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没想到,有一天“保险骗子”也会找上我们保险从业者。研究院的同事,居然差点儿被骗了。
坐在我旁边的同事,叫她小芳吧,今年年初,买过一份重疾险。
小芳觉得蹊跷,跟我们商量怎么办。最后我们一起致电了她投保的保险公司,才确认这是个骗局。
之前我讲过很多如何避免在买保险时被骗。今天我们就聊聊,买完保险之后,可能遭遇的“保险”电信诈骗。
01以保险为名,实施电信诈骗高发
保险电信诈骗,是指不法分子冒充银保监会、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告知涉嫌骗保或申请理赔需要转账,来实施诈骗。
无论是买过高额的重疾险、寿险,还是买过意外险、车险,都可能遇到这样的“保险”电信诈骗。
02常见的保险电信诈骗手法及防骗攻略
第一步,不法分子冒充银保监会工作人员,告知保险消费者在某保险公司的保单逾期欠费,或办理的保单质押贷款未按期偿还(保险消费者实际可能并未在该保险公司投保)。
第二步,不法分子声称银保监会要求清理业务,汇总逾期缴费或还贷客户清单,并恐吓称目前监管部门已介入,如果不按期缴纳保费或偿还贷款,将严重影响其权益。
最后,不法分子要求保险消费者按其指引进行转账。
真实的被骗故事:
2018年1月5日,一位家住广州海珠区的六旬老太太在家中接到一个陌生来电,对方以冒充保险、公安人员,称其“涉案”的诈骗手法,诱骗老太太一步步进行电脑操作,直到1月10日其家人发现不妥时,227余万元已被骗走。
保护保险消费者权益是保险监管机构的天职,除处理信访、投诉、举报等涉及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的事项外,保险监管机构不会针对具体保险业务与保险消费者沟通,更不会出现要求转账等涉及资金资产内容的行为。
第一步,不法分子冒充保险公司人员,以补充保险理赔资料为名,或以快捷支付保险理赔款为名,让保险消费者信以为真,降低防范心理,从而听取他们的指令。
直到后来,李先生收到银行跨行转账的短信,才发现被骗。
保险公司正常理赔无须进行银行ATM机操作,支付理赔款只需要银行账号(卡号)、户名和开户行等收款信息,不需要银行账户密码、支付宝支付密码等支付验证信息。
骗局3:谎称社保卡有违法操作
第一步:冒充保险公司人员,谎称发现有人正利用保险消费者身份信息在外地办理了社保卡,购买了违禁药品,触犯了国家法律法规,引发保险消费者的心理焦虑、恐慌。
第三步,冒充公安机关诱骗保险消费者将资金转移至所谓的“公安机关账户”保存。
攻略:保险公司无权发放社保卡,
联系保险公司或拨打110
社保卡全称是社会医疗保险卡,由国家发放,与保险公司无关。
通常社保卡的外借,都是社保卡的持有人主动出借。比如借给亲戚朋友买药。关于这一点已经强调过多次,千万不要将自己的社保卡借给别人使用,这不仅违法,而且容易造成信息泄露。
即使社保卡真的出了问题,通常也是通过居委会或社区的工作人员和你联系。
骗局4:以客户回馈为由,诱骗邮费
第一步:冒充保险公司人员,谎称保险公司正在举办客户回馈活动。
第二步:以给保险消费者邮寄礼品为名,诱骗其汇付一定金额的邮费。
攻略:回馈活动不会让用户花钱,联系保险公司
正常情况下,保险公司举办客户回馈活动不会要求客户支付邮费。
就算这不是诈骗,回馈活动还让你掏钱也太不靠谱了。
03最后的提醒
刚刚提到的那些是较为常见的“保险”电信诈骗手法,骗局多样,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大家注意以下3点,即可防骗:
不要进行任何转账操作
无论是什么理由,理赔了、中奖了、骗保了、犯法了,最终目的就是让我们到ATM机进行转账。一旦对方让我们“转账”就一定要提高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