。比如,投资资金必须由第三方托管;整个投资列表中,必须是公募标准化产品等等。
目前的制度,对于经营机构范围的态度是相对模糊的。
正是由于以上问题,我认为目前的个人养老金制度很难真正影响到大多数人未来的养老。
。。。
站在每个普通人养老的角度,个人养老金制度当然要参加。但在现有制度设计下,建议大家还是把个人养老金作为自己完整养老规划的其中一环。
什么意思呢?
比如说,经过测算,我每年要额外存10万养老金,才能填补未来养老所需的养老金缺口,那么这10万元中有12000元缺口可以用免税的个人养老金来解决。
至于其他缺口,就需要综合考量,用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来弥补,比如选择可投资产更多、资产配置水平更高、服务质量更好的机构。
千万不要固步自封,以为只要有个人养老金账户就能解决所有养老金缺口问题。
我们更期待的个人养老金制度是:缴费额度可增加甚至不设上限,参与人群不限于社保参保人员、任何合法金融机构都能以托管方或承销方的身份进场。
只有这样,影响一代人的个人养老金制度才可能真正发扬光大,从而系统性地解决未来社会的养老风险。
复制链接到浏览器打开,免费体验智能投顾黑科技,帮你规划保障,一秒定制专属保障方案!PS:免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