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开学前几天,总归会收到学校发的学平险的通知。
今年也不例外,娃晚上放学回家,带回来两样东西。
一个就是前面提到的学平险,另一个是上海市的少儿住院互助基金。
两个都不贵,只有100出头点,大部分家长也就直接同意缴费了。
但也有少数家长希望花钱花个明白:
1、学平险到底是个啥,划算吗?
2、少儿住院互助基金跟医保是什么关系?
3、已经有了商业保险,还需要再花钱吗?
今天就来跟大家聊一聊。
什么是学平险?
所谓的学平险,就是‘学生平安保险’的简称,本质来说也是一种商业保险。
它一般是各家保险公司为学校定制的,所以不同的地区、甚至不同学校,提供的学平险产品,可能都不一样。
很多人接触到学平险就是像我这样,开学时由学校同意下发通知,询问是否参加。
其实,平时无论何时何地,只要符合条件,自己也是可以投保的,并不是只有9月份才能买。
这些学平险的产品形态出奇的一致,讲究的是小而全、覆盖面广泛,希望对于各类风险,都能起到一定的保障作用。
从保障内容看,它确实做到了。比如以我今天拿到的为例:
就包含:意外伤残、身故、意外医疗、重疾险、住院津贴等,而保费只要120元。
乍一看,产品保障种类多,保费也很便宜。很多家长朋友们看到以后的第一反应就是:
是不是买了学平险,给孩子的其它保险,我暂时就不用买了?
先别急,一起来看看它的优劣势。
优势1:涵盖面广、保障可叠加
不管是意外伤残、还是重疾赔付,都是给付型产品,跟我们单独配置的保险,不会重复浪费。
优势2:价格便宜
这个就不需要解释了,基本都是百来块钱的保费。
但学平险,也有不足之处。
劣势1:保额不足
毕竟购买商业保险,我们最基本的出发点,是为了转移我们比较难承受的重大风险。
而学平险的主要保障:意外身故和伤残,通常只有几万元保额。
从列举的表格中,可以看到各项责任最高的保额:
如果真的碰到住院或者重疾这种大风险,这个保额肯定是不够的。
少儿住院互助基金跟医保是什么关系?
少儿住院互助基金(以下简称“互助基金”)是由广大家长集资的一项非营利的社会公益性项目,聚焦于少年儿童的医疗互助。
它不是保险,但是起到的作用跟保险类似,可以报销住院费用。
它跟医保不冲突,可以在医保报销的基础上,二次报销。
举个例子来说:
孩子住院在二级医院花费了30000元钱(假设都是可报销)
—先医保报销,起付标准300元,报销比例60%,报销17820元
—还剩下12180元,通过互助基金,扣除起付标准100元,报销17720元。
最终,自己一共只花了400元。
如果没有医保,仅仅通过互助基金,那么就只能报(30000-100)x50%,等于14950元,自费15050元。
所以不管是商业保险,还是互助基金,千万别忘了,医保是基础。
互助基金也有它的局限,就是保额限制,一般是每学年10万元,某些大病罕见病,可以放宽到20万。
更高的住院费用,就只能靠商业保险了,比如百万医疗。
另外,对于某些特定疾病,也会有限额,目前上海有以下6类:
1.急性阑尾炎(含慢性阑尾炎急发、阑尾脓肿)手术:最高限价1100元
2.扁桃体切除术:最高限价1400元
3.腺样体切除术:最高限价1400元
4.扁桃体及腺样体切除术:最高限价1600元
5.斜疝手术:最高限价850元
6.隐睾手术:最高限价1000元
已经有了商业保险,还需要再花钱吗?
我先说说自己的请况,作为理财博主,给孩子的保险肯定是做全的。
重疾险、意外险和医疗险都是配齐的。
理性的角度出发,少儿住院互助基金对我还是有用的,因为我没有给孩子买小额住院医疗险。
学平险说实话就有点可有可无了。
100万的重疾和105万的重疾,差异并不是很大,完全可以省下这笔钱。
实际情况中,我两个都打了勾。
因为的确保费并不贵,也提供了一些保障服务,站在家长的角度,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大家都买了,那我也跟着买吧。
学平险的保额低是硬伤,适合锦上添花,做不到雪中送炭。
如果只有一份学平险,那还是不够的,需要自己动手,为孩子做好更充分的风险预防。
总体而言,少儿医保是必备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用意外险、医疗险打底,搭配重疾险。不同的预算水平,都能配置全面的保障,丰俭由人。
好了,今天就聊到这里~
你们学校有没有统一代投保学平险,作为家长你们是怎么想的呢?欢迎大家给我留言,或者给我点个「在看」鼓励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