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京东都在推的“相互保险”,是互联网+保险模式的创新吗?

10月16日,蚂蚁金服联合信美人寿相互保险社推出了“相互保”,芝麻分650分及以上的60岁以下支付宝会员无需交费就能加入其中,获得10万元至30万元的大病保障。截至11月14日,这一保险产品已吸引了超过1800万人参加。

11月13日,又一互联网巨头杀入了相互保险领域京东金融联手众惠财产相互保险社上线了“京东互保”,开始低调内测。不过,“京东互保”很快于11月15日下架,转入幕后,称将进行用户体验升级后再择期推出。业内人士分析,相互保险之所以被推上热潮,一方面是由于大病保障需求被唤醒,另一方面也得益于阿里与京东庞大的客户流量。

何为相互保险?来看看京东与阿里之间的较量

相互保险,通俗来说就是参与者既是保险人,又是被保险人,在别人患病时参与费用分摊,而如果自身不幸患病,也可获得别人的帮助,是一种互帮互助的保险形式。相互保险在中国的起步较晚,2014年5月,保监会发文对《相互保险组织管理暂行办法》公开征求意见。

2015年1月,保监会发布《相互保险组织监管试行办法》,对相互保险的性质和定义做出了规定。2016年末,保监会还下发了《关于开展以网络互助计划形式非法从事保险业务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此后有高达1/3的互助平台轰然倒塌。

在严控的监管下,网络互助模式下的行业进行了一轮洗牌,同时,相互保险成为了他们的“救命稻草”。2016年,包括网络互助平台在内,一度有超过30家相互保险组织在排队申请相互保险牌照。但最终,只有三家相互制保险组织在2017年获得了相互保险牌照,当中就有京东互保的运营方众惠财产相互保险社和阿里蚂蚁金服相互保的运营方信美人寿相互保险社。

两者虽说都是相互保险,但在保额结构、险种设置、保险期间、保费分摊和加入门槛上还是稍有不同的:

“相互保”的保额结构分为30天-39周岁为30万元,40岁-59周岁为10万元两种,较为简单。“相互保”的年龄适用于60岁以下,“京东互保”则将年龄上升至70岁,在保额结构上“京东互保”相对来说分的更细:30天-40周岁为30万元,41岁-50周岁为20万元,51岁-60周岁为10万元,61岁-70周岁为5万元。

在险种设置方面,两者的疾病保障都是保障100种重疾,等待期皆为90天,服务费皆为10%。在此基础上,京东互保”还增加了30种轻症,保额最高可达3万元。

保险期间,如果“相互保”在理赔前未发生退保则持续有效,而“京东互保”的期限为1年,到期后可续保。

保费分摊方面,“相互保”单个理赔案例的金额不超过0.1元,“京东互保”则按年龄段设定每年分摊保费的上限,最高上限为1924元,超出部分由保险公司承担。

在加入门槛上,“相互保”要求650以上的芝麻信用分,无需提前缴费;“京东互保”则需提前缴费,30天-50周岁9元,51岁-70周岁99元。

根据中国保监会的定义,相互保险没有股本无法上市,初始营运资金为负债,只能提供一般利率,没有股份制企业那样的回报。而阿里和京东却将相互保险作为一项带有普惠性质的保险,发挥其强大的“吸粉”能力。

用数据来证明,截至15日,上线一天的京东互保已有3334人加入、截至11月14日,上线一个月的“相互保”已吸引了超过1800万人参加。不难看出,相互保险采用的是社群玩法模式,这种模式能快速聚集大量用户,而占据用户和资金优势的巨头,在其中的优势可谓得天独厚。

也正是由于阿里与京东两位大佬的加入,带动了相互保险和网络互助的热度一下空前大涨,使其成为了万众瞩目的焦点,这也让保险业感受到了“互联网+”的速度,其在业内的评价亦是褒贬不一。

喜忧参半的相互保险,多方面风险不容小觑

对于相互保险产品及其风险方面,外界还是持有质疑。例如收取10%管理费是否合适,保障是否充足、公平,按年龄段划分保障额度是否过于简单,如何防范道德风险等。据了解,“京东互保”在上线仅1天便闪电下线;“相互保”由于多家传统保险公司投诉,而被监管列入约谈对象。

在避免保险业务中的逆向选择、解决运营的透明度问题,曾有信美相互工作人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逆选择和道德风险是保险行业几百年来一直面临的挑战和难题。“相互保”除了沿用条款责任约定、健康告知、90天等待期等通常风控方式外,每期还会在保证用户隐私的前提下,将审核通过的案件向全体成员进行公示,接受参与会员的质询和举报,以最大程度地控制赔付风险。

另外,支付宝的实名认证、芝麻分650分、较低的保额、联合公估机构进行反欺诈调查等也是减少用户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风控举措。

南开大学金融学院保险学系教授朱铭来认为,互联网、相互是两个敏感点,最大的潜在风险就是事后确定损失分摊。蚂蚁金服曾表示每次的分摊不超过0.1元,“京东互保”也设定了分摊上限,但这也摆脱不了其风险的不确定性。

根据《第一财经》的报道:某寿险公司精算师对第一财经表示,这两款保险产品与目前传统保险的精算框架不太一样。“有了赔付再分摊的逻辑是不合理的,正常的理解是先收钱,然后才维持正常的运营模式,但现在倒过来了。”

