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圈一起保险“拒赔”案传得沸沸扬扬:刘女士去年在某保险公司投保了一份百万医疗险,年免赔额为一万元。去年年底,刘女士因病住院花费了两万多块,但向保险公司申请理赔时却被拒绝了。“医院的花费已经超过了免赔额的一万元,保险公司却坚持说我并没有达到免赔额。”不过事实又是如何呢?
记者经过了解发现,这并不是保险公司“店大欺客”,事情的症结就出现在这个保险“免赔额”上。
你不了解的保险
“免赔额”到底是什么?
人保寿险石家庄中心支公司一名渠道经理介绍说,所谓免赔额,是指由保险人和被保险人事先约定,损失额在规定数额之内,投保人自行承担损失,保险公司不负责赔偿的额度。
“有些保险免赔额很高,比如刘女士这个案例里的医疗保险,如果它的免赔额是一万元。那么如果她的医疗花费少于一万元,保险公司是不会赔付的。”上述人士进一步表示,并不是所有的损失和花费都可以计入免赔额,“比如上述事件中刘女士的实际花费虽然超过了一万块,但是她的社保报销费用将近一万五,也就是说个人实际承担的费用不到五千块,并没有超过一万免赔额,所以刘女士不能获得保险理赔是有原因的。”
原来,保险公司对免赔额的赔付标准是有限定的。具体到医疗险来说,社保统筹或公费医疗报销部分不能计入免赔额,而社保个人账户支付的金额和在其他商业保险已报销的费用部分可以计入免赔额。上述事件的关键,便在于刘女士对“免赔额”的计费标准产生了误解。
免赔额设定有积极意义
有业内人士指出,保险免赔额的设定,对消费者来说,貌似有些“霸王条款”的意味,但事实上并非如此。
“当然,对保险公司来说,免赔额的规定可以有效降低理赔费用和经营成本,但是对投保人来说,也是有莫大意义的,这个设定除了可以使投保人增强责任心、减少事故发生,同时也能享受到缴纳较低保险费的好处,比如一些商业医疗保险,虽然设置了一万元免赔额,但其保额很高,一旦投保人身患费用高昂的大病,其保障效果远比其他要好得多。”
此外,上述人士也指出,诸如医疗险等产品,遵循的是损失补偿的基本原则。投保人的补偿金额要以实际损失为限,不能获得额外收益。“比如刘女士的例子,如果按照她理解的标准来处理,其获得的赔付甚至高于其实际花费,这就脱离了保险本质。”