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营销声称即将停售产品“安全保本保额可达复利3.5%”“最后三天”寿险营销噱头何时“下架”

“还剩三天”“即将停售”“锁定终身3.5%复利的产品全部要下架了”……继去年11月保险营销员“炒停售”后,新一轮保险产品“下架”“停售”营销信息再次刷屏朋友圈。

消费者张先生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朋友圈里卖理财产品的保险代理人、银行理财经理都在主推“增额终身寿险”产品,“三年期定期存款年利息还不到3%,而增额终身寿产品安全保本,保额能达到复利3.5%”,各种印在花花绿绿的图表上的数据看起来很有说服力。“复利3.5%”“锁定利率”“20年翻倍”是真的吗?

焦虑

朋友圈频现增额终身寿险即将“停售”信息

近期,不少保险营销员在朋友圈中发布文案,3.5%预定利率增额终身寿险产品即将停售,建议消费者抓紧“上车”,赶上这一轮高收益。“锁定终身3.5%复利的储蓄险都会陆续下架了”“少有的锁定利率产品”“需要时可以通过减保、退保、保单贷款拿回资金”……

这种以“产品即将停售”为由诱导消费者尽快购买的行为,在保险业内被称为“炒停售”。“炒停售”行为一直为监管所明令禁止,但继“4.025%的年金险下架”后,3.5%复利产品的“炒停售”再次引发喧嚣。

消费者张先生向某大行理财经理童女士咨询,有没有浮动利率比银行App显示高一点的定期存款产品。童女士说,“定期存款确实没有更高的浮动利率了,可以考虑下增额终身寿,虽然利率不是特别高,但胜在长期锁定复利。”她把增额终身寿险和理财产品做了对比,“我每年缴费5万,缴费10年,实际利率大概是3.2%左右。买这款产品也不一定保证跑赢通胀,但确实是没有又保本、利率更高的理财产品了。您可以考虑一下。”

“当红”

已有40多家保险公司将增额终身寿险当做主力产品

“增额终身寿险”显然是一款终身寿险产品。终身寿险产品是指以被保险人死亡为给付保险金条件,且保险期间为终身的人寿保险。终身寿险的保险金额可以在产品设计时预先设定,如每年增长一定比例或每年下降一定比例。“增额终身寿险”只是近年来市场上出现的将保额设计为每年增长一定比例的终身寿险。

事实上,增额终身寿险是今年的“当红”保险产品。截至目前,有40多家保险公司将增额终身寿险当做主力产品,上半年某些中介平台的类似产品销售品类曾达到近百款。2019年至今,主流重疾险产品销售不断下滑,在资产保值增值和养老储蓄需求持续释放下,增额终身寿险从逐渐崭露头角到一跃成为市场主力产品。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人身险公司原保费收入20447.83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3.5%,增速由负转正,以增额终身寿险为代表的产品被认为做出了重要贡献。

真相

3.5%并不是投资收益率保额增长与投资收益差别大

事实上,保额增长与投资收益的概念差别很大,不可混为一谈。保额是每年不变、每年递增还是每年递减都只是参数的设计方式。在保险费等其他条件一致的情况下,每年保额递增的终身寿险,其首年保额较低,且远低于每年保额不变的终身寿险。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增额终身寿险复利3.5%”,所说的3.5%并不是投资收益率,而是保额增长率。一些不负责任的保险代理人偷换概念,比如将保额增长说成现金价值增长,而增额终身寿险的收益高低,取决于扣除附加费用率(相当于管理费)之后的IRR(内部收益率),而不是预定利率,附加费用率越高,客户的收益率就越低,代理人故意忽略不提。

实际上,银保监会监管部门已多次发布警示或通报,部分人寿保险公司报送的增额终身寿险增额利率超过3.5%,易与产品定价利率混淆,存在噱头营销风险;增额终身寿险的保额递增比例超过定价利率,存在严重误导隐患;增额终身寿险的减保比例设计不合理,加保设计也存在变相突破定价利率的风险。2022年9月23日,中国精算师协会发布消费提示,有的保险营销员在销售增额终身寿险产品过程中涉嫌误导性宣传,请消费者予以警惕。

提醒

“减保”相当于部分退保可能造成消费者经济损失

多位业内人士接受北青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与理财存在根本区别的是,增额终身寿险没有到期连本带息支取的说法。终身寿险的保额,只能在被保险人身故或者全残时,受益人可以领取到保险金额。如果保险消费者中途退保,只能领取保单的现金价值。

增额终身寿险的现金价值一般在前7年会低于累计所交保费,之后才会逐渐超过累计所交保费。据不完全统计,若在投保后第一年退保,可能损失10%-60%的保费;若在第20年退保,收益约在2%至2.5%之间,可能面临没有银行定期存款利息高的尴尬。

