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的是保费,怎么到了退保的时候,名字就换成了“现金价值”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们买完保险后,保险合同里都会附有一张现金价值表,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个表有什么用。
确实,保险术语太多,太生涩,好不容易搞明白保障内容、保费、缴费期,又来一现金价值。不是干这行的,真的很容易一脸懵。
但又不能不懂,毕竟现金价值对我们来说,还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今天我就带大家详细了解一下“现金价值”。
现金价值就是你购买的保单所具有的价值,最直白的理解,可以将“现金价值”等同于“退保时能拿回的钱”,因为对大多数人来讲,这就是现金价值最大的作用。
一般购买长期人身保险,每份保险合同内都附有现金价值表的,方便客户自己查阅。
但实际上“现金价值”是从哪儿来的呢?
要知道,长期保险都是经过精算后采用的“均衡费率”,每年保额一样,每年交的保费也都一样。
这些保费交进保险公司后,一部分会提取成“责任准备金”,通俗讲就是把即将要赔出去的钱准备出来;
还有一部分用于支付公司的各项成本,比如佣金、运营管理费用等;最后,还有一部分就会作为留存,去做投资等。
所以除去前两部分后,留存的这部分保费一直在保险公司常年滚动生息后的总额就是“现金价值”,相当于投保人在保险公司的一种“储蓄”。
这就是现金价值产生的原理。没有讲得字字严谨,希望这样通俗的表达能帮助大家更快地理解。
一般情况下,只有长期保险才有现金价值。比如长期重疾险、长期寿险。原因很简单,主要是因为长期险采用均衡费率。
保费被平均到20年或者30年,每年我们交的保费都一样。但大家都知道,不同年龄得病的概率差别是很大的。
一般年纪越大,生病的风险就越高,相应的保费也会越高。但由于采用了均衡费率,所以我们年轻的时候,交的保费其实是有剩余的。
剩余的保费扣除保险公司的运营成本和保障成本,再加上产生的利息,就形成了现金价值。而对于一年期保险来说,由于采用自然费率,每年的保费主要用来支付保障成本,所以一般没有现金价值。
每家公司的精算师在制定每款保单保费的时候,要考虑三个因素:发生率、利率和费用。
1、发生率
很容易理解,被保险人每年的出险概率都不同,保险公司按照监管机构制定的生命表、疾病发生率表等,来给不同年龄、性别的人定价。
2、利率
保费的定价利率的设定一般基于监管规定,如果定价利率太高,保费就会变得便宜(折现的原因)。
3、费用
除了纯自然风险以外,还要考虑公司的销售费用、运营费用以及增值税、监管费等因素。
所以,保费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人来说,一般都是不同的,如果考虑到缴费期限、保障期限等,保费其实是一个二维的费率表:横轴是缴费期限,纵轴是投保年龄。
现金价值的计算原理与保费是基本一样,但是略有不同。
现金价值是剔除掉了销售费用以后,使用了比定价利率更高的折现利率,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现金价值要远低于所交保费。
1、退保
退保是现金价值最常见的用途。一旦退保,保单的现金价值退还给投保人,同时保险合同终止。
2、保单贷款
投保人需要资金周转时,可以按保单现金价值80%向保险公司贷款,具体利率以保险公司规定为准。
3、自动垫交
如果投保人在投保时选择自动垫交,在缴费宽限期后,投保人仍未缴纳当期保费,保险公司就从现金价值中扣除当期应缴保费,或根据现金价值计算保单的有效天数。(具体操作不同也有所差异)
4、减额交清
减额交清也是一个很实用的功能。如果你投保的产品带有减额缴清功能,那么在我们不能继续交保费,但又不想退保时,
就可以用目前保单的现金价值一次性支付未来的全部保费,保证合同继续有效。但由于保单的现金价值要远低于我们未来所要缴纳的总保费。所以,减额交清的代价就是保额下降。
举个例子,小王买了一份50万保额交20年的重疾险,现在交了6年不想交了,那么可以把保额降低成5万,后面保费就不用再交了。
5、分红
对于分红险,保险公司并不是按你所交保费占比来计算分红比例的,而是依据保单的现金价值来计算的。
6、转换年金
有些产品,例如定期寿险,允许投保人以现金价值为基数,按照一定系数,将现有保险产品转换为养老年金。
综上,大家可以看到现金价值的用处还是挺多的。
所以,大家在购买保险时,除了要认真阅读条款,了解各个细节,包括保障内容,缴费期限,保障期限,免责条款等。
在收到合同后,也要详细查看现金价值表,明确自己的权益,以备不时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