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化的“通道业务”:特药健康险遭排查,思派镁信等第三方机构被点名

据业内分析,监管所列报送清单中的产品,均指向了行业所称的“通道业务”,这一业务表面是患者、保险机构和第三方的共赢,实际却并不符合保险产品射幸原则,也为保险机构带来亏损风险。

再查“通道业务”

金融监管总局北京监管局下发通知,要求有关机构协助提供2022年8月1日以来修订及新开发的部分在售产品清单。

从北京监管局发布的具体清单来看,一是用于白血病、肝癌、肺癌、大肠癌等癌症治疗的特药、靶向药类健康险产品;二是因糖尿病、风湿性关节炎、银屑病等单一病因导致的特定药品和耗材费用保险;三是保险责任包含口腔种植、口腔清洁、拔牙、根管治疗等齿科类健康险产品;四是与镁信健康、思派健康、圆心科技等第三方合作的健康险产品。

填报内容需经合规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公司印章后反馈到北京监管局,不得故意隐瞒或遗漏产品事项。

监管为何聚焦于此四类健康险产品?业内人士向蓝鲸财经分析,清单中所列四类健康保险产品,其实指向的都是药品销售渠道的问题,属于行业所称“通道业务”。

据悉,此类业务通常不设等待期,也无需进行既往症的申报,因此投保人以具有用药需求的患者为主。在此业务中,保险公司与第三方机构合作,以约等于或低于实际用药价格设定保费,但本身并未参与风险管理环节。

一位保险公司健康险业务负责人向蓝鲸财经举例道,如患者治疗某疾病所需药品总价为100万元,通过健康险产品,患者只需支付98万元,其余2万元由保险公司支付给药厂。从表面看,各方有所获利,患者减少了用药费用,保险公司提升了保费规模,第三方机构获取业务和客户,包括上游药厂拓宽药品销售渠道。

《通报》下发后,不少机构进行产品下架,但从此次监管排查动向来看,仍有类似业务冒头。

创意支付还是保险“异化”?

其所指药品渠道企业,即是此次监管所列清单之中,所提及镁信健康、思派健康、圆心科技等第三方机构。与保险公司合作的特药等健康险业务,被此类机构称为“创意支付”。

作为医疗科技及健康领域的独角兽公司,这三家机构近年来可谓成长迅速:历经三次闯关的思派健康在2022年12月成功于港交所登陆;圆心科技已四度递表,谋求在港上市;镁信健康也推进多轮融资,引入蚂蚁集团、上海生物医药基金、光大控股、中金公司等资方。

从业务端来看,思派健康、圆心科技和镁信健康的业务布局主要围绕医疗健康服务和支付进行业务延伸,定位于健康管理方和创新支付的提供方。

而这也正是监管将保司与三家机构合作产品列入报送名单的背景因素。

从思派健康等机构的业务模式来看,聚焦于药品领域,近年来,在手持大流量入口的京东、阿里等互联网药品零售平台的压力下,思派健康、圆心科技等机构选择线下药房收购,并“曲线”打入特药领域。

根据思派健康2023年中报,其核心业务包括特药药房业务、医生研究协助业务、健康保险服务业务,其中,特药药房业务占总收入比88.5%,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1.1%。然而也正是业务占比最高的特药药房业务,利润表现却示弱,2023年上半年利润贡献不足5成。背后,涵纳特药获客难度大、存储配送难度高等“硬伤”。

而链接医药机构和保险机构,通过业务合作及模式创新,为思派等机构在抢占市场份额,扩大利润空间方面延伸了触角。

具体来说,特药,在一定程度上与高价划上等号,且通常不会被纳入一线用药,在此背景下,商保,也正成为特药长期、稳定的支付方。

业内指出,在医保基金整体承压的背景下,商保领域成为支付制度下的重要选项。思派健康在年报中即提出,特药药房与支付端合作,亦与国家医保及主要保险公司建立直付机制,为患者提供额外的支付解决方案。

但这类特药企业与保险机构、医药机构之间的合作能否保持稳定,能否真正通过疾病健康管理和药品供应链服务构建竞争壁垒,还是未知数,长期规模和商业模式上缺少更确定的想象空间。

不过,从保险机构的视角来说,其可以在就医、诊疗、用药、慢病管理等多个环节实现串联,天然具有供给方与支付方的角色特征,对于在药品和健康管理服务方面的需求,也具有布局的价值和优势。

“特药险,包括当前大热的惠民保,正是双方合作的成绩”,保险业内人士向蓝鲸财经分析指出,特药险并非都是通道业务,只是在双方合作并推进产品实践与落地过程中,部分产品确实出现保险产品设计的异化,导致出现部分冠以保险之名的‘非保险业务’,这也是监管此次要求报送,了解具体规模与影响的目的。”

