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持续回暖产寿险保费均实现正增长五家上市险企去年揽收保费2.69万亿元行业聚焦

行业持续回暖产寿险保费均实现正增长

五家上市险企去年揽收保费2.69万亿元

2023年全年,五家上市险企,中国人保、中国人寿寿险公司、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共计实现保费收入2.69万亿元,相较于2022年同期的2.56万亿元同比增长约5.21%,行业回暖趋势明显。其中,寿险公司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6077.18亿元,同比增长4.9%;财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为10082.94亿元,同比增长5.7%。

随着最后一家上市险企中国太保发布2023年全年保费收入公告,A股市场5家上市险企2023年保费收入均已亮相。据统计,2023年全年,五家上市险企,中国人保、中国人寿寿险公司、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共计实现保费收入2.69万亿元,相较于2022年同期的2.56万亿元同比增长约5.21%,行业回暖趋势明显,其中,寿险公司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6077.18亿元,同比增长4.9%;财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为10082.94亿元,同比增长5.7%。

从机构角度看,2023年,中国平安保费收入8006.95亿元,同比增长4.1%,中国人保保费收入6616.49亿元,同比增长6.86%;中国太保保费收入4234.68亿元,同比增长7.71%。另两家以寿险为主体的上市保险公司也实现正增长。2023年,中国人寿寿险公司保费收入6415亿元,同比增4.28%;新华保险保费收入1659.03亿元,同比增长1.72%。

从板块业务来看,2023年,五家上市险企寿险业务逐步摆脱“疲软”,保费增速由负转正,一、二季度增额终身寿险保费收入累计较快,多家险企提前完成全年任务,一定程度上拉升了全年保费增长。财险业务方面,表现出稳健的经营状况,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太保产险均以较高保费增幅收官。

寿险公司保费增速亮眼

从寿险公司方面看,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平安人寿、太保寿险、新华保险、人保寿险分别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6415亿元、4665.4亿元、2331.41亿元、1659.03亿元和1006.3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3%、6.2%、4.9%、1.7%、8.6%,保费收入增速表现亮眼。

从2023年12月单月看,各险企保费增速产生分化,呈现“两升三降”的局面。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实现保费收入269亿元,同比增速达13.03%;太保寿险实现保费收入92亿元,同比增速达16.74%。除上述两家寿险公司外,其余三家保费增速均有所放缓,平安人寿保费收入为325.91亿元,同比增长-1.6%;新华保险保费收入为61.65亿元,同比增速为-2.89%;人保寿险保费收入为33.67亿元,同比增速为-16.38%。

据平安证券分析,近年来,银行存款利率下行,银行理财产品向净值化转型、收益率波动下滑,储蓄险竞品吸引力明显降低。同时,居民风险偏好较低、保本储蓄意愿维持高位,储蓄险需求持续旺盛,推动上市险企保费增长。但2023年12月单月保费增速分化明显,主要是由于2022年同期基数和2024年“开门红”备战节奏的影响。

国信证券发布的研究报告认为,银保渠道方面,“报行合一”后,上市险企银保已基本完成重新签约,在市场需求的催化下,银行端销售积极性仍高,各险企已陆续推出针对银保渠道的新产品,全面蓄力渠道2024年保费收入增速。随着渠道质态的改善,银保渠道将持续引领行业2024年新业务价值(NBV)增速。

展望后续,光大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认为,2024年“开门红”表现有望超预期。近期,监管窗口指导人身险公司压降万能险结算利率(2024年1月起,结算利率不得超过4%,6月起不得超过3.8%),监管思路与2023年降低预定利率一脉相承,尽管短期可能对部分产品销售形成一定扰动,但长期来看利好保险公司降低负债成本,实现可持续经营。在居民储蓄意愿持续高企、银行存款挂牌利率下调、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后易受债市扰动进而产生持有期亏损情况,以及资本市场波动较大背景下,预计储蓄型保险产品仍然具备一定竞争力,2024年“开门红”表现有望超预期。

财险保费增速分化明显

从财产险公司看,2023年,3家财险公司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太保产险2023年1—12月合计实现保费收入10082.94亿元,同比增长5.66%。其中,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太保产险原保险保费收入分别实现5158.07亿元、3021.6亿元和1903.2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3%、1.4%、11.4%,继续保持正增长。2023年12月单月,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太保产险分别实现保费收入431.07亿元、285.14亿元、155.7亿元,分别同比微增0.82%、1%、7.79%。

