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问题来了,试问屏幕前广大的退休人员,现阶段您按月领取的基本养老金在全部的经济收入组成当中占多大比例?是60%还是70%?又或者是除了基本养老金,没有其它收入?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众所周知,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自2014年10月1日起改革之后,我国体制内的公务员、事业编制人员与体制外的企业职工,及以个人身份参保的灵活就业人员均实行的是由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障模式,即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根据政策规定,现阶段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员若想要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待遇,通常需要同时满足2个前提条件。其一,累计参保缴费满15年;其二,达到法定退休年龄。
①基本养老保险最低缴费年限:目前,参保人员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为15年;
②法定退休年龄:除了累计缴费满15年之外,以正常退休为前提,参保人员还需要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目前,男职工法定退休年龄为60周岁;女职工法定退休年龄为55/50周岁。
基本养老金计发公式
同样,还是以正常退休为前提,对于累计参保缴费满足最低缴费年限要求且同时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企事业单位参保职工以及灵活就业人员,可依法、依规办理退休手续,并自完成办理退休手续的次月起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也就是通常我们所讲的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
参考《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与《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这2项政策文件,我们可以得知,通常情况下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按月领取的基本养老金是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组成,对应的计发公式如下:
①基础养老金=参保职工退休时所处省份上一年度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月平均工资/当年度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计发基数×(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累计缴费年限×1%
②个人账户养老金=参保职工退休时个人养老金账户累计存储额÷退休年龄对应的计发月数
另外,对于基本养老保险建立个人缴费制度之前参加工作且通过人社部门认定享有视同缴费年限的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除了计发基础养老金与个人账户养老金之外,还会根据其视同缴费年限的长短再给予计发过渡性养老金。这也就是说,退休人员所享受的基本养老金待遇实际是由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若有视同缴费年限)三部分组成。
③过渡性养老金=参保职工退休时所处省份上一年度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月平均工资/当年度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计发基数×本人视同缴费年限×视同缴费指数×过渡系数
待遇水平高低,由哪些因素决定?
根据上述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计发公式,我们不难看出,养老金待遇水平的高低并非是由某单一因素决定,而是受到缴费年限、缴费金额、退休年龄以及计发基数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①多缴多得
所谓多缴多得,简单来讲即指的是参保职工个人养老金账户的累计存储额越多,则退休后养老金的待遇水平越高。并且,基础养老金待遇的计发基数与职工本人的缴费金额直接挂钩。
②长缴长得
所谓长缴长得,简单来讲即指的是参保职工的累计缴费年限越长,则退休后基本养老金的待遇水平越高。并且,累计缴费年限越长,通常意味着退休年龄越晚、个人养老金账户的累计存储额越多,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待遇水平与退休年龄成反比,与个人账户存储额成正比。
事实上,除了缴费年限、缴费金额与退休年龄这3项因素会影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待遇水平之外,企事业单位参保职工退休当年待遇领取地养老保险待遇的计发基数高低同样也是能够影响养老金水平的一项重要因素,且通常表现为经济越发达的省份,计发基数越高。
延迟退休改革方案,2025年落地实施
据悉,在老龄化趋势加剧、人均预期寿命延长、养老金支付压力加大的背景下,现行职工退休制度已经不再与时代的发展相适应。因此,关于退休年龄和最低缴费年限的改革迫在眉睫。
2024年9月13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下文简称《决定》)。其中,退休年龄和最低缴费年限改革的方案如下:
②2030年起,将职工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由现阶段的15年逐步提高到20年。
这也就意味着,65后、70后、75后参保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均会有不同程度的延迟。与此同时,在2030年及之后退休的企事业单位人员,其最低缴费年限的要求也不再是15年。
2024年社保缴费基数再上调
事实上,不仅仅是退休年龄和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即将迎来调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每年也都会根据政策要求随着本省上年度全口径社平工资水平的提高而不断上调。在这一背景下,全国范围内已有多个省市公布了2024年的社保缴费基数。
以浙江为例,日前当地人社部下发通知,明确了2024年社保缴费基数的上下限标准。其中,缴费基数的上限按2023年加权平均工资的300%确定,为24930元/月;缴费基数的下限按2022年加权平均工资的60%确定,为4812元/月,较上年相比,提高了350元/月。
灵活就业按60%档交20年社保,退休后领多少?多久回本?
据了解,根据现行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以个人身份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灵活就业人员,通常情况下缴费比例为缴费基数的20%,其中8%全部计入个人账户;12%则全部计入社会统筹基金。问题来了,灵活就业按60%档交20年社保,退休后能领多少?
以浙江为例,假设当地某灵活就业人员自2024年起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且每年都是以60%档即缴费基数的下限按月缴费。同时,我们假设社保缴费基数与社会保险待遇的计发基数每年均是以3%的比例递增,在累计缴费20年且63岁退休的前提下,测算数据如下:
①基础养老金=15009×(1+0.6)÷2×20×1%=2401.44元/月
②个人账户养老金=102444÷117=875.59元/月(备注:忽略了个人账户计息)
将两者相加,即可得出每个月领取的基本养老金为3277.03元。然后,忽略基本养老金待遇水平的调整,按照每个月领取3277.03元来计算,预计回本周期为6.5年。
结语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在全口径社平工资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也会呈现出每年上涨的趋势,而随着社保缴费基数的上调,参保人员即便是按照下限缴费,同样也会导致缴费金额的增加。从这个角度来看,可能会带来一定的参保缴费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