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在座谈会上凭着直觉提了一个很有启发性的问题,“中国有股民、有基民,未来一天会不会有保民”....由曦、央行观察专栏作家
2015年底,李冠如来到蚂蚁金服保险事业部,曾在太平洋保险和平安保险工作过的她,刚来时对互联网保险的细节了解并不多,在她印象中,阿里搞过一个退货运费险,当时她听说这个险种起初亏得很厉害,很多保险公司都“接不住”,后来才慢慢好了一些。这就是她对蚂蚁保险最初的印象。在她刚入职不久的2016年年初,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专门来蚂蚁金服的保险事业部座谈,李冠如记得,那天的讨论非常轻松而热烈,话题主要集中于三个问题,一是在蚂蚁生态体系里,保险要起什么作用;二是保险业与消费者之间是什么关系;三是蚂蚁做的保险能够为3.5亿支付宝用户提供什么价值。其实,这三个问题又可以归结为一个问题,蚂蚁金服做保险的初心是什么?反复讨论之后,一个共识逐渐形成,蚂蚁保险要成为保险行业的一个助推器,这个助推器有两个面向,一个面对行业,一个面对用户。
中国会不会有“保民”?
怎么办?蚂蚁的策略是“从易到难”,与其违反规律、生硬的让用户接受,不如将保险渗透到用户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它们能够自然触达用户,先用小额、高频、碎片的保险来让越来越多的人接触保险,在慢慢进行用户培育。
中国保险业协会公开的数据显示,蚂蚁金服的互联网保险保单数量占全行业的97%,也就是说,中国每100单互联网保险卖单里就有97单出自蚂蚁金服这个体系。但是如果从保费的角度衡量,其占比要大大下降,占比大概是43.98%。
两条腿走路:搭建平台and嵌入场景
阿里和蚂蚁对于互联网保险的探索在几年前就开始了。2009年航空意外险上线,2010年运费险上线,2011年淘宝车险上线,2012年淘宝保险平台上线,2013年运费险实现个性化定价、电商场景的保险业开始丰富起来,2014年推出账户安全险和“我的保险”,2015用户突破3亿。在这个过程中,合作的保险公司,也从最初的1家,发展到目前的76家。
蚂蚁保险发展历程
从2011年开始,公司开始尝试用“两条腿走路”的策略,一条腿是用阿里最擅长的平台思维和运营,连接大量的保险公司,搭建具有各种丰富产品的互联网保险平台,另一条腿是发展内嵌在场景当中的业务。
保险行业助推器
在蚂蚁保险的大图里,在场景保险和平台保险之下的是数据和精算平台,再往下就是技术平台。
李冠如也是到了蚂蚁金服之后,才理解了蚂蚁的大数据和IT的能力,特别是对于那些覆盖销售场景、生活场景的碎片化保险产品来说,如何发现需求,如何提供保障,系统怎么支持,风控怎么做,蚂蚁金服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比如,为了让前端的业务能够快速往前走,后台的数据和技术可以直接进入到保险事业部的每个业务单元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