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小助理哼哧哼哧跑来,疑惑地问说买保险分体制内体制外么?
但是,能主动接触了解保险,也是值得夸的,因为很多体制内群体如公务员,根本就不觉得自己有必要买保险~
今天,萌主就讲讲,体制内为什么还要买保险,还有要怎么买。
首先,体制内群体最容易陷入两个误区——
第一,体制内,有必要买保险吗?
体制内群体泛指公务员、企事业单位编制内员工,职业有很多种,公务员是国家公职人员,企事业单位还有公立医院医生、公立学校教师等。
体制内,是大部分国人眼中最好的工作,吃皇粮、福利好、工作稳定、一般保障不缺,甚至有一些行业还是完全的公费医疗。。。有的是公费医疗过去时,好羡慕~~2019年国考,就有足足92万人参考,看来大家还是很向往的。
但是,干着“全世界最好的工作”,就没有必要买保险了吗?
1.如果你病了,单位大概能组织捐个款吧。
体制内通常工资都不高,如果来点大病急病,手上没有足够的医疗费用那是相当痛苦的,这个时候,单位做得最好的,大概就是组织捐款了吧。能捐多少?这个得看你的工作环境了。不过,作为公务员的大家,嗯,面子很重要。
2.如果你挂了,单位半年就忘记你了。
房子是自己买的,车子也是自己买的,孩子也是要自己养的,父母更是要自己孝顺的,体制不可能帮你做这些事情,如果你出点什么事情,该有的责任一样不会少。
说得难听一点,如果你不在了,很快单位就会忘记你,没有人帮你承担这些职责,这些职责,跟普通人是一样的。
即便是现在福利比较好的单位或者部门,社会保障制度是不断改革的,不可能单位给你提供所有的保险,也不存在可以保证终身不变的福利。
第二,体制内,买保险就比别人有优越感
有小可爱一上来就说“我们家是公务员家庭,怎么买保险”,害得蜗牛医生们一哆嗦,感觉要当场甩出一套“公务员投保十全方案”才显得专业。
实际上,买保险比起体制内体制外,可能更看重你的过往病史等情况,身体不符合健康告知要求,不管体制内体制外,都买不了~
所以,收起有意无意的优越感,乖乖依照萌主说过的投保思路,预算、年龄、健康情况、家庭债务情况等,分析未来主要风险,都不会错~
体制内群体买保险,需要注意这三点:
1.对体制内群体来说,最大的风险依然是疾病
现在大部分城市都已经完成公费医疗和医保并轨,公务员看病实报实销、自己一分不花的时代已经要退出历史舞台了,一些90后公务员甚至都没听过公费医疗这回事,还悄咪咪地说感觉“公费”两个字有点敏感~
所以,现在体制内如公务员,看病也是要自己掏钱的。
不幸的是,没有商业保险,治疗花了六十多万,因为一次化疗要六万多,而有的化疗不可以报销。
一旦患上重病,体制内的buff加成是不用担心因病被开除,而且生病住院也可以拿到基本工资,说不定单位还有一定程度的关怀,比起生了病还瑟瑟发抖担心被裁,确实要好上不少。
但是,即使有基本工资,绩效奖金就未必有了,很多公务员基本工资并不高,报销比例外的医疗费还是要自己掏的,加上身体恢复也需要营养补给,到时面临的就是收入降低+支出增加,这部分就可以用重疾险来弥补。
另外,很多单位在医保外,是有组织人员另外买补充医疗的,但是是有报销比例、额度和范围的,可以根据已有的医疗险分析,另外买医疗险补足报销的缺口。
2.体制内群体的风险还有,人不在了
体制内,福利好到上天,也是要保证人还在才能享受,人没了,福利也就无从谈起了。
例如,体制内群体有住房补贴,但人没了就没了,房贷却还会在~
所以,体制内群体和家庭,寿险可以用来保障疾病和意外导致的身故,因为房贷车贷还要还、老人孩子还要养,用寿险来保障自己有个什么万一,也能继续完成未尽的家庭责任。
寿险的保额,参考个人年收入的10倍或以上,要覆盖所有的房贷车贷等债务。
3.不要轻易买教育金、养老年金等理财型保险
萌主一向都不建议大家在自己保障还没做足之前,就瞎买教育金、养老年金等理财型保险。
因为,保险姓保,保障才是最主要的,更何况理财型保险有很多坑。
明明想买的是一份保障,怎么要做财产申报?
因为根据最新规定,投资型保险属于申报事项之一~纯保障型的寿险、重疾险、医疗险和意外险就不用。
所以,别自以为给孩子买的是保障,到最后才发现是一份理财投资型保险,保障做不全,收益也鸡肋,还要给财产申报惹麻烦~
综上,体制内群体买保险,可以先考虑重疾险和医疗险,防范大病带来的风险;寿险的保额也要做足,覆盖房贷车贷等家庭债务;理财型保险,买之前要擦亮眼睛,先把家庭保障做全再考虑。
体制内也是人,保障做全,才能日后无忧。
END
作者:大萌萌,蜗牛保险医院│CEO&创始人,毕业于中山大学保险专业,长江商学院金融MBA、瑞士IMD商学院EMBA,从事金融和保险近十年,是国内最早的互联网保险践行者之一,对家庭保险配置经验独到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