THE END
1.云浮日报数字报为进一步优化保险产品,持续体现惠民初衷,提升特定高额药品保障待遇,对2025年度“云浮云福保”的特药目录进行了增补,经过综合评定,最终升级版特药增至40种,实现高发肿瘤广覆盖,让老百姓用得起新药、特药,减轻大病用药负担。 中国人民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广东云浮市分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云浮云福保’今年已开通一站...http://epaper.yunfudaily.com/html/2024-11/20/content_11789_18006554.htm
2.2005121014402531040国际贸易理论与实物ppt大学课件预览货币与度量衡制度;商业习惯;海关制度及其他贸易法规;国际汇兑;货物运输;货物保险。 三、风险大 信用风险;商业风险;汇兑风险;运输风险;政治风险。 § 4世界各国商人的特征与商务的禁忌 日本商人的特征与商务禁忌: 韩国商人的特征与商务禁忌: 印度商人的特征与商务禁忌: ...http://read.cucdc.com/cw/38017/60810.html
1.我市拟新增医保定点医疗机构零售药店及长期护理保险定点护理服务...市医保局介绍,根据国家及本市定点医药机构协议管理的有关规定,经市、区两级医保经办机构组织评估,拟将7家医疗机构和38家零售药店纳入医保定点。根据本市长期护理保险定点护理服务机构协议管理的有关规定,经市、区两级长护险经办机构组织评估,拟将1家护理服务机构纳入长期护理保险定点护理服务机构。公示如下↓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418229
2....保险客户送CarT特药卡,涉嫌违规?投保人保险公司这里面涉及到特药卡的供应商,比如前几年护理卡也比较火,客户住院需要护工,而供应商负责提供专业护工或解决这块的费用。 但你想过没有,保险公司不会跑路,但如果卖这些权益卡的第三方跑路了怎么办?这些服务商又不像保险公司要交注册金、准备金,不受保险法保护的。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HF394H305566SCK.html
3.大降与特药险——保险助力特药惠及大众从国际经验看,特效药贵在全球是一个普遍问题,美国等国家选择用市场化的方式解决特药的支出费用。根据著名医药数据调研公司IQVIA预测,到2023年,特药费用将占到美国药品支出一半以上。这么庞大的特药费用支出,医保体系难以支撑,需要依靠商业保险公司等市场化力量进行分担。目前,美国的医疗健康总支出中,商业健康险的支付比...https://m.picc.com/m/information/content/xwzx/jrbxpl/202112/17/cms20211217_1536308434.html
4.太平人寿特药险多少钱近期太平洋人寿新出了一款全球特药险,可提供49种未在国内上市或超出境内适应症用药范围的抗癌药品,那么太平全球特药险靠谱吗?太平人寿是一家正规且靠谱的保险公司,因此由该家保险公司承保的产品是可以放心的。太平全球特药险是一款正规的保险产品,但至... ...https://www.shenlanbao.com/he/1229287
5.“特药险”到“惠琼保”普惠保险如何让“岛民”更有依靠...还有其他的注意事项,B款就是“乐城”特药险,有疾病既往史限制的,这个是要求在投保的时候要注意。 再一个在使用的过程中,70种特药使用过程之前,要先跟保险公司联系,在指定的医院或者药店购买才能予以报销。 扫描下方二维码 点击进入“参保入口”即可办理个人参保!https://ybj.hainan.gov.cn/jdhy/hygq/202012/t20201210_2900313.html
6.“特药险”是福音还是鸡肋?保额差异大,用药周期不等界面...继百日医疗险后,特定恶性肿瘤药品费用医疗保险服务(下称"特药险")又成了保险界新一款现象级健康险。 就在9月,华泰保险和轻松保联合发布“药神一号”抗癌用药保险;同月,还有多款特药险产品被各保险公司相继推出。 然而在各类特药险频频问世之际,存在的问题也不断显现,让人不禁沉思:特药险究竟能起到多大的保障...https://m.jiemian.com/article/3573123.html
7.专硕2022年5月30日下午,经济学院第164次保险专硕讲座在腾讯会议平台举行。中投同和(北京)投资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创始合伙人朱金虎老师以“从新冠‘安心特药险’来看保险产品的设计与开发”为主题进行分享。他结合新冠肺炎流行的背景,从险种设计、案例分享,以及保险产品的创新发展三方面讲解保险产品的设计与开发。讲座...https://econ.pku.edu.cn/xkzy/fxglybxxx/xkdt3/363433.htm
8.“特药险”加速迭代:保险借力海南博鳌乐城医疗区降低创新特药...特药险加速迭代。所谓“特药险”,主要是指为医保外特药(特药指治疗重特大疾病需要使用的一些费用较高、疗效确切且无其他治疗方案可替代的特殊治疗药品,主要包括抗癌所需的靶向药物、免疫药物等)提供费用保障的一类新型健康保险。 特药险的“走红”与《我不是药神》有着重要关系。对于众多肿瘤患者而言,抗癌特药尤其...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011/12/c42859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