对于管理费的收取模式,该精算师也表示,两款产品的管理费按照理赔金额的百分比收取,赔付越大,管理费收取越多,盈利也越多。“赔付的风险管理,存在庞氏骗局的风险。”此外,“相互保”与“京东互保”均由保险公司进行差额兜底赔付,其盈亏状况不明,潜在的亏损风险也引发了业内对于两家相互保险社整体偿付能力的担忧。

互联网+保险模式的未来发展,我们拭目以待

尽管相互保险与阿里、京东这样的互联网大佬合作,但其目前的状态还是处于“试错”阶段。朱铭来教授对此表示,互助保险在国外已有近百年的发展历史,最初也是采用事后分摊机制,但随着逐渐完善,目前已经与商业保险一样可以做到事前定价。

同时,这也引起了保险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并介入其中进行调研。有人说过,一个行业的新型形式的创新和改革,都是推动这个行业的进步的加速器。如今互联网已然成为当下发展趋势,相互保险的出现受捧无疑是保险行业和互联网强强联手的好开端,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不断的创新和探索追求能使得保险的消费普及指日可待,保险和互联网的合作能否长久,也让我们拭目以待。

THE END
1.互联网保险包括哪些内容呢基础知识保险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项重要保障,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互联网保险也变得越来越受欢迎。那么,到底互联网保险都包括哪些内容呢?在这篇文章中,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 何为互联网保险? 互联网保险,顾名思义就是指通过互联网进行保险购买和理赔的一种保险形式。相比传统保险,互联网保险更加便捷、快速,让用...https://m.shenlanbao.com/zhishi/5-631032
2.互联网大厂“涉险”新十年:险企&中介,哪个才是“最优选”?自2013年众安掀开“互联网大厂”和“保险”牵手合作的序幕,互联网保险发展得如火如荼。 十余年间,当天量的流量遇到海量的需求,迸发出闪耀的火花,诞生出无数划时代的保险产品,推动着我国成为全球首屈一指的互联网保险强国。 保险是一个严格监管的行业,各家互联网大厂在“涉险”浪潮中,为拥有合规的牌照可谓前赴后...https://insurance.jrj.com.cn/2024/09/23161843417801.shtml
3.[详细完整版]互联网保险.pptx互联网保险ppt资源互联网保险创新路径 互联网保险全文共29页,当前为第1页。 C ONTENTS 01 概览 02 互联网保险行业发展现状 03 国内创新产品类互联网保险案例 04 国外互联网保险案例 互联网保险全文共29页,当前为第2页。 一、概览 互联网保险全文共29页,当前为第3页。 01 保险业发展现状 02 互联网保险的概念 C ONTENTS 互联...https://download.csdn.net/download/qq_43934844/85651319
4.互联网保险互联网保险平台有哪些互联网保险管理办法解读→...摘要:互联网保险平台有哪些?网上保险平台也叫做第三方网络保险平台,它是指保险公司依托有成熟技术的第三方提供的网站平台进行保险产品的销售,第三方可以是保险中介和兼业代理行业网站。网上保险也称网络保险或者网销保险,是新兴的一种以计算机互联网为媒介的保险营销模式,有别于传统的保险代理人营销模式。 https://m.maigoo.com/goomai/189932.html
5.国泰产险京东安联两大互联网系财险同台竞技:保费规模逼近50亿...在中小财险公司中,有两大互联网系公司近年来有着相似的发展路径——2016年,国泰产险引入蚂蚁集团战略投资;两年后,安联财险引入京东等新股东入局,其中京东持股占比30%,公司名称更是被冠以“京东”字样。 依托阿里、京东丰富的生态资源,两家财险公司转身互联网系之后,责任险、退运险等电商互联网保险快速发展,到2021年...https://insurance.hexun.com/2022-07-31/206473192.html
6.2017年互联网人身保险保费1383.2亿保费同比下滑23%继2017年互联网财产险保费收入呈负增长后,互联网人身保险的发展势头也有所放缓。3月26日上游新闻记者从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官网了解到,该协会发布了《2017年互联网人身保险市场运行情况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总体来看,2017年互联网人身保险市场规模发展势头放缓,全年累计实现规模保费1383.2亿元,同比下滑23%。相比20...https://www.cqcb.com/wealth/2018-03-26/744243_pc.html
7.《2022年中国互联网保险消费者洞察报告》发布:80后成保险消费“中...4月18日,元保集团(以下简称“元保”) 携手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保险与养老金研究中心(以下简称“清华五道口保险中心”)联合发布了《2022年中国互联网保险消费者洞察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以源自一线消费者的调研数据,梳理了用户消费行为变化,呈现了消费者典型画像。 https://3w.huanqiu.com/a/c36dc8/4CYXsWANN7k
8.中保协发布2018互联网人身险报告,寿险规模保费占比达56.6%界面新闻但一个不争的事实,人寿保险仍为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的主力险种,在互联网人身保险年度累计规模保费中占比高达 56.6%,年金保险为第二大互联网人身保险险种,在互联网人身保险年度累计规模保费中占比为 28.3%,近年需求猛增的健康险在互联网人身保险中的比重仅 10.3%,即互联网仍是一个以增规模为主的渠道,但健康险增速...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3020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