保险消费者必须全面了解这款产品的真实性质,是否与自身预期相符。如果只是希望资金增值保值,在未来还有其他规划和用途,那购买终身寿险应该不太合适。

海南银保监局也曾发布风险提示,消费者应正确认识增额终身寿险的产品特性,警惕“长期复利接近3.5%”“稳赚不赔”等销售宣传用语,完整理解产品保障内容和赔付标准,不盲目跟风,综合考虑家庭保单情况、经济收入情况等,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合适的保险产品。

此外,增额终身寿险的主要功能是提供身故或全残保障,部分增额终身寿险产品宣传时将其与银行理财产品进行简单对比,忽略其保险保障功能,并诱导保险消费者中途退保,容易造成消费者经济损失。

监管

保险销售全流程规范管理将在今年出台

2022年7月,银保监会起草的《保险销售行为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拟明确禁止炒作停售及价格变动。保险公司计划停售某一保险产品或者调整某一保险产品价格的,应当自作出停售或者调整价格的决定后10个工作日内,在官方网站和营业场所向社会发出公告,包括停售或者调整价格的保险产品名称、停售或者价格调整的起始时点等信息。

THE END
1.大公司增额寿哪家比较好在选择大公司增额寿险时,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保险公司的信誉度、产品的保障范围、保费的价格等。以下是几家比较好的大公司增额寿险保险公司: 1.中国人寿:作为中国最大的保险公司之一,中国人寿的增额寿险产品具有较高的保障水平和灵活的保障期限,同时保费也相对较为合理。 https://m.xyz.cn/toptag/dagongsizengeshou-550400.html
2.前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官网前海人寿是首家总部位于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的全国性金融保险机构,公司深耕保险主业,打造“保险+医疗+养老”经营模式,为国人提供一流人寿保险服务,保障国人拥有体面而有尊严的生活。https://www.foresealife.com/
1.2022年增额终身寿险产品排名整理来了!这款性价比最高!增额终身寿险的的收益都在保险合同上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的,不会因为其他外部因素改变的,是非常安全稳定的。 三、2022年增额终身寿险产品排名推荐 回到大家最关心的问题,今年有哪些比较好的增额终身寿险产品。 这里深蓝君从灵不灵活、收益高不高、公司怎么样、是否有特色服务这几个方面整理了2022年最新的增额终身...https://m.shenlanbao.com/zhishi/11-490674
2.2024年上半年增额终身寿险哪个保险好?附增额终身寿险一览表...看中公司实力、希望博取较高收益人群 二、增额终身寿险保单收益谁最高? 了解完基础的内容,我们这里重点讲一下大家最关心的保单收益和封闭期。 奶爸选择了3/5/10年交进行对比,如果想看其他缴费期的,可以私聊奶爸~ PS:京福宏运和的福满佳分红领取方式较多,这里我们以交清增额为例子。 https://www.naibabao.com/ketang/39374.html
3.最近去银行,为啥客户经理爱给你推销保险?今年不少人可能有这样的经历,当进入银行后,想买一款收益比较高且保本的理财产品,这时银行客户经理会向你推荐保险产品。近日,中新经纬随机采访了北京、天津、武汉等多地国有行银行网点发现,只要谈到“保本”产品,客户经理几乎都会主动营销增额终身寿险等保险产品,“3.5%复利递增”“保本”“收益写在合同里”成为了此...https://www.jfdaily.com/news/detail?id=527308
4.增额终身寿险再现炒停潮内部收益率或降至2.5%?南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叶麦穗 广州报道存款利率进一步下调,无风险利率不断下行,增额终身寿险产品最近很火。 近段时间,关于增额终身寿险产品的内部收益率(IRR)会下调至2.5%等传言甚嚣尘上。不过,对于市场的传言,有保险公司表示,降不降、何时降、降多少要看监管和市场。 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306/13/c7787954.html
5.风险偏好降低+投资收益稳定部分银行客户经理开年力荐保险产品另一家国有银行的客户经理刘先生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在目前存款利率下行、基金股票收益波动较大的情况下,将长期资金用于购买保险产品能够锁定收益,是比较聪明的选择。 从银行推荐的保险产品来看,两全险和增额终身寿险是主力产品。例如,某股份制银行的手机银行App公布的去年12月份保险产品人气榜显示,除医疗险、意外险...https://www.xiancn.com/content/2024-01/12/content_6830075.htm
6.购买增额终身寿险要谨慎近日,某保险公司的一款增额终身寿险产品因为“复利3.5%”“稳赚不赔”“跑赢通胀”等宣传语而引发关注。 对此,中国精算师协会发出消费提示称,有的保险营销员在销售增额终身寿险产品过程中涉嫌误导性宣传,请消费者予以警惕。 “终身寿险”,是指以被保险人死亡为给付保险金条件,且保险期间为终身的人寿保险。终身寿险...https://ptsb.pingtan.gov.cn/2022/20221010/20221010_008/20221010_008_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