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十堰讯文、图/记者季栋报道:买保险本是对生活保障的一件好事,然而对于家住张湾区的蒋女士来说却是件烦心事,事情还要追溯到她5年前购买的一款泰康人寿的保险产品说起,“当时保险推销员说10年交费期满后,即可以自由支取所缴纳的12万元本金和10年来的利息,而现在的情况是,要想拿回缴纳的保费本金,至少要等到我儿子80岁以后,也就是65年后。”
反映:购买长期保险被“困”
蒋女士说,2017年泰康人寿的一名保险业务员向她推荐了一款年缴1.2万元、缴满10年即可的“泰康鑫享人生年金保险(分红型)”。“当初业务员介绍说,10年后可随时支取缴纳的本金,同时所得的利息加本金至少在24万元,比银行利息高,听起来很诱人。”面对分红的诱人条件,蒋女士决定购买这份保险,并将被保险人填了当时年仅11岁的儿子。“我们觉得一年1.2万元还好,也权当是给孩子存钱了。”蒋女士说。
购买保险快1年时,蒋女士被身边的朋友告知,购买这样的保险是不可能10年后取出所有的钱。听到这话,蒋女士慌了神,她赶紧找到当初的保险业务员。“当时我就找到了公司,他们却一直在给我算我一年能分得的利息,并告诉我说,如果现在退是不划算的,只能返给我2000多元。当时业务员还专门提了一箱牛奶到家里来,希望我不要退保险。”蒋女士说,碍于情面自己交了第2年。然而,缴纳完第2年的费用后,蒋女士的丈夫发现了其中的问题,“合同上写明了要等到“被保险人80周岁以后才能取出全额的本金””,蒋女士丈夫告诉记者,可当时的蒋女士依然相信业务员的说辞,坚信10年后就能全部取出。
随后,到了第3年、第4年,蒋女士一直是被以“退保不划算”的说法纠结着继续续交保险。
蒋女士认为:保险销售过程存在严重误导
“当初业务员说,缴费10年后就能随时支取缴纳的费用,现在却要根据什么现金价值表来退费!当初根本没说清楚这一点。”蒋女士说,自己最窝火的不仅仅是退保带来的损失,更是保险业务员的销售误导。
蒋女士跟记者说,自己和丈夫在购买时还反复向业务员确认,10年后到底能否取出全部的钱“对方满口回答说没问题,但却没有告诉我合同上写的内容,而且如果提取就要损失这么多的钱,这不是在蒙骗我嘛?”
蒋女士说,当时自己一味的听信业务员的话,但是没有人和她说明,要等到儿子80岁以后才能取出。“如果不是专业的人,谁能看懂这个?”蒋女士说,自己拿着这个现金价值表给家人和朋友看,所有人都看不明白表单中所对应的年数、钱款的含义。
此外,蒋女士还告诉记者,只有购买了这份分红险才能购买商业医疗保险,可谁也没想到12万元要等69年后才能拿。“要不是业务员没如实告知,我肯定不会买这份保险。”蒋女士坚决地说道。
保险公司:想要退保还需按照保险合同规定
记者将了解到的情况向泰康人寿保险公司进行了反映。
该公司办公室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根据蒋女士签订的保险合同协议,确实还要等65年后才到期,如果现在就要支取则属于退保,要根据保单的现金价值进行核算退款给投保人。“大约是在2.1万元左右。很不划算,建议还是不要退保。”
而据蒋女士反映,自己在购买前反复向业务员确认能否随时支取时,业务员均承诺说没问题,并没有向自己说明是要对照“现金价值表”支取,导致他们误以为是在缴费期满后就可随时支取全部本金,所以销售过程存在误导行为。对此,工作人员表示,如今业务员已经消失,她在销售过程中是否存在销售误导的情况,还需经过核实才能给予答复。
“现金价值表”就是相应投保年限投保人如果终止续保,办理退保手续时保险公司应当退给投保人或被保险人的保费金额。如果年限短,通常退费金额远低于投保人所缴纳的保费总额。我国正规保险公司所售的每一份保单都会清楚地罗列出来。但如果业务员销售保险时不向购买人解释清楚或故意忽略,一般没有专业知识的投保人是不会懂的。
警示:购买保险前还需谨慎
一名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销售误导一直是保险业的“顽疾”之一。例如像蒋女士所遇到的情况,“问题根源在于部分业务人员出于高额提成等利益考虑,介绍产品时‘说半句留半句’有意不把产品讲清楚,而保险销售误导取证过程又比较困难,为其增添了‘行骗’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