从细分险种来看,非车险业务保持较快增长速度。人保财险非车险业务保费收入同比增长约7.42%,该公司农险、货运险、其他险种保费收入表现同样亮眼,同比增速分别为11.9%、11.4%和30.2%;太保产险非车险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9.2%。

华福证券认为,汽车市场受新能源车销量增长影响逐渐回暖,且新能源车险相对于传统汽车车均保费更高,叠加商务部等部门出台汽车市场支持政策,预计2024年车险保费有望维持一定增速。展望2024年,在监管对车险费用的管控下,财险行业增长动能发生转变,头部险企凭借更加精确的定价模型及管理手段有望在规范化市场中扩大竞争优势,预计未来龙头财险公司将持续占据领先地位。

太平洋证券研报也认为,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预计新能源车渗透率从35%提升至40%,带动乘用车整体销量提升5%,车险或同步增长。非车险得益于2023年低基数和细分领域的政策支持,预计可实现两位数高增。预计财险总体实现高个位数增长,综合成本率在高基数和灾情出清下也有望优化。

2024年“开门红”表现有望超预期

基于市场表现,多家券商一致认为,一季度保险业务和保险板块表现或可超预期。

多家研究机构研报显示,2023年各保险公司业绩达成进度超预期,多数公司提前启动了2024年一季度营销计划,一些公司自2023年8月以来便将工作重心转向2024年一季度营销筹备工作。且储蓄型保险产品的竞争力依然存在。

开源证券在研报中分析称,金融行业其他投资理财产品如基金、银行理财、存款、信托等受权益市场波动、利率下调以及风险事件影响,吸引力有所受损,保险产品吸引力相对上升。此外,金融消费者风险偏好普遍下降,保险产品客群范围进一步拓展。招商证券表示,居民资产配置有望逐步从实物向金融资产转变,储蓄需求有望从银行存款和理财向保险迁徙,从而为储蓄险增长打开新空间。事实上,2023年以来,增额终身寿险的火爆销售局面已经拉开了居民资产配置转移的序幕,其目标客群范围也进一步扩大。

光大证券发布的研究报告认为,展望2024年一季度,预计在储蓄意愿持续高企、竞品收益率下滑等背景下,新单增长仍然具备较好基础,叠加银保渠道“报行合一”等严监管政策对保险公司费用成本的压降,“量稳价升”有望推动NBV保持正增长,市场对负债端的过度悲观预期有望得以修复。同时资产端随着地产等潜在风险因素逐步化解、长端利率企稳以及权益市场回暖,板块估值有望进一步上修。

中信建投在研究报告中称,展望2024年,寿险行业新业务价值有望延续增长,财险行业马太效应有望进一步强化,继续看好头部险企,政策利好有望助推宏观经济延续复苏,资产端投资收益有望回暖。国联证券认为,在严监管背景下,头部保险公司凭借更规范、精细的管理能力有望进一步扩大竞争优势,行业集中度有望再次提升。

THE END
1.2024保险开门红暗战:短交年金增额终身寿仍是产品主力医康养...从启动时间来看,由于前7月大部分上市险企达成全年业绩目标,2024年开门红启动节奏大为提前;从产品策略来看,短交年金和增额终身寿险仍是产品主力;从营销模式看,单一同质的储蓄型产品竞争之下,传统开门红产品营销力竭,加码“保险+服务”,借力医康养生态成为撬动业务快速增长的重要砝码。 https://m.cls.cn/detail/1480620
2.2024年增额终身寿险怎么选?附7月增额寿挑选指南+推荐清单在探讨2024年增额终身寿险的选购时,关注焦点往往集中在“报行合一”政策实施后,市场上优质产品的减少以及如何在剩余选项中做出明智选择。随着金禧一生、一生中意、增多多5号等爆款产品的下架,购买高性价比产品的窗口期变得越来越紧迫。本文将通过对比88款大品牌、固收型、银行系、分红型增额寿险产品,帮助读者了解如何在...https://www.da-quan.net/wa/ddn7dnye37tcyy7e37h.html
3.2024年较好的增额寿险保险理财前言:对于未成年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如未成年人、精神病患者等,不能购买增额寿险。如果投保人没有经济能力,购买增额寿险就会给生活带来压力,影响生活质量。尤其是关于保险金额、保险期限、保险责任、责任免除等方面的条款。此外,购买增额寿险时,需要注意保费。在本文中,我们详细介绍了2024年较好的增额寿险的险...https://m.shenlanbao.com/zhishi/